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俊传
董俊字用章,真定藁城人,少务农,长大涉猎书史,善于骑射。金贞..年间,边境战事紧急,藁城县令设立靶子召募兵将,射艺优良者提升为将领。众人没有谁能射中,只有董俊一发中的,于是率所募士兵抵御南下蒙古大军。乙亥年(1215)蒙军南下时,归降于国王木华黎。太祖十四年(1219),提升他为知中山府事,佩金虎符。
金将武仙占据真定,定武诸城都响应武仙,董俊率兵夜袭真定,武仙逃跑,定武诸城又归附于蒙古军。太祖十五年春,金朝以大军增援武仙,中山府治中李全起兵响应。这时董俊屯军于曲阳,武仙攻曲阳,被董俊大败于黄山下,武仙逃走,后来走投无路,只得投降。木华黎升董俊为龙虎卫上将军,行元帅府事,驻藁城。俊曾对木华黎说:“武仙为人狡猾,不会为我军效力,请防备些。”木华黎表示同意,授董俊为左副元帅。升藁城县为永安州。太祖二十年,武仙果然反叛,杀都元帅史天倪,占据真定。董俊率军不过千人,固守永安,武仙围攻一年不下,只得退走。董俊乘夜袭击真定,武仙败走。木华黎以史天倪之弟史天泽为元帅。
太宗四年(1232),蒙古各军围攻汴京。第二年,金哀宗出奔归德,董俊追击,战死,年仅四十八岁。
俊早年丧父,对母亲非常孝敬。对于亲戚朋友,皆以恩德待人。攻克汴京后,聘请当地贤人侍其轴为师来教育诸子。他常告诫儿子们说:“骑射,百日可以学会,《诗》、《书》非经常学习,日积月累则不能通晓。”又说:“我本一农夫,天下战乱不安,我以忠义待人。深愿你们以耕读立世,不求非分之望,否则会连累我。”
董俊为人忠实勇敢,不怕艰险,临阵其勇气慑服敌人,虽矢如雨下,他怡然若无其事,虽受伤也无所谓。他常羡慕马援之为人,赞叹道:“马革裹尸,马援真可谓壮哉!”所以每次战斗他总是持矛身先士卒。有人劝阻,他说:“我为人臣,敌在前,不誓死战斗,难道应求安脱危吗?”太祖崩,拖雷监国,他与诸将去朝见,诸将多报所征服地方的户口以求赏。董俊说“:民实少而谎报数多,将来朝廷按所报户口征发,必然要对百姓重重征敛,我们得了利,而人民一天天贫困。”他在行元帅府事时,有狂徒三百余人约期作乱,事被发觉,董俊只杀首恶,其余释放。深州、冀州一带有妖人惑众,图谋不轨,官府逮捕了数万人,准备斩首灭族。董俊说服主办其事的人只诛首恶。永安节度使刘成叛变,到威州去投降武仙,董俊下令“:叛逆者仅一人,其余的人若抛弃刘成,就是忠义之士,把刘成的家财分给你们,还要奏请封官。”这些人果然离开刘成而归降蒙古军。沃州民据天台为寨,抗拒蒙古军。蒙军攻破天台寨,抗拒者投降。蒙古军将领们要强夺民女,董俊说“:城降还俘虏其家人,有德行的人不会做这等事。”众人听他的话。蒙古军南征时,人们都愿投入董俊门下充当奴隶,这样可保全一家人的性命,而董俊把他们都释放为民。邻境人有被掠卖者,他出钱去赎出来。其天性善良如此。
俊器度弘大,善战而不妄杀,故人们乐意听他任用,大小百战,无不胜利。他为政宽明,见有善于经营农业的人,必召来与他谈笑;对于懒惰的人,则不客气地惩罚他,故其部队充实,人民惟恐他离开。
董俊去世后赠翊运效节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封寿国公,谥忠烈。后又加赠推忠翊运效节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改封赵国公。其子有:文炳、文蔚、文用、文直、文忠。
猜你喜欢 志第六 州郡上·萧子显 卷三十七·志第十八·礼十·脱脱 ●卷二十一。诗文二·梁章钜 三藩纪事本末卷一·杨陆荣 卷之一百·佚名 卷之一百四十九·佚名 卷之一百五·佚名 卷之八十六·祁韵士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四上·袁枢 戴僧静传·萧子显 韩子高传·姚思廉 张士诚传·张廷玉 卷之九十 平夷賦(明)趙輔 撰·邓士龙 卷一百二十九·佚名 47.博浪沙的铁椎·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