首页 / 正文

镇王竑传

镇王竑,是希瞿的儿子。当初,沂靖惠王去世,没有后代,以竑作为后代,赐名均,不久改赐名为贵和。太子绚去世,于是立贵和为皇子,赐名竑,授任宁武军节度使,封为祁国公。嘉定十五年(1222)五月,加官检校少保,封为济国公。

嘉定十七年六月辛未日, 竑生下儿子,诏告天地、宗庙、社稷、宫观。八月辛未日,赐竑的儿子名为铨,授任左千牛卫大将军。丁亥日,铨去世,赠复州防御使,追封为永宁侯。 竑上表称谢。

竑喜欢弹琴,丞相史弥远买了一个擅长弹琴的美女,送给他,而厚待美女家里,让美女监视 竑,一举一动都告诉弥远。美女知书又狡猾,竑喜欢她。宫里墙壁上有一张地图,竑指着琼崖州说:“我日后如得志,就把史弥远安置到这里。”又曾经称呼弥远为“新恩”,因为日后不把他流放到新州就流放到恩州。弥远听说这些,曾经趁七月七日进奉奇巧珍玩来试探 竑,竑乘着酒兴把这些东西都摔碎在地上。史弥远非常恐惧,日夜考虑怎么处置竑,而竑却不知道这些事。

当时沂王还没有后代,正选择宗室希王卢的儿子昀为继子。一天,史弥远替他的父亲到净慈寺送斋饭,跟国子学录郑清之登上惠日阁,屏去众人说:“皇子不堪重任,听说沂王之子非常贤明,现在想选择讲官,请你善为训导他。事成后,我的官位就是你的官位了,但是此话出自我的口,入于你的耳,如果有一点泄露的话,我与你都将被族诛啊。”郑清之拱手作揖说“:不敢。”于是任命郑清之兼任魏忠宪王府教授。郑清之每天教昀写文章,又买来高宗的书让他学习。郑清之谒见史弥远,就把昀所作的诗文翰墨给他看,史弥远赞不绝口。史弥远曾经问郑清之说:“我听说他已很贤明,大概究竟怎么样?”郑清之说:“他的贤明,我不能一一列举,然而一言以蔽之说:不凡。”史弥远再三点头,策立他的志向更加坚定。郑清之当初以小官兼任教授,后来不断升迁,依旧兼任教授。

宁宗去世,史弥远开始派遣郑清之前往,告诉昀打算立他的意思。弥远再三诉说,昀默然不答。最后郑清之说:“丞相因为我跟他交游较久,所以把我当作心腹布置在你身边。现在你一句也不回答,则清之怎么向丞相复命呢?”昀才拱手慢慢回答说“:绍兴老母亲还在。”清之把此话告诉给史弥远,两人越发叹其不凡。

竑翘首等待宣召,很久使者未到。弥远在后宫中,派遣人骑快马宣召皇子,命令他们说“:现在所宣召的是沂靖惠王府皇子,不是万岁巷的皇子,如果误宣,则你们都将被处斩。”竑不能自已,在墙壁间窥视,看见使者经过自己的王府而不进来,产生怀疑。不久看见使者簇拥着一个人径自走过,天已黑,不知那个人是谁,甚感疑惑。

昀到后,史弥远引他到灵柩前,行哀礼已毕,然后召 竑。竑闻命急忙入宫,每到一座宫门,禁卫兵就拦拒他的侍从。史弥远也把他引到灵柩前,行哀礼已毕,引出灵帷,殿上元帅夏震守住他。不久召百官立班听遗诏,把 竑仍然引到旧日的班次,竑愕然说:“今天的事,我怎能仍在这个班次?”夏震骗他说“:没有宣读遗诏前应当在此位,宣读诏令后再即位。”竑认为正确。不久,遥见烛影中一个人已坐在御座,宣读诏令后,全宫赞呼,百官拜舞,祝贺新皇帝即位。 竑不肯下拜,夏震按着他的头下拜。皇后矫制遗诏:竑开府仪同三司,进封为济阳郡王,判宁国府。皇帝于是加竑少保,进封为济王。九月丁丑日,任命 竑为醴泉观使,令他到赐给的宅第。

宝庆元年(1225)正月庚午日,湖州人潘壬与他的弟弟潘丙图谋立 竑,竑听说事变后藏在水坊中,潘壬等找到他,拥到州治,把黄袍加在他身上。竑号哭不从,不得已,与他们相约说“:你们能不伤害太后、皇帝吗?”众人答应。于是取出军资库的金帛和纸币犒劳军队,命守臣谢周卿率领官员入贺,假托李全在城门张榜,历数史弥远废立皇帝之罪,说“:现在领精兵二十万,水陆进讨。”到天明时一看,是些太湖渔民以及巡尉兵卒,一共不满百人。 竑知道此谋不会成功,率领州兵讨伐他们。派遣王元春告诉给朝廷,史弥远命令殿司将彭任前来讨伐,彭任的部队到时事态已平息。史弥远令门客秦天锡召来医生给 竑治病,竑本来没有病。丙戌日,天锡见竑,宣谕圣旨逼竑在州治自缢。

皇帝停朝,赠送白银千两,绢布千匹,钱币万贯作为丧资,赠少师、保静镇潼军节度使。给事中盛章、权直舍人院王暨一再上奏要求,诏令依从此议。右正言李知孝多次上奏,追夺 竑的王爵,降封为巴陵县公。于是朝廷大臣真德秀、魏了翁、洪咨夔、胡梦昱等人常常为竑事奏言,弥远都恶恨而斥逐他们。

端平元年(1234),诏令追复 竑的官爵。其妻吴氏做了比丘尼,赐号为惠净法空太师,每月供给钵钱百贯。景定五年(1264),度宗下诏,追复原来赠的节度使。德..元年(1275),提领户部财用兼修国史常杼木请求立 竑的后代,试礼部侍郎兼中书舍人王应麟请改封大国,立墓表赐谥号,命大宗正司商议选择立后,为国家迎接善气,消除恶运,以此为先。下礼部计议,赠太师、尚书令,依旧赠节度使,升封为镇王,谥号为昭肃。赐给他家良田万亩,派遣应麟前去祭祀。

猜你喜欢
  董卓列传第六十二·范晔
  卷二百三十四·杨士奇
  卷之八百三十七·佚名
  卷之六百四十七·佚名
  卷之六百二十四·佚名
  ●卷上·文秉
  九五四 满票签为开送拔贡副榜等出身各员名单事致典籍厅移付·佚名
  第二章 李鸿章之位置·梁启超
  四·钱穆
  第三章议事之秩序并额数·孙中山
  卷十二·佚名
  卷一百三·佚名
  孙景西·佚名
  十四年·佚名
  十四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宋词三百首(3)·朱祖谋

    临江仙忆昔西池池上饮,年年多少欢娱。别来不寄一行书。寻常相见了,犹道不如初。安稳锦衾今夜楚,月明好渡江湖。相思休问定何如。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无?舒舒(1041—1103),字信道,号懒堂,明州慈溪(今浙江慈溪)人,治平

  • 卷十·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千叟宴诗【乾隆五十年】卷十预宴九十二人诗九十九首【司仪长】奇 柱【年七十一】圣人治天下民蕃滋老夀史臣恒书之以为天所祐乾隆五十年诏举千叟筵先期大吏章各以所部言益州张子翼吉州古朝爵年并百歳

  • 卷五百二·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五百二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一百三十六 莫止 开园 开园近南郭日涉聊自适卉木各葱蒨花开间红白力作督僮奴循行谩扶策编茅八九间疏渠十余尺未儗柴桑居窃比

  • 岳州行郡竹篱·张说

    山郡不沟郭,荒居无翳壅。 爱人忠主利,善守闭为勇。 苟非小勤瘁,安得期逸宠。 版筑恐土疏,襄城嫌役重。 藩栅聊可固,筠篁近易奉。 差池截浦沙,缭绕缘隈垄。 矗似长云亘,森如高戟耸。 预绝豺狼忧,知免牛羊恐。 闾里宽矫步,榛丛恣

  • 卷四百五十 列传二百三十七·赵尔巽

      李鹤年 文彬 任道镕 许振祎 吴大澂   李鹤年,字子和,奉天义州人。道光二十五年进士,由编修改御史,转给事中。父忧归,服除,命赴河南襄办军务。同治元年,授常镇通海道,署河南按察使,调直隶,授布政使。四年,擢湖北巡抚,调河南

  • 雍正上谕 二、朕到底是不是谋父、逼母、弑兄、屠弟、·雍正

      二、朕到底是不是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氵㸒色、诛忠、好谀、奸佞的皇帝?  【原文】  上谕:朕荷上天眷佑,受圣祖仁皇帝付托之重,君临天下。自御极以来,夙夜孜孜,勤求治理,虽不敢比于古之圣君哲

  • 第三十四回 序侯封优待萧丞相 定朝仪功出叔孙通·蔡东藩

      却说高祖诱执韩信,还至洛阳,乃大赦天下,颁发诏书。大夫田肯进贺道:“陛下得了韩信,又治秦中,秦地带河阻山,地势雄踞,东临诸侯,譬如高屋建瓴,由上向下,沛然莫御,所以秦得百二,二万人可当诸侯百万人。还有齐地,濒居海滨,东有瑯琊

  • 第55章 派特务监视各界民众慰劳团的蒋介石·冯玉祥

    一九四四年年底,天已下着大雪,在前方作战的官兵们,短衣缺食。重庆的各界民众、教会的团体,组织了慰劳团,买了许多肉菜和实用的东西,用大汽车运到贵州的前方去。这还不是真心真意地帮助抗战么?但是蒋介石派他的男女特务夹杂在

  • 二、上学之始·包天笑

      我五岁就上学,可算是太早了,但近代在五岁时,入幼稚园的,也不是没有。况且我是在旧历二月初二生的,也可以算得足四十八个月了。在未上学之先,祖母教我识几个笔画简单的字,我都认识。又以我的父亲,在幼年时,适逢太平天国之战

  • 《元史》简介·宋濂

    《元史》明·宋濂等 撰 《元史》是系统记载元朝兴亡过程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成书于明朝初年。由宋濂(1310~1381)、王祎(1321~1373)主编。全书二百一十卷,包括本纪四十七卷、志五十八卷、表八卷、列传九十七卷,记述了从蒙古族兴

  • 二九、孔子弟子通考·钱穆

    《世家》云:&ldquo;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rdquo;《弟子列传》:&ldquo;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rdquo;今按:《孟子》云&ldquo;七十子&rdquo;,《吕氏春秋 遇合篇》&ld

  • 卷十五·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十五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尚书注疏第四存旧尚书卷第二古文尚书大禹谟第三虞书孔氏传【古本】尚书注疏卷第四【宋板】大禹谟考异古本序禹成厥功厥作亓谨按亓古文其字经艰厥后艰厥臣允执厥

  • 重刊景德传澄录状·道原

    重刊景德传澄录状湖州路。道场山。护圣万岁禅寺。耆旧僧希渭。系庆元路昌国州人氏俗姓董。自幼投礼本路在城观音禅寺绝照和尚为师。[利-禾+言]到法名投礼慈溪县开寿普光禅寺龙源和尚剃发为僧。仍

  • 十地经论 第三卷·佚名

    十地经论 第三卷天亲菩萨造后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译论曰。已显说分。次说挍量胜分。云何挍量胜。菩萨住此地中。胜声闻辟支佛故。挍量胜有三种。一愿胜。二修行胜。三果利益胜。何者愿胜。所谓十大愿经曰。菩

  • 卷第十九·道世

    诸经要集卷第十九西明寺沙门释道世集送终部第二十九(此有九缘) &middot;述意缘  &middot;瞻病缘  &middot;医疗缘  &middot;安置缘  &middot;敛念缘  &middot;舍命缘  &middot;遣送缘  &middot;受生缘

  • 太上九要心印妙经·佚名

    原题「仙人张果老述」。唐宋书志均无着录,疑为晚唐北宋道士之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简称《九要心印经》,属道教内丹经书,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书中分内丹为三品,以九转大还丹为上品,认为九转丹

  • 极玄集·姚合

    诗总集。唐姚合编。原编一卷,南宋后析作二卷。录唐王维、祖咏及大历以下共二十一家诗一百首(今本实为九十九首),序称“此皆诗家射雕手也,合于众集中更选其极玄者”。所选多五律,尤以钱起、郎士元、耿湋、司空曙、皇甫

  • 禅源诸诠集都序·宗密

    凡二卷或四卷。唐代宗密(780~841)着。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初宗密著有禅源诸诠集一书,收录禅宗诸家之言句偈颂,别称禅那理行诸诠集,凡百卷,后遇会昌法难(845)与唐末五代之乱而佚失,今仅残存都序,即是本书。宗密同属禅宗(荷泽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