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于慎行传

于慎行,字无垢,东阿人。十七岁时,乡试中举。御史想在为新举子举行的宴会上为他加冠,他以没得到父亲的许可而推辞了。隆庆二年(1568),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授职为编修。万历初年,《穆宗实录》撰成,晋升为修撰,担任日讲官。先朝成例,都是由翰林大臣负责日讲,没有涉及史官的事。于慎行与张位、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都是以史官身份参与日讲,是为少见。他有一次讲课后,皇帝拿出宫藏图画,请讲官分别题字。于慎行不擅长书法,诗词做成后,吩咐别人书写好,并详细地从实告诉了皇帝。皇帝很高兴,曾经大书“责难陈善”四个字赏赐给他,这在词林诗界传为盛事。

御史刘台因为弹劾张居正被逮捕,同僚和朋友都躲避他,唯独于慎行前往探视。等到张居正服丧未满夺情出仕时,他与同官便上奏劝谏。吕调阳从中阻拦,没能递入宫中。张居正听说后恼怒,日后对于慎行说:“你是我所厚爱的人,也这样做吗?”于慎行从容自如地回答“:正是因为您厚爱我的缘故。”张居正很不高兴。于慎行不久就称病回乡。张居正去世后,他出任原职。晋升左谕德,主持日讲如故。当时张居正已被追究论罪,侍郎丘木舜前往江陵抄家。于慎行致函给他,称张居正的母亲年老,诸位儿子在覆巢之下,颠沛流离值得同情,应该推及明主覆盖之恩,成全大臣曾经侍候皇上的情谊。话语极为诚恳真挚,当时的舆论也认为他是对的。他由侍讲学士晋升为礼部右侍郎。又转任左侍郎,改任吏部职,负责詹事府。不久,升任礼部尚书。

于慎行明了典章制度,诸多大礼都是由他裁定。在此之前,嘉靖中期孝烈后升格祭祀于仁宗的宗庙。改换万历年号,穆宗升格祭祀于宣宗的宗庙。于慎行称不合礼节,撰写《太庙祧迁考》,称:“古代七庙制度,三座昭庙三座穆庙,与太祖庙合为七庙。刘歆、王肃一道将高祖、曾祖、祖父、自己以及五世、六世分为三昭三穆。兄弟相传皇位,就在同一祭堂不同的祭室,不能作为一世。我朝,成祖既然是世室,与太祖都是百世不变的,则从仁宗以下算,必然经历六世,此后三昭三穆才完备。孝宗与睿宗是兄弟,武宗与世宗是兄弟,昭穆相同,不应该各为一世。世宗升格祭祀,距离仁宗已有六世,不应该承祧仁宗。穆宗升格祭祀,应该承嗣仁宗,不应该在宣宗的宗庙。”他引用晋代、唐代、宋代的先例做依据,既言论分明,事情核实。事情虽然未能施行,有识之人佩服他知达礼仪。他又谏称“:南昌、寿春等十六个王,世系的次序相距久远,应该在别的陵园祭祀,不应该在太庙中祭祀。”也没有听取他的意见。

万历十八年(1590)正月,上奏请求早日建立东宫,让嫡长子出宫接受讲读教育。到了冬季,又上奏请求。皇帝恼怒,一再下严旨责难。于慎行不为所动,第二天又劝谏“:册立的事,由我部负责,我们不提,是罪过。希望皇帝迅速决定大计,将我放归乡里。”皇帝更加不高兴,责备他要挟皇帝,怀疑圣上,搅乱国家的根本,将他的同僚下属都剥夺了俸禄。山东的乡试,预先传说负责考试人的名字,事后果然如此。言官便弹劾礼部官员,于是礼部官员都停发俸禄。于慎行称罪请求退休。奏章接连呈上,皇帝终于答应了。在家居住十多年,朝廷内外屡次举荐,均不答复。

万历三十三年(1605),才起用负责詹事府。他上奏推辞,皇帝又没有挽留他。在家住了二年,朝廷推举七人任内阁大臣,第一个就是于慎行。诏令加封他为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与机要事务。他再三推辞没有被同意,才取道赴京。当时于慎行已经患病。到朝廷答谢,拜叩起身都不合礼仪,他上奏请罪。归乡卧病在家,于是草拟遗疏,请求皇帝亲近大臣,录用闲置的人才,补充言官。几天后去世,享年六十三岁。赠封太子太保,谥号文定。

于慎行的学问有师承源流,贯通百家之学。神宗时,词馆中认为于慎行和临朐冯琦的文章学识是当时最好的。

猜你喜欢
  卷二百九十二 元豐元年(戊午,1078)·李焘
  第七十二回 通西域复灭南夷 进神马兼迎宝鼎·蔡东藩
  第二十回 易东宫亲授御训 征高丽连破敌锋·蔡东藩
  卷第一百二十二·胡三省
  卷三十六上·朱熹
  第五十三回 袁世凯称帝唐都督誓师·黄士衡
  两朝纲目备要卷五·佚名
  九六四 浙江巡抚福崧奏在籍原任侍郎沈初等恭谢恩赐江浙分贮全书三分折·佚名
  历代名贤确论卷四十一·佚名
  钦定元史语解卷十六·佚名
  张行简传·脱脱
  卷十三·黄训
  卷二百二·佚名
  卷六十九·佚名
  十二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劎南诗稾卷十 宋 陆游 撰 访青神尉廨借景亭盖山谷先生旧游也 造朝下白帝吊古游青神城头三间屋聊得岸我巾元佑太史公世宁有斯人瘴烟侵玉骨老作宜州民至今杖屦地来者犹酸辛密竹翦已空乔木亦半薪陂池独

  • 卷484 ·佚名

    曾协 拟古六首 日月无时停,飘忽成隆冬。 烟云惨不舒,暮雪陵飚风。 永怀皲瘃忧,藉此衣褐重。 蛰虫逐微煖,地底度岁穷。 饮啄却外物,一气常自充。 人貌肖天地,不能保微躬。 曾协 拟结客少年场

  • 初夏一夜底印象·闻一多

    (1922年5月直奉战争时)夕阳将诗人交付给烦闷的夜了, 叮咛道:“把你的秘密都吐给他了罢!”紫穹窿下洒着些碎了的珠子—— 诗人想:该穿成一串挂在死底胸前。阴风底冷爪子刚扒过饿柳底枯发, 又将池里的灯影儿扭成几道金蛇。帖在

  • 唐鉴卷二十三·范祖禹

    昭宗大顺元年四月赫连铎李匡威请讨李克用朱全忠亦上言克用终为国患今因其败臣请帅汴滑孟三军与河朔三镇共除之乞朝廷命大臣为统帅初张濬因杨复恭以进复恭中废更附田令孜而薄复恭复恭再用事深恨之帝知濬与复恭有隙特亲

  • 法军侵台档(七)·佚名

    光绪十一年(一八八五)(下)法国公使巴特纳照会请将澎湖马祖二处所葬法兵坟墓例予照料照覆会法国公使巴特纳准将澎湖马祖二处所葬法兵坟墓妥为保护咨行闽浙总督杨昌浚请转饬保护澎湖马祖二处法弁坟墓福州将军穆图善等咨呈遵

  • 卷五十四·佚名

    二月初五日(戊戌),福康安、海兰察、鄂辉同奏言:将拿获逆首林爽文、贼目何有志及节次拿获各要犯,隔别研讯。缘林爽文自幼来台湾赶车度日,交结无赖,行窃为匪。乾隆五十一年八月十五日,林爽文与林泮、林领、林水返、张回、何有志

  • ◎南海监狱之黑幕·李定夷

    民国六年,广东南海监狱,忽生闹狱事。闻因第三仓囚犯头牛精月,勒诈新进囚徒。时值严寒,各囚家属所送衣食,悉为牛精月截留,与某某均分。新囚乞还粒粟寸缕,皆不可得。邻仓囚犯范云佳,蓄愤已久。特于出作苦工时,检得单髀利剪一枚,暗

  • 十一、我编《当代汉英词典》①·林语堂

    ①原题为《当代汉英词典缘起》。编一部中文词典,以仿牛津简明字典,是我数十载的夙愿。民国三十三年,书成,共六十余册,由家兄憾庐及海戈先生编成。抗战初发,毁于兵火,仅余带走美国之十三册。三十年来常怀此志,民国五十五年,退隐

  • 卷九十九 中 王莽传 第六十九中·班固

    【原文】始建国元年正月朔,莽帅公侯卿士奉皇太后玺韨,上太皇太后,顺符命,去汉号焉。初,莽妻宜春侯王氏女,立为皇后。本生四男:宇、获、安、临。二子前诛死,安颇荒忽,乃以临为皇太子,安为新嘉辟。封宇子六人:千为功隆鲍,寿为功明公

  • 封轨传·魏收

    封回的族叔封轨,字广度。封轨为人朴实稳重,勤奋好学,博通经传。他同光禄大夫武邑人孙惠蔚志趣相投交情很好,孙惠蔚屡次推举封轨说:“封生对于经书的义理,不但在章节句读上有不同的分析,而且他能标明其纲要和格式,概括其旨意和

  • 去彊第四·商鞅

    以彊去弱者,弱;以弱去彊者,彊。国为善,奸 必多。国富而贫,治曰重富,重富者彊。国贫而富,治曰重贫,重贫 者弱。兵行敌所不敢行,彊;事兴敌所羞为,利。主贵多变,国贵少变。国少物,削;国多物,彊。千乘之国,守千物者削。战事兵用曰 彊。战

  • 第一章·王夫之

    一 章句言“命犹令也”。小注朱子曰:“命如朝廷差除。”又曰:“命犹诰勅。”谓如朝廷固有此差除之典,遇其人则授之,而受职者领此诰勅去,便自居其位而领其事。以此喻之,则天无心而人有成能,审

  • 仲夏纪第五·吕不韦

    仲夏原文: 一曰:仲夏之月,日在东井,昏亢中,旦危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虫羽,其音徵,律中蕤宾,其数七,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灶,祭先肺。小暑 至,螳螂生,鸡始鸣,反舌无声。天子居明堂太庙,乘朱辂、驾赤骝,载赤旗,衣朱衣,服赤玉,食菽与

  • 《尸子·神明》白话译文·尸佼

    原文:仁义圣智参天地。天若不覆,民将何恃何望?地若不载,民将安居安行?圣人若弗治,民将安率安将?是故天覆之,地载之,圣人治之。圣人之身犹日也。夫日圆尺,光盈天地。圣人之身小,其所烛远。圣人正己,而四方治矣。上纲苟直,百目皆开;德

  • 为 续 明 书·太虚

    吾人现现成皆各有等同佛陀的觉心,刹那刹那活泼泼底流行著。

  •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十五卷·佚名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十五卷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治心品第十二之二(亦名禅定波罗蜜多品)复有佛缘菩萨缘声闻独觉缘众生缘等。彼众生缘者。谓先乐与利益安乐。以禅定意

  •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十二·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降三世曼拏罗广大仪轨分第六之余  复次宣说降三世大曼拏罗中通用印相。  所有降三世印契  谓即金刚胜三昧  金刚吽字诸咒明  刹

  • 第四 大品·佚名

    一 安拔萨卡拉鬼事一跋耆毗舍离,城中离车王,安跋萨卡拉。于城外见饿鬼,其处而问彼:二“此人无床座,世间所皆无,不进亦不退,着物饮食物,待仆彼皆无。三见闻之亲友,又因之此人,无施惠前世,彼等不能见,此人人所弃。四堕入恶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