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八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通志卷八十五

食货略【五】

户口丁中

皇朝户口初亦有赋役其制率仍前代有分三等九则者有一条鞭徵者有丁随地派者有丁随丁派者立编审之法五年一举丁增而赋随之自康熙五十年

圣祖特颁恩诏嗣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间将额徵丁粮改地徵派俾无业之民永免催科实万世不易之良法也

顺治元年百户危列宿上言天津避乱民万有一千余户宜谕有司绥抚安插而兵部侍郎金之俊亦请谕各道臣所招寇衆悉令州县编置牌甲於是制编审户口之法其法州县城乡十户立一牌头十牌立一甲头十甲立一保长户给印牌书其姓名丁口出则注其所往入则稽其所来其寺观一体颁给以稽僧道之出入其客店令各立一簿书寓客姓名行李牲口及往来何处以备稽察三年

诏天下编审人丁凡年老残疾及逃亡故絶者免入始定三年编审一次继定五年编审一次後又定於次年八月各省彚齐到部其编审事宜责成州县官以百有十户为里推丁多者十人为长余百户为十甲城中曰坊近城曰厢在乡曰里各有长凡造册本户记丁口之数授之甲长甲长授之坊厢里长坊厢里长上之州县州县合而上之府府别造总册上之布政司民年六十以上者开除十六以上增注凡籍有四曰军曰民曰匠曰竈各分上中下三等丁有民丁有站丁有土军丁卫丁屯丁总其丁之数而登黄册督抚据布政司所上达之户部户部受直省之册彚疏以闻以周知天下生民之数十四年定州县官增丁二千名以上各予纪録至十七年令以户口消长课州县吏殿最十八年总计直省人丁二千二百六万八千六百有九口

康熙二十四年天下人丁二千三百四十一万七千四百四十有八口二十五年以原定编审限期太寛民人等候无期胥役得以任意作弊乃更定一年岁底彚报明年又令编审缺额人丁该抚臣陆续招徕於下次查编补足五十年直省人丁二千四百六十二万一千三百二十四口於前未甚加增

上以承平已久滋生日繁而有司编审时不将所生实数开明具报者特恐加增钱粮是以匿隐乃

谕大学士等曰民之生齿日繁朕故欲知人丁之实数不在加徵钱粮也嗣後祗将见今钱粮册内有名丁数弗增弗减永为定额以後所生人丁免其加增钱粮但将所增实数另造清册具报寻定自康熙五十年额定丁册数外新增者补足旧额开除缺数其余谓之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至六十年直省人丁二千五百三十八万六千二百有九口内滋生人丁不加赋者四十六万七千八百五十口

雍正元年直隶巡抚李维钧言请将直隶丁银摊入地粮内徵收嗣是各省计人派丁者以次照例更改不独无业之民无累即有业民户亦甚便之二年天下人丁共二千四百八十五万四千八百一十八口时山西省有曰乐籍浙江绍兴府有曰惰民江南徽州府有曰伴当宁国府有曰世仆苏州之常熟昭文二县有曰丐户广东省有曰蜑户者该地方视为卑贱之流不得与齐民同列甲户

上甚悯之俱令削除其籍与编氓同列而江西浙江福建又有所谓棚民广东有所谓寮民者亦令照保甲之法案户编查

【臣】等谨案乐籍因明永乐时不附靖难兵遂编为乐籍世世不得为良伴当世仆本地呼为细民惰民丐籍形情相同蜑户捕鱼为业粤民轻贱不许登岸居住蜑民亦不敢与民抗衡棚民乃民人搭棚山旷居住或种麻种箐开炉煽铁造纸作菇为业寮民系近地穷民入山搭寮炊薪烧炭舂粉取香木为业者

乾隆五年令直省督抚於每岁仲冬将户口增减实数缮册具奏其番疆苗界不入编审者不在此例十四年天下户三千六百二十六万一千六百二十有三丁万有七千七百四十九万五千三十有九二十二年更定保甲之法自顺天府五城所属村庄暨直省州县乡村每户岁给门牌书家长姓名生业附注丁男名数不及妇女十户为牌立牌长十牌为甲立甲长十甲为保立保长凡甲内有盗窃邪教赌博赌具窝逃奸拐私铸私销私盐跴麴贩硝歛财聚会等事及形迹诡秘之徒责令专司查报无论绅衿之家与齐民一体听保甲稽查其客民在内地贸易者与土着一例顺编其商贾来往无定者责成客长盐场井竈另编排甲责成场员矿厰丁户责成厰员各处煤窑责成雇主山居棚民责成地主其滨海商渔船只与内洋采捕小艇取具澳甲族隣保结河内船只责成埠头渔船网户及水次搭棚趁食之民归就近保甲管束其边外种地民人亦设牌头总甲家长查察其甘省番子土民责成土司其寺观僧道责成僧纲道纪其外来流丐保正督率丐头查察其旗民杂处村庄苗疆寄籍内地外省入川民人与云南夷民杂处者同土着一体编入保甲是年总计天下人丁共一万九千三十四万八千三百二十八口至二十九年天下人丁共二万五百五十九万一千一十七口三十七年

上以户口实数已按年登册报部则五年编审之例似

属虚文且滋纷扰着令停止四十年

诏谕直省督抚整饬所属於仲冬户口册核实登记以验阜成之概不得视为具文迄於今万亿及秭付之史馆者更无数可稽而八旗之繁庶以及外藩之归赴回疆之濡育又别有版图也

八旗户口

国初定制各旗人丁三年编审一次凡编审各旗壮丁令各佐领稽查已成丁者增入丁册其老弱幼丁不应入册有隐匿者罪误入别佐领者退回初定壮丁三百名为一佐领後改定为二百名凡八旗新添壮丁每旗佐领三十员其逃亡缺少者将诸王贝勒贝子等府壮丁拨补又定家下壮丁首先登城者准其开户

顺治元年令凡旗下汉人有父母兄弟妻子愿入旗者地方官给文咨部入册不准带田地九年选内府及诸王府官员有劳绩者数员令其出府佐领各归所属佐领十七年定官员子弟有职任者不拘岁数准其分户

康熙四年令佐领内丁多至百名以上愿分两佐领者听十三年八旗每佐领编壮丁一百三十名余丁彚集另编佐领或所余丁仅百名以上不足额者该旗王贝勒贝子公等并都统副都统佐领酌验无误披甲当差者出结移送到部亦准编入佐领

雍正五年定编审丁册每户书另户某人某官无官者则曰闲散某上书父兄官职名氏旁书子弟及兄弟之子及户下若干人或在籍或他往皆备书之其各省驻防旗员兵丁以及外任文武各官子弟家属俱行文各该将军督抚查明造册咨送该旗附入佐领册内其後又定八旗正身壮丁年十五以上该管官查无假冒方准入册其或流落乡屯向未入丁册者令补入册内

乾隆三年定旗人开户例凡旗下奴仆原系满洲蒙古直省本无籍贯带地投充人等虽有籍贯年远难考均准其开户六年复定八旗造丁册之例凡各佐领下已成丁及未成丁食饷之人皆造入丁册分别正身开户户下於各名下开写三代履历其至外省驻防暨外任文武官子弟家口先期行文该管大员照式造册二本咨部一留部一付该旗覆核附入各佐领册内又定八旗开户养子因出兵阵亡及列军功一二等改为另户者别记档案

国初投充俘获入旗及旗人抱养为嗣或民人因亲入旗或良民随母改嫁入於他人户下或旗奴开户与旗奴过继与另户为嗣已入另户档内後经自行首明者亦别记档案不得与宗室聨姻七年

诏八旗汉军自从龙故旧之子孙外有愿出籍者准其与该地民人一例编入保甲二十五年复定清厘旗档之例一另户旗人不许抚民人及家人之子为嗣一民人幼子随母改嫁旗人者该旗详记档案俟成丁後报部令归民籍一另记档案养子开户人等业经出籍为民不许复行冒旗籍一旗下家人之子随母改嫁另户与民人之子随母改嫁旗下家人或家人抚养民人之子均以户下造报一八旗投充户口旗档有名者造丁册一分送部一分发该地方官备案如有事故顶充於比丁册内声明报部转行该地方官注册备查至伊等亲族不在旗档者地方官清查编入里甲以免混淆又定跟役军功出户之例凡官兵跟役有杀敌致果者本身及父母妻子俱准出佐领为另户二十六年定汉军为民之例凡八旗汉军现任外省文职自同知以上武职自守备以上京员自主事以上旗员五品以上俱不准改籍其父在旗而子愿为民或子在旗而父愿为民亦不准改籍其余愿出籍者在京报明该旗在外呈明督抚咨送编入民籍准一体考试二十八年定八旗逃人之例二十九年又定凡八旗另记档案及养子开户内未经出旗之人或因军营着绩或因技艺出衆

赏为另户者其父母弟兄子侄俱准作另户三十一年又定凡八旗迷失幼丁在十五岁以下者该管官咨部知会各旗及步军统领衙门转饬所属一体查缉获日咨旗认领如在十五岁以上者照逃人例办理其十五岁以前迷失十五岁以後投回者如实系蒙穉本无游荡恶习者奏明请

皇朝通志卷八十五

猜你喜欢
  卷六十二·志第十四·地理五·宋濂
  自序·王国维
  东林列传卷一·陈鼎
  贫士传序·黄姬水
  卷六十九·杨士奇
  卷之一百十三·佚名
  卷之一百六十·佚名
  卷之四百二十四·佚名
  ◎林建章杀杨砥中·刘以芬
  第一○二比单(堂谕)同治十三年十月三日一一三○四-一一·佚名
  第五二谕光绪七年十一月七日一一二○七-一一·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四十二·阿桂
  范祖干传·张廷玉
  朱神惠·周诒春
  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零三·彭定求

        卷703_1 【晨兴】翁承赞   晨起竹轩外,逍遥清兴多。早凉生户牖,孤月照关河。   旅食甘藜藿,归心忆薜萝。一尊如有地,放意且狂歌。   卷703_2 【题莒潭安闽院】翁承赞   祧宗营祀舍,幽异胜珠林。名士穿云

  • 梁明夫·唐圭璋

      明夫号梅境,宋末人。   贺新郎   寿吕道山四十九岁   万里天去。见浔阳江上,风引仙舟淮浦。到得玉阶方寸地,历历苍生辛苦。要尽活、江南一路。昼绣归来沾御渥,听邦人、箫鼓迎初度。龟与鹤,亦掀舞。   前身定是

  • 卷六百二十四·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二十四陆龟蒙二遗诗【并序】二遗者何石枕材琴荐也石者何松之所化也松者【一作化於】何越之东阳也东阳多名山就中金华为最枝峰蔓壑秀气磅礴者数百里不啻神仙登临

  • 卷十七·李心传

     财赋四 岁用仓库户  国初至绍熙中都吏禄兵廪祖宗时中都吏禄兵廪之费全岁不过百五十万缗元丰闲月支三十六万宣和崇侈无度然后月支百二十万渡江之初连年用兵然犹月支不过八十万至淳熙末朝廷无事乃月支百二十万而非

  • 一三七四 湖广总督毕沅奏本年缴换《通鉴纲目续编》三部折·佚名

    一三七四 湖广总督毕沅奏本年缴换《通鉴纲目续编》三部折乾隆五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湖广总督兼署湖北巡抚臣毕沅跪奏,为遵旨查缴《纲目续编》,循例汇奏,仰祈圣鉴事。窃照乾隆四十八、九年内先后钦奉上谕:《通鉴纲目续编

  • 八六九 谕八阿哥着同金简曹文埴催办四库全书事务·佚名

    八六九 谕八阿哥着同金简曹文埴催办四库全书事务乾隆四十七年四月初九日乾隆四十七年四月初九日奉旨:八阿哥着同金简、曹文埴催办四库全书事务。钦此。(军机处上谕档)

  • 二〇六 拾遗午·周作人

    十九,佛经 我的杂学里边最普通的一部分,大概要算是佛经了吧。但是在这里正如在汉文方面一样,也不是正宗的,这样便与许多读佛经的人走的不是一条路了。四十年前在南京学堂的时候,曾经叩过杨仁山居士之门,承蒙传谕可修净土,虽

  • 张亮传·欧阳修

    张亮是郑州荥阳县人。起自农耕之家,志趣雄奇而诡诈,外表虽似敦厚而内心却不是如此。隋朝大业末年,李密略地至荥、汴,张亮投奔于他,起初未受赏识。其时军中有人谋叛,张亮立即告发,李密爱其忠诚,便委任他为骠骑将军,隶属于李责力

  • 卷十五 萧翰谋逆·李有棠

    太祖天赞元年夏四月癸亥,晋王存勖围镇州,节度使张文礼遣使来告急,诏将军康末怛率萧翰等往击,败之,杀其将李嗣昭,拔石城。翰一名迪里,字哈淮,宰相达鲁之子,舒噜太后之从子,太宗靖安后兄也。翰始以萧为姓,自是后族皆称萧氏。性残忍

  • 卷二十七·鄂尔泰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国朝宫史钦定四库全书国朝宫史卷二十七书籍六经学御纂周易折中一部圣祖仁皇帝命儒臣采订诸说亲定成书卷首列纲领三篇义例一篇上下经十翼十八卷启蒙二卷启蒙附论一卷序卦杂卦明义一卷凡二十二卷

  • 卷十四·佚名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御选明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臣奏议卷十四请遵祖训以光圣德疏【正德十年】 杨廷和臣闻之礼莫重于视朝禁莫严于宫卫自古帝王之治天下必谨视朝之节以观示臣民严宫卫之防以消弭祸变我朝列

  • 人情·吕坤

      无所乐有所苦,即父子不相保也,而况民乎?有所乐无所苦,即戎狄且相亲也,而况民乎?  世之人,闻人过失,便喜谈而乐道之;见人规已之过,既掩护之,又痛疾之;闻人称誉,便欣喜而夸张之;见人称人之善,既盖藏之,又搜索之。试思这个念头是君

  • 卷第二(初诵之二)·佚名

    十诵律卷第二(初诵之二)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明四波罗夷法之二佛在跋耆国跋求摩河上。是时佛语诸比丘。修习不净观得大果大利。诸比丘作是念。世尊教我等。修习不净观得大果大利。我等当勤修习。诸比丘作是念已。

  • 卷第二十八·白岩净符

    宗门拈古汇集卷第二十八 古杭白岩嗣祖沙门 净符 汇集 △青五 洛京韶山寰普禅师(青五夹山会嗣) 白头因参。山曰莫是多口白头因么。因曰不敢。山曰有多少口。曰通身是。山曰寻常向甚么处屙。曰向韶山口里屙。山曰有

  • 卷第四·应庵昙华

    应庵和尚语录卷第四 婺州宝林禅寺语录 嗣法门人 (守诠) 等编 师受请。僧问。三圣道。我逢人则出。出则不为人。意旨如何。师云。斩钉截铁。进云。兴化道。我逢人则不出。出则便为人。又作么生。师云。随邪逐恶。进

  • 卷第七·行策

    嘉兴大藏经 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刊定记会编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刊定记会编卷第七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经唐 圭山大师宗密 述疏宋 长水沙门子璇 录记清荆溪后学沙门行策会编○四断声闻得果是取疑。●疏二初随章叙

  • 白痴·陀思妥耶夫斯基

    1868年问世的长篇小说《白痴》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重要作品。主人公娜司泰谢出身贵族,不幸家道中落、父母双亡而沦为孤女。地主托慈斯收养了她,让她接受各种教育,并经常与这位十分出落的少女在“快乐村”别墅

  • 华严经七处九会颂释章·澄观

    全一卷。唐代澄观撰。又作新译华严经七处九会颂释章、华严经七处九会颂。收于卍续藏第四册。本书乃总合颂分、释分二部分而成,以五言六十八句之颂,叙述八十华严七处九会三十九品之要义。本书虽仅一万三千余言,然已将华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