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传
陈与义字去非,祖籍在京兆,从其曾祖父陈希亮始,其家迁至洛阳,所以,陈与义是洛阳人。陈与义天资聪颖卓越,幼时即能写作文章,并小有名声,同辈皆钦佩他,不敢与他相比。陈与义于政和三年(1113)考中上舍甲科,被授与开德府教授,累迁太学博士,擢升为符宝郎,不久遭贬谪,出监陈留酒税。
金朝攻陷汴京,高宗南迁,陈与义避难于襄汉,再辗转湖湘,翻越五岭到达岭南。过了许久,朝廷召其为兵部员外郎。绍兴元年(1131)夏天,陈与义到了都城临安,升迁为中书舍人,兼掌内制。后又被拜为吏部侍郎。不久以徽猷阁直学士的身份出知湖州。之后,被召为给事中,其所做驳议精辟典雅,又以显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时朝中宰相有不满意陈与义者,因此,陈与义被召回后,再次被用为中书舍人、直学士院。绍兴六年(1136)九月,高宗幸临平江,同年十一月,拜陈与义为翰林学士、知制诰。
绍兴七年正月,陈与义为参知政事。在任执政期间,陈与义师用道德以辅朝廷,务尊主威而振纲纪。当时丞相赵鼎说“:人们都认为,中原有可图之形势,故宜进军中原,趁势收复失地,如失良机,他日将悔咎莫及。”高宗曰“:今皇帝之棺与太后、渊圣皆为金扣押未还,如不与金议和,则无可还之理。”陈与义说:“若能签订和议,自然强于用兵,但万一不能议和,则用兵就不可避免。”皇帝说:“是这样的。”绍兴七年三月,陈与义随皇帝到建康。第二年,护从皇帝回临安。因患疾病,陈与义告假,复以资政殿学士知湖州,陈与义再表推辞。皇帝对其病情十分关切,遂请闲提举临安洞霄宫。十一月,陈与义离世,终年四十九岁。
陈与义容貌庄严敬肃,不苟言笑,平常待人接物儒雅谦恭,然内性刚强,不可冒犯。陈与义多次举荐士人于朝廷,但从不与人表白自己的举荐之功,士人因此而特别推重他。陈与义特别擅长做诗,写景状物,清新深邃,迂回婉转,洒脱不俗,游离于陶、谢、韦、柳之间。陈与义曾以《墨梅》为题赋诗一首,深得徽宗嘉赏,并因此而特别受到皇帝的器重。
猜你喜欢 卷四十五·志第十五·百官志一·脱脱 卷二百五·毕沅 卷五 英宗·王夫之 第九十八回 报怨兴兵蹂躏江右 丧师辱国窜殛岭南·蔡东藩 卷第一百八十五·胡三省 第十回 光绪帝·德龄 明名臣琬琰録卷六·徐紘 二百六十 江宁织造曹(兆页)奏江南蝗灾情形并报米价摺·佚名 敬乡录卷十·吴师道 列传卷第四十 高丽史一百二十七·郑麟趾 卷一·邹漪 杨惟中传·宋濂 卷二百三十八·佚名 通制条格卷第六·拜住 第十二章 中国国民党的改组和国民政府的成立·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