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张桢传

张桢字约中,汴梁人。幼年刻苦读书,登元统元年(1333)进士及第,授彰德路录事,征召为河南行省属官。桢初娶祁氏,祁生于富贵之家,自命不凡,见桢贫穷,不以礼相待,结婚一月将她离弃。祁的兄长向官府控告,并且污蔑桢有不可告人之事,左右司官信以为真,桢因此称病不到任视事,以致积案堆积很多,平章政事月鲁帖木儿愤怒地说“:张桢是刚强正直之士,岂是你们能议论的么?”郎中虎者秃拜谒谢罪,这才上任视事。范孟作乱,杀害月鲁帖木儿等,城中大乱,桢深夜逃出城外,得幸免。

过了一年,授高邮县尹,县民没有因私情拜谒他的。县民张提领,以侠义自任,以威势擅自决断乡里是非。一日,到县有所托,桢将他逮住,弄清了他的全部罪行,乡里中受他压抑的人都来控诉,于是对他施以杖刑并流放,人们都称快。守城千户狗儿妻崔氏,被她家的小老婆说坏话,虐待而死,其鬼魂依附于七岁女孩到县向桢控诉,拘留狗儿及其小妾,审问都认罪,人们以为桢是神明。

任中政院判官,至正八年(1348),拜监察御史,弹劾太尉阿乞剌欺蒙皇上之罪,并说:“明里董阿、也里牙、月鲁不花,都是陛下不共戴天之仇,伯颜贼杀害皇室嘉王、郯王一十二口人,根据古代法律,应全家抄斩,而今他的儿子兄弟还在朝廷任官职,应赶快杀掉或放逐。别儿怯不花依附权势,也应迅速贬官远逐。现在灾害异常不断,盗贼蜂起,海寇敢于欺君,边防统帅敢于轻视寇情,若不整顿,可能会有唐末藩镇之祸,后悔不及。”皇上不听。

待毛贵攻陷山东,上奏疏陈述十祸,其中根本之祸有六,征讨之祸有四,历数其弊端:一是轻大臣,二是权纲不振,三是图安逸,四是杜绝言路,五是人心涣散,六是滥施刑狱,这都是根本的祸害。至于他说的图安逸的祸大意是“:臣伏见陛下在盛年时,继承王位,经历艰难而登大宝,因循治安,没有预先防忧,宽厚、仁爱、恭敬、节俭,渐不如初。现在天下问题很多,国内可算是不安宁了,天道可说是反常了,民情可说是难保了,是陛下猛省之时,小心谨戒危机发生之日。陛下宜卧薪尝胆,奋发悔过,思念祖宗创业的艰难,而今天坠亡之容易。从此实行政德,就可以答谢天意,对百姓诚心诚意,就可以挽回人心。凡是土木的兴建,声色的爱好,饮酒取乐之事,都应勇于痛改。有未指出的地方,也应防微杜渐,在未发生前就予以制止。废除宫女,节省浮费,敬畏天地,抚恤百姓。然而陛下还是安然处之,如同天下太平无事时一样,这就是所说的根本之祸。”至于不慎于调度,不依靠群策群力,不明赏罚,不善于选择将帅,这就是征讨方面的四种大祸。所谓不明赏罚之祸,他说:“臣伏见调兵六年,开始没有规定纪律之法则,又没有激励劝慰的措施,将帅中败而报功,指虚为实,大小相欺骗,上下相依赖,其性情不一,而邀功求赏之心相同,因而有使军队覆没之将,残害民众之将,胆小怕死之将,贪婪之将。对他们没有惩罚、警戒,军队所到之处,鸡犬抢劫一空,财货抢尽。及其当面奉承,反而受赏。现在克复的地方,皆为荒墟之地,河南的封地三千余里,郡县星罗棋布,每年税收钱粮以数百万计算,而今天所存的仅封丘、延津、登封、偃师三四个县。两淮之北,大河之南,到处萧条。众所周知,有土有人有财,然后才可希望军不缺人,粮饷不缺,现在寇敌所到之处,固然不忍心去说它,即使未到之处,尤可寒心,像这样而希望不缺乏军队,不缺粮饷,除非使老天下雨长庄稼,地里涌出金子。如今朝不保夕,何况以地方有限之财力,而去供给将帅无穷之贪欲呢?这就是祸乱的来由。陛下供佛求福,养着僧人祈求消除祸灾,天寿节禁止屠宰,这些都是虚名。现在天下已在杀人,陛下泰然不理,而说我将以这样的方式求福,可是福从哪儿来呢?颍州之寇,开始时勾结白莲教,以佛法诱惑众人,终于形成权威,以兵抗拒,观其动向,迅速可畏,其势非亡我国家不可。堂堂天朝,不思平乱,反而成祸乱的根源,其祸极惨,其毒极深,关系最大,有识之人为之惋惜,有志之人为之痛心,这就是征讨祸啊。”奏疏进呈后,皇帝并没有省悟,权臣讨厌他的鲠直而无法容忍。

二十一年任山南道肃政廉访佥事,到了那里就弹劾中书参知政事也先不花、枢密院副使脱脱木儿、治书侍御史奴奴弄权误国之罪,这些劾奏均没有答复。正当此时,孛罗帖木儿驻兵大同,察罕铁木儿驻兵洛阳,而毛贵占据山东,势力向京畿逼近,二将坐视寇贼不进军,正在以争夺晋、冀为其能事,相互交战,互有胜负,朝廷派遣也先不花、脱脱木儿、奴奴前往解劝,接受命令后,又不前进。桢又说他们“贪婪、软弱、昏庸、卑鄙,心怀苟且偷安之计,无忧国献身之忠。朝廷要二家消除仇恨,协力讨伐盗贼,这是国家之大事,应风驰电掣般地迅速前去,而他们却迂回退缩,绕道延安以西,绕曲数千里,迟迟而行,使两军日夜仇杀,黎民百姓肝脑涂地,实际是这三个人造成的。应马上杀掉他们,以挽救危险的时局。”这奏疏也无答复。桢慨然叹息说“:天下事不可挽救了。”辞职而去,居住河中安邑山间,盖茅屋仅能容膝,有来访问的人,不再谈时事,只是对他们流泪罢了。

二十四年,孛罗帖木儿进犯朝廷,皇太子出走冀宁,奏请任桢为赞善,又委为翰林学士,他都不出任。扩廓帖木儿将辅佐皇太子讨伐孛罗帖木儿,遣使臣传皇太子旨,赐桢上等美酒,并询问时事。张桢在给扩廓帖木儿的复信中,详细陈述和分析了当前国家形势,提出保君父、保社稷、保人民的希望。扩廓帖木儿采纳了他的意见。三年后,张桢去世。

猜你喜欢
  卷四百十二 列传一百九十九·赵尔巽
  ●崇禎長編卷之三十三·汪楫
  卷二百九十二 元豐元年(戊午,1078)·李焘
  卷十·王夫之
  卷第二百一十一·胡三省
  卷二·沈德符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六十四·佚名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七·佚名
  卷之二百九十·佚名
  ●郑氏史料续编卷九·佚名
  跋·曹履泰
  ●序·刘衡
  秦纪一 昭襄王五十二年(丙午、前255)·司马光
  卷二百四十三·佚名
  提要·长孙无忌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任山长士林(松乡集)·顾嗣立

    士林,字叔实,句章人。其先居蜀绵竹,再徙而居埼山。士林六岁能属文,诸子百家,靡不周览,乡子弟多从之学。廉访完颜公深加敬慕,俾经理文公书院,既成,命职教上虞,后乃讲道会稽,授徒钱唐。至大初,中书左丞郝天挺以事至杭,闻士林名,举之行

  • 卷三百二十一·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二十一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臞翁诗集敖陶孙字器之号臞翁长乐人淳熈庚子贡入太学庆元间韩侂胄用事丞相赵汝愚以谪死陶孙作甲寅行以哀之醉中题三元楼壁侂胄知遣人舁壁去捕陶孙甚

  • 卷一百五十八·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五十八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三十五 晁冲之 古乐府 大星何历历小星烂如石掖垣崔嵬横紫微十二羽林森北极今夕何夕月西倾虎抱空关龙厌直峥嵘北斗着地垂手去

  • 卢溪集补钞·吴之振

    王庭珪和刘美中尚书听宝月弹桃源春晓何年凿源开混茫,桃花两岸吹红香。烟消远浦生微阳,渔舟误行溪水长。溪回岸转山隙光,疑有绛阙仙人房。居民争出罗酒浆,花间笑语音琅琅。抱琴释子眉发苍,响泉韵磬鸣长廊。能弹往事悲孟尝,昔

  • 内篇 六家第一·刘知几

      自古帝王编述文籍,《外篇》言之备矣。古往今来,质文递变,诸史之作,不恒厥体。榷而为论,其流有六:一曰《尚书》家,二曰《春秋》家,三曰《左传》家,四曰《国语》家,五曰《史记》家,六曰《汉书》家。今略陈其义,列之于后。   

  • 第七回 李重进阖家投火窟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蔡东藩

      却说泽州城中,忽然火起,看官道火从何来?说来又是话长,小子只好大略叙明。原来李筠遁入泽州,即遣儋珪守城。珪见宋军势大,竟缒城遁去,本是善驰,不走何待?急得李筠仓皇失措。筠妾刘氏,随至军中,劝筠备马夜遁,返保潞州,筠犹豫未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九·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卷之一千三百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七百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九卷 水利治绩上·缪荃孙

    前详各府州水利,此详治绩,故重列府州分见焉。江宁府三国吴赤乌中,使校尉陈勋发兵三万,凿句容中道,至亏阳西城,号破冈渎。筑赤山湖,立盘石为疏闭之节。南北朝宋明帝时,使沈瑀筑赤山塘。陈高祖时,修复破冈渎。唐麟德中,令杨延嘉因

  • 一○八九 军机大臣奏查各馆依限完竣及逾限未完各书情形片(附清单)·佚名

    一○八九 军机大臣奏查各馆依限完竣及逾限未完各书情形片(附清单)乾隆五十年二月十七日查各馆依限完竣各书及逾限未完各书,业于上年七月内查明具奏,奉旨分别议叙议处在案。兹自上年查办以来,臣等节次严催各馆,将逾限各书加

  • 王谊传·魏徵

    王谊字宜君,河南洛陽人。 父亲王显,北周凤州刺史。 王谊年青时,慷慨有大志,善习弓马,博览群书。 周闵帝时,他任左中侍上士。 那时大冢宰宇文护执政,势倾王室,闵帝拱手沉默而已,什么都不能管。 有朝士在闵帝身边,对皇上略有不恭,

  • 刘奉世传·脱脱

    刘奉世字仲冯,天性沉稳,行为处事极有法度。中进士。熙宁三年,开始设置枢密院诸房检详文字,刘奉世以太子中允身份参与其事。以前,进奏院每五天一次将文件整理上报枢密院,然后再散发各处。而专司其事的邸吏则需事先呈报,或者以

  • 卷第三十一·佚名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第三十一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贤圣品第七之三已辩见修二道生异。当依此道分位差别。建立众圣补特伽罗。且依见道十五心位。建立众圣有差别者。颂曰。名随信法行  由根钝利别具修惑断

  • 净慧法眼禅师宗门十规论·文益

    自己心地未明妄为人师第一论曰。心地法门者。参学之根本也。心地者何耶。如来大觉性也。由无始来。一念颠倒。认物为己。贪欲炽盛。流浪生死。觉照昏蒙。无明盖覆。业轮推转。不得自由。一失人身。长劫难返。所以诸佛

  • 山水纯全集·韩拙

    中国北宋韩拙(生卒年不详)著,中国画论专著,成书于1121年以前,通行本有5卷和1卷两种。内分10篇:《论山》、《论水》、《论林木》、《论石》、《论云霞烟霭岚光风雨雪雾》、《论人物桥彴关城寺观山居船车四时之景》、《论用

  •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王力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是1961年王力教授受教育部委托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中的一部分(第八、九单元的通论部分)。《古代汉语》书稿的原始基础是 1959年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讲义》。讲义分为文选、常用词和通论三

  • 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佚名

    一卷,西晋竺法护译。前二十九品诸弟子各说本因,第三十品佛说九恼之本因。经文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