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福寿传

福寿,唐兀族人,自幼英俊,好读书,与人交谈,对答如流。长大后加入宫廷宿卫,后授为长宁寺少卿,改任引进使,升知侍仪使、正使;出京为饶州路达鲁花赤,又升淮西廉访副使、工部侍郎、佥太常礼仪院事;拜监察御史,改户部侍郎,再升户部尚书;出为燕南廉访使,转同知枢密院事。

至正十一年(1351),颍州人民起义反元,当时顺帝在上都,如何应付,廷臣们犹豫不决,主张先奏报皇上等待决定。福寿则认为事情紧迫,等待皇帝决定就来不及了。于是决议调兵五百,遣卫官哈剌章、忻都、怯来先去讨伐,然后上报皇帝。顺帝认为福寿的措置得当。第二年任他为也可札鲁忽赤,不久出任淮南行省平章政事。这时,泗州已为义军所有,元军镇压无功。福寿到任后,加紧督战,为防御上游东下的义军,计划筑石头城,截堵江面。

至正十五年,升福寿为江南行御史台御史大夫。他到任前集庆告急,来救援的苗军杀湖广平章政事阿鲁灰叛元,集庆无援。其后,高邮、庐州、和州均为义军占领,集庆更加危急,且仓无积粮。福寿到任,下令城内富者资助粮饷,激励将士,固守集庆。

至正十六年(1356)三月,朱元璋领导的大明军围攻集庆、福寿多次督兵出战,但因孤立无援,被义军攻破。百官皆狂奔逃命,而福寿仍坐于凤凰台下指挥,有人劝他逃走,他说:“我是国家重臣,城存则生,城破则亡,向哪里逃!”义军入城,福寿遇难。朝廷闻知,赠金紫光禄大夫、江浙行省左丞相、上柱国,追封卫国公,谥忠肃。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六·表第一·后妃表·宋濂
  卷二百九十三·列传第一百八十一·忠义五·张廷玉
  求谏第四·吴兢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二十五·杨仲良
  卷二百六十八·杨士奇
  卷之一百五·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佚名
  第十七卷 清嘉庆·缪荃孙
  第十九卷 清道光·缪荃孙
  保靖土司传·张廷玉
  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八十九·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十七·佚名
  5.大禹治水·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四十四·彭定求

        卷244_1 【赠别韦兵曹归池州】韩翃   南陵八月天,暮色远峰前。楚竹青阳路,吴江赤马船。   籝金诸客贵,佩玉主人贤。终日应相逐,归期定几年。   卷244_2 【寄武陵李少府】韩翃   小县春山口,公孙吏隐时。

  • 甲集第十五·钱谦益

    胡教授翰四十五首【湘筠辞】湘之山兮西迤,湘之水兮东骛。何箘皦兮孔多,望不极兮湘之浦。帝子去兮云中,俾夫人兮延伫。曾莫树兮椒兰,又莫揽兮蘅杜。载雨兮载阴,滔滔乎谁与度?将以遗予兮琅玕,抱幽贞兮永固

  • 卷二百七十三·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七十三 明 曹学佺 编 元诗四十三 吴莱 同喻国辅题人温日观蒲萄 佛者本西域蒲萄亦西来奈何此善画无或渠所携我曾考其故初与汉使偕上林乃有馆葱岭何须梯天时自不同地气忽以迷结子且

  • 81.温庭筠:菩萨蛮·施蜇存

    贺黄公《载酒园诗话》曾把李商隐、温庭筠二人生平的长短得失做过比较。他说:诗歌笺启,二人都不相上下。李商隐有文集流传,温庭筠却没有。温庭筠有词,李商隐没有。李商隐进士及笫,有科名;温庭筠没有。温庭筠有一个挣气的儿子

  • 卷之五百二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五一 东方文学系·周作人

    我到北京大学里来,到底也不知道是干什么来的?最初是讲欧洲文学史,不过这件事并不是我所能担任的,所以不久随即放下了。一九二二年至燕京大学担任现代文学组的主任,一九二五年答应沈尹默君去教孔德学校中学十年级的国文,即是

  • 卷三十八 张法滕冯度杨列传第二十八·范晔

    (张宗、法雄、滕抚、冯绲、度尚、杨璇)◆张宗传,张宗字诸君,南陽鲁陽人。王莽时,做本县陽泉乡佐。逢王莽失败,义兵四起,张宗便率领陽泉百姓三四百人起兵略地,西至长安,更始帝用张宗做偏将军。张宗看到更始政治紊乱,便将家属客居

  • 张铨传·张廷玉

    张铨,字宇衡,沁水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授保定推官,后升为御史,巡视陕西茶马。因亲丧归家服孝,期满,起任巡按江西。此时,辽东总兵张承荫为清军所败,战死。经略杨镐正打算四路出军迎敌。铨急忙上书奏道:“敌方的山川险易,我

  • 卷九十四·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九十四雍正八年五月上谕十六道初六日奉上谕据署安徽按察使鲁国华奏称回民居住内地随处皆有考试营业与民无异自宜凛遵法度乃伊等不分大小建不论闰月以三百六十日为一年私计某日为岁首

  • 第19章·老子

    【原文】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1)。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2)。见素抱朴,少私寡欲(3),绝学无忧(4)。【题解】本章大意,也是从前章推演而来,老子认为人们迷失本性,是

  • 尚书注考·陈泰交

    明 陈泰交 撰引经注经不照应者三条曰若稽古帝尧训曰粤越通古文作粤曰若者发语辞周书越若来亦此例也越若来训古语辞言召公于丰迤逦而来也时乃功懋哉训懋勉也德懋懋官训懋茂也繁多之意与时乃功懋哉之懋同凡厥正人训正

  • 卷一·佚名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象头山中。与大刍众七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心善解脱慧善解脱。如大龙王。诸有所作悉已成办。释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妙心俱得解脱。诸心自在到胜彼岸。善入法界建立

  • 集一切福德三昧经卷上·佚名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舍离庵罗树园大法讲堂。与大比丘众十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心得自在心得好解脱慧得好解脱。其心调柔如大龙王。所作已办舍离重担逮得已利。尽诸有结到于彼岸

  • 卷第一百七·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七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智蕴第三中修智纳息第四之三异生离欲染时。诸加行道九无间道八解脱道中。现在唯修世俗智。未来亦唯修世俗智。第九解脱道中。现在唯修世俗智。未来

  • 卷第四·佚名

      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卷第四  尊者胜友集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造大寺学处第七尔时薄伽梵在憍闪毗国。六众苾刍斩伐胜树欲作大寺。虽为僧伽。致招讥恼。妨修善业。因起违诤。事恼同前。制斯学处。若复苾刍作大住

  • 卷第三·宗密

    圆觉道场礼忏禅观法事卷第三 终南山草堂寺沙门 宗密 述 第二上 (十四唱五字四十二偈。述圆顿法及六波罗蜜。忏根本无明。事理各有重偈发愿。成就始觉之智。此下每上皆唯七门。除启请故)。 (第二供养)一切恭敬礼常

  • 伤寒论辑义·丹波元简

    《伤寒论》注本。《聿修堂医学丛书》之一。7卷。日本丹波元简(廉夫)撰于享和元年(1801年)。前6卷列述六经病;卷7辨霍乱、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证。《伤寒论》原文悉遵我国宋高保衡、林亿校订本,而将其他《伤寒论》传刊

  • 喉科秘诀·佚名

    喉科著作。原题破头黄真人撰,宫兰翁、姜白石传述,周诗参订。二卷。约成书于一九二二年。上卷载神字号玉华散、圣字号通利散、功字号积雪膏等十余首喉科验方及巧字号定风针等针治喉症之法并方药。叙方药详述加减,详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