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首卷一 序

穆宗毅皇帝实录序

我国家受天成命。缔造丕基。历圣重光。诒谋垂裕。用能方夏戴德。景运日新。扬无斁之庥。成中兴之瑞。洪维我穆宗毅皇帝天锡勇智。纯孝昭格。自咸丰十年八月。随侍我皇考文宗显皇帝秋狝木兰。次年承命就傅山庄。圣德日跻。少成若性。辛酉。七月。皇考晏驾。仰膺付托之重。即奉两宫皇太后回銮。惟日孜孜。事亲典学。勤求治理。无闲始终。一十三年。不遑昕夕。亲政以后。忧劳益勤。方冀鼎盛春秋。昊天笃祜。乘干行健。日进无疆。讵意末疾偶膺。寖至大渐。上暌慈训。下弃臣民。率土哀号。瞻天何极。肆予冲人。属当神器。幸赖两宫皇太后抚临鞠育。训诲周详。事有遵循。冀无陨越。谨依成宪。命儒臣恭纂实录。阅五年而书成。凡三百七十四卷。日星炳焕。江海渊深。美备悉臻。足昭万古。粤稽往圣。握符临御。大经大法。总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为先。穆宗自在冲年。端居宸极。每逢大祀。虽命诸王恭代。而深宫斋戒。肃于临事。洎两宫皇太后将行归政。先承慈命。躬■郊坛。凡圜丘、方泽、上辛常雩、虔恭寅畏。翼翼维严。跸路清尘。先期出舍。祁寒暑雨。容止益庄。俎豆馨香。百神受职。臣民观感。骏奔恐后。其对越之诚有如此者。昔我皇祖宣宗成皇帝圣怀渊若。盛美不居。遗命身后。遂罢郊配升祔之礼。我皇考以大孝之心。述在天之志。爰议尊崇大典。自宣宗成皇帝以后。不得更请。穆宗博咨廷议。详考礼经。于升祔则克永孝思。于祁配则仰遵成命。追念孝德显皇后作配皇考坤仪天合。尊亲享祀。罔弗加隆。甫及胜衣。即降旨亲飨太庙。洁蠲祼献。僾忾如闻。及■万几。即奉两宫皇太后分年恭谒东西两陵。瞻望桥山。凄怆感格。其绍述之殷有如此者。自在谅闇。即奉慈命赴弘德殿读书。朝夕讨论。留神政事。时虽仰禀两宫。恭默不言。而用人行政之方。无微不照。适四方多故。廷臣召对。风雨无闲。负扆端严。绝无倦色。逮至两宫归政。宵衣旰食。寝处不遑。凡礼乐兵农。军情洋务。事无巨细。综揽靡遗。驯至寝疾弥留。犹复焦劳国是。上请两宫暂管万几。一切章奏。力疾披视。兢兢以怠荒为虑。其敷布之勤有如此者。元二之初。东南羹沸。民生之戚。日抱恫瘝。时降诏招徕。冀纾水火。逮金陵克复。江浙荡平。即普免同治三年以前民欠钱粮。其后山东河南直隶陕西凡被捻回蹂躏之区。烽燧既清。恩膏立沛。滇黔大定。陇省肃清。诏予蠲除。悉如江浙之例。江北山东黄河决溜。堤圩莫保。漕运为忧。■山戊不■发帑金。动以亿万数。畿辅永定河溢不常。筹赈灾黎。修营堤岸。如伤之念。时切畴咨。其余各省水旱偏灾。疆吏上闻。纶音即下。议蠲议缓。惟恐后时。甚至截漕粟以赡饥民。设粥厂以活饿者。即两次谒陵礼毕。銮辂所经。无不薄其差徭。宽其赋税。其子惠之深有如此者。若夫揆文奋武之谟。修己治人之道。则又谨承家法。垂范百王。穆宗天纵聪明。尊师好学。自在青宫。皇考命李鸿藻为上书房师傅。暨正大位。两宫皇太后先后命翁心存、祁寯藻、倭仁、徐桐、翁同龢、林天龄、在弘德殿行走。缉熙懋学。勤若儒生。凡经训之醇深。史文之美富。钩稽矻矻。融贯一心。故发为文章。垂为训诰。皆能阐微烛隐。觉牖斯民。申命儒臣。务端士习。正科五举。庆榜一开。直省有因寇警缓试者。疆场甫靖。立命补科。或值试期。即令带补。其因捐输奏请加广中额学额者。既沛恩命。以广登庸。复示限制。以昭核实。惟以乐育人才。振兴学术。为致治之要。故多士云蒸。俊髦蔼蔼。其文教之盛有如此者。粤寇鸱张。海隅鱼烂。皇考■任曾国藩为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江浙军务。穆宗继御。首■纶扉。委任益专。戎行愈奋。复用李鸿章、曾国荃、左宗棠等。敷扬庙算。指授机宜。数载之闲。东南厎定。■渠■穴。天讨大伸。凡洪秀泉、洪幅瑱、李秀城、李侍贤、汪海洋、石达开诸凶酋。骈首受诛。无有漏网。又歼苗沛霖于皖北。戮陈玉城于河南。■帅效能。士卒用命。然后先除逆捻。次埽乱回。张总愚、赖汶洸、僵踣于先。杜汶秀、枭夷于后。南穷蒙诏。西极酒泉。一洗腥膻。尽归版籍。论功行赏。五等以差。其武功之烈有如此者。遇灾修省。哲王所先。穆宗率履不愆。冰渊惕若。躬行节俭。为天下先。每闻儆予之言。辄下罪己之诏。己巳之■山戊不■。书殿偶灾。减膳卑衣。深自刻责。癸酉之冬。诏修园■。以奉慈欢。嗣以军务未竣。虚怀纳谏。明纶停止。捷于转圜。其戒惧之诚有如此者。国有典刑。亲贵不贷。即位之初。即明正载垣、端华、肃顺之罪。大奸既去。百辟畏威。他若陈孚恩、黄宗汉、之植党弄权。何桂清、胜保、之殃民偾事。或投御魑魅。或分赐刀缳。俾海内咸知威福之不可妄干。恩宠之不可固恃。小廉大法。激浊扬清。其抚驭之精有如此者。至于内行肫全。孝友纯备。尤有敻绝古今者。奉养两宫。无微不至。劬劳之报。明发毕生侍膳问安。宫无虚日。上陵扶辇。躬率干掫。南苑阅兵。暂离长乐。进鲜献获。相望道途。三晋徽称。亲奉册宝。鞠■尽礼。悦怿慈颜。至寝疾稍瘳。即怀顾复之深恩。再议尊亲之大典。此则虞舜之大孝也。惠亲王以近属尊行。视弘德殿。宪章皇考故事。不拜不名。复诏叔父尊行。礼同惠邸。■山戊不■时赐赉。恩意有加。此则汉章帝之致敬也。践阼之始。追念二阿哥悯郡王襁褓岐嶷。促龄不禄。特加封谥。仰慰慈怀。于荣安长公主、顾同气之无多。为天家之盛事。瞿车下降。恩礼丰隆。此则宋艺祖之笃友也。孝哲毅皇后作俪璇宫。徽音克嗣。有明德之静严。比长孙之直婉。视同宾友。恩眷弥深。故龙驭甫升。凤轝随逝。六宫阴教。踵美思齐。此则周文之刑于也。仰维盛德丰功。非可殚述。敬陈其略。昭示来兹。他若富擅艺文。编琳琅之御制。指挥方略。辑 谟烈之成书。倚任亲贤。?崇忠义。矜恤庶狱。爱护人材。绝宦寺之萌。节内廷之用。推恩效命。佽飞■逢掖之孤。破格旌贞。绰楔及未笄之女。所以翔潜咸感。血气知尊。梯航萃于遐陬。金马输于藩索。岛夷西极。膜拜而瞻天。比景南交。顶礼而祝圣。盖自来斡旋气运。宏济艰难。本精一于一心。泯几微于万事。未有如我穆宗毅皇帝之尽美尽善克始克终者也。予冲人敬承大统。仰纂鸿猷。制治保邦。率由悉备。玉函金匮。紬绎都详。用■我大清亿万年之宝祚。以永列祖列宗之休命。是则惟日孳孳无敢或失者尔。谨序。

光绪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猜你喜欢
  志第十二 历一·刘昫
  第五十七回 责贺琛梁廷草敕 防侯景高氏留言·蔡东藩
  第五十九回 启外衅胡人南下 定内禅上皇东奔·蔡东藩
  通鉴释文辩误卷三·胡三省
  宦游纪(2)·张瀚
  ●卷二·法式善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六 列传一百十六·纪昀
  ●郑氏史料三编卷一·佚名
  卷之九十四·祁韵士
  评鉴阐要卷四·乾隆
  三国史记卷第十九。·金富轼
  徐一夔传·张廷玉
  四、孔子与南宫敬叔适周问礼老子辨·钱穆
  卷十四·长孙无忌
  卷第廿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丁亥·孙元衡

    咏柚花,用东坡喜王仲玉惠穉稚诗韵海东有嘉树,橚矗春庭阴。坐使江淮客,结想昆仑岑。素华乱香雪,绿珠纷宝林。颇闻骚雅贵,不受樵牧侵。新叶浮翠蔕,故枝攅棘针。焜煌修贡职,雕饰酬知音。况乃烟霜质,复此吴越禽。凯风温白玉,杲日

  • 提要·邓深

    【臣】等谨案大隐居士集永乐大典原题邓绅伯集其散见各韵内者裒集排纂尚得二卷然原本不着其名亦不着时代诸家目录皆不载其书惟集中有逰罗正仲磬沼分韵诗题曰深得一字诸人集贫乐轩赏花分韵诗题曰深得把字则其名当为邓深

  • 卷四十四·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四十四目録【起六十六字至六十七字】行香子【又一体】晏几道苏轼【三首】晁补之【三首】葛胜仲赵师侠辛弃疾【四首】汪莘【二首】洪瑹沈端节黄昇蒋捷于

  • 流类手鉴·虚中

    [唐] 释虚中撰 夫诗道幽远,理入玄微。凡俗罔知,以为浅近。善诗之人,心含造化,言含万象。且天地、日月、草木、烟云皆随我用,合我晦明。此则诗人之言应于物象,岂可易哉?○诗有二宗第四句见题是南宗;第八句

  • 列传第六十三·李延寿

    赵煚 赵芬 王韶 元岩 宇文弼 伊娄谦 李圆通 陈茂 郭荣 庞晃李安 杨尚希 张煚 苏孝慈 元寿赵煚,字通贤,天水西人也。祖超宗,魏河东太守。父仲懿,尚书左丞。煚少孤,养母至孝。年十四,有人盗伐其父墓中树者,煚对之号恸,因执送官

  • 卷第一百九十·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太中大夫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二百户食实封九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唐纪六〔起玄黓敦牂(壬午),尽阏逢涒滩(甲申)五月,凡二年有奇。〕高祖神尧

  • 客座赘语卷十·顾起元

    官军粮赏则例水夫,每名胖袄一件,每件折表里绵布五丈二尺八寸、绵花二斤,每布一疋长三丈二尺,折银三钱,绵花一斤,折银七分。夏赏每布名俱苎布一疋,折银二钱。月粮则例:指挥使八石,同知六石二斗,佥事五石八斗,镇抚三石八斗,正千户四

  • 目录·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目録卷之一     表第一科尔沁部表扎赉特部表杜尔伯特部表郭尔罗斯部表卷之二     表第二喀喇沁部表土默特部表卷之三     表第三敖汉部表奈曼部表巴林部表扎噜特

  • 贝秉彝传·张廷玉

    贝秉彝,名恒,上虞人。永乐二年(1404)考中进士,授邵阳知县,因父母去世而辞官,后补为东阿知县。秉彝善于明断案情,能以礼仪引导民众。灾荒之年,他上奏《平籴备荒议》,为成祖所采纳,并颁布于各郡县,均按照东阿县的方式进行救灾。东

  • 钱方轼·周诒春

    钱方轼 字俊葵。年三十一岁。生于江苏常州。父鑅。现充奉天鸭绿江采木公司理事长。永久住址。天津日租界芦庄子淸和街。已婚。子一。初学于天津普通中学。及北洋大学。光緖三十二年。自费游美。后得官费。入哈佛大学

  • ●出版說明·叶子奇

      本書著者葉子奇,字世傑,號靜齋,浙江龍泉人。在元朝末年,他和青田劉基、浦江宋濓同為浙西有名的學者。後來劉基、宋濓都做了明朝的顯宦,而子奇卻沒有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重視,只做了巴陵縣主簿的小官。一三七八年(洪武十一

  • 抱朴子內篇卷之十二   辨問·王明

    或問曰:「若仙必可得,聖人已修之矣,而周孔不為之者,是無此道可知也。」 抱朴子答曰:「夫聖人不必仙,仙人不必聖。聖人受命,不值長生之道〔一〕,但自欲除殘去賊,夷險平暴,制禮作樂,著法垂教,移不正之風,易流遁之俗,匡將危之主,扶亡徵

  • 出法品第三十一·佚名

    持戒当得高名称,亦复证得三摩地。持戒为利诸众生,後当证於佛菩提。心重缘觉及声闻,及见破戒说他过。虽实持戒为菩提,是名持戒行五欲。欲证菩提功德法,持戒具足行利乐。若行毁破於尸罗,是则灭坏於菩提。菩萨虽乐受五欲归命佛

  • 四十九、安晚附增·慧开

      无门老禅,作四十八则语,判断古德公案。大似卖油饼人,令买家开口接了,更吞吐不得。然虽如是,安晚欲就渠热炉熬上,再打一枚,足成大衍之数,却仍前送似。未知老师从何处下牙。如一口吃得,放光动地。若犹未也,连见在四十八个,都成

  • 思益梵天所问经卷第一·佚名

    姚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林。与大比丘僧六万四千人俱。菩萨摩诃萨七万二千人。皆众所知识。得陀罗尼无碍辩才及诸三昧。于诸神通无所挂碍。善能晓了诸法实性。悉皆

  • 卷第三十六(第六诵之一)·佚名

    十诵律卷第三十六(第六诵之一)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杂诵第一(调达事上)佛在王舍城。尔时调达。于佛法中信敬心清净。著三十万金钱直庄严具出家。乘调善象直十万金钱。是象以金网等庄严。亦直十万金钱。调达所著衣

  • 道德真经集义大旨·刘惟永

    道德真经集义大旨。元刘惟永编集。三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 五种增上缘义·善导

    谨依释迦佛教六部往生经等。显明称念阿弥陀佛愿生淨土者。现生即得延年转寿。不遭九横之难。一一具如下五缘义中说。问曰。佛劝一切众生发菩提心。愿生西方阿弥陀佛国。又劝造阿弥陀像。称扬礼拜香华供养。日夜观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