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陈氏礼记集说补正卷十四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撰

礼器

礼器是故大备大备盛德也礼释回增美质措则正施则行集说以礼为治身之器故能大备其成人之行至大备则其德盛矣礼之为用能消释人回邪之心而增益其材质之美措诸身则无往不正施诸事则无往不达

窃案张子曰礼器云者语其成也礼大体完备若成器然措则正者言不动思虑放下无事时亦不失於正施则行是利用也必大备乃利用也礼器者亦是成章也不成章则有窒碍不达处礼未器则亦有不达处此解器字及措字与集说不同存之以备考择

人官有能也集说谓助祭执事之官各因其能而任之窃案人官有能礼中所该者广不必单指祭祀言若司徒奉牛司马奉羊庖人治庖祝治尊俎固是祭祀中事若蘧篨蒙璆戚施直鎛聋聩司火蒙瞽修声岂尽拘之祭祀乎集说偏矣

尧授舜舜授禹汤放桀武王伐纣时也诗云匪革其犹聿追来孝集说革急也言文王之作丰邑初非急於成己之谋惟欲追先人之事而致其方来之孝以不坠先业耳

窃案引诗者盖证上文礼时为大之意言武王聿追文王之道以趋时也今但依诗文演义而不顾上文殊记旨矣

羔豚而祭百官皆足集说无解

窃案羔豚薄物也王制大夫士无田则荐谓用羔豚言荐而已乃谓之祭者盖别而言之则有荐祭之异以事礼言之则荐亦可谓之祭也

天子无介集说介所以佐宾天子以天下为家无为宾之义故无介也

窃案此本之注疏然孔疏又云其实余事亦有介副故鬯人共介鬯是天子临鬼神使介执鬯也

祭天特牲集说特独也

窃案疏云天神尊贵质故祭止一特集说本之然尚有未详者卫氏集说所引新说云天地之祭有两牲有降之者有祀之者燔柴于泰坛瘗埋于泰圻实牲体焉所以降之在始祭之时也扫地而祭羞牲体焉所以祀之在正祭之时也故牛人曰凡祭祀共其享牛求牛享牛祀神之牛也求牛降神之牛也降神之牛於天则騂犊于地则黝牲各从其类也祀神之牛于天用苍于地用黄各象其功也此经特牲盖言飨牛而已

大路繁缨一就次路繁缨七就集说殷世尚质其祭天所乘之车木质而已无别雕饰谓之大路繁马腹带也缨鞅也在马膺前染丝而织以为罽五色一帀曰就就犹成也繁与缨皆以此罽为之车朴素故马亦少饰也大路之下有先路次路次路殷之第三路也供卑杂之用故就数多郊特牲云次路五就此盖误为七就窃案大路繁缨一就殷祭天之车也周礼王之五路玉路繁缨十有二就金路九就象路七就革路五就木路翦繁鹄就陆氏曰繁缨如字繁缨言其文之繁也巾车云玉路樊缨十有再就谓之繁缨以此冕之玉一名繁露与此同义士丧礼云马缨三就则所谓就者其缨而已郑氏读繁为鞶带之鞶而以就为一匝非是方氏曰大路繁缨一就次路繁缨七就者殷尚质故就之少者为大就之多者为次也至于周则以多者为贵故玉路则十有再就然郊特牲言大路繁缨一就先路三就次路五就而此则言次路七就何也盖彼所谓五就者指继先路之次路也此所谓七就指继次路而又次者也顾命于革路象路通谓之次路亦若是而已且自上而下降杀以两由一以至三由三以至五由五以至七固其理也以周路之有五则殷辂固不止于三矣二篇所言亦互相备尔考之于书周所谓大路者非此所谓大路也周以玉路为大此则木路为大尔周所谓先路次路者非此所谓先路次路也周以行之前後为先与次此则以等之上下为先与次尔愚案陆氏方氏之言则集说依注疏改繁为鞶改七为五者过于信郑注而疑记文矣

鬼神之祭单席集说鬼神异于人不假多席以为温煖也

窃案此本注疏然陈氏谓周官之法祀先王之席如觐飨祔之数而天神之祭则稾鞂而已此言鬼神之祭单席者殆非周制也

五献之尊门外缶门内壶君尊瓦甒此以小为贵也集说引疏曰壶大一石瓦甒五斗缶又大於壶

窃案郑注云缶大小未闻故集说亦不言数然案方氏则云尔雅言盎谓之缶虽不言其所容以算法推之掬四谓之豆积之至于缶二谓之锺则缶盖四石之名也缶之名虽同缶之用则不一有用之以盛酒者若坎所谓用缶是也有用之以汲水者若比所谓盈缶是矣有用之以节乐者若离所谓鼔缶是矣陆氏又谓燕礼司宫尊于东楹之西两方壶岂所谓门内壶者耶公尊瓦本在尊南上岂所谓君尊瓦甒者耶士旅食于门而两圆壶岂所谓门外缶者耶圆壶虽非缶其陈设之序则然

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集说考工记堂崇三尺是殷制此周制尔

窃案孔疏案考工记殷人重屋堂崇三尺郑差之云夏高一尺故知此九尺者周法也集说本之然周氏又谓天子之堂九尺非周制周之上公以九为节则天子当以十二为节

天子之冕朱緑藻集说周用五采此言朱緑或是前代之制

窃案藻必五采特言朱緑则举其华者该之也亦与杂带君朱緑同义注疏必以为前代而非周甚不必也

燔柴於奥【爨】夫奥者老妇之祭也盛於盆尊於瓶集说此亦言臧文仲不能正失礼之事周礼以燔柴祀日月星辰有大火之次故祭火神则燔柴也今弗綦为礼官谓爨神是火神遂燔柴祭之是失礼矣礼祭至尸食竟而祭爨神宗妇祭饎爨烹者祭饔爨其神则先炊也故谓之老妇惟盛食於盆盛酒於瓶卑贱之祭耳虽卑贱而必祭之者以其有功於人之饮食故报之也

窃案郑注奥当为爨字之误也或作竈故集说从之不知祝融并奥及爨三者不同祝融古火官之长五祀之神祀於郊奥者是竈之神常祀在夏以老妇配之有俎及笾豆设於竈陉又延尸入奥爨者宗庙祭後直祭先炊老妇之神在於爨竈孔疏甚明当时人祭先炊於爨竈误以为火神而燔柴臧文仲不能正故孔子讥之奥或作竈者近之郑作爨者恐非盖祭爨者必於竈祭竈者必延尸於奥故误竈为奥若爨字则不相似矣又集说本孔疏谓燔柴於奥亦弗綦所为疑属臆断案记文但说弗綦逆祀郑注亦以燔柴为时人未尝专指弗綦也

或素或青夏造殷因集说殷尚白夏尚黑素即白也青即黑也此类皆制作之末举此以例其余则前之创造後之因仍皆可知矣

窃案上句言革下句言因或素或青所谓损益其小过不及者也夏造殷因所谓殷因於夏礼者也举素青则周之尚赤在其中矣举夏殷则周因殷礼亦从可推矣集说混而无别

因名山升中於天因吉土以飨帝於郊集说中平也成也巡守而至方岳之下必因此名山升进此方诸侯治功平成之事以告於天舜典柴岱宗即其礼也吉土王者所卜而建都之地也兆於南郊岁有常礼

窃案集说以升中於天为升此方诸侯之治功以告於天恐非是中者中心也巡守之时至方岳则燔柴而达我中心之精意於天吉土集说以为王者所卜建都之地亦非是盖谓兆五帝於四郊而卜其吉土以为坛墠也

三牲鱼腊集说腊兽也少牢礼云腊用麋

窃案易有腊肉云乾肉也不必专主兽故方氏以鱼腊为槁鱼

龟为前列先知也金次之见情也集说陈列之序龟独在前以其知吉凶故先之金在其次以人情所同欲故云见情也

窃案集说解见情以金为人所同欲故次於龟殊失记旨夫见金而欲者末世陋习圣王制礼教人先义後利岂以金见同欲之情乎先儒有二说一云金能照物露见其情一云上文内金示和此见其情之和也并存之

其出也肆夏而送之盖重礼也集说诸侯为助祭之宾礼毕而出在无算爵之後乐工歌陔夏之乐章以送之注读肆为陔者周礼锺师掌九夏尸出入奏肆夏客醉而出则奏陔夏故知此当为陔也

窃案长乐陈氏谓王行大飨之礼四海诸侯各以其职来祭其祭而入也各贡国之所有以修职其毕而出也王奏肆夏之乐而送之肆夏天子所以享元侯也以飨元侯之乐送来祭之诸侯重也其义当矣新安王氏曰郑谓肆夏当作陔夏案大司乐王出入奏王夏尸出入奏肆夏而大飨诸侯则诸侯出入奏肆夏考其意飨则宾出奏肆夏重宾也然则助祭之後出庙门疑奏肆夏不奏陔夏郑谓助祭之後无算爵礼毕客醉而出宜奏陔夏故燕礼大射宾出皆奏陔夏明不失礼其说不然飨於庙燕於寝故曰享以训共俭其礼意主於严燕以示慈惠其礼意主於欢为其无算爵故也庙中之享必不至醉享於庙燕不於庙安得奏陔夏以警其失礼乎集说仍郑注改肆为陔者误也

 

 

 

陈氏礼记集说补正卷十四

猜你喜欢
  卷一三二·邱濬
  大学翼真卷二·胡渭
  春秋大全卷十八·胡广
  卷二十四·纳兰性德
  卷五·叶梦得
  卷十八·郑玉
  自纪篇第八五·王充
  卷四·聂崇义
  卷五百三十四·佚名
  卷下·佚名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九·佚名
  复香港女众书(二通)·太虚
  国 俗 观·太虚
  佛说无量寿经要义(附科目)·太虚
  卷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零九·彭定求

        卷509_1 【秋日陕州道中作】顾非熊   孤客秋风里,驱车入陕西。关河午时路,村落一声鸡。   树势标秦远,天形到岳低。谁知我名姓,来往自栖栖。   卷509_2 【经杭州】顾非熊   郡郭绕江濆,人家近白云。晚涛

  • 卷八百八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八十二褚亮【诗一首】宗庙九德之歌辞【第七句第十三句各缺一字】皇祖诞庆於昭于天积德斯远茂攸绪先维文应历神武弘宣肇迹 水成功坂泉道光覆载声穆吉先式备牺象用 牲牷礼终九献乐展四悬

  • 米芾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米芾(1051-1107?)一名黼,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徙襄阳(今湖北襄樊),寓居润州(今江苏镇江)。以母侍宣仁后藩邸,恩补浛光尉。历知雍丘县、涟水军,以太常博士出知无为军。徽宗时擢礼部员外

  • 卷十·韦应物

    钦定四库全书韦苏州集卷十唐 韦应物 撰歌行下听鸎曲东方欲曙花冥冥啼鸎相唤亦可听乍去乍来时近远才闻南陌又东城忽似上林翻下苑绵绵蛮蛮如有情欲啭不啭意自娇羌儿吹笛曲未调前声後声不相及秦女学筝指犹澁须臾风暖朝

  • 列传二十一·薛居正

    张宪,字允中,晋阳人,世以军功为牙校。宪始童丱,喜儒学,励志横经,不舍昼夜。太原地雄边服,人多尚武,耻于学业,惟宪与里人药纵之精力游学,弱冠尽通诸经,尤精《左传》。尝袖行所业,谒判官李袭吉,一见欣叹。既辞,谓宪曰:“子勉之,将来必成

  • ●簷曝雜記卷四·赵翼

    ○廣東珠價廣東珠價初未嘗貴,自某巡撫收買,於是價日增。而珠之來自外洋者,亦無所不有。有蠔、蚌二種:蠔珠有底稍平,狀如饅頭,而色微赤;蚌珠則有極圓者,光潔白可愛,然圓者亦不易得也。品珠先論形體,稍有欹側及皺紋,弗貴也。珠又多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一·佚名

    正统十三年冬十月甲寅朔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井之神○以下元节遣官祭 长陵 献陵 景陵○复给镇远侯顾兴祖成安侯郭晟永康侯徐安驸马都尉焦敬永顺伯薛绶遂安伯陈埙都督佥事陈友俸禄兴祖等先以失误朝参奉旨免问但住俸禄一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四·佚名

    万历十八年六月辛未朔改兵部左侍郎衷贞吉为吏部左侍郎○壬申大学士王家屏再<锍-釒>乞休慰留不允○癸酉以海盐塘工成叙赉先后在事诸臣巡抚傅孟春以下升赏录荫有差○升贵州铜仁以都指挥行事王一麟充四川松潘东路游击

  • 七一五 军机大臣奏查明七至九月所进书籍错误次数请将总裁等交部察议片·佚名

    七一五 军机大臣奏查明七至九月所进书籍错误次数请将总裁等交部察议片乾隆四十五年十月十一日*查四库全书馆进过书籍,前经奉旨:将指出错误记过之处,每三月查核一次,其总裁错至三次,分校、覆校错至两次者,均着交部察议。其

  • 来大干传·李延寿

    来大干,代郡人。他的父亲来初真,曾经跟随道武帝在叱侯山避难,在建立北魏政权中有功业,官至后将军、武原侯,是皇帝的八议之臣。  来大干勇猛果敢,善于骑马射箭,永兴初年,他继承了父亲的爵位,为中散大夫。到了朝贺的日子,来大干

  • 景延广传·薛居正

    景延广,字航川,陕州人。他的父亲景建,累赠太尉。景延广年轻时学习射箭,以挽力强劲著称。后梁开平年间,邵王朱友诲节制陕州,把他召到部下,朱友诲犯密谋叛乱罪,景延广逃出幸免于难。后来事奉华州连帅尹皓,尹皓引荐他为列校,隶属于

  • 孟子通卷四·胡炳文

    <经部,四书类,四书通__孟子通>钦定四库全书孟子通卷四        胡炳文 撰朱子集注公孙丒章句下凡十四章自第二章以下记孟子出处行实为详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谓时曰支干孤虚王相【并去声】之属

  • 目录·鄂尔泰

    钦定仪礼义疏目録卷首上纲领卷首下朱子仪礼释宫卷第一士冠礼第一之一【筮日 戒宾 筮宾 宿賔 为期 陈服器 即位 迎宾 始加 再加 三加】卷第二士冠礼第一之二【醴冠者 见于母 字 宾出就次 见兄弟姑姊 见

  • 正法华经卷第三·佚名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信乐品第四  于是贤者须菩提。迦旃延。大迦叶。大目揵连等。听演大法得未曾有。本所未闻。而见世尊授舍利弗决。当得无上正真之道。惊喜踊跃咸从坐起。进诣佛前偏袒右肩。礼毕叉手瞻顺尊

  •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三卷·宗赜慈觉

    监院监院一职总领院门诸事。如官中应副及参辞谢贺。僧集行香相看。施主吉凶庆吊。借贷往还。院门岁计钱谷有无。与收出入准备。逐年受用斋料米麦等及时收买。并造酱醋须依时节。及打油变磨等亦当经心。众僧斋粥常运胜

  • 元史·宋濂

    这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全书共有210卷,系明朝宋濂、王祎等编著。书中内容从宋开禧二年(1206年)起到明洪武二年(1370年)止,记载了165年元之历史。洪武二年,李善长、宋濂、王祎等奉诏,征汪克宽等 16人为纂修,据元十三朝实录,

  • 大驾北还录·陆深

    《大驾北还录》一卷,明陆深撰。陆深,上海人,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进士。嘉靖中为太常卿,兼侍读。世宗南巡,掌行在翰林院印,进詹事府詹事。本书记载明世宗南巡北还事,对了解嘉靖初年政治有所裨益。本书有明刻本等,今据以标

  • 否泰录·刘定之

    定之有《易经图释》,已著录。初,英宗北狩,也先乞遣报使,景帝不许。定之疏引故事以请,帝下廷议,竟不果遣。天顺改元,定之由右庶子调通政使,历官翰林学士,入直文渊阁。盖以是疏蒙遇也。此书所记,即英宗北狩之事。自言参用杨善《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