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象头山中。与大刍众七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心善解脱慧善解脱。如大龙王。诸有所作悉已成办。释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妙心俱得解脱。诸心自在到胜彼岸。善入法界建立法幢。心能弃舍一切利养。正善出家极善具圆。满足诸愿住涅槃道。唯一补特伽罗现居学地。所谓尊者阿难。诸菩萨摩诃萨八万四千人。皆是一生补处。获诸总持得一切智。现前趣向一切智。渐入一切智。增广一切智。得无碍总持诸三摩地。复能安住首楞严王妙三摩地。具大神通游戏自在。履轻安道。离诸所起一切障累。大慈大悲广遍十方一切世界。超越无边一切佛刹。通达空行及无相行诸愿离著。勤劬发起一切有情利益胜行。善入一切佛之境界。心如虚空具无边智。心如大海深无涯底。心如须弥山王坚固不动。心如莲华离诸染著。心如妙宝极善清净。心如真金精炼莹洁。其名曰宝星菩萨摩诃萨。宝手菩萨摩诃萨。宝印手菩萨摩诃萨。宝冠菩萨摩诃萨。宝髻菩萨摩诃萨。宝峰菩萨摩诃萨。宝积菩萨摩诃萨。宝顶菩萨摩诃萨。宝幢菩萨摩诃萨。金刚藏菩萨摩诃萨。金藏菩萨摩诃萨。宝藏菩萨摩诃萨。吉祥藏菩萨摩诃萨。净藏菩萨摩诃萨。净无垢藏菩萨摩诃萨。如来藏菩萨摩诃萨。智藏菩萨摩诃萨。日藏菩萨摩诃萨。等持藏菩萨摩诃萨。莲华藏菩萨摩诃萨。解脱月菩萨摩诃萨。普月菩萨摩诃萨。普贤菩萨摩诃萨。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得大势菩萨摩诃萨。普光菩萨摩诃萨。普眼菩萨摩诃萨。莲华眼菩萨摩诃萨。广眼菩萨摩诃萨。普威仪道菩萨摩诃萨。普严相菩萨摩诃萨。普戒慧菩萨摩诃萨。智慧菩萨摩诃萨。法慧菩萨摩诃萨。胜慧菩萨摩诃萨。上慧菩萨摩诃萨。金刚慧菩萨摩诃萨。最胜慧菩萨摩诃萨。师子慧菩萨摩诃萨。师子游戏菩萨摩诃萨。大音声王菩萨摩诃萨。师子吼声菩萨摩诃萨。震吼深妙音声菩萨摩诃萨。无染著菩萨摩诃萨。离诸垢菩萨摩诃萨。月光菩萨摩诃萨。日光菩萨摩诃萨。智光菩萨摩诃萨。智吉祥菩萨摩诃萨。贤吉祥菩萨摩诃萨。月吉祥菩萨摩诃萨。莲华吉祥菩萨摩诃萨。宝吉祥菩萨摩诃萨。妙吉祥童真菩萨摩诃萨。如是等诸菩萨众而为上首。

复有贤护等十六大士。慈氏等贤劫中一切菩萨摩诃萨众。

四大王天主等。四大王天诸天子众。帝释天主等。忉利天中诸天子众。须夜摩天主等。夜摩天中诸天子众。兜率陀天主等。兜率陀天诸天子众。善变化天主等。化乐天中诸天子陀化自在天主等。陀化自在天中诸天子众。导师等。善分魔王子众。大梵天主等。梵众天中诸天子众。大自在天主等。五净居天诸天子众。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大力阿修罗王。罗睺阿修罗王等。无数百千阿修罗众。阿那婆达多大龙王。摩那斯大龙王。娑伽罗大龙王。阿难多大龙王。嚩苏枳大龙王等。无数百千龙王之众。吉祥威光龙王子等。无数百千龙王之子并诸龙女。及馀无数百千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大众集会。时象头山。遍四方面四由旬内。天人大众充满虚空。乃至无有一毛端量极微尘量之所空缺。於如是等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众会中间。敷佛所坐妙师子座。其座高一由旬。纵广正等各半由旬。严设无数百千天妙宝衣。宝铃宝网张设幰盖弥覆其上。复有无数百千天妙缯帛。周匝垂挂。散真珠华及诸妙华。又师子座周匝地方皆是金刚所成。严饰殊妙地平如掌。柔软清净妙香芬馥。无数百千天妙宝华散布其地。复有莲华大若车轮。无数百千黄金为叶。琉璃为茎。帝青为台。马脑为须。妙香可爱適悦快乐。如是庄严佛所受用。又复师子之座。於其四隅不近不远。有四宝树而极耸拔。高半由旬。周广盘郁三俱卢舍。

尔时世尊在大众中处师子座。以极净慧转妙法轮。摧伏魔军不染世法。作师子吼明焕无畏,犹如大池清净无杂。又如大海广积妙宝深无涯底。如须弥山王高出众山。如日光明威耀赫奕。如满月轮人所爱乐。如大龙王能雨法雨。如大梵王世间最上。而佛世尊与无数百千俱胝那庾多梵王护世等无边善调伏者弟子众俱。是时大众一心诚谛瞻仰世尊,

尔时世尊,先以常光照诸大众。於常光中复从顶上放大光明其名普照。是光复有无数百千光明眷属。其光即於十方一切世界普照耀已,旋环佛所右绕三匝。复从世尊口门而入。而佛世尊口门之相悉无动静。譬如日月光明悉从虚空界入。而虚空界亦无动静。佛之光明口门入时无动静相亦复如是,又如积以乾沙投之酥油。或投以水。彼等入时悉无动静。佛之光明口门入时无动静相亦复如是,

尔时东方去此佛刹过克伽沙数等世界。有世界名大莲华。其中有佛号莲华眼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为诸菩萨宣说法要。彼所说法唯以一乘发起利益。彼佛刹中无有声闻缘觉名字。况复声闻缘觉乘法。又彼世界有情。皆修菩萨行法。得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彼世界。不以饮食而为资养。彼诸菩萨。悉以等持静虑法喜为食。又彼世界。不以日月星宿而为照明。皆彼如来身光普照而悉清净。又复其土。无诸草木沙砾土石山等。地平如掌。彼有菩萨摩诃萨名除盖障。独止一处。若诸有情闻是菩萨名者,一切障累悉得蠲除。

是时除盖障菩萨摩诃萨蒙佛光明之所照触。离自所止诣彼佛所。到已头面礼佛双足退住一面,并馀菩萨各各蒙光所照触已悉离所止。咸来诣彼世尊莲华眼如来所。到已头面各礼佛足退住一面。

尔时除盖障菩萨摩诃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於莲华台上。合掌顶礼白其佛言:世尊,何故有是光明。极善无垢清净悦意。使诸有情蒙光照者身心调畅。

尔时莲华眼如来。告除盖障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西方去此佛刹过克伽沙数等世界。有世界名娑婆。其中有佛。号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若诸有情闻彼如来名字之者,悉得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彼如来所现此光明。即时除盖障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缘而诸有情闻彼如来名字之者,悉得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莲华眼如来。告除盖障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彼佛如来往昔修行菩萨道时。发是愿言:愿我当来成正觉已,一切有情闻我名者,悉得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除盖障菩萨言:云何世尊,彼世界中一切有情悉得不退转邪。佛言:不也善男子,除盖障菩萨言:云何世尊,若然者亦有有情不闻彼佛名邪。佛言:善男子,一切皆闻。除盖障菩萨言:若皆闻者何故乃有不得不退转者,佛言:善男子,所言一切不退转。亦非一切不退转。除盖障菩萨言:如佛所说一切不退转亦非一切不退转。其义云何。佛言:善男子,若有有情得闻如来名字。生起不退转种子者,我说斯等有情得不退转。非是得闻如来名字。俱时皆得不退转地。善男子,我今复说譬喻以成斯义。譬如有树初植种子。而其种子离诸过失。後以诸缘得生牙茎。乃至滋长果实成结。善男子,彼树何故但说种子。除盖障菩萨言:世尊,由其种子离诸过失。乃至果实成办故说种子。佛言:善男子,得不退转有情亦复如是,由彼才闻如来名字之时,不退转种子生起具足。而其有情即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尔时除盖障菩萨摩诃萨白莲华眼如来言:世尊,我今欲往娑婆世界。瞻睹世尊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等正觉。礼奉亲近尊重供养。於是莲华眼如来告除盖障菩萨言:善男子,汝当可往今正是时,馀诸菩萨俱白莲华眼如来言:世尊,我等亦欲往诣娑婆世界。瞻睹世尊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等正觉。礼奉亲近尊重供养。时彼世尊,告诸菩萨言:善男子,汝等可往今正是时,然汝往彼世界勿生放逸。何以故?彼世界中诸有情类极贪瞋痴。无沙门婆罗门父母之想。非法欲行。暴恶粗獷。口出恶言:高倨轻慢。染著懈怠。破戒造恶。慳嫉增盛。如是多种烦恼随烦恼等。彼佛世尊,於如是等恶有情中而为说法。彼诸菩萨白其佛言:世尊,彼佛如来难行能行。於如是等恶有情中能为说法。佛言:诸善男子,如是如是,彼佛如来难行能行。恶有情中能为说法。又善男子,彼诸有情亦复如是,难行能行於彼杂染世界之中。能起一善心者斯为极难。何以故?若清净世界中。清净有情发起善心岂为希有。杂染世界之中能起善行者极为希有。能於一弹指顷发净信心。一弹指顷能归依佛及法僧宝。一弹指顷修持净戒。一弹指顷离贪著心。一弹指顷起悲愍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极为希有。诸菩萨言:希有世界。希有善逝。

尔时除盖障菩萨摩诃萨等诸菩萨众。咸叹善哉!於彼佛所如其行相。闻佛所言顺佛教敕。各各头面礼佛足已,从佛会出。俱时往诣娑婆世界。於世尊释迦牟尼佛所。作供养事。或有化现诸宝树者,枝幹佣圆色相荣茂。华果具足。或现琉璃宝树。或现颇胝迦树。或现劫树。或真金树。或众华树。或众果树。或现妙宝衣雲。或庄严雲。或涂香雲。或宝鬘雲。或妙盖雲。或末香雲。或鼓乐雲。如其所应各化现已,咸悉萃集前导。除盖障菩萨摩诃萨等诸菩萨众。来诣娑婆世界。

尔时除盖障菩萨摩诃萨告诸菩萨言:仁者,彼娑婆世界诸有情等苦之深重。仁等宜应随其神力善化而往。使彼有情得胜妙乐。时诸菩萨闻是语已如教而行。

尔时除盖障菩萨摩诃萨如其色相。以自神力作诸化事。即从身中放大光明。善妙无垢清净適悦。使诸有情蒙光照者身心调畅。是光普遍广照於此三千大千世界。而此三千大千世界之中。所有地狱饿鬼畜生等趣。诸有情类蒙光照触。皆得离苦息恚害心。互相皆起父母之想。又此三千大千世界之中幽隐暗暝。日月光明所不照处是光普照。所有日月具大神力。有大威德自在照耀。为此光明映蔽不现。悉无焰赫光耀之用。又此三千大千世界光明普照。其中所生诸有情类互得相见。又此三千大千世界。诸铁围山。大铁围山。目真邻陀山。摩诃目真邻陀山。宝山黑山及诸山等。其光普照。上至梵世下至阿鼻大地狱。於其中间一切方分而无光明所不照处。

尔时诸菩萨众。随彼色相如其所应。亦以神力作诸化事。令诸有情须食者得食。须饮者得饮。须衣者得衣。须辈舆者得辇舆。须财者得财。盲者能视。聋者能听。裸者得覆。迷乱之者还得正念。苦者得乐。诸怀妊者产生无难。

猜你喜欢
  觀所緣論釋·欧阳竟无
  卷十七·道世
  东岩禅师蕲州语录·佚名
  卷第二十·德清
  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卷第四·佚名
  卷第四·佚名
  维摩诘经卷下·佚名
  李石岑的未来哲学·太虚
  一 集·佚名
  卷第一·宗密
  ●又述二颂(有序)·张商英
  卷第十九·永觉元贤
  佛说无量功德陀罗尼经·佚名
  四明尊者教行录卷第二·宗晓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第七卷·无著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则禅师·唐圭璋

      则禅师,主潼川天宁寺。   满庭芳   咄这牛儿,身强力健,几人能解牵骑。为贪原上,嫩草绿离离。只管寻芳逐翠,奔驰后、不顾倾危。争知道,山遥水远,回首到家迟。   牧童,今有智,长绳牢把,短杖高提。入泥入水,终是不生疲。

  • 第五出 奸谋·陆采

    【番卜算】〔净上〕名位庙堂尊。掌握乾坤运。鹍鹏奋翼逞风云。不奈乌鸢哂。〔笑介〕自家不是别人。卢丞相的便是。幸然遭际圣明。端的恩宠无二。一味甜言。直教天子点头。半腔歹意。惊得百官心碎。断公事只逞私心。

  • 卷十四·曹庭栋

    钦定四库全书宋百家诗存卷十四嘉善曹庭栋编松隐集 曹勋字公显阳翟人宣和中以父组恩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初为閤门宣赞舍人两宫北行勋随太上至燕山间道遁归出御札可使即真来捄父母之语勋议募死士航海入金

  • 原道救世歌·洪秀全

    道之大原出于天,谨将天道觉群贤。天道祸淫惟福善,及早回头著祖鞭。道统根源惟一正,历代同揆无后先。享天福,脱俗缘,莫将一切俗情牵,须将一切妄念捐。开辟真神惟上帝,无分贵贱拜宜虔。天父上帝人人共,天下一家自古传。盘古以下

  • 卷之七十二·佚名

      顺治十年。癸巳。二月。戊戌朔。上幸内院批阅各部奏章悉览诸项簿籍  ○己亥。工科副理事官祁通格疏言、国家设官定为九品之制非独以辨等级之尊卑。实用以衡量功罪、而使赏罚确当也。臣谓满汉世官、及无世职流

  • 卷之二百六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一百零六 曹寅奏陈江宁扬州雨水粮价摺·佚名

    康熙四十八年九月初二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江南上下江俱太平无事。目下米价平定,新米价至八钱。晚稻渐次割完,江西、湖广米船接踵而下,处处丰收,万姓安生乐业,无不感颂皇恩。 所有江宁、扬州八

  • 一四三三 军机大臣奏漱芳斋西配殿陈设书籍黏补装潢已竣开单缴进片·佚名

    一四三三 军机大臣奏漱芳斋西配殿陈设书籍黏补装潢已竣开单缴进片乾隆五十七年正月初十日前蒙发下漱芳斋西配殿陈设书籍,臣等公同翻阅,除不全及应毁者共六种毋庸装订外,其余书籍及应行抽毁者共九十九种,俱交武英殿分别黏

  • 一七 立房的三代·周作人

    十二老太爷死难当在咸丰辛酉(一八六一)年,可是十二老太太寿命很长,至庚子后尚在,至少要多活四十年以上。她有一个女儿,嫁给杭州人唐子敦,是以前学老师唐雪航的儿子,住在古贡院,老太太差不多通年就住在唐家。子敦也在家里教书,教

  • 一二〇、齐伐燕乃宣王六年非湣王十年辨·钱穆

    《燕策一》:“燕王哙立,苏秦死于齐,而齐宣王复用苏代。代为齐使于燕,激燕王厚任子之。子之三年,燕大乱。储子谓齐宣王因而仆之。燕王哙死,齐大胜燕,子之亡。二年,燕人立公子平,是谓昭王。”其叙事甚明晰。《齐策二》

  • 卷首·佚名

    乾隆四十六年十月二十七日内阁奉上谕历代名臣奏疏俱有流传选刻之本现在四库全书内经馆臣编次进呈其中危言谠论关系前代得失者固可援为金监至胜国去今尤近三百年中荩臣杰士风节伟着者亦不乏人迹其规陈治乱抗疏批鳞当亦

  • 卷四十一·道世

    △供养灾第三十八(此有二部)▲述意部第一夫三宝平等,旷若虚空。理无怨亲,事绝贵贱。是以随力虔诚,普供内外,务存遗相,冀兴普遍。故昔毗舍佉母别请罗汉五百,如来讥诃,显说平等。故知心无限极,则遍及十方;财无多少,则心周法界也。▲

  • 卷二十九·赜藏主

      ○舒州龙门(清远)佛眼和尚语录(住南康云居嗣法善悟编)   为亡僧下火:“几度曾经恁么来。者回又是入天台。一堂道侣同相送。珍重峨嵋下五台。”遂下火云:“遏辣辣。”   上堂:“近日亡僧迁化。此一则因缘。有人会得

  •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三·念常

      太古诸君(太至极也。古兆今也。君主也。白虎通。群也。群下之归心也)  ⊙盘古首君治一万八千岁(列子曰。运即盘古也。北山曰。天曰高一丈。地曰厚一丈。盘古曰。长一丈。头极东。足极西。左手极南。右手极北。

  • 卷第二十三·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二十三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杂蕴第一中智纳息第二之十五颇有于随眠灭身作证而慧不见彼灭耶。答应作四句。有于随眠灭身作证而慧不见彼灭。谓诸异生离欲界乃至无所有处染时。所

  • 卷第七·佚名

    阿毗昙八犍度论卷第七迦旃延子造符秦罽宾三藏僧伽提婆共竺佛念译阿毗昙结使犍度人跋渠第三二种界结几果有五  九十五结并三结种此门普广说于果实  门有欲已八人当学三种摄身死生受有  死而不生有欲在后二种依身

  • 全汉文·严可均

    《全汉文》是清人严可均所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之一集,63卷,是一部汉代文章总集。其对于研究汉代一代的历史、文化、文学的重要价值,已为学界广泛肯定。

  • 幸生录·佚名

    1册。五知老人撰。1909年(宣统元年)夏月初刻,1914年冬月续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藏。是书封口题“思怡斋杂著续集”,首页第一行题“思怡斋幸生录一卷”,第二行署款“五知野史稿”,书末题“五知老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