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沈鲤传

沈鲤,字仲化,归德人。祖父沈瀚,任过建宁知府。沈鲤,嘉靖年间乡试中举。师尚诏叛乱,攻占归德,而后向西逃去。沈鲤谋思贼民必将再来,急忙告诫驻守大臣,捕杀城中与贼民勾通的人,严加防守。贼民返回,逼近城池,看见有了防备便离去了。有奸人倡议屠城,准备驱逐劫掠城中居民,沈鲤请求下令阻止,民众这才安定。嘉靖四十四年(1565),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授职为检讨。大学士高拱,是他的主考官和同乡,在外以礼序见,但未曾因私事拜访。神宗在东宫的时候,沈鲤任讲官,神宗曾经指令诸位讲官在扇子上书写文字。沈鲤书写了魏卞阑的《太子颂》进奉,神宗要他很详尽解释大义。神宗做了赞美,使他备受宠爱。当神宗即位,因为在东宫任幕僚的恩惠,晋升为编修。很快晋升左赞善。每次秉直讲授,举止端庄雅正,陈说的事情独合皇帝的心意。皇帝极为称赏他。他接连遭受父母逝世的打击,皇帝多次询问沈讲官在哪里,又询问丧服期满了没有,指令让他先补任讲官。万历九年(1581),返回朝廷。按理应该暂停讲授,皇帝特意命令延长一天,以示对他特别优厚。

第二年秋天,晋升为侍讲学士,再升任礼都右侍郎。不久改任吏部职,升任左侍郎。摒绝私交,推举贤士不使人知晓。万历十二年(1584)冬季,任命为礼部尚书。离六品官任才两年就做了正卿。不负众望,当时的舆论没有认为他升官太快。此后很久,《会典》撰成,他被加封太子少保。沈鲤起初做翰林官时,宦官黄锦攀同乡送钱币给他,他拒不接收。教导于内书堂,侍讲经筵,都多次与大宦官接触,未曾同他们交往。等到官阶愈高,更加不与他们勾连,即使皇上下令以及政府的旨意,他也没有徇私顺从。

万历十四年(1586)春季,郑贵妃生了儿子,加封为皇贵妃。沈鲤率领僚属请求册封皇长子,进而加封他的母亲,神宗不同意。不久,他又以此劝谏,并请求宽恕因为建议立储遭贬官的姜应麟等人。违背圣旨,被痛加责备。神宗已对群臣的册立请求一概拒绝,于是下诏稍候二三年再说。到了万历十六年,预定的时间已到,沈鲤拿着先前的圣旨坚持请求,神宗又不依从。

沈鲤一向正直、光明。他在礼部主持典礼,有许多建议。考虑到时俗的侈靡,考察先朝的典礼制度,从丧祭、冠婚、宫室、器服来确定国家的制度,颁行全国。又因为士人的习尚不端正,请施行学政八件事。又奏请恢复建文的年号,重新审定《景帝实录》,不要称成阝戾王。大同巡抚胡来贡提议将北岳的祭祀移到浑源,他极力驳斥他没有根据。太庙的祭祀,请将亲王和诸位功臣移到两边的厢房,不要与皇帝、皇后混杂祭祀。将世庙的诸位葬在金山的妃子,配祭于永陵。各位帝陵的祭祀,请求分别派遣官员不要兼任。诸王和妃子的坟祝版称谓不相配的,请全部重新确定。神宗担忧旱灾,前往郊坛祈祷,议论分别派遣大臣到全国的名山大川祈祷。沈鲤劝谏,说使臣往来滋扰,恐怕又加重百姓负担,奏请皇帝斋戒三日,用文告授予太常负责此事,罢除寺观的祈祷,神宗大都同意了他的奏疏。郑贵妃的父亲成宪为父亲请求抚恤,援引皇后的父亲永年伯为例子,沈鲤极力驳斥。诏令给与五千金的葬礼费,沈鲤又称过多了。顺义王以三娘子为妻请求加封,沈鲤不给予她妃号,只称夫人。道教真人张国祥称肃皇在位长久,是虔诚信奉玄学修炼的结果,劝神宗效法,沈鲤弹劾国祥是诋毁圣祖诱导阿谀,请求将他以刑辟正法。事情也就中止了。秦王谊漶原是由中尉即位,却请求封他的弟弟任郡王,中贵们替他请求,申时行也帮助他,沈鲤不同意。唐王府违反定制请求册封妾的儿子,他坚持不同意,神宗都以特别圣旨予以批准。京师长期干旱,沈鲤陈述恤民的实政根本在于以推崇节俭戒除奢靡,并请求减少织造。不久,京师发生地震,又请求神宗谨循天戒,体恤百姓的贫穷。京郊大荒,他奏请皇上臣下多交流,话语很恳切。皇帝因为四方的灾难,敕令朝廷大臣反省,沈鲤于是奏请大量减少营造的供给,以赈济、救助百姓。神宗常常嘉许并接纳了。

起初,藩府有事奏请,贿赂中贵为内援,礼部大臣不敢违背,动辄如其所请。到了沈鲤执政时,一概阻隔。得势的宦官都很怨恨,多次借事端在皇帝面前挑拨。神宗渐渐开始生疑,多次责难他,并剥夺了他的俸禄。沈鲤从此有了辞退的想法。而且申时行怀恨沈鲤不依附自己,也忌恨他。一天,沈鲤请求告退,他便草拟旨令放他回乡。神宗询问“:沈尚书是位好官,怎么让他离去?”传旨告谕他留任。申时行更加忌恨。他的私交给事中陈与郊替别人求考官的职位没有得到,怨恨沈鲤,嘱咐同官陈尚象弹劾沈鲤。陈与郊又以险恶之言攻击沈鲤,沈鲤更加请求辞职。神宗有意要重用沈鲤,暗地说:“沈尚书不通晓人意。”有位老宫人的侄子是宫内小宦官,他跑去告诉沈鲤;司礼张诚也嘱咐沈鲤的同乡宦官廖某秘密地告诉了他。沈鲤一概拒绝了,说:“禁宫中的话,不是我敢听的。”他们都恨恨而去。沈鲤最终多次上奏称病回乡。多次被推举入内阁或吏部尚书,都没被任用。万历二十二年(1594),要他出任南京礼部尚书,他推辞不就职。

万历二十九年(1601),赵志皋去世,沈一贯独掌国政。朝廷推举内阁大臣,诏令沈鲤官复原职并兼任东阁大学士参与机要事务,与朱赓同时受命。沈鲤多次推辞,神宗都不同意。第二年七月才入朝廷,当时年龄为七十一岁。沈一贯因为士人的心都倾附于沈鲤,很忌恨他,送信给李三才称“:归德公回来必定夺走我的职位,将拿什么对付他呢?”归德是沈鲤乡邑的名称,想讥讽沈鲤推辞诏令。李三才回函,称沈鲤忠诚实在,没有其他心思,劝沈一贯与他同心执政。沈一贯从此也不满意李三才。沈鲤到任,详细陈说路途所见矿税的危害。隔日又与朱赓奏疏评论。皇帝都没有接纳。楚地出现假王事件,礼部侍郎郭正域请求核查,沈鲤称是。等到奸人所撰定的《续忧危..议》事发,沈一贯等人夸大其事,指令党羽钱梦皋诬奏郭正域是沈鲤的门生,协力制造妖言,并且罗织沈鲤贪赃等数罪。皇帝察觉其中的诬陷,没有追究。然而沈一贯一伙派巡逻的士兵日夜率兵丁围守他的官邸。不久事情解决了,又诬陷沈鲤有所诅咒。沈鲤曾在阁中放置小屏风,列写有谨慎天戒、体恤民穷、开扩言路、转发奏章、重用大官、补充庶官、起用废弃者、举行考选、释放冤狱者、撤除税使等十件事,而且上面书写“天启圣聪,拨乱反治”八个字。每次进内阁,就焚香拜祝它,谗言的人于是指责这是诅咒。皇帝取去察看,说:“这难道是诅咒吗?”谗言者称“:他诅咒的话当然不说出口。”由于神宗对沈鲤深为了解,不相信此事。

在此之前,阁臣的奏揭不轻易呈入宫中,呈入的就没有不答复的。当时朝廷内外阻隔,奏揭繁多,大都留宫中而不下发。沈鲤认为失职,屡次称病请求退休。神宗对他多方奖谕,但最终不答应他的请求。万历三十二年(1604),叙论平定皮林的功绩,被加封太子太保。不久因官秩已满,加封为少保,改任文渊阁。

沈鲤初次任宰相,就请求清除矿税。在位几年,多次因此劝谏。遇上长陵明楼遭灾,沈鲤告诉沈一贯、朱赓各写一份奏章,等待时机呈上。一天下大雨,沈鲤说:“可以了。”两人询问原因,沈鲤说:“皇上厌恶谈矿税的事,奏疏呈入后大多不看,现在我们冒雨穿白衣到文华殿启奏此事,皇上惊讶而后取奏阅览,也是一个机会。”两人听从了他的话。神宗得到奏疏,说:“必定有紧急的事。”阅奏后果然心动,却不罢除矿税。第二年夏至,沈一贯在休假,沈鲤、朱赓到仁德门朝贺。神宗赏赐御食,司礼太监陈矩侍候,小太监多次往来窃听,并执笔等候。沈鲤极力陈述矿税危害百姓的情况,陈矩听后也觉得凄惨。沈鲤进一步说“:矿使派出后,将天下名山大川的灵气破坏殆尽了,恐怕对圣体不利。”陈矩叹息着回去,详细向皇帝述说了。皇帝惊悚,派遣陈矩向沈鲤咨询补救的办法。沈鲤说“:没有别的什么,赶紧停止开凿,则灵气自然恢复。”皇帝听了后点头同意。沈一贯担心沈鲤独占功劳,赶紧草拟奏疏呈上。皇帝不高兴,又终止了此事。然而过了一个月又下达了停止矿税的命令,这是沈鲤的努力呀。

沈鲤遇事秉正不屈服。被沈一贯压抑,志向得不到全面实现。而此时沈一贯多次被议论,称病闭户,沈鲤得以处理内阁事务。皇孙出生,诏令大赦天下。宦官请求征收茶蜡和过去的拖欠,沈鲤认为这有悖于圣上旨意,再次上奏,最终停止了这件事。皇帝的乳母翊圣夫人金氏,她的丈夫任都督同知,死后,请求由侄子继任。沈鲤称都督不是世袭的官职,事情才作罢。真人张国祥称皇孙的诞生,自己有祝愿赐予的功劳,请求三代享有皇帝的赐令并且世袭詹事主簿。沈鲤极力斥责他的荒谬,于是赏赐给他金币。神宗听信宦官之言,准备考察核实京郊的牧地,诏谕沈鲤撰写敕令。沈鲤劝谏“:近年来,百利的源头,都被朝廷掌握,我经常担忧事情到了极点产生变故。况且这些牧地,难道真的有豪右隐瞒新开垦地没科税?奸民的传言,未必值得相信。”事情遂得终止。云南的武弁杀了税使杨荣。皇帝很恼怒,准备派遣官员将他们逮捕惩治。沈鲤详细陈述了杨荣的罪状,请求诛杀带头杀杨荣的人,而宽免其他的人,于是果然没有广泛拘捕。陕西税使梁永请求负责镇守的事务,也因为沈鲤的劝谏作罢。辽东税使高淮假借进贡的名义,率领所统领的兵丁来到京师城门。沈鲤半夜密奏此不能行,皇帝下诏指责高淮而阻止了他。当时沈一贯虽然称病闭门在家,而奏章大多送到家中由他拟旨,沈鲤极力数说这没有先例。

沈鲤既然与沈一贯积怨,沈一贯即将离职,顾虑沈鲤在职,给自己留下后顾之忧,想与他一起离开内阁,秘密倾覆他。神宗也嫌沈鲤刚正,趁着沈鲤请求退休,于是指令他与沈一贯一起退休。朱赓上奏请求挽留沈鲤,没有答复。抵家后,他上奏答谢,仍然极力陈述懈怠政务的弊端,显明进取规章。他八十岁时,神宗派官去探视,赏给他银两。沈鲤上奏答谢,又陈述当时政治的要务。又过了五年沈鲤去世,享年八十五岁。赠封为太师,谥号文端。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八 刘藻 傅永 傅竖眼 李神·魏收
  卷八十·志第五十六·食货四·张廷玉
  ●卷一  因革第一·王克昌
  ●卷一百二十二·徐梦莘
  卷二十七 僖宗·王夫之
  卷之三百八十五·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五十七·佚名
  第五一红禀光绪七年十一月六日一一二○七-一○·佚名
  清宣宗实录选辑三·佚名
  评鉴阐要卷三·乾隆
  神武纪·李百药
  魏兰根传·李延寿
  段志玄传·欧阳修
  卷二十五·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王世贞

      泛澜艺海,含咀词腴,口为雌黄,笔代衮钺。虽世不乏人,人不乏语,隋珠昆玉,故未易多,聊摘数家,以供濯袚。  语关系,则有魏文帝曰:“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於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

  • 附录·老舍

    此剧幕与幕之间须留较长时间,以便人物换装,故拟由一人也算剧中人)唱几句快板,使休息时间不显着过长,同时也可以略略介绍剧情。第一幕 幕前(我)大傻杨,打竹板儿,一来来到大茶馆儿。大茶馆,老裕泰,生意兴隆真不赖。茶座多,真热闹,也

  • 船山诗草三·张问陶

    鄗城吊古望望千秋亭,遥遥五城陌。鄗南新柳多,一雨散春碧。遗坛出林阜,沙寒土花。斜阳聚樵牧,知是何王闢。似闻起南阳,师中劳擘画。三十成老翁,所剩未头白。扰攘过百年,忽如远行客。凉风吹东都,陵荒翁仲瘠。英雄骨已朽,况乃兴废

  • 眼·戴望舒

    在你的眼睛的微光下,迢遥的潮汐升涨:玉的珠贝,青铜的海藻……千万尾飞鱼的翅,剪碎分而复合的顽强的渊深的水。

  • 卷五十一·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五十一典礼借田赋          【晋】潘 岳伊晋之四年正月丁未皇帝亲率羣后借于千亩之甸礼也于是乃使甸师清畿野庐埽路封人壝宫掌舎设枑青坛蔚其岳立兮翠幕黕以云布结崇基之灵址?

  • 卷二百十一·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十一高适高适字达夫渤海蓚人举有道科释褐封丘尉不得志去游河右哥舒翰表为左骁卫兵曹掌书记进左拾遗转监察御史潼关失守适奔赴行在擢谏议大夫节度淮南李辅国谮之

  • ●簷曝雜記卷二·赵翼

    ○杭應龍先生余十餘歲,頗能作時文,如明隆、萬間短篇,一日可得四、五首。先府君子容公觀其文義,謂他日不患不文,而經書尚未盡讀,遂不令復作,專以讀經為業。十四歲始發筆為之,輒有發揮處。十五歲,先府君見背。余童騃,專弄筆墨作詩

  • 孙冯翼集本《世本》·佚名

    2.1《作篇》 巫咸作筮,倕作钟,无句作磬,女娲作笙簧。 容成作历,大挠作甲子。 箫、舜所造。 逢蒙作射。 杼作甲。 垂作铫,垂作耨。 黄帝作冕旒。 苍颉作书,苍颉作文字,沮诵、苍颉作书。 帝女仪狄作酒醪变五味,杜康作酒,少康作秫

  • 卷之一百二十九·佚名

    洪武十三年春正月癸巳朔 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群臣命妇朝 皇后于坤宁宫锡宴○高丽贡不如约以诏问之曰曩元之驭宇运未百年而天命更朕代元为君临御十有三载四夷入贡惟三方如旧独尔东夷固恃沧海内杀其王外构民祸贡不如

  • 卷之一千二百六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吏学指南卷之三·徐元瑞

    三 典(周大司寇职掌以佐王,刑邦国,诰四方)轻典 新建之国,未习于教,故用轻典。中典 平定之国,已熟于教,故用中典。重典 暴乱之国,不率于教,故用重典。三 罪公罪 缘公事致罪,而无私曲者。私罪 不缘公事,私自犯者,若虽缘公事

  • 卷一·黄道周

    钦定四库全书榕坛问业卷一明 黄道周 撰甲戌五月十有六日榕坛诸友防于芝山之正学堂坐定发端便以格物致知物格知至为第一要义云此义明时虽仲尼子渊坐晤非远此义不明虽祖朱祢陆到底不亲诸贤寂然未有问难仰视屏间有李见

  • 第一篇 道的性质 第六章 谷神·林语堂

    谷神 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语译虚无而神妙的道,变化是永不穷竭的。它能产生天地万物,所以称做“玄牝”。这幽深的生殖之门,是天地的根源。它至幽至微,连绵不绝地永存着,而它的作用,愈动

  • 卷二十二·真德秀

    <子部,儒家类,西山读书记钦定四库全书荟要西山读书记卷二十二宋 真德秀 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程子曰亲当新○朱子曰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明明之也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

  • 春秋纂言卷二·吴澄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纂言卷二      元 吳澄 撰桓公【名軌史記作允惠公之子隱公之弟母仲子夫人文姜在位十八年】元年【庚午桓王九年○蔡桓四年○曹桓四十六年○衛宣八年○晉哀七年○鄭莊三十三年○陳桓三十四年○

  • 第62章·老子

    【原文】道者,万物之注也,善人之葆也,不善人之所葆也(1)。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2)。人之不善,何弃之有(3)?故立天子,置三分,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4)。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也(5)?不曰求以得,有罪

  • 卷之二·佚名

    禅林备用卷之二 庐山东林太平兴龙禅寺住持比丘 壹咸编 辰 坐禅 每日粥了。堂司行者。先覆首座。僧堂众寮前。各挂坐禅牌。报众。令供头僧堂内装香。点琉璃。堂司覆首座鸣众寮前板一下。大众即归被位坐禅。堂司见被

  • 毛诗集解·佚名

    佚名编。(宋)李樗、(宋) 黄櫄撰,(宋) 吕祖谦释音 李樗,字若林,闽县人。尝领乡贡。著《毛诗详解三十六卷》。黄櫄,字实夫,龙溪人,淳熙中以舍选入对,升进士两科。调南剑州教授,终宣教郎。著《诗解二十卷》、《总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