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史天祥传

史天祥,父怀德,为尚书史秉直之弟。太祖八年(1213),太师、国王木华黎随太祖伐金时,史天祥随伯父秉直在涿州投顺太祖,木华黎命史怀德在其帐下统领黑军,任天祥为都镇抚。先选降卒身长武勇者二百人交他统领,后又招收壮丁万余。随大军攻取霸州、文安、大城、沧滨、长山等二十余城,后又向东夺得淄、沂、密三州。所到之处,天祥都是身先登城,因功赐银符。又随大军攻燕,未克。

太祖九年,攻取高州,连克惠和、金源、和众、龙山、利州、建州、富庶等十五城,只有大宁未下。史天祥俘获金将完颜胡速,木华黎要把他杀掉,天祥劝道:“杀一人于敌无损,却正好使天下人与我们为敌。他投降时曾答应不杀,今若杀他,如何取信于后来之人,不如任用他为我们效力。”于是授完颜胡速为千户。再合兵攻大宁城,史怀德先登城,擒敌二将,然为流矢所中而阵亡,其所统之黑军交史天祥统领。天祥因其父死,悲愤交集,攻城愈急。

太祖十年,与大帅乌野儿招降金北京留守银答忽、同知乌古伦,进攻北京附近诸寨。磨云山王都统首先来投诚,史天祥命他入列崖,擒金都统不剌。天祥亲自给他松绑,向他讲明大义。不剌感激不杀之恩,愿为蒙军效力。天祥看出他是真心降顺,准他与王都统去说降城子崖的王家奴。又命此三人去招降楼子崖等二十余寨,得老幼数万人,精兵八千。金西乾河之答鲁、五指山之杨赵奴独坚守不降,史天祥多次攻击,大小百余战,最后是赵奴战死,答鲁败逃,得其户二万。因功授天祥西山总帅兵马。兴州节度使赵守玉反叛,史天祥与乌野儿分兵讨平。答鲁后复聚众攻龙山,将乌野儿刺中落马,幸天祥救回。天祥等再整军出战,大败敌军,斩首八千级,答鲁战死。蒙军进克中兴府。张致盘踞锦州以抗拒蒙古势力,天祥随木华黎讨平。与契丹汉军会师,生擒关肃,收复利州,杀刘禄于银治,斩首五十级,平定了尖山、香炉、红螺、塔山、大虫、骆驼、团崖诸寨,俘虏百姓万余人,收降锦州旧将杜节及黑军五百人,黑军命杜节统领。

太祖十一年,史天祥在鱼儿泺朝见太祖,赐他金符,授提控元帅。是年,他率师攻克盖、金、苏、复等州,俘金将完颜奴、耶律神都马。因功升为镇国上将军、利州节度使、所部降民都总管、监军兵马元帅等职。十二年,祁和尚率领一支人马占据武平,天祥率军讨平,俘金将巢元帅。又在兴州之车河歼灭重儿反蒙军万人。十四年,暂任兵马都元帅,蒙古军、汉军及黑军均受他统领调遣。这年,天祥攻克河东、平阳、河中、岢岚、绛州、石州、隰州、吉州、廓州等八十余城。

十五年,蒙军至真定,木华黎令天祥攻城。天祥请示说“:攻城恐会戮杀无辜平民,不如先派人去说服他们投降,如果不听,再攻城不晚。”木华黎同意,天祥去见守将武仙,说明祸福利害,武仙愿降。吾也而建议留天祥镇守真定,木华黎道:“天下未定,智勇之士岂可离开我。我将另派人镇守。”决定以秉直之子史天倪为河北西路兵马都元帅,守真定,以史天祥为左副都元帅,领兵屯驻于邢州西之遥水山下。当时是武仙的哥哥武贵率万人在山上建立营垒,顽强抵抗。史天祥与完颜胡速率黑军百人由险峻而狭窄的山路攀援而上,全俘金军。武仙不禁惊异说“:公好像是长了翅膀,不然何以能上此高山。”接着蒙军攻下邢州、磁州、相州、单州、胜州、兖州。

木华黎围攻东平,久攻不下,斥责吾也而不尽力,要杀他。天祥请求代吾也而攻城,木华黎大喜,给他皮甲一付,又将自己的铁铠甲披天祥身上。天祥与金军鏖战不分胜负,木华黎令他收兵回营,对他说“:你已竭尽自己力量,应当休息一会儿再战!”又以金鞍名马给他,其爱护天祥备至。太祖十六年,随大军攻取绥德、..、坊等五十余城。十七年,木华黎攻青龙、金胜诸堡,花帽军顽强抵抗。攻破后木华黎要大肆屠杀,天祥极力谏止,获壮士五千人。

十八年春,蒙军回到河中,木华黎上报天祥战功,因而赐金虎符,授蒙古汉军兵马都元帅,总领十二万户,镇守河中。这年冬季,史天祥攻占西夏,破贺兰山,回来时途中遇贼,头被射伤,眼睛失明。十九年归北京,授右副北京等七路兵马都元帅。太宗二年(1320),于卢朐河朝拜太宗,请辞官,不允。三年,太宗进军河南,天祥勉强随行,负责漕运军饷。四年,朝廷命天祥领汴京百工数千屯霸州之益津,行元帅府事。天祥自中箭之后,箭镞一直在面颊中未拔出来,现在创口溃烂,镞自口出,睿宗怜悯,授他海滨之和众、利州等处总管,兼领霸州御衣局人匠都达鲁花赤,行北京七路兵马都元帅府事。宪宗八年(1258)九月病逝,年六十八岁。

天祥幼有大志,身长力大、不嗜酒、喜种田、好施舍。太宗七年(1235)清查户口,他释放其奴婢千余口为良民。晚年虽失明,但其忧国忧民之心一直未减。

猜你喜欢
  卷七十八 萧望之传第四十八·班固
  契丹國志卷之十八·叶隆礼
  國朝獻徵錄卷之八十·焦竑
  第七十六回 谏佛骨韩愈遭贬 缚逆首刘悟倒戈·蔡东藩
  春秋战国异辞卷首下·陈厚耀
  台湾关系文献集零六·佚名
  卷之八百五十七·佚名
  卷之三百七十二·佚名
  三十九 曹寅奏谢圣恩巡视全河并蠲租摺·佚名
  一五一一 谕内阁四库全书内未缮入高宗诗文及续办方略等书着一体增入庋藏·佚名
  第八章 殷内镇和莱比锡大学·林语堂
  孝行传序·李延寿
  卷九十五·阿桂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三·佚名
  孙元方·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原序·邵浩

    坡门酬唱集原序诗人酬唱盛于元祐间自鲁直后山宗主二苏旁与秦少游晁无咎张文潜李方叔驰骛相先后萃一时名流悉出苏公门下嘻其盛欤余少喜学诗甞泛观众作因之泝流寻源窃恨坡公诗有唱而无和或和而不知其唱每开卷虽凝思遐想

  • 志第三十 地理四·欧阳修

    山南道,盖古荆、梁二州之域,汉南郡、武陵、巴郡、汉中、南阳及江夏、弘农、广汉、武都郡地。江陵、峡、归、夔、澧、朗、复、郢、襄、房为鹑尾分,邓、隋、泌、均为鹑火分,兴元、金、洋、凤、兴、成、文、扶、利、集、壁、

  • 卷一百六十·列传第四十七·宋濂

        王磐   王磐,字文炳,广平永年人,世业农,岁得麦万石,乡人号万石王家。父禧,金末入财佐军兴,补进义副尉。国兵破永年,将屠其城,禧复罄家赀以助军费,众赖以免。金人迁汴,乃举家南渡河,居汝之鲁山。磐年方冠,从麻九畴

  • 卷二百三十八 列传二十五·赵尔巽

      蒋赫德额色赫车克觉罗巴哈纳宋权傅以渐吕宫成克巩金之俊谢升胡世安王永吉党崇雅卫周祚高尔俨张端   蒋赫德,初名元恒,遵化人。天聪三年,太宗伐明,克遵化,选儒生俊秀者入文馆,元恒与焉,赐名赫德。崇德元年,授秘书院副理

  • 卷一·戴冠

    太祖高皇帝于中都皇陵四门悬金字牌各一,其文曰:“民间先世尝有坟墓在此地者,许令以时祭扫。守门官军阻挡者,以违制论。”呜呼,此圣人一视同仁,以四海为家之心也。今世少有富贵权力者,每得墓地,有旧冢在,必恩去之,以为

  • 尚史卷四十八·李锴

    列传二十六晋嬖臣传 梁五 东闗五梁五东闗五者并献公之嬖大夫也骊姬生奚齐其娣生卓子骊姬欲立其子赂梁五与东闗五使言于公曰曲沃君之宗也蒲与二屈君之疆也不可以无主宗邑无主则民不威疆场无主则启戎心戎之生心民慢

  • 卷六十三·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六十三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六十 吴臣 诸葛恪【聂友】 滕胤 孙峻【孙綝华融】 濮阳兴孟仁 丁固 范慎 诸葛恪字元逊大将军瑾长子也少有儁才机辩警速嘲谑如流

  • 列传卷第二十二 高丽史一百九·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朴全之。○朴全之竹州人也父晖官至典法判书。 全之年未弱冠登第历史翰。 忠烈五年元世祖诏选衣冠子弟入侍全之与焉。 因留元与中原名士游商

  • 卷一百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十六宗庙考【十】奉先殿顺治十三年十二月世祖章皇帝命建奉先殿景运门之东北为奉先殿西门曰诚肃门正门曰奉先门前殿後殿均九间南向如太庙寝制

  • 何东·佚名

    何东先生小传何东爵士广东台山县人生于香港年十二入香港中央学校以勤敏过人举高级班长年十七入广州海关供职二年枳棘栖鸾无由孟晋改入怡和洋行充华副经理三年后港粤保险公司闻其名欲聘任为经理兄何福劝阻之无何晋华总

  • 卷二·陆九渊

    卷二与王顺伯大抵学术有说有实,......昔之有是说者,本于有是实,后之求是实者,亦必由是说。故凡学者之欲求其实,则必先习其说。既习之,又有得有不得。有得其实者,有徒得其说而不得其实者。说之中又有浅深,有精粗,有偏全,有纯驳,

  • 卷一百三十六·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三十六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二十四谨按足利学宋板正义本三十三卷至四十卷中间八卷缺矣今据其本卷首所记自上杉宪实寄置于本学之时既为尔也其后有人补写足之其标题曰附释音

  • 释道家精神义·钱穆

    分目一、《庄子》内篇言精字义二、《庄子》内篇言神字义三、《庄子》书言精神二字与儒家言齐圣二字之比较义四、《老子》书言精字义五、《老子》书言神字义六、《庄子》外杂篇中精字神字及精神二字连用义七、《管子》

  • 善见律毗婆沙卷第七·佚名

    萧齐外国三藏僧伽跋陀罗译法师曰:“今当为解律中文句。如律本所说,名者不独一,随人而结,人身修习生名姓,戒寺行年纪,当以一一而知,我今分别解说。人身者,随得一人,或长或短,或赤或黑或白,或肥或瘦。修习者,或修禅定,或修僧事,或修学

  • 卷第三(初诵之三)·佚名

    十诵律卷第三(初诵之三)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明十三僧残法之初佛在舍卫国。尔时长老迦留陀夷。有别房舍。别房舍中有好床榻。被褥敷好独坐床。扫洒内外皆悉净洁。以净水瓶盛满冷水。常用水瓶盛满冷水。是迦留陀夷

  • 卷上·佚名

    海幢阿字无禅师语录卷上同门弟乐说今辩重编上堂康熙元年元日于雷峰承堂头天然老和尚举师首众上堂升座拈香毕维那白椎堂头和尚云山僧十二年不升此座去年中秋承缁白诸公请继主华首今岁元旦不请自说且道为个甚么只为上有

  • 星经·甘德

    《星经》,记星象之书。一名《通占大象历星经》,是中国古代署名甘公、石申的天文星占著作。本书渊源甚早,流传演变亦甚久。今存本题“汉甘公石申著,南昌李溶校”,或不记撰人姓氏。所传有明陶宗仪《说郛》本,明程荣等3

  • 华严法界玄镜·澄观

    凡二卷。唐代澄观撰。又称华严法界观玄镜、法界玄镜、玄镜。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为华严宗初祖杜顺所撰华严法界观门之注释书。本书作于华严大疏之后。书名玄镜,系根据‘一镜摄九镜’之譬喻而来。内容系就杜顺所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