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除授二

◎军机大臣

道光三年正月二十五日旨:长龄著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谨按:长龄于二年六月由陕甘总督授大学士,奉命回京。逾年冬复出为云贵总督。

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旨:玉麟著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谨按:玉麟时为兵部尚书,九年夏出为伊将军。

五年五月十一日谕:户部尚书黄钺年逾七旬,夙夜趋直,未免劳。著无庸在军机处行走,俾得专心办理部务。王鼎著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谨按:王鼎时以一品衔署户部左侍郎。

十一月十七日旨:蒋攸钴著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谨按:蒋攸钴时以大学士任直隶总督,是年十月奉命来京,七年夏复出为两江总督。

七年五月十二日旨:穆彰阿著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谨按:穆彰阿时为工部尚书。

十四年正月二十一日旨:大学士潘世恩著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十五年七月十七日谕:大学士文孚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有年,谨慎小心,前岁因年近七旬,奏请解职,朕察其精神尚健,未经允准。昨日召见时,面称近年两耳重听,间复健忘,据实陈恳,情词剀切,朕不忍再违所请。文孚著以大学士管理吏部事务,无庸在军机大臣上行走,以节劳而示体恤。

又旨:刑部侍郎赵盛奎、工部侍郎赛尚阿俱著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谨按:赛尚阿于咸丰元年春以大学士授钦差大臣,出赴湖南剿匪。

十七年六月十六日旨:都察院左都御史奎照、户部侍郎文庆俱著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十八年正月初一日旨:左都御史奎照、户部侍郎文庆著即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十九年正月二十五日谕:奎照自擢任军机大臣以来,朕看气体不充。军机大臣事务甚繁,奎照不甚相宜,著回本衙门办事,毋庸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十二月二十一日旨:隆文著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谨按:隆文时为刑部尚书。

二十年三月初六日旨:大理寺少卿何汝霖著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二十一年九月初八日旨:户部尚书祁寓藻著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二十七年五月初九日旨:文庆、陈孚恩俱著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谨按:陈孚恩时署兵部左侍郎。

二十八年二月初九日旨:文庆著补授总管内务府大臣,并带印钥,毋庸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二十九年九月十四日旨:季芝昌著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谨按:季芝昌时署吏部右侍郎,咸丰元年夏以左都御史出为闽浙总督。

二十四日旨:何汝霖著以一品衔署理礼部左侍郎吴钟骏出差之缺,仍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十月二十日谕:本日据大学士潘世恩沥情奏请开缺,朕思军机大臣夙夜在公,勤劳较甚,实非高年所宜。潘世恩年逾八旬,公勤素著,若仍令其入直,不足以示体恤。著俟来岁春融赴阁办事,毋庸开缺,以示朕逾格笃眷耆臣至意。

咸丰元年三月初九日旨:穆荫著以五品京堂候补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四月初三日旨:户部左侍郎舒兴阿著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谨按:舒兴阿于是年冬出为陕甘总督。

五月二十六日旨:工部右侍郎彭蕴章著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二年三月十七日谕:本日礼部尚书何汝霖销假,面陈腿疾尚未全愈,恳请开缺。朕察其精神未遽衰颓,惟起跪稍形竭蹶,因思军机大臣事务较繁,若仍命入直,转非所以示体恤。何汝霖著加恩毋庸在军机大臣上行走,仍在礼部衙门办事,不必开缺,以示朕笃眷耆臣至意。

五月十三日旨:吏部左侍郎邵灿、户部右侍郎麟魁俱著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谨按:邵灿于三年冬出为漕运总督。

三年十月初七日旨:恭亲王奕沂著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又旨:瑞麟、穆荫均著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谨按:瑞麟时为户部右侍郎。

又旨:麟魁著补授总管内务府大臣,毋庸在军机处行走。

十二月二十六日旨:工部左侍郎杜翰著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五年七月二十一日旨:文庆著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谨按:文庆时为户部尚书,旋协办大学士,是年冬补大学士。

六年十一月十八日旨:户部尚书柏棱著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八年五月二十四日旨:吏部左侍郎匡源、内阁学士署刑部左侍郎文祥均著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九年十月初五日旨:匡源、文祥均著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初七日旨:杜翰著署吏部右侍郎,仍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十年六月初十日谕:大学土彭蕴章精力渐不如前,著毋庸在军机大臣上行走,以示体恤。

十月二十八日旨:焦佑瀛著补授太常寺少卿,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十一年十月初一日旨:恭亲工奕诉著授为议政王,在军机处行走。

又旨:户部左侍郎文祥著仍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又旨:大学士桂良、户部尚书沈兆霖、户部右侍郎宝签均著在军机大臣上行走。鸿胪寺少卿曹毓瑛著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谨按:沈兆霖于是月奉命赴陕西查办事件,逾年署陕甘总督。

同治元年闰八月十三日旨:都察院左都御吏李棠阶著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十四日渝:李棠阶奏“沥陈下悃,恳请收回成命”一折,都察院左都御吏李棠阶,经特简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当此时事多艰,李棠阶受特达之知不次超擢,自应竭尽悃忱,以资倚畀,其毋庸固辞。

十月初十日旨:曹毓瑛著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四年四月十四日旨:恭亲王著仍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十一月十一日旨:李鸿藻著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仍兼弘德殿行走。

十二日渝:内阁学士李鸿藻,昨经降旨,著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仍兼弘德殿行走。兹据李鸿藻奏称“军机处为政令所出。方今时势关系甚重,恐难胜任,请收回成命,俾得专心在弘德殿行走”等语,览奏具见悃忱。现值军事末蒇,庶政殷繁,是以特简李鸿藻进参枢务。李鸿藻惟当勉图报称,以副委任,毋许固辞。

五年三月二十九日旨:李鸿藻著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又旨: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胡家玉著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七月初九日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懿旨:户部右侍郎李鸿藻之母姚氏,秉性淑慎,教子成名,今以疾终,深可轸恻。朝廷优礼大臣,推恩贤母,著赐祭一坛,赏银二千两经理丧事,由广储司给发,以示眷怀。李鸿藻事母至孝,哀痛必切,朝廷以孝治天下,原应听其照例终制,以遂孝思。第该侍郎膺文宗显皇帝特简,授皇帝读,尽心启沃,迄今六年,夙夜罔懈。皇帝春秋鼎盛,缉熙典学,功修正笃,李鸿藻谆谆纳海,皇帝乐从,诚不可或离左右,且军务未乎,兼资翊赞。溯查雍正、乾隆年间,大臣如孙嘉淦、朱轼、嵇留筠、蒋炳、于敏中等,皆奉特旨在任守制,或开缺办事入直内廷;近今如曾国藩、胡林翼、阎敬铭,亦皆夺情起用。李鸿藻著开户部右侍郎缺,守孝百日后,即赴弘德殿授读,仍在军机处行走,凡遇朝会,不必与列。此系遵照列朝成宪,权宜办理,目前召见醇郡王、倭仁、徐桐、翁同,再三垂询,均已深喻此意。朝廷不得已之苦衷,中外臣工应能共谅。李鸿藻当思辅导皇帝,弼成圣德,移孝作忠,莫大于是。其勉抑私情,以副先皇帝简任之恩,朝廷倚畀之重,勿以守礼固辞。

十六日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懿旨:前因户部右侍郎李鸿藻之母病终,推恩赐祭赏银,以示荣宠。并令李鸿藻于守孝百日后,仍赴弘德殿授读,在军机处行走,原系酌遵成宪,从权办理。兹据吏部奏称,转据李鸿藻呈称,该侍郎母氏“苦节多年,拊育教诲之恩纤毫未报,一旦惨遭大故,偷生视息,负疚已深。枢要之地,纲纪攸关,辅导圣学,尤宜志行完粹之人。若自蹈愆尤,则进讲献纳之际,何以置辞?恳请终制”各等语,情词恳切,具见悃忱。惟念李鸿藻膺文宗显皇帝特简,授皇帝读,于今六年。当此缉熙典学,正就将日进之时,该侍郎尽心辅导,弼成圣德,则所以慰天下臣民之望者,莫大于是。前因军务未平,各督抚等夺情起用者指不胜屈,况机务殷繁,尤资赞画,前降谕旨甚明。李鸿藻惟当恪遵前旨,仍于百日守孝后,照常趋直,用副先皇帝简擢之恩。第思该侍郎哀痛未忘,不得不稍示区别,前有旨令遇朝会不必与列,尚不足以示体恤。李鸿藻著遵照雍正年间世宗宪皇帝谕旨,二十七月内不穿朝服,不与朝会筵宴,遇有祭祀典礼咸集之处,均毋庸与列。该侍郎当深感朝廷曲体之情,勉抑哀思,移孝作忠,毋得再行陈请。

二十二日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懿旨:昨据大学士倭仁等奏“恳恩准予大臣终制,以维礼教”,本日复据吏部奏“李鸿藻沥陈下忱,恳请仍准终制,据呈代陈”各一折。前因皇帝典学,功修正笃,李鸿藻不可或离左右,曾经召见醇郡王、倭仁、徐桐、翁同,询问再三。彼时醇郡王即请降旨慰留,倭仁等亦无异议。次日复令军机大臣与倭仁等商议,亦以圣学为重,不持异同。兹览倭仁等折内所称“李鸿藻事亲尽礼,现在奉旨夺情,欲固辞则迹近辜恩,欲抑情则内多负疚,请仍准其终制”等语。倭仁等既以夺情为非礼,何妨于前次召见时,据实陈奏,乃尔时并无异议,迨两次降旨慰留后,始有此奏,殊不可解。本日复召见倭仁、徐桐、翁同,面加询问,据称“圣学关系甚重,臣等亦愿李鸿藻照常入直。惟亲见该侍郎哀痛迫切,势处万难,是以代为陈请,并无他意。圣功紧要,请仍令李鸿藻遵奉前旨”等语。是倭仁:等亦知此次夺情之举,系属不得已从权办理,想中外大小臣工亦必能共谅此意。李鸿藻当思圣学日新,四方多故,尽忠即所以尽孝。前降谕旨,业已详尽,其恪遵前旨,毋得拘泥常情,再行吁恳。

十月初二日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懿旨:前因侍郎李鸿藻丁忧,后两次恳请终制,当经降旨慰留,并准其二十七个月内不穿朝服,不与朝会筵宴,以示体恤。嗣复派恭亲王等赴该侍郎寓次传旨,令于百日后照常入直,毋得再行固辞。旋据李鸿藻奏称“百日将满,愁急万分,心疾恐致增剧,请曲予矜全”等涪。情词恳切,深用侧然。昨据御史张观钧奏称“贤臣不宜久离,请旨敦促”,并历陈该侍郎宜出任事各条,颇为详尽。李鸿藻受恩至重,与国家有休戚相关之谊,当此圣学日新,军务方亟,该侍郎岂能恝然于怀?著即于百日后,仍遵前旨,照常入直弘德殿、军机处,以副委任。俟将来扶柩回籍时,仍当宽予假期,俾得从容料理,则忠孝两全,可无遗憾。该侍郎务当仰体朝廷曲成之意,毋得再行吁请。

十六日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懿旨:本日据李鸿藻奏“现居百日已满,自揣病躯实难入直,恳恩矜全”一折。侍郎李鸿藻白丁母忧,屡经降旨慰留,令其照常入直弘德殿、军机处,以副委任。兹复据奏称“数月以来,哀迫忧煎,精神恍惚,时发心跳气壅之证,非安心调养,恐成怔忡,药饵难以奏效”等语。览其所奏,只以病躯难以入直,尚非拘执终制陈说,李鸿藻著加恩赏假调理。方今皇帝春秋正富,典学方殷,军务未竣,四方多事,该侍郎受国厚恩,具有天良,白当于病痊时,照常入直,竭力图报,谅不始终固执也。

又旨:都察院左都御史汪元方著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六年十月十五日旨:署礼部石侍郎沈桂芬著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七年三月二十三口旨:沈桂芬著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十月十五日旨:李鸿藻著在弘德殿、军机大臣上行走,并署理礼部左侍郎。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五·刘昫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八十三·杨仲良
  卷十三 明帝·王夫之
  名山藏卷之一百·何乔远
  卷之三百三十七·佚名
  ◎实业厅·费行简
  卷七十五下·郝经
  一八一 谕内阁着考官曹秀先等于乡试落卷内挑取誊录备用·佚名
  杨邠传·薛居正
  卷五十四·雍正
  卷八十二·雍正
  平粜例·佚名
  卷八·长孙无忌
  咸丰九年八月初七日·曾国藩
  纲鉴易知录卷四五·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一齣~第二十齣·沈鲸

    第十一齣 遇淫持正【生查子】〔旦上〕残红积满庭。悄悄伤流景。风力逗疎櫺。暗觉春衫冷。〔菩萨蛮〕游丝上下牵轻絮。愁闻一霎淸明雨。雨过却斜阳。杏花零落香。虚簷明尙迥。寂寂栖孤影。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奴

  • 声调谱论例·赵执信

    古乐府须知其题意,眀其比兴,使气味音节皆得古人之致可矣。其诗有转韵、一韵、长短句、近体、絶句之不同,不可选也,须细会之。新乐府皆自制题,大都言时事而中含美刺,所谓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此诗家眞实本领,近代名公亡之

  • 卷一百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卷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一宋务光【一作宋先】宋务光字子昂一名烈汾州西河人举进士及第调洛阳尉迁右卫骑曹参军神龙初上封事直谏不省俄以监察御史廵察河南道考最进殿中右台御史诗一首海上作旷哉潮汐池大矣乾坤

  • 卷一百七十五·志第一百二十八·食货上三等·脱脱

        ◎食货上三   布帛 宋承前代之制,调绢、绸、绢、布、丝、绵以供军须,又就所产折科、和市。其纤丽之物,则在京有绫锦院,西京、真定、青益梓州场院主织锦绮、鹿胎、透背,江宁府、润州有织罗务,梓州有绫绮场,

  • 卷第二·一然

      文虎王法敏王初即位。龍朔辛酉。泗泚南海中有死女尸。身長七十三尺。足長六尺陰長三尺。  或云。身長十八尺。在封乾二年丁卯總章戊辰。王統兵。與仁問欽純等至平壤。會唐兵滅麗。唐帥李勣獲高臧王還國(王之性高

  • 凡例·连横

    一、此书始于隋大业元年、终于清光绪二十一年,凡千二百九十年之事,网罗旧籍,博采遗闻,旁及西书,参以档案,而追溯于秦、汉之际,故曰通史。一、此书略仿龙门之法,曰纪、曰志、曰传,而表则入于诸志之中。一、前人作史,多详礼乐兵刑

  • 卷之三百三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卷之四百八十七·佚名

    光绪二十七年。辛丑。九月。癸亥朔。上诣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前问安。至壬辰皆如之。  ○奉皇太后自华阴县启銮。  ○谕内阁、自西安启跸以来。一路车骑。诸形拥挤。甚至乘舆已到。尚复填塞

  • 第二七三单同治十年十月初四日一一七○二--二·佚名

    淡水分府周,饬六班头役备派散役,至迎接之期,赍所需用物件伺候钦加府衔、即补直隶州正堂、署淡水分府周,为特饬拨办事。照得新任镇宪不日按临,所有执事,应赴前途迎接,合行饬拨。为此单,仰六班头役汤才、朱

  • 一三三五 军机处为收到《职贡图》等书事覆热河总管札文·佚名

    一三三五 军机处为收到《职贡图》等书事覆热河总管札文乾隆五十四年正月初八日办理军机处为札覆事。所有赍到《职贡图》一卷、四库书一本,本处于初六日业经收讫。俟办理完竣,再行寄交该总管,各归原处安设可也。须至札者

  • 陈宝应传·姚思廉

    陈宝应,晋安候官地方的人。世代为闽中四姓贵族。父亲陈羽,有才干,是郡中的英雄豪杰。陈宝应性情反复无常,多变化与狡诈。梁代晋安多次反叛,连续杀死郡中守将,陈羽起初都蛊惑参与其事,后又任官军向导打败叛军,因此全郡的兵权都

  • 唐纪十三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中之下贞观十七年(癸卯、643)·司马光

    唐纪十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癸卯,公元643年) [1]夏,四月,庚辰朔,承基上变,告太子谋反。敕长孙无忌、房玄龄、萧、李世与大理、中书、门下参鞫之,反形已具。上谓侍臣:“将何以处承乾?”群臣莫敢对,通事舍人来济进曰:“陛下不失为慈

  • 汉纪二十三 孝成皇帝上之下阳朔三年(己亥、前22)·司马光

    汉纪二十三 汉成帝阳朔三年(己亥,公元前22年) [1]春,三月,壬戌,陨石东郡八。 [1]春季,三月,壬戌(疑误),东郡坠落八块陨石。 [2]夏,六月,颍川铁官徒申屠圣等百八十人杀长吏,盗库兵,自称将军,经历九郡。遣丞相长史、御史中丞逐捕,以军兴

  • 卷一(春秋序)·孔颖达

    《春秋左氏传》序(○陆曰:“此元凯所作。既以释经,故依例音之。本或题为‘春秋左传序’者。沈文何以为‘释例序’,今不用。”)[疏]正义曰:此序题目,文多不同,或云:“春秋序”,或云“左氏传序”,或云“春秋经传集解序”,或云“春秋

  • 卷第五十二·志磐

    佛祖统纪卷第五十二宋咸淳四明福泉沙门志磐撰历代会要志第十九之二宿命前身  放生禁杀  祈祷灾异国朝典故  诸国朝贡宿命前身晋武帝。羊祐前身造武当山寺。今供给偏重(云云)。梁武帝。岳阳王萧察镇越。知前身是

  • 净土圣贤录叙·彭希涑

    至哉净土之教。其诸圣人所由以践形者乎。孟子曰。形色。天性也。知形色之为天性。则不容离土以言心。知天性之为形色。则不容外心以求土。离土以言心。是以天性为有外也。其所谓心。一介然者而已矣。外心以求土。是以

  • 伊凡·伊凡诺维奇和伊凡·尼基福罗维奇吵架的故事·果戈理

    《伊凡·伊凡诺维奇和伊凡·尼基福罗维奇吵架的故事》是俄国作家果戈理创作的中篇小说,收录于小说集《密尔格拉得》。《伊凡·伊凡诺维奇和伊凡·尼基福罗维奇吵架的故事》以夸张的手法,辛辣嘲讽了两个“体面”的贵族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