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纪
武帝
高祖武帝,姓刘,名裕,彭城人。初起布衣,为刘牢之参军,从破孙恩有功。后倡义平桓玄之乱,威名日盛。因灭南燕并秦,遂封宋公。进爵为王,而受晋禅,国号宋。在位三年。
原文
二年,宋王欲受禅而难于发言。六月,宋王至建康。傅亮讽晋恭帝禅位于宋,具诏草呈帝,使书之。帝欣然操笔,谓左右曰:“桓玄之时,晋氏已无天下,重为刘公所延,将二十载。今日之事,本所甘心。”遂书赤纸为诏。逊于琅邪第。王为坛于南,即皇帝位。立太子义符为皇太子。
直解
建康即建业,是今应天府。晋元帝渡江,遂都于此。初,刘裕既平桓玄之乱,复兴晋室,立琅邪王德文为晋恭帝。恭帝立二年,此时刘裕自立为宋王,虽出镇寿阳,实专擅威福,朝廷徒拥虚位而已。裕久蓄代晋之意,要恭帝把天位让与他,却自家难于发言,乃先遣中书令傅亮到京谋事,亮劝晋征裕辅政。六月,刘裕被征至建康,傅亮就劝晓恭帝以当禅位的意思。因具一诏稿,呈与帝看,使帝亲写发下施行。恭帝知道事势已去,无可奈何,只得听从,遂欣然执笔,对左右说:“昔安帝时,桓玄为乱,晋氏已失了天下,赖得刘公倡义起兵,诛桓玄,复晋室,延至于今,将二十载。这都是刘公之功,今日就把天位让他,本自甘心,不须逼迫。”便亲书赤纸为诏,禅位于宋,自家逊避,出居琅邪邸第。于是刘裕乃筑坛于南郊,告祭天地,即皇帝位,立太子义符为皇太子,而晋家百五十年之祚,遂移于宋矣。夫篡逆大恶,天道好还,晋司马氏本篡魏而有天下,乃假托于禅受之名,故其后世,强臣陵夺,亦复如是。今观刘裕之所以取德文,即向日司马炎之所以取曹奂者也。先后一辙,报施不爽,可以为永鉴矣。历宋而齐、梁、陈、隋,朝君臣,暮仇敌,君如弈棋,国如传舍,才得便失,远者五六十年,近者二三十年,皆繇君德不纲,强臣擅命所致。然则国之权纲,人主其可一日不揽,而使下移于强臣,以成陵替之渐哉!
少帝
少帝,名义符,是高祖长子。立一年,废为营阳王。
文帝
太祖文皇帝,名义隆,是高祖第三子。在位三十年,为太子劭所弑。
原文
魏主为人,壮健鸷勇。临城对陈,亲犯矢石,左右死伤相继,神色自若。繇是将士畏服,咸尽死力。明于知人,或拔士于卒伍之中,惟其材用所长,不论本末。听察精微,下无遁情,赏不遗贱,罚不避贵,虽所甚爱之人,终无宽假。常曰:“法者,朕与天下共之,何敢轻也。”然性残忍,果于杀戮,往往已杀而复悔之。
直解
此时晋、宋相承,立国江左,长、淮以北,皆没于夷,天下中分,称南北朝。南则宋、齐、梁、陈,北则魏拓跋氏,后分为宇文周、高齐,至隋代周而混一焉。魏本鲜卑部落,其太祖拓跋珪起代地,子明元帝嗣,孙太武帝焘。太武北伐柔然,西伐夏主赫连昌,所向皆克,声威大振。这一段是纪他刚明果断的去处。鸷,是鸟名,其性最猛。说魏主为人躯体壮健,生性鸷勇。每行军用兵,攻打城池,或两军对阵,他亲自出战,冒犯矢石而不畏,左右的将士,或为矢石所中,相继死伤,他神色也只照常,略不慌惧。将士每见他这等胆略,都输心畏服,个个拼死,与他出力,因此所向无不成功。又明于知人,凡智谋勇略之士,间或从行伍中简拔出来任用,只是论其材能所长,因材器使,至于出身始末来历、高低贵贱,更不论他。其听察下情,详审精微,臣下每一言一动,分毫不能欺隐。凡有功当赏的,便是微贱的人,也不肯遗落;有罪当罚的,便是尊贵的人,也不容避免。不但贵人,虽是素所亲爱的人,一旦有罪,亦必尽法处之,到底不饶。尝说道:“这法,不是我一人的法,乃我与天下人公共的法,若徇了我一人的私情,便违了天下人的公论,我何敢以私情而轻纵之哉!”其至公无私如此。但其资性残忍,诛戮太暴,遇人有罪过,不复推问情实,即时拿去杀了,每到既杀之后,察知冤枉,方才追悔,已无及矣。夫古先圣王用刑,虽罪在必诛,犹必三奏五复,不厌其详,诚以人命至重,不可不慎也。今观魏太武知人能用,信赏必罚,亦可谓识治体者,独其果于杀戮,未免伤于惨刻之私,岂非刚断有余,而宽仁不足者哉!
原文
宋主性仁厚恭俭,勤于为政。守法而不峻,容物而不弛。百官皆久于其职,守宰以六期为断。吏不苟免,民有所系。三十年间,四境之内,晏安无事,户口蕃息。出租供徭,止于岁赋,晨出暮归,自事而已。闾阎之内,讲诵相闻;士敦操尚,乡耻轻薄。江左风俗,于斯为美。后之言政治者,皆称元嘉焉。
直解
江左,即江东。是今南直隶浙江一带地方。元嘉,是宋文帝的年号。这一段,史臣记宋文帝的好处。文帝天性仁厚恭俭,勤于为政。谨守法度,虽是严明,却不伤于峻急;含容待物,虽是宽厚,却不失于纵弛。又行久任之法,百官皆久于其职,外面郡守县宰,尤生民所寄,必历两考,定以六年为限,限满然后迁转。盖官吏迁转不常,则民心无所系属,今皆久任,无有视官如传舍,而苟且以觊速迁者。那百姓每知其久,亦且倾心服从,专一听信,不复涣散。故文帝即位以来,三十年间,虽海内分裂,兵戈扰攘,而江左四境之内,独能保境息民,晏安无事,休养生息,户口蕃多。民间出租税、供徭役,止是每年常额,并无不时征派、琐碎扰民。百姓每晨出暮归,都只干办自家的生理,更无他事。所以衣食饶足,礼义自兴,闾阎之内,家习诗书,讲诵之声,达于里巷。为士的都敦崇操尚,以行谊为先;居乡的都渐被忠厚,以轻薄为耻。魏晋以来,江左风俗,为之一变,足称淳美。自后谈说政治者,皆以文帝元嘉之际为称首焉。夫江左经六朝之乱,当百战之余,社稷递迁,人民离散,仅一宋文帝躬行节俭,留心民事,而其效遂如此。本其所繇,只缘守宰久任,是以政治可观。可见天下无不可行之法,亦无不可为之时,况夫世方全盛而能守法任人,尚何太平之不可致哉!
孝武帝
世祖孝武帝,名骏,文帝第三子。初封武陵王,起兵诛太子劭,遂即帝位。在位十一年。
原文
宋主为人机警勇决,学问博洽,文章华敏,省读书奏,能七行俱下。又善骑射,而奢欲无度。自晋氏渡江已来,宫室草创,宋兴,无所增改。至是始大修宫室,土木被锦绣。侍中袁因盛称高祖俭素之德。宋主曰:“田舍公得此,已为过矣。”
直解
武帝为人,机智警敏,处事刚断,其学问广博该洽,无所不通。作为文章,词既华藻,才又敏捷。每读书史,或省览章奏,一目之间,七行俱下。其聪明才辩如此。又有武略,善骑射,可谓英主矣。但志意骄奢,纵欲无度。建康自晋元帝渡江已来建都于此,其宫室规模,一时草创,不暇恢弘。及宋高祖受禅而兴,亦只仍其旧制,无所增益更改。至是武帝嫌其狭小,乃大兴工役,拆毁旧时宫室,从新盖造,墙壁栋宇,都用锦绣妆饰,土木壮丽,大异昔时。侍中袁尝见高祖时传留的葛布灯笼、麻结绳拂之类,因盛称高祖节俭朴素之德,贻谋子孙之善,欲以感悟宋主。宋主反嘲笑说:“高祖起自田野,本是个庄家老。有这等受用,已为过分矣。今日之事,岂可同哉!”夫自古创业之君,身履艰难,而知其成之不易,故尝俭用厚积以诒后人,其为虑至深远也。为子孙者,不能绎思先德而敬守之,乃至讥诮其祖为田舍翁,悖逆甚矣。是以传及子业,即有篡弑之祸,岂非荒坠厥绪、自取灭亡者哉!
明帝
太宗明帝,名彧,是文帝第十一子。初封湘东王,及太子业被弑,为大臣所迎立,在位七年。
苍梧王
苍梧王,名昱,是明帝长子,在位五年,为萧道成所弑。
原文
魏显祖勤于为治,赏罚严明,慎择牧守,进廉退贪。尤重刑罚,大刑多令复鞫,或囚系积年。群臣多以为言,上曰:“滞狱诚非善治,不犹愈于仓卒而滥乎!夫人忧苦则思善,故智者以囹圄为福堂。朕特苦之,欲其改悔而加矜恕尔。”
直解
魏显祖名弘,是太武孙、文成帝之子。显祖乃魏之贤君,嗣位以来,勤于为治,赏必当功,罚必当罪,严而且明。慎择州牧郡守,必得贤牧寄以民事,又时加访察,进其清廉的,退其贪污的,所以吏称民安。尤重刑罚,以其为民命所系也。每有大刑,虽论定了,多令法司重复鞫讯,恐有冤枉,或至幽囚拘系,积年不决。群臣多以为言,显祖说:“淹滞狱囚,诚非善治,然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比那一时仓卒而滥及者,岂不为犹愈乎!死者不可复生,若乘快而误杀,悔之何及?且人之常情,忧苦困郁,则恐惧思省,而善念自生,故明智的人,以囹圄为福堂。囹圄是牢狱,如何反看做福堂?正以其拘系于此,则忧苦而思善,可以转祸为福故也。今所以久系者,正要这等困苦他,使他省改,追悔前日之非,我便也矜怜他,原情宽宥,开其自新之路耳。”此时南朝有宋文帝久任守宰,北朝有魏显祖慎重刑狱。夫偏安之政多苟且,而宋文独能责成;夷狄之性多残暴,而魏主独能矜恕,皆可谓贤矣。况为中国之主,当全盛之时,又岂可忽吏治、轻民命,而有愧于二君也哉!
顺帝
顺帝,名准,是明帝第三子。初为萧道成所迎立,寻被弑,宋遂亡。
猜你喜欢 卷十七 崇祯十四年辛巳·计六奇 卷第一百八十二·胡三省 上谕·商辂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七·佚名 卷之八十四·佚名 卷之三十八·佚名 卷之一百二十三·佚名 卷之一百七十二·佚名 殿阁词林记卷二十一·廖道南 贺若弼传·魏徵 章昭达传·李延寿 古里甲石伦传·脱脱 陈子龙、夏允彝传·张廷玉 弇山堂别集卷五十四·王世贞 第九章 春秋的霸业·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