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越绝卷第九

  越绝外传计倪第十一

  昔者,越王句践近侵于疆吴,远媿于诸侯,兵革散空,国且灭亡,乃胁诸臣而与之盟:“吾欲伐吴,奈何有功?”群臣默然而无对。王曰:“夫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何大夫易见而难使也?”计倪官卑年少,其居在后,举首而起,曰:“殆哉!非大夫易见难使,是大王不能使臣也。”王曰:“何谓也?”计倪对曰:“夫官位财币,王之所轻,死者,是士之所重也。王爱所轻,责士所重,岂不艰哉?”王自揖,进计倪而问焉。

  计倪对曰:“夫仁义者,治之门,士民者,君之根本也。闿门固根,莫如正身。正身之道,谨选左右。左右选,则孔主日益上,不选,则孔主日益下。二者贵质浸之渐也。愿君王公选于众,精炼左右,非君子至诚之士,无与居家。使邪僻之气无渐以生,仁义之行有阶,人知其能,官知其治。爵赏刑罚,一由君出,则臣下不敢毁誉以言,无功者不敢干治。故明主用人,不由所从,不问其先,说取一焉。是故周文、齐桓,躬于任贤,太公、管仲,明于知人。今则不然,臣故曰殆哉。” 越王勃然曰:“孤闻齐威淫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盖管仲之力也。寡人虽愚,唯在大夫。”计倪对曰:“ 齐威除管仲罪,大责任之,至易。此故南阳苍句。太公九十而不伐,磻溪之饿人也。圣主不计其辱,以为贤者。一乎仲,二乎仲,斯可致王,但霸何足道。桓称仲父,文称太公,计此二人,曾无跬步之劳、大呼之功,乃忘弓矢之怨,授以上卿。传曰:直能三公。今置臣而不尊,使贤而不用,譬如门户像设,倚而相欺,盖智士所耻,贤者所羞。君王察之。”越王曰:“诚者不能匿其辞,大夫既在,何须言哉!”计倪对曰:“臣闻智者不妄言,以成其劳,贤者始于难动,终于有成。传曰:‘易之谦逊对过问,抑威权势,利器不可示人。’言赏罚由君,此之谓也。故贤君用臣,略责于绝,施之职而成其功,远使,以效其诚。内告以匿,以知其信。与之讲事,以观其智。饮之以酒,以观其态。选士以备,不肖者无所置。”

  越王大媿,乃坏池填堑,开仓谷,贷贫乏,乃使群臣身问疾病,躬视死丧,不厄穷僻,尊有德;与民同苦乐,激河泉井,示不独食。行之六年,士民一心,不谋同辞,不呼自来,皆欲伐吴。遂有大功而霸诸侯。孔子曰:“宽则得众。”此之谓也。

  夫有勇见于外,必有仁于内。子胥战于就李,阖庐伤焉,军败而还。是时死伤者不可称数,所以然者,罢顿不得已。子胥内忧:“为人臣,上不能令主,下令百姓被兵刃之咎。”自责内伤,莫能知者。故身操死持伤及被兵者,莫不悉于子胥之手,垂涕啼哭,欲伐而死。三年自咎,不亲妻子,饥不饱食,寒不重彩,结心于越,欲复其仇。师事越公,录其述。印天之兆,牵牛南斗。赫赫斯怒,与天俱起。发令告民,归如父母。当胥之言,唯恐为后。师众同心,得天之中。

  越乃兴师,与战西江。二国争疆,未知存亡。子胥知时变,为诈兵,为两翼,夜火相应。句践大恐,振旅服降。进兵围越会稽填山。子胥微策可谓神,守战数年,句践行成。子胥争谏,以是不容。宰嚭许之,引兵而还。夫差听嚭,不杀仇人。兴师十万,与不敌同。圣人讥之,是以春秋不差其文。故传曰:“子胥贤者,尚有就李之耻。”此之谓也。

  哀哉!夫差不信伍子胥,而任太宰嚭,乃此祸晋之骊姬、亡周之褒姒,尽妖妍于图画,极凶悖于人理。倾城倾国,思昭示于后王,丽质冶容,宜求监于前史。古人云:“苦药利病,苦言利行。”伏念居安思危,日谨一日。易曰:“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又曰:“进退存亡不失其正者,唯圣人乎!”由此而言,进有退之义,存有亡之几,得有丧之理。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此其可以卜祚遐长,而祸乱不作也。

猜你喜欢
  卷四百二十七 元祐四年(己巳,1089)·李焘
  ●卷一百八十三·徐梦莘
  卷第七十四·胡三省
  班马异同卷十九·倪思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八十五·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六十·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八十四·佚名
  卷之六十七·佚名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巻十三·刘时举
  第一六一夹单禀光绪十四年四月二十六日一一三二三—三三·佚名
  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下·熊方
  世系·林献堂
  提要·杨大雅
  卷一百三十·雍正
  卷十七·王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八回 尹夫人囚车被劫·陈端生

    第八回尹夫人囚车被劫诗曰:诰命遭谗学楚囚,艰难险阻备尝休。谁知转祸因为福,难洗今朝满面羞。话说赵兴弟兄两个,争先落后,赶到城门,已是天晚难进。遂称有机密事报知。城上人问明来历,放进来,就向衙门通信。抚院立差守备带领

  • 卷六十二 漢紀五十四·司马光

      起柔兆困敦(丙子),盡著雍攝提格(戊寅),凡三年。   孝獻皇帝建安元年(丙子、一九六年)   春,正月,癸酉,大赦,改元。   董承、張楊欲以天子還雒陽,楊奉、李樂不欲,由是諸將更相疑貳。二月,韓暹攻董承,承奔野王。韓暹屯聞喜,胡

  • 卷十五 文帝·王夫之

      〖一〗   蛮夷之长有知道者,中国之人士媿之。故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甚悲夫中国也。宋之篡晋,义熙以后以甲子纪,而不奉宋之元朔,千古推陶公之高节。而武都王杨盛于晋之亡不改义熙年号。盛,仇池之酋长耳

  • ●逸文·张唐英

    ○神箭蜀王建之子元膺尝射中钱的,翰林学士毛文锡作赋美之。元膺曰:“穷措大畏此神箭否”○小民得利便喜王宗钅术为普州刺史。有海客鬻龙脑,邀价倍常。宗钅术令持锦被,送与客观之,因目从者挈其龙脑瓶去。又令牙僧

  • 纲目续麟彚览卷中·张自勋

    【乙魏咸熈二年晋武帝司马炎泰始元年酉吴甘露元年○是嵗魏亡晋代凡二国】原本分注晋下有世祖帝上有皇字并非十二月魏晋王炎称皇帝废其主为陈留王原本晋上无魏字其作魏并非【戊晋泰始四年子吴寳鼎三年】三月晋太后王氏

  • 武宗外纪译文·毛奇龄

    武宗,孝宗的正妻所生,母亲是张皇后,因为她在弘治四年九月二十四日梦见白龙盘伏在他的腹上而生出武宗,白色是西方色,是战争的象征,所以生下来就好武。在此前三朝,所立的太子都不是皇后亲生,而惟独武宗是皇后所生。而且他生长的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佚名

     万历十三年四月壬寅朔 上亲享 太庙是日太常寺卿沉人种赞福胙及还宫折旋失度 上遣中使至阁传谕诘之时人种已推闽抚几欲停推阁臣解之乃已○丙午大雩○丁未东虏哈不慎寇边初哈酋以窃犯辽东革抚赏至是见诸酋领赏艳之

  • ●一六、宫中的机构·秦翰才

    满洲国皇帝直属的辅弼机构有五个: 参议府 祭祀府 尚书府 宫内府 侍从武官处 参议府备皇帝作政事和法律上的咨询,祭祀府专管神庙和祀典,其官署不在内廷,姑且不说,光说尚书府、宫内府和待从武官处。 “尚书府典守御玺、国玺,

  • 吕琦传·薛居正

    吕琦,字辉山,幽州安次人。祖父吕寿,担任过瀛州景城主簿。父亲吕兖,曾任沧州节度判官,累官至检校右庶子。刘守光攻破沧州,吕琦的父亲被擒获,诛灭全族。吕琦当时只有十五岁,被官吏抓住,将就刑戮。有个叫赵玉的人,是幽州、蓟州的义

  • 纥石烈执中传·脱脱

    纥石烈执中,原名胡沙虎,是阿礡的孙子。转为东平路猛安。大定八年(1168),他充当皇太子护卫,出任太子仆丞,改任鹰坊直长,又升迁鹰坊使、拱卫直指挥使。明昌四年(1193),他奉命出使,路过阻居,监酒官移剌保迎接较迟,请他饮酒,酒味道也

  • 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之十三·佚名

    惩恶门哗徒哗鬼讼师蔡久轩当职昨领州军,已闻婺州有金、锺二姓人,迭为唇齿,教唆哗徒,胁取财物,大为民害。方欲追上根究,岂谓积衅稔恶,乃因杨登龙诉姜氏事,自投宪纲,是天锄之也。金千二,系势家干仆之子。锺炎,系州吏锺晔之子。狼贪

  • 卷一百十·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一百十宋 宋敏求 编政事诫谕诫表疏不实诏令内外官相存问诏令有司劝勉庶人婚聘及时诏诫励氏族婚姻诏诫励风俗勑四道诫谕天下诏不许羣臣干请诏诫励官寮制诫朂内外郡官诏令州县以制勑告示百姓

  • 卷二十八·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二十八土贡考【臣】等谨按马端临作土贡考谓古之土贡即在赋税之中犹曰当其租入云尔後世则租自租而贡自贡矣唐代每年常贡马氏皆依诸郡分列而於宋之土

  • 卷五百七十·佚名

    △第六分平等品第七尔时最胜复从座起。偏覆左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如世尊说法性平等。何谓平等。等何法故。名为平等。佛告最胜。天王当知等观诸法自性寂静。不生不灭故名平等。一切烦恼虚妄分别。自性寂静不

  • 松源和尚语录序·松源崇岳

    宗师提唱。各有语录。丛林故事也。或曰释迦掩室於摩竭。净名杜口於毗耶。祖师西来。单传直指。果何取於言语文字之间差乎。道一而已。或语或嘿。何间焉。宗门诸大老说法如云如雨。后之学者因其言而有省者。多矣。且以

  • 一只拖鞋·鲁彦

    短篇小说。王鲁彦著。小说描写的是一个贫苦农民李国良替堂兄弟送儿子,从偏僻农村来到上海,因为脚上缺少一双比较象样的鞋子,在上海逗留的几天里,历尽种种磨难和艰险。全篇自始至终扣住鞋子一事,以鞋子来穿针弓!线,缀

  • 垃圾·彭家煌

    短篇小说。彭家煌(署名岛西)作,原载《无名文艺》1933年6月1期。写后方留守处的排长黎纯五患眼病求医的故事,在向全排士兵讲话时,他控诉了旧军队的黑暗罪恶:“革命革命,革来革去,没有革出什么,只是反而多革出一些贫民,一些残废

  • 普光坦庵禅师语录·佚名

    一卷。清机峻说,全弘录,罗开麟序(依驹本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