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孟养土司传

孟养,蛮族人称为迤水,该地有香柏城。元朝至元年间,朝廷在孟养设置云远路军民总管府。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朝廷将云远路军民总管府改为云远府。云远府以前隶属于平缅宣慰司,后来平缅的思伦发被其部属所驱逐,逃到京城。皇帝命令西平侯沐春用兵把思伦发送回去,归还给他以前的领地。

明成祖即皇帝位后,将云远府改为孟养府,任命土官刀木旦为知府。永乐元年(1403),刀木旦派人向皇帝进献土产和金银器,皇帝给予他们赏赐并把刀木旦的使者送了回去。二年,朝廷又将孟养府改升为孟养军民宣慰使司,任命刀木旦为宣慰使,给他颁赐诰印。四年,孟养戛里互相仇杀,缅甸宣慰那罗塔乘乱抢劫,杀死了刀木旦和他的儿子思栾发,占领了孟养。此事传到朝廷,皇帝下诏让行人张洪带着皇帝的敕谕去责问缅甸。那罗塔害怕朝廷讨伐,归还了孟养的境土。此时正好木邦宣慰使罕宾法因那罗塔侵占孟养,主动请求带兵讨伐,攻破了缅甸二十多个城寨,缴获了大象和马匹,献到京城。十四年朝廷又设置孟养宣慰司,任命刀木旦的次子刀得孟为宣慰使,任命刀木旦的侄子刀玉宾为同知。自从刀木旦被害后,孟养有三千多人跟随刀玉宾散居干崖、金沙江等地。朝廷曾经让刀玉宾执掌过宣慰使的职务以招抚属下众人,所以这次仍任命他为该司的同知,让他带领属下众人恢复旧业。十五年,刀得孟派使者向朝廷进献马匹和土产。

宣德五年(1430),刀玉宾上奏说:“我的伯父刀木旦被缅甸人所杀,承蒙朝廷派遣官员查访我刀玉宾,授给我同知的职务。我被缅甸人所阻,无法返回孟养,只好在金齿寄居了二十多年。现今孟养又被麓川宣慰思任发所占领,请求朝廷派兵将我送回本土。”皇帝命令黔国公沐晟派兵护送他回孟养,但是当时的孟养仍被思任发所占领着。当时的孟养宣慰名叫刀孟宾,也寄居在云南。等到思任发失败后逃到缅甸时,他的儿子思机发偷偷地藏匿在孟养,请求朝廷招抚他。

正统十三年(1448)朝廷敕谕让孟养的头目和思机发一起来京城朝贡,并答应给思机发进升官位和赏赐。思机发对朝廷有疑忌畏惧,竟然不来。皇帝认为孟养宣慰司的头目刀变蛮等人藏匿思机发,亲自列数他们的罪状:“孟养宣慰司是朝廷开设的,你刀变蛮等人竟敢违抗朝廷的命令,这是第一条可讨伐的罪状。思机发是叛贼的儿子,你们故意放纵他而不将其逮捕,这是第二条可讨伐的罪状。你们孟养的土地被思任发所侵夺,你们的宣慰也被他赶跑了,如今还寄居在云南,你们竟然与仇敌结为同党,这是第三条可讨伐的罪状。云南的总兵官世世代代都管辖你们的土地,现奉朝廷之命追捕叛贼的儿子,你们竟然不听从他的调度,这是第四条可讨伐的罪状。你们认为当地有山川险阻,官军无法轻易到达,又以为你们那里的气候多瘴气和麻疯,官军无法久居。自己势力强盛时则与官军抗拒为敌,自己势力弱小时则逃奔而去。殊不知昔日马援远征,山川险阻也挡不住他;诸葛亮五月渡金沙江,炎炎蒸气也无法伤害他。他们都能扑灭蛮人的叛乱,开拓国家的境土。何况今日朝廷所派的大军有必胜的机会,麓川的叛军就是前车之鉴。你们应急速悔过自新,让思机发亲自到京城来朝觐,这样还可给他封一个官分一块地,让他享受人生。如果他不肯出来,你们就应当把他抓起来,这是上策;寻找到思机发的藏身之处,报告给官军,让官军前去抓获,这是你们的中策;如果你们代他搪塞支吾官军,让他逃跑躲藏起来,则连你们也一起剿灭,那时你们就悔之晚矣!”此时官军已经是第三次征讨麓川,皇帝降旨一定要活捉思机发,并将此意图悄悄地谕告总督王骥,又敕谕让在云南安居的前孟养宣慰刀孟宾替官军做向导。等到朝廷出兵连年征讨,思机发最终还是逃跑了,没抓住。于是把孟养的土地交给缅甸宣慰马哈省管治,命令他去捕获思机发。此时是正统十四年(1449)。

景泰二年(1451),思任发的儿子思卜发派使者向朝廷献贡物,请求朝廷允许他管理孟养这块故地。朝廷大臣讨论认为孟养这个地方已划归缅甸,不能再变更了。此时朝廷虽然没有答应他,而思卜发自己已偷偷地占领了孟养,连缅甸人也夺不下来。思卜发死后,他的儿子思洪发继嗣,从天顺、成化年间起,每次到京城朝贡,都是署的孟养的地名,俨然就是他们的封地似的。

成化年间,孟养金沙江的思陆发派人向朝廷贡献大象和马,皇帝派人设宴款待并按惯例给予他们赏赐。思陆发,是思任发的后裔子孙。太监钱能镇守云南时,思陆发常送珍宝给钱能,因此得以向朝廷入贡,称自己为孟养金沙江的思陆发,常表示要为朝廷立功以承袭祖先的官职。此时正好孟密安抚司的土舍思揲侵占了木邦,与木邦人连年争杀,当地守卫大臣讨论出兵征讨思揲,思陆发知道后主动请求为朝廷效力。当时蛮族人中都传说孟密人最怕思陆发的军队,于是参政毛科向总兵镇巡官请示是否动用思陆发,总兵镇巡官答允了。思陆发的军队还没到,思揲就解了对木邦的包围离去了。巡抚张诰建议调遣思陆发的军队,让他合力捕获思揲,于是便派使者到思陆发处督促他出兵。思陆发便派遣大陶孟伦索率领蛮族军队、大象和马一起渡过金沙江。伦索渡过金沙江后,指着天空中的鹰对张诰派来的使者说“:我们这些人就好像是这只鹰,夺取了土地,就要占据所夺的土地并在其中生活。”毛科听说此事后甚为担忧。这时思揲派陶孟思英带兵守卫蛮莫,孟养的军队到达了,思英坚守不出,不久请求讲和。孟养的军队听说官军已与思英相约,接受思英投降,颇有怨言。这时官军的粮食已经绝乏了,于是便急忙引退。伦索也怕思英断他的归路,也取道干崖回去了。毛科想起伦索前番所说的话,急忙下令让孟养的军队回去守卫自己的疆界,孟养不听从号令。当初,靖远伯王骥与他们有誓约在先,没有总兵官的信符和檄文,他们不能渡过金沙江。从这次违犯约定之后,他们数次兴兵渡过金沙江与孟密战斗。

弘治十二年(1499),云南巡按谢朝宣给朝廷上了这样一份奏章:

孟养的思陆发原本是麓川叛贼的子孙,窜居在金沙江外。成化年间,他曾占领缅甸的听盏。弘治七年朝廷征调他的军队渡过金沙江,于是他又占领了腾冲的蛮莫。不久他又纠集木邦的军队,攻打和焚烧了孟密安抚司,屠杀掳掠了蛮族百姓二千多人,抢走了大象、马和金宝,并有吞并孟密觊俞见故地的志向。等到有外国人恭们和腾冲人段和做他的主要谋士后,官府屡次招抚他也不听了。云南的会城离孟养很远,其声势很难直接到达。以前是在金腾添设一名镇守太监,专门招抚安顿蛮族百姓。而近段时间以来,太监吉庆贪婪凶暴,虽然表面上曾退还思陆发给他的贿赂?但蛮人已了解了他的贪性,又怎么知道蛮人不会借他退回原先贿赂的机会向他进献更多的贿赂!我听说蛮莫等地,乃是水陆交通汇集之地,蛮族人所需的器用全是从这里出来的,江西和云南大理的逃亡罪人大多逃向该地。云南的当差官员每每将违禁物品带往该地送人,泄漏官府的情报,甘做他们的心腹之人。镇夷关只有一个巡检,怎么能够禁止节制得了他们。我考虑孟养的武备抵不上中原的一个大县,以云南的军力兵临该地,就像压碎一个鸡卵那样容易。像现在这样搞成一征调他们就来,屡次安抚他们回去就是不退兵的状况,全是镇巡官在初始时措置失宜,中间又掺杂有逃亡的奸人在其中为他们谋划,最后又有招抚蛮族人的宦官在此坏事的缘故。我希望皇上垂恩念及边境地区百姓的困苦,把云南的镇守太监保留一名就够了,另外再选用指挥一人负责镇夷关的守备,将思陆发赶回到金沙江外,把腾冲的官司移到蛮莫,并命令木邦、孟密不得窥伺该地,这样才是万全之策。假如思陆发顽固不化,不听从朝廷的抚谕,便当坚决用兵镇压,将其全部剿灭,不留活口,作为土官中不法之徒的警戒。

在此之前,吉庆已经替思陆发向朝廷请求允许他朝觐献贡。至此,因谢朝宣的上疏,皇帝让镇巡官提出是剿还是抚的决策来,以致几年都决定不下来。

十六年(1503),巡抚陈金派遣金腾的参将卢和去抚谕思陆发。卢和到腾冲时,思陆发派遣陶孟给卢和投递文书,进献土产。卢和一方面给思陆发晓谕以祸福,命令他将自己的军队带回到金沙江外,归还他们所占领的蛮莫等地,另一方面调遣陇川、干崖和南甸三个宣抚司的蛮族军队和战象,跟随官军分路到达金沙江。思陆发至此才派遣大陶孟伦索和怕卓等人率领部下来拜见卢和。卢和再将上述意见向他们申述了一遍。思陆发听从命令,退还了以前所占领的蛮莫等地十三处,撤回了自己的军队、战象和战马,渡过金沙江回去了。又派遣手下的陶孟和招刚等官员向官军进献战象六头、银子六百两和金银器皿等,表示自己的诚意。镇巡官将此上报朝廷,并上奏说“:蛮莫等地原来隶属于木邦,成化年间开始被孟密占有,近来又被思陆发所占领,连年构成祸患,现今才开始平定。现在既不能将蛮莫等地又划回木邦和孟密,也不能将其割给陇川、干崖和南甸三个宣抚司,应暂时每年从腾冲派遣四百官军轮番守卫该地。思陆发以前有帮助朝廷讨平思揲的功劳,现今又对自己的祸过悔悟,向朝廷投诚。请求朝廷颁赐给他名目和冠带,仍降圣旨敕谕奖励他。”兵部认为蛮莫等地本是木邦的属地,从大义上说应该将该地归还木邦。

至于给思陆发颁赐名目和冠带,他派来献贡的使者已经说过思陆发不愿接受,所以不要轻易给他。请求皇帝给他赏赐优厚的礼物,犒劳他的使者后将该使者遣送回去。皇帝认为兵部的意见可行。此时,思陆发觊俞见宣慰司的官印,兵部坚决不给他,于是他仍屡次出兵与木邦、孟密进行仇杀,搞得没有一年可得安宁。

嘉靖七年(1528),总兵官沐绍勋、巡抚欧阳重派遣参政王汝舟等人遍访各蛮族地区,给他们讲解怎样会得祸怎样又会得福。孟养的思伦等人愿意向朝廷贡献象牙、土锦和金银器,退回所占的土地,替自己赎罪。王汝舟等人认为蛮莫等十三个地方,地域宽广,是各蛮族历年争夺的焦点。将该地区隶属于腾冲司,每年派官军去轮番守卫,则要考虑到烟雾和瘴气对官军的伤害;将该地区隶属于木邦,则又地势太辽远,蛮族人心里不顺服。因此不如把该地区仍交给孟密管理,让他们每年在此地区征收差发银子一千两上交朝廷;再将该地区的孟乃等七处地方割让出来仍交归木邦的罕烈统治。这样土地已经均分,彼此间的忿争也就会平息了。皇上认为这样的措置可行。

万历五年(1577),云南的巡按官陈文燧上奏说孟养的思..与缅甸人世代有仇,现今反而归顺于缅甸,因此不妨援引弘治皇帝当政时刘健曾经建议处理孟养事务的例子,认为思陆发有官职,还可听从朝廷的节制,即使没有官职他还是占据和统治着那个地方,这还不如直接给他那个官职,让他抵抗缅甸人的侵略为好。皇帝同意这个建议。十一年,缅甸军队被游击刘纟廷所打败,孟养的思威也杀死缅甸的使者向刘纟廷投降。十三年,官军平定了陇川,朝廷便在孟养设立了长官司。

不久,孟养长官司的长官思真又被缅甸人掳走了,孟养的部落酋长思远奉着思真的妻子来归附朝廷,朝廷给她颁发了冠带,让她回去守卫本土。后来思远乘乱自己立为宣慰,向朝廷进贡大象和土产。但是思远行为太暴虐,各部落都恨他,将缅甸军队引来,声称是归还思真。思远便逃奔到盏西。有一个叫思轰的人,归附朝廷,与蛮莫的酋长思正共同据险抵抗缅甸的侵扰。三十年(1602),缅甸军队攻打思正,思轰率兵昼夜兼程赶去救援。等到达目的地时,思正已经被缅军所杀。三十二年,缅甸军队往西攻打思轰,思轰逃走死在外面。缅甸就让头目思华守卫当地。思华死后,他的妻子代理他的职务。缅甸人轮番戍守此地,由于连年征发,当地百姓苦不堪言,都说“:如果孟养不灭亡,我们蛮族人何以会到这个地步!”思轰的后代名叫思祖,手下有一千多人,但不敢回孟养,只好寄居在干崖。

按原来的旧制,宣慰所派遣出使的人都称作头目,只有木邦和缅甸有陶孟、招刚等称谓,孟养则又有招八的称呼,这些都在奏章中可见,因为他们的习俗没改。

猜你喜欢
  卷九十·列传第二十·脱脱
  卷四十七·志第十七上·百官志三·脱脱
  宋史纪事本末卷二十七·陈邦瞻
  ●卷十二·陈康祺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七·佚名
  第四二一提讯名单(堂谕)光绪五年二月三十日一二二一八--一九·佚名
  世家卷第十五 高丽史十五·郑麟趾
  第四次问答节略·佚名
  元行冲传·刘昫
  祝钦明传·欧阳修
  ●岭海焚余卷上(隆武乙酉十月止丙戌八月)·澹归
  卷一百十七·佚名
  卷二十七·赵汝愚
  卷三十一 职官三·龙文彬
  卷二百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丁持正·唐圭璋

      碧桃春   几年辛苦捣元霜。一朝琼粉香。云英缥渺曳仙裳。相将骑凤凰。   钅訇帝乐,酌天浆。千年颜色芳,从兹归去白云乡。碧桃春昼长。

  • 巻十·李攀龙

    钦定四库全书古今诗删卷十明 李攀龙 编选唐诗序唐无五言古诗而有其古诗陈子昻以其古诗为古诗弗取也七言古诗唯杜子美不失初唐气格而纵横有之太白纵横往往彊弩之末间杂长语英雄欺人耳至如五七言絶句实唐三百年一人盖

  • 列传第一百七 二李崔萧二郑二卢韦周二裴刘赵王·欧阳修

    李固言,字仲枢,其先赵人。擢进士甲科,江西裴堪、剑南王播皆表署幕府。累官户部郎中。温造为御史中丞,表知杂事,进给事中。将作监王堪坐治太庙不谨,改太子宾客,固言上还制书曰:“陛下当以名臣左右太子,堪以慢官斥,处调护地非所宜

  • 子路初见第十九·王肃

    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益哉也?”孔子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不释策,御狂马者不得释棰策也操

  • 卷二百七十二·杨士奇

    永乐二十二年六月甲辰朔○车驾次祥云屯○丙午○次翠玉峰敕宁阳侯陈懋忠勇王金忠等曰用兵之道贵乎先知古之贤将所以动而胜人者先知适之情也今兴师远出而未悉贼情何以成功朕以前锋命尔尤宜昼夜用心其释择勇智广布侦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三·佚名

    弘治十二年八月戊子朔镇守贵州总兵官东宁伯焦俊奏贵州人才渐盛请自问乡试取士不必附于云南礼部覆奏旧制不可轻改从之○铨注守备靖虏署都指挥佥事曹雄于狭西都司佥书管事○巡按直隶监察御史张纶言真定府抽分厂原系本府

  • 卷之一千三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历代名贤确论卷九十一·佚名

    文宗二牛僧孺 李德裕【子由 温公 石介】李训 郑注【少游 李德裕 温公】郑覃【孙之翰】杜元颕【孙之翰】刘蕡【范祖禹】牛僧孺 李德裕子由论曰唐自宪宗以来士大夫党附牛李好恶不本于义而从人以喜愠虽一时公卿将

  • 卷十五上·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十五上 汉  兰  台 令  史 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王子侯表第三上 大哉圣祖之建业也後嗣承序以广亲亲至於孝武以诸侯王畺土过制或替差失轨而子弟为匹夫

  • 四二 童话·周作人

    在阿耳考忒夫人的小说《小女人》里有这几句话:“在仓间里的演剧,是最喜欢的一种娱乐。我们大规模的排演童话。我们的巨人从阁楼上连走带跌的下来,在甲克把缠在梯子上的南瓜藤当作那不朽的豆干砍断了的时候。灰丫头坐了一

  • 陈与义传·脱脱

    陈与义字去非,祖籍在京兆,从其曾祖父陈希亮始,其家迁至洛阳,所以,陈与义是洛阳人。陈与义天资聪颖卓越,幼时即能写作文章,并小有名声,同辈皆钦佩他,不敢与他相比。陈与义于政和三年(1113)考中上舍甲科,被授与开德府教授,累迁太学

  • 英吉利广东入城始末·佚名

    清 七弦河上钓叟撰自道光二十三年与英吉利议和,许兵费银二千一百万圆,定和约,五年而一易。于是二十七年英吉利遂照会两广总督耆英易约,既列款要求,且请援福建、上海成事,入城来往。此议兴,粤民大哗,振臂一呼,汹汹聚数万人。时

  • 卷第九十四·佚名

    将帅 赏功曹彬宣徽南院使义成军节度使制乾德五年正月丁巳策勋饮至。春秋之格言。褒德赏功。国家之彝典。其有董齐军旅。戡定土疆。爰念勤劳。宜加宠数。内客省使曹彬。夙闻诗礼。颇厉忠贞。沉厚有谋。强明善断。久践

  • 卷五十一·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五十一宋 赵汝愚 编百官门台谏一上真宗乞以赏罚责谏臣举职任 随臣闻立国之本在乎得士得士之要在乎见情故仲尼以谓人情者圣王之田治道所由生也是则时之否泰事之损益万化所系必因人情人莫智

  • 卷十一·汪克宽

    <經部,春秋類,春秋胡傳附錄纂疏欽定四庫全書春秋胡傳附録纂疏卷十一元 汪克寛 撰僖公上【公名申莊公子閔公庶兄母成風夫人聲姜在位三十三年左傳成風聞成季之繇乃事之而屬僖公焉故成季立之】【壬惠王十戍八年】元年

  • 授时第三十五·桓宽

    【题解】&ldquo;授时&rdquo;即不违农时的意思。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所以自然力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支配作用。本篇以&ldquo;授时&rdquo;为篇名,表明大夫和贤良在辩论如何发展农业生产时,双方都注

  • 吴礼部集·吴师道

    诗文别集。二十卷,附录一卷。元吴师道撰。师道年轻时与许谦同师事金履祥,所著有《易杂说》、《诗杂说》、《书杂说》、《春秋胡氏传附正》、《战国策校注》、《绛守居园池记注》、《敬乡录》等。此二十卷诗文集系清人

  • 洗冤集录·宋慈

    简称《洗冤录》又称《宋提刑洗冤集录》。5卷。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法医学专著。中国宋代宋慈著。最早版本是宋淳祐七年(1247)宋慈的自刻本。后经多次印版发行,后人对之进行了补充,注释,现有最古本是元刻本。宋慈(11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