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二十二年

(己丑)二十二年大明萬曆十七年

春正月

1月1日

○朔己酉,日有食之。

○政院啓,遇災修省之意,答曰:「宜當。」

1月10日

○戊午,藩胡中樞孝汀,回到金化縣,縣監徐仁元,搜其卜駄,得黑角若干介,拘留,報監司啓聞,廷議:「孝汀乃藩酋之强梁者也,以細事拘留,多發憤怒之言,人皆憂其生釁也。」

○鏡城判官黃鵬上疏,母在泰仁,請相見後赴任,命從願。

1月11日

○己未,常參後,御朝講。

○忠淸兵使鄭元祥身死事,入啓。

1月13日

○辛酉,府啓:「吏曹判書李陽元,不恤公論,凡所差擬,一任私情,請遞。」不允。

1月14日

○壬戌,禮曹啓曰:「江原監司啓本云云。孝汀授資憲職,外方擅囚,稍似未安,監司拘留,事體得中。以本道都事,以開諭事,已爲下去,更無可爲之事。姑待都事牒報狀啓,處置何如?」依允。

○辰時,四方有霧氣,啓。

○政院啓曰:「昨日夕講,黃廷彧所啓,尹弘烈獄事,議于大臣事,冕服所着革帶制度,令赴京人貿來事,鄭彦智所啓,上番軍士,令都摠府勿爲頻數摘奸,以除侵虐之弊事。宋言愼所啓,柳希春所撰《川海錄》,令給紙筆,使之淨寫事。《詩傳校正韻釋》,下本館,勘校中草後還入事。」答曰:「革帶事,問于禮曹,《川海錄》事,非是撰成,只是雜記,私自備其遺忘而已。向也偶見之,不經荒雜之說,亦或不免於其間,若傳書視後,似爲未穩。而無乃非柳卿之本意乎?更議爲之。」

1月15日

○癸亥,全羅兵使成應吉,以病辭狀,命調理行之。

1月18日

○丙寅,府啓:「野人潛買弓角,庫直通事及潛商人,詔獄推考,東平別坐,其日守直部將,卜物驗包時當該官,竝命罷職。」依啓。

1月21日

○己巳,備邊司武臣不次可用,李山海薦孫仁甲、成天祉、李舜臣、李明河、李薲、申硈、趙儆,沈守慶薦李景、申硈、李用濬、朴晋,兪泓薦李渾、王景祚、李用濬、邊應星、柳夢經、兪淵,鄭彦信薦孫仁甲、成天祉、李舜臣、李明河、李時言、韓仁濟、李彦諴、鄭湛、金鐺,尹卓然薦柳希先、李宗張、尹安性,姜暹薦柳濂、鄭訥、文夢軒、金敬老、鄭撥、鄭得說,邊協薦趙儆、申硈、李福男,李戩薦申硈、金徇、邊應星,崔遠薦李景、田浹,申砬薦崔眉壽、邊應星、邊應井、李之詩、鄭見龍、李範。

1月25日

○癸酉,左承旨尹先覺上箚,請建儲事入啓,不爲發落。

○冬至使書狀官尹皡,回到順安縣,病死。上命別致賻,奔喪子弟,給馬下送。

1月26日

○甲戌,平安監司尹斗壽書狀:「天福稱名人,托稱王子君奴子,冒呈戶曹,咸從縣民等煮鹽蒙利之地,盡爲折受,使居民失業,其案還收。咸從縣令金光玉,曚然折給,罷黜事。」

1月28日

○丙子,吏曹判書鄭琢肅,拜後辭免。三啓,不允。

二月

2月1日

○朔戊寅,有政。左承旨尹先覺,持旨拜尙州牧使,柳成龍拜兵曹判書,鄭彦信拜右相。

2月4日

○辛巳,傳曰:「我國宗系昭雪,《大明會典》一冊,則徑請頒給,是我國莫大之慶,而卷帙未成,終有所未給。中朝視我國無異內服,而獨於《會典》以其載中國諸機,不爲頒給,是外夷之也,尤爲未穩。當初自有禮部題請,隨後順付之語,聖旨別無勿頒之命,今年聖節之行,執此爲辭,據理咨請于禮部可也。設使不從,咨請不可不爲。一卷得之後,更無全帙,而視爲尋常,一不咨請,事體何如?言于承文院。且中朝待我國,漸不如前,使臣一入之後,有同囚繫,事體有未安者。此豈禮部所知?不過年少提督輩,不識事體之致。殊無待遠人之意。此亦移咨何如?且列聖視同內藩,少無嫌疑,軍器齎去,無弊往來,今二百年矣,一朝勒置關門,俾不得齎入,是疑我國也。遂有誑奪之弊,安知後日,又有大於此者乎?此亦移咨何如?右二款,不爲移咨,則令使臣呈文周旋,如何?」

○憲府,時弊箚子入啓。答曰:「災變非常,夙夜兢惕。省箚,良用嘉焉。」

2月6日

○癸未,領相柳㙉,肅拜後辭免,答曰:「實合首相,勿辭。」

○諫院,時弊箚子入啓,答曰:「省箚,良用嘉焉。予稍辨菽麥,必不肯爲先覺所弄。先覺何敢乃爾?」政院啓曰:「前日尹先覺陳箚,豈有一毫他意於其間哉?不過爲宗社萬世計也,此人所難議也。伏覩答諫院之箚,辭氣不平,嚴峻太過。傳布中外,人心沮喪,以言爲戒,循默成風,恐非國家之福也。」傳曰:「知道。」

○申時,酉時,日有兩珥。

2月10日

○丁亥,右相鄭彦信,肅拜後辭免。三啓,不允。

2月16日

○癸巳,午時,白虹貫日。

○政院請恐懼修省,答曰:「啓意是矣。」

2月17日

○甲午,領相柳㙉,左相李山海,以災異辭免。再啓,不允。

三月

3月20日

○丁卯,工曹參判尹根壽啓曰:「聖節拜表,定於四月,路費必未及入來,故禮曹發馬催促事,已啓下云。但又有奏請之事,以奏請例備送事,添入行移中何如?」傳曰:「知道。」

○兩司論戶曹判書尹卓然貪汚,不合六卿,累日論啓,不允。

3月25日

○壬申,戶曹判書尹卓然身病,三度呈辭,命遞之。

3月28日

○乙亥,禮曹啓曰:「妓工等小小設酌,推捉紛紜,疲於奔令,不能支當,除大小朝官爲父母獻壽者外,一切勿爲定送事,捧承傳。」傳曰:「依啓。」

○仁政殿命官儒生庭試。生員成好善居首,直赴殿試。

夏四月

4月2日

○戊寅,聖節使拜表,初定於四月二十六日,而以國忌齋戒日,因禮曹公事退定。

4月4日

○庚辰,以各道癘疫熾發,京畿副校理宋言愼,咸鏡道修撰權悏,忠淸道應敎洪進,命送致祭。

○議政府,弘文錄揀擇,韓俊謙、柳永慶、尹承勳、趙挺、任蒙正、鄭經世、申湜、鄭恊、尹覃茂。

4月10日

○丙戌,上以偏虛之證,受經絡針,前縣監金允世施針,藥房提調等入侍。生員進士,將以是日放榜,而因上受針,退行。

4月13日

○己丑,上再度受針。

4月16日

○壬辰,有政。權克禮特旨拜判尹,丁允福拜大司憲,金瓚拜大司諫。

4月24日

○庚子,八溪君鄭宗榮,以老病上箚乞歸鄕里。上許之,給馬,令本道食物題給。拜辭日,賜阿多介一坐,胡椒一斗,門外宣醞,仍傳曰:「欲引見,而聞艱步起居,未果焉。」

4月28日

○甲辰,慶尙監司書狀:「今月初六日,陜川、草溪等地,雨雹,大如鳩卵,小如鳥卵,且連夜下霜事。」

五月

5月1日

○朔丁未,玉堂箚趙憲事。答曰:「省前後箚,良慰其勤。所論憲情,得無過當。予旣不用憲言,朝廷諸公,何嫌何疑?惟望諸公之言論,務盡其中大體,務盡其公,賢其賢而非其非。,夙夜務盡國事,使其人心自服,則如憲狂突之言,有之可也,無之亦可也。不然而唯竄黜是事,則深恐憲可罪,而他日之爲憲者,未必無其人也。其何益之有焉?」

5月2日

○戊申,兩司論趙憲事,答兩司曰:「三司,旣以憲爲鬼怪,夫鬼怪惑於白晝,嘯于樑間,肆行不忌,至於詈罵家人,何足與較而聘其怒也?若與攘臂咡噪,累日未定,則其不爲傍人所哂者幾希矣。爲人主者,亦不過聽若不聞而已。夫憲一匹夫也,卽命竄黜,以慰諸人憤憤之心,初非難事,而因疏竄殛,或起人疑,而流爲後日之弊,亦不可不計。」

5月3日

○己酉,兩司趙憲事,依啓。

5月4日

○庚戌,以三公意,舍人啓曰:「言官論趙憲,必是爲朝廷體面,而臣等之意不然。憲之言固不足數也。傾陷朝廷,雖曰莫大之罪,置而不治,亦聖明包容之量。若至竄黜,恐爲未安。」答曰:「然命已下,今無可爲。」

5月5日

○辛亥,趙憲,定配吉州嶺東驛。

5月6日

○壬子,三公意,舍人啓曰,趙憲竄謫,未安事。答曰:「已從朝廷公論矣。」

5月23日

○己巳,政。權克禮拜吏曹判書。

六月

6月8日

○癸未,有政。以右通禮金孝元擬于典翰望,傳于政廳判書權克禮曰:「卿纔陞正卿,旋授銓長,政事之間,常宜愼重。予本少恩,恐一朝君臣之義不終也。」

6月21日

○丙申,爲都目政。

6月22日

○丁酉,府啓:「宰相爵名,乃人君命德之器,其不可無端輕授也,明矣。彼若宣化而有顯效,然後陞擢而褒嘉之。今乃不然,無故而陞秩於新授之日,其於政體,不亦顚倒乎?忠淸監司李輅嘉善加,請命改正。」答曰:「未爲不合,不必煩執。」

6月23日

○戊戌,院啓:「司䆃正安滉,以私親之故,一朝驟授三品正職,政體之顚倒,未有若是之甚。物情莫不駭怪,請命改正。」答曰:「正職不妨,何必論之?」

6月24日

○己亥,院前啓安滉改正事,不允。

○右承旨李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三 王诞 王华 王惠 王彧·李延寿
  雍正上谕 二、朕诸兄弟不可以德化,不可以理喻,不可·雍正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九十七·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十三·佚名
  ◎盐务署·费行简
  钦定石峰堡纪略卷六·佚名
  王思政传·令狐德棻
  王弘传·李延寿
  吴筠传·欧阳修
  陈君用传·宋濂
  臧梦解传·宋濂
  顺帝后伯颜忽都传·宋濂
  ●牧令须知卷四·刚毅
  卷五十六·宋敏求
  卷一百五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场·老舍

    时间 秋收之后。地点 蛙儿家外面。人物 仆甲 大姐 二姐 三姐 父亲 母亲 蛙儿〔幕启:景如第一场,但屋子靠后一些。靠近台口,大树数株,左右都有小道。中间一小道,通到蛙儿的家。屋子增加了一间,原有的两间也修理齐整

  • 卷87 ·佚名

    方回 七十翁五言十首 瘴疠金蚕毒,干戈铁马群。 一生逃万死,百岁仅三分。 遑恤恒饥子,姑留自祭文。 醺醺人笑我,方寸不醺醺。 方回 七十翁五言十首 七堠长亭路,前程已不多。 最欺吾老者,绝奈

  • 卷三十八·本纪第三十八·脱脱

        宁宗二   嘉泰元年春正月戊午,申严福建科盐之禁。壬戌,谢深甫等荐士三十有五人,诏籍名中书,以待选擢。丁卯,命路钤按阅诸州兵士,毋受馈遗及擅招军。违者置诸法。庚午,以葛邲配飨光宗庙庭。丙子,金遣完颜充来

  • 卷之一千四百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列传卷第五 高丽史九十二·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洪儒[裴玄庆申崇谦卜智谦]。○洪儒初名术义城府人。 弓裔末年与裴玄庆申崇谦卜智谦同为骑将密谋夜诣太祖第言曰: "自三韩分裂群盗竞起今王奋

  • 志卷第三十六 高丽史八十二·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兵二。宿卫。○成宗元年六月正匡崔承老上书曰: "我朝侍卫军卒在太祖时但充侍卫宫城其数不多及光宗信谗诛责将相自生疑惑。 简选州郡有风彩者

  • 御制读汉书·班固

    御制读汉书父欲安刘刘未安子谋安吕吕为残其基高帝失长算平勃奚称智力殚张良进四皓非安刘实害刘此杜牧之卓识向曾屡见题咏兹不复缀夫辟疆非良之子乎乃以安吕之计教陈平平巧诈患失之小人也图脱祸而听其言吕氏权由此起设

  • 黥布列传第三十一·司马迁

    王学孟 译注【说明】本传主要记述了黥布富于传奇色彩的一生。他在项羽领导的起义大军中,是个屡建奇功的战将,勇冠三军,“常为军锋”。然而,他为项羽坑秦卒、杀义帝又是行不义、施暴虐的帮凶。战场上叱咤

  • 刘昶女传·李延寿

    刘昶的女儿,是河南长孙氏的媳妇。刘昶在周朝娶公主为妻,封为上柱国、彭国公,地位声望很显赫。与隋文帝有老交情,隋文帝受禅即位后,很得亲近礼遇。前后任左武卫大将军、庆州总管。  刘昶的儿子刘居士任千牛备身,不遵守法则

  • 雪不台传·宋濂

    雪不台,蒙古部族人,姓兀良罕氏。太祖七年,蒙古军攻桓州,雪不台率兵先攻入城。十一年与灭里吉部众战于蟾河,大破其军,占有其地。随太祖征回鹘,回鹘国王逃亡,雪不台率众追赶,国王死于途中。十八年征讨钦察,雪不台与斡罗思大、小密

  • 卷六十 大学第四十二·郑玄

    (陆曰:“郑云:‘《大学》者,以其记博学,可以为政也。’”)[疏]正义曰:案郑《目录》云:“名曰《大学》者,以其记博学,可以为政也。此于《别录》属《通论》。”此《大学》之篇,论学成之事,能治其国,章明其德于天下,却本明德所由,先从诚

  • 抱朴子內篇卷之十一   仙藥·王明

    抱朴子曰:神農四經〔一〕曰,上藥令人身安命延,昇為天神,〔二〕遨遊上下,使役萬靈,體生毛羽,行廚立至〔三〕。又曰,五芝〔四〕及餌丹砂、玉札、曾青、雄黃、雌黃〔五〕、雲母、太乙禹餘糧,各可單服之,皆令人飛行長生。又曰,中藥養

  • 卷二十七·佚名

    △无尽意菩萨品第十二之一如是我闻,一时佛游王舍城如来行处宝庄严堂。是大功德之所修成。佛一切法本行果报。苞容无量诸菩萨众。其所讲宣悉是无量甚深之义。皆是如来神力护持。入无碍行微妙智门。其心欢喜得念进意。分

  • 卷第十四·道原

    景德传灯录第十四吉州青原山行思禅师法嗣第一世一人南岳石头希迁大师(一人见录)第二世二十一人南岳石头希迁大师法嗣二十一人荆州天皇寺道悟禅师京兆尸利禅师邓州丹霞山天然禅师潭州招提寺慧朗禅

  • 峨山僧自治刍议(注一)·太虚

    ──十九年十月在峨眉县佛教会讲── 一 峨山甲僧自治会   二 僧自治之入手   三 合山僧徒应有时代之觉悟   四 地方官应当扶助与护持   五 结论   六 峨山甲僧自治会大纲佛法乃是佛所得的诸法

  • 第三十四卷·佚名

    观天品之十三(三十三天之十)时诸天众。心生敬重。复听帝释所说法要。合掌顶上。白帝释言。我今现见此法势力。天王说法。随我等心。得信清净。阎罗使者。亦随渐灭。随闻如来所说法力。即皆消灭。何况修行。若有修行至

  • 分灯录跋·朱时恩

    自庐山诸贤以还。开士栖托耽玄味胜。盖亦代不乏人已。第不过逸情远韵翛然埃[土*盍]之外焉尔。迨柳州临川涪翁无咎辈始畅发西方宗旨。而眉山公尤纵横解脱掀翻宝藏光流电駴。然人亦廑以文言悦之。不必於心性领入也。惟

  • 古农佛学答问目录·范古农

    卷一四圣应化门一 释迦佛之事略二 佛德三 佛相四 佛像五 佛身六 佛土七 观世音菩萨八 地藏王菩萨九 一切圣境之研究卷二六凡轮转门一 三善道二 三恶道三 一切神识升沈变化之研究卷三法义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