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纂传卷三十九   元 王天与 撰

康王之诰第二十五     周书

康王旣尸天子遂诰诸侯作康王之诰

【尸说见五子之歌○汉孔氏曰旣受顾命羣臣进戒遂报诰之因事曰遂○唐孔氏曰史叙其事作康王之诰】

康王之诰

【唐孔氏曰伏生以此篇合于顾命共爲一篇○蔡氏曰今文古文皆有】

王出在应门之内太保率西方诸侯入应门左毕公率东方诸侯入应门右皆布乗黄朱賔称奉圭兼币曰一二臣衞敢执壤奠皆再拜稽首王义嗣德答拜

【唐孔氏曰此叙诸侯见新王之事○汉孔氏曰出毕门立应门内之中庭南面唐孔氏曰天子五门臯库雉应路也毕门即路寝之门出毕门始至应门之内夏氏曰成王殡宫在毕门内以殡在焉故曰庙门诸侯出以俟朝故康王出在应门之内应门之内即毕门之外周礼内朝也王有三朝外朝在雉门之内朝士所掌内朝在应门之内司士所掌燕朝在路寝太仆所掌时殡在路寝故王以内朝见诸侯○汉孔氏曰二公爲二伯各率其所掌诸侯随其方爲位皆北面唐孔氏曰太保召公爲西伯率西方诸侯入应门左立于门内之西厢也太师毕公爲东伯率东方诸侯立应门右立于门内之东厢也北面以东爲右以西为左王肃云毕公代周公为东伯然则毕公是太师也太师在太保之上此先言太保者于时太保领冢宰相王室任重故先言西方若使东方任重亦当先言东方○汉孔氏曰诸侯皆陈四黄马朱鬛以爲庭实唐孔氏曰四马曰乗言乗黄是马色黄矣黄下言朱朱非马色左传云宋公子地有白马四公嬖向魋魋欲之公取而朱其尾鬛以与之是古人贵朱鬛也于时诸侯其数必众众国皆陈四马则非王庭所容诸侯各有所献必当少陈之也周礼小行人云合六币圭以马璋以皮璧以帛琮以锦琥以绣璜以黼此六物者以和诸侯之好郑云六币所以享也五等诸侯享天子用璧享后用琮用圭璋者二王之后也如郑彼言则诸侯之享天子惟二王之后用马此云皆陈马者下云奉圭兼币币即马是也圭即文马之物郑云此币圭以马盖举王者之后以言耳诸侯当璧以帛亦有庭实然则此陈马者是二王之后享王物也独取此物以緫表诸侯之意故云诸侯皆陈马也圭亦享王之物下言奉圭此不陈圭者圭奉以文命不陈之也觐礼诸侯享天子马卓上九马随之此用乘黄者因丧礼而行朝故略之○汉孔氏曰賔诸侯也举奉圭兼币之辞言一二见非一也爲蕃衞故曰臣衞来朝而遇国丧遂因见新王敢执壤地所出而奠贽也夏氏曰诸侯朝王皆有币如以马为币则以圭兼之皮为币则以璋兼之周礼谓之合币书谓之兼币上文旣言布乘黄朱是以马为币也故賔奉圭以兼之唐孔氏曰诸侯享天子其物甚众非徒圭马而已皆是土地所有故曰敢执壤奠吕氏曰壤奠犹言川奠壤物之奠谓土产也陈氏曰奠荐也陈也○汉孔氏曰诸侯拜送币而首至地尽礼也康王以义继先人明德荅其拜受其币唐孔氏曰义嗣德三字史言王荅拜之意也康王先是太子以义继先人明德今为天子无所嫌故荅拜受币自许与诸侯为王也吴氏曰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重耳稽颡而不拜穆公曰仁夫公子稽颡而不拜则未为后也葢为后者拜不拜故未为后也吊者含者禭者升堂致命主孤拜稽颡成为后者也康王之见诸侯若以为不当拜而不拜则疑未为后也且纯乎吉也答拜既正其为后且知其以丧见也】

太保曁芮伯咸进相揖皆再拜稽首曰敢敬告天子皇天改大邦殷之命惟周文武诞受羑若克恤西土惟新陟王毕恊赏罚戡定厥功用敷遗后人休今王敬之哉张皇六师无坏我高祖寡命

【夏氏曰此叙诸侯百官进戒之辞○汉孔氏曰冢宰与司徒皆共羣臣诸侯并进陈戒不言诸侯以内见外林氏曰前者率诸侯朝王而召毕为二伯故召毕率之以入此率羣臣戒王而冢宰司徒最尊故太保与芮伯咸进唐孔氏曰相揖者揖之使俱进也夏氏曰臣无交揖之礼当为摈相之相篇末言相揖趋出则旣进之后相者揖之乃拜旣听命之后相者揖之乃出○汉孔氏曰大天致大国殷之王命谓诛纣也蔡氏曰言敢敬告天子示不敢轻告先尊称之以重其听也○汉孔氏曰言文武大受天道而顺之能忧我西土之民本其所起吕氏曰羑里之囚厄莫甚焉于此能顺则天下之理无乎不顺文王得于忧患武王又得于文王故谓之诞受羑若】

【按羑若吕说得之明夷谓文王柔顺以防大难韩昌黎琴操云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程子以为最得文王心事此句若从羑里而以逆境顺受为言亦似惬当曰文武者大槩縂言之】

【○汉孔氏曰惟周家新升王位当尽和天下赏罸能定其功用布遗后人之美言施及子孙无穷王氏曰古以升遐为陟时成王未谥故称新陟王蔡氏曰好恶在理不在我故能尽合其赏之所当赏罸之所当罸而能定其功也○汉孔氏曰敬天道务崇先人之业陈氏曰今王指康王敬者德之大本召公昔屡以敬德告成王今复首以告康王可谓要言矣○汉孔氏曰言当张大六师之众无坏我高德之祖寡有之命吕氏曰守成之主常溺于宴安而无立志故告以奋振自强大戒戎备无弛惰而堕坏我高德之祖宗艰难寡得之基命不知畏天不知忧民不习世故不自振起乃继世者所同病故召公必精言之】

王若曰庶邦侯甸男衞惟予一人钊报诰昔君文武丕平富不务咎厎至齐信用昭明于天下则亦有熊罴之士不二心之臣保乂王家用端命于上帝皇天用训厥道付畀四方乃命建侯树屏在我后之人今予一二伯父尚胥曁顾绥尔先公之臣服于先王虽尔身在外乃心防不在王室用奉恤厥若无遗鞠子羞

【夏氏曰此叙王报诰之辞○汉孔氏曰不言羣臣以外见内唐孔氏曰周制六服此惟四服不言采要者略举其事犹武成云侯甸衞亦略举之○汉孔氏曰报其戒唐孔氏曰礼天子自称予一人不言各此王自称名者新即王位谦也蔡氏曰康王在丧故称名春秋嗣王在丧亦书名○汉孔氏曰言先君文武道大政化平美不务咎恶陈氏曰丕则大而无外平则均而无偏富者惠养之谓咎刑罚也吕氏曰康王论文武非深达君德者不足以与此丕平富者覆载溥博均平富养至仁无外之体也不务咎若不待言而必言之者形容文武发生之心粹然专以爱育长养为事犹孟子不嗜杀人之论也○汉孔氏曰致行至中信之道用显明于天下蔡氏曰底至者推行而厎其至齐信者兼尽而极其诚文武务德不务罸之心内外充实故光辉发越用昭明于天下盖诚之至者不可掩也陈氏曰羣臣以赏罚六师告康王明君道之大用也康王以文武至仁诰诸侯明君道之大本也互相发明○汉孔氏曰言文武旣圣则亦有勇猛如熊罴之士忠一不二心之臣共安治王家○汉孔氏曰君圣臣良用受端直之命于上天大天用顺其道付与四方之国王天下郑氏曰端正也吕氏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则谓之端命文武君臣尽正理而受正命于上帝端直相当无少囘曲也○汉孔氏曰言文武乃施政令立诸侯树以为藩屏传王业在我后之人谓子孙蔡氏曰言文武命建侯邦植立蕃屏者意在我后之人也○汉孔氏曰天子称同姓诸侯曰伯父言今我一二伯父庶几相与顾念文武之道安汝先公之臣服于先王而法循之唐孔氏曰觐礼言天子呼诸侯同姓大国曰伯父异姓曰伯舅同姓小邦曰叔父异姓曰叔舅此时诸侯多矣独云伯父举同姓大国言之也蔡氏曰尚胥曁顾庶几相及顾视我也林氏曰先公诸侯之祖父也诸侯祖父故尝臣服于先王今汝诸侯尽忠王室则尔先公在天之灵可安矣○汉孔氏曰言虽汝身在外土为诸侯汝心常当忠笃无不在王室熊罴之士励朝臣此督诸侯吕氏曰此君臣相饬之至意初非欲其向已以自利然蕃屏拥衞之心亦在其中特不可以私视之耳○汉孔氏曰当各用心奉忧其所行顺道无自荒怠遗我稚子之羞辱稚子康王自谓也】

【按此王报诰荅诞受羑若克恤西土之辞也用奉恤即奉文武克恤西土之恤用奉厥若即奉文武诞受羑若之若】

羣公旣皆听命相揖趋出

【夏氏曰以下史辞○汉孔氏曰已听诰命趋出罢退诸侯归国朝臣就次唐孔氏曰羣公縂谓朝臣与诸侯郑云羣公主爲诸侯与王之三公诸臣亦在焉夏氏曰旣进则必待揖而后拜将退则必待揖而后出见人臣之进退惟君命是听】

王释冕反丧服

【汉孔氏曰脱去黼冕反服丧服居倚庐唐孔氏曰王释冕反丧服朝臣诸侯亦反丧服礼丧服篇臣为君诸侯为天子皆斩衰○苏氏曰成王崩未葬君臣皆冕服礼欤曰非礼也谓之变礼可乎曰不可礼变于不得已三年之丧旣成服释之而即吉无时而可者曰成王顾命不可以不传旣传不可以丧服受也曰何为其不可孔子有言将冠子未及期日而有齐衰大功之丧则因丧服而冠冠吉礼也犹可以丧服行之受顾命见诸侯独不可以丧服乎太保使太史奉册授王于次诸侯入哭于路寝而见王于次王丧服受敎戒哭踊荅拜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春秋传云郑子皮如晋葬晋平公将以币行子产曰丧安用币子皮固请以行旣葬诸侯之大夫欲因见新君叔向辞之曰大夫之事毕矣而又命孤孤斩焉在衰绖之中其以嘉服见则丧服未毕其以丧服见是重受吊也大夫将若之何皆无辞以退今康王旣以嘉服见诸侯而又受乗黄玉帛之币使周公在必不为此然则孔子何取于此书也曰至矣其父子君臣之间敎戒深切着明者犹足为后世法孔子何为不取哉然其失礼则不可不辨○或问苏氏以此为失礼不知当此际合如何区处朱子曰天子诸侯之礼与士庶人不同故孟子有吾未之学之语谓此类也如伊训惟元祀十二月朔亦是新丧伊尹奉嗣王祗见厥祖固不可用凶服矣汉唐新主即位皆行册礼君臣亦皆吉服追述先帝之命以告嗣君韩文外集顺宗实録此事可考盖易世传授国之大事当严其礼而王侯以国为家虽先君之丧犹以为己私服也五代以来此礼不讲则始终之际殊草草矣】

尚书纂传卷三十九

猜你喜欢
  周书·冏命·佚名
  修权第十四·商鞅
  春秋大全序论·胡广
  序·李光坡
  提要·戴溪
  卷三十·乾隆
  卷六·鄂尔泰
  第48章 聘义·戴圣
  第二十一章 中国佛学的建立·冯友兰
  庄公·庄公六年·左丘明
  笃信品法句经第四(十有八章)·佚名
  身命观与人生观·太虚
  说无垢称经卷第五·佚名
  第二十六卷·佚名
  八识规矩补注卷上·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四十三·彭定求

        卷243_1 【令狐员外宅宴寄中丞】韩翃   寒色凝罗幕,同人清夜期。玉杯留醉处,银烛送归时。   独坐隔千里,空吟对雪诗。   卷243_2 【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一作张继诗)】韩翃   开瓮腊酒熟,主人

  • 北江诗话卷五·洪亮吉

    李太白诗,不恃天才卓越,即引用故实,亦皆领异标新,如「蓬莱文章建安骨」。《后汉书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邓康,遂荐章入东观为校书郎。」是白所言「蓬莱文章」,即东观文章也。《侠客行》「郸邯先震惊

  • 第三出·李开先

    (末上白)日傍侯门岂惮劳,半生辛苦侍权豪。井蛙自谓游龙窟,篱鷃争知有凰巢!吾乃是高殿侍府中一个都官。往来帅府,出入朱门,专主内外公私,善分上下应对。若说太尉富贵:官居一品,位列三台。赫赫公车,昼长铃锁静;潭潭相府,漏定戟枝齐。

  • 御选宋诗卷七十·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七十七言絶句七陆防倚阑故山未敢説归期十口相随又别离小雨初收残照晚阑干西角立多时大安病酒留半日王守复来招不往送酒觧酲因小饮江月馆江驿春酲半日留更烦送酒为扶头栁花漠漠嘉陵岸别是天涯一

  • 第二十六出 五娘刺绣·佚名

    (贴上)捧卜绣箧出绣房,金刀金剪尽成双。画花粉笔尽都有,五色线绒绿间红。【销金帐】安排绣床闺房东,挂起罗帐瑙(脑)麝香。针线箱、绣箧,益春常捧。内有五色绒线绿间红,铜箱交剪对金针。伊人琴棋书画尽都晓通。那

  • 卷四百六十三·列传第二百二十二·外戚上·脱脱

        ◎外戚上   杜审琦 贺令图 王继勋 刘知信刘文裕 刘美郭崇仁 杨景宗 符惟忠 柴宗庆 张尧佐   自西汉有外戚之祸,历代鉴之,崇爵厚禄,不畀事权,然而一失其驭,犹有肺附之变焉。宋法待外戚厚,其间有文武才谞

  • 卷之十一 闽纪·计六奇

      唐王始末  大清顺治二年(乙酉)五月,大兵渡江,南都失守;镇江总兵官郑鸿逵、郑彩知势不可为,因撤师回闽。会唐王从河南来。王讳聿键,太祖九世孙。性率直,喜文翰,洒洒千言。初封南阳,以父夭,失爱于祖端王;两叔谋夺嫡,未得请名。

  • ●卷三·王栐

    太宗皇帝以海内混一,四方无虞,乃于江南置太平军,江北置无为军,取太平无为之义。太平后改为州。无为之建,在淳化四年十二月戊戌,至大中祥符二年,建军方十有六年。灾异变怪忽发,八月中,有青蛇长数丈,出郡治;十六日,风雨,林木、城

  • 东林列传卷二十一·陈鼎

    ○明孙慎行传孙慎行字闻斯号淇澳武进人万厯乙未进士授编修妖书事起时宰有所逞憾欲穷其狱慎行抗疏言宜存国体时论韪之前后以艰归册封归请告归归辄键戸著书不通一客累迁礼部侍郎署部事时光宗储位虽定而福藩犹未之邸慎行

  •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八·杨士奇

    洪熙元年八月戊寅行在礼部尚书吕震言仁宗皇帝丧服已百日请上易素服御奉天门视朝上谕震曰皇考劬劳大德不幸奄至遐弃朕念父子至情况梓宫在殡旦夕瞻奉几筵中心何忍卿所奏可候山陵事毕再议 命故府军左卫指挥使袁聚子琮江

  • 卷之三百十八·佚名

    光绪十八年。壬辰。十一月乙酉朔。谕内阁、李鸿章奏、甄别庸劣不职各员一摺。直隶东光县知县淩燮、纵容丁役。劣迹多端。着即行革职。赤城县知县谢炘、猥琐嗜利。声名平常。着以县丞降补。邯郸县知县钱庆培、心地糊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 宋纪十六·纪昀

    宋纪 【十六】帝■〈显,去页〉 【二王附】○帝■〈显,去页〉二王附帝■〈显,去页〉度宗皇帝子也母全皇后初授左卫上将军封嘉国公咸淳十年七月癸未度宗崩贾似道入宫议所立众以时方多 难而建国公是年长欲立之似道主立嫡乃

  • 卷六名例律·窦仪

    【七门】律条十三并疏敕条一起请条一二罪以上俱发及累并倍法有罪相容隐官户奴婢犯罪化外人相犯断罪本条别有制与例不同举重明轻杂条一部律内余条准此条二罪以上俱发及累并倍法诸二罪以上俱发以重者论谓非应累者唯具条

  • 60.萧曹两相国·林汉达

    汉惠帝即位第二年,年老的相国萧何病重。汉惠帝亲自去探望他,还问他将来谁来接替他合适。萧何不愿意表示意见,只说:“谁还能像陛下那样了解臣下呢?”汉惠帝问他:“你看曹参怎么样?”萧何和曹参早年都是沛县的官吏,跟随汉高祖一

  • 卷十一·胡广

    <子部,儒家类,性理大全书钦定四库全书性理大全书卷十一皇极经世书五观物外篇上【邵伯温曰康节先君既捐馆门弟子记其平生之言合二卷虽以次笔授不能无小失然足以发明成书者为多故名之曰观物外篇○张氏崏曰先生观物有内

  • 第十五章人的性情、气质、习惯、社会的礼俗、制度(下)·梁漱溟

    说到生活规制,那便是说到礼俗制度这一方面。我这里说的礼俗制度亦复涵括广泛。初民社会许许多多的禁忌,文明社会一时一时的风尚,均算在其内。当然最重要的如两性婚配制度、土地制度和种种生活资料所有制更在其内。如此说

  • 卷七·佚名

    △随喜回向品第六之二复次须菩提,如前所说四无量行乃至五神通行。皆置是数。假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一一皆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果。如是福蕴亦置是数。假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一一皆得彼缘觉果。如是福

  •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十·佚名

    (一名中印度那兰陀大道场经于灌顶部录出别行)    大唐神龙元年龙集乙巳五月己卯朔二十三日辛丑中天竺沙门般剌蜜帝于广州制止道场译出    菩萨戒弟子正谏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授    乌长国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