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张元祯传

张元祯,字廷祥,南昌人。五岁能作诗,宁靖王召见,为他起名元徵。巡抚韩雍很器重他,称之为:“吉祥之人。”于是改名为元祯。考中天顺四年(1460)进士,为庶吉士,授编修职。

宪宗即位,张元祯上疏请宪宗为英宗守三年之丧,宪宗不理。这年五月,他又上疏陈述三件事:“一、勤讲学。希望不分寒暑,所讲的必须切合修德理政的实际,不必对历代的衰乱亡国及忌惮之事隐讳。讲学完毕,要凝神静思,与自己身心及朝政的处理情况相验证。讲官,要由大臣秉公推举刚直正派的人担任,不论官职大小。二、公开处理政务。请陛下每天去文华殿,午前听讲官讲学,午后处理政务。对所有奏章,命令诸臣详细讨论,当面陈述可否,陛下亲临决断是非。闲暇时则召五品以下官,任意询问有关时事的得失与利弊,使下面的情况得以尽数传达上来。三、广用贤。请命给事中、御史分别陈述两京朝官是否称职。如有未提到的,也允许在京的五品官指明陈述,以此决定官员的升降。又令上述官员一起推荐有道德名望的人,以代替免职者空缺的职位,那样大臣都可得到适宜的人任职。于是再令他们将所辖郡县官吏的考核情况呈报上来,作为内阁、吏部升降官员的依据。从朝廷内外大臣中选拔刚正不阿、又敢于直言的推举为御史,而不顾及其言谈举止、官职、出身。但是推荐谏官的事不宜委托给朝臣,以防朝臣害怕谏官刚直,而推荐阿谀奉承者充数,被举荐的人对其怀有感恩之情,就不敢直接指责他的不是。因为古时大臣是不举荐御史的。”疏文呈上,因为所说之事多,难以实行而止。参予撰写《英宗实录》,因与执政者意见不合,称病回家,研究性命之学。前后二十年,朝内外官员纷纷举荐他,他都不赴任。

弘治初年,孝宗召张元祯撰写《宪宗实录》,升为左赞善。他上言道“:人君不以推行王道为信念,就不是大有作为的君主。陛下养德东宫时就已经具有大有作为的希望。近来陛下却颇推崇异端,宠爱亲近的人,以此蛊惑圣心;追求财利,沉迷于玩乐,以此荒废圣心;开权贵幸臣之门,堵塞言路,以此愚昧圣心。这样就不能有大的作为。希望安定圣志,专心圣学,广增圣智。”疏文前后共计万言,孝宗接纳了。《宪宗实录》完成,元祯升南京侍讲学士,因母亲年老需要赡养而回家。过了很久,朝廷召元祯任《会典》副总裁。到京就升为学士,担任御前讲席的讲官,孝宗对他很钦佩。元祯外貌清逸消瘦,身长比一般人矮,孝宗特地为他准备矮小的桌子使用。几个月后,因母亲去世而离去。服丧期满,升南京太常卿。不久,因朝廷编撰《通鉴纂要》,又召元祯为副总裁。以原先的官职兼任学士,同时掌管詹事府。孝宗晚年德行更有长进。元祯就要求御前讲席增讲《太极图》、《通书》、《西铭》等书。孝宗立刻取来看,并高兴地说:“天生此人,以启发朕心。”准备重用元祯,不久孝宗去世。

武宗即位,提升元祯为吏部左侍郎兼学士,进入东阁,专门主管官吏受封的敕书。元祯向来名望很高。退隐居家很长时间,晚年才又出仕。馆阁中的人全是他的后辈,见元祯的言语议论、神情姿态,认为不切实情,大多讪笑他。又因争名位互相倾轧,因此毁谤元祯的话到处流传,言官纷纷上奏章弹劾元祯。元祯接连七次上疏要求退休。刘健极力主张挽留他。刘健走后,元祯也去世。天启初年,追赠谥号文裕。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六十七 李杨崔柳韦路·欧阳修
  卷二百十六·列传第一百十二·柯劭忞
  庙制第三十四·王肃
  卷二十·李心传
  卷之四 南都甲乙纪(续)·计六奇
  卷第一百四十二·胡三省
  ●序·陈康祺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十二·佚名
  卷之三百五十三·佚名
  一一○一 直隶总督刘峩奏奉旨送往文津阁全书已全数运至热河折·佚名
  卷十三·吕中
  卷三十三·阿桂
  卷五十·雍正
  卷八十四·佚名
  叙·冯梦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九十一·彭定求

        卷291_1 【奉酬韦滁州寄示】杨凌   淮扬为郡暇,坐惜流芳歇。散怀累榭风,清暑澄潭月。   陪燕辞三楚,戒途绵百越。非当远别离,雅奏何由发。   卷291_2 【梅里旅夕】杨凌   沧洲东望路,旅棹怆羁游。枫浦蝉

  • 陈著·唐圭璋

      著字子微,号本堂,鄞县人。嘉定七年(1214)生。宝祐四年(1256)进士。官著作郎,出知嘉兴府。忤贾似道,改临安通判。有本堂集。大德元年(1297)卒,年八十四。   宝鼎现   寿京尹曾留远侍郎渊子   玉宸凝眷。要得培□,神皋根

  • 卷上·王夫之

    王仲淹氏之续经,见废于先儒,旧矣。继而僭者,《七制》之诏策也。仲淹不任删;《七制》之主臣,尤不足述也。《春秋》者,衰世之事,圣人之刑书也。平、桓之天子,齐、晋之诸侯,荆、吴、徐、越之僭伪,其视六代、十六国相去无几;事不必废

  • 晁冲之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晁冲之字叔用,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尝从陈师道学诗,自称“九岁一门生”(《过陈无己墓》);又尝与王直方、江端本唱和,与吕本中交善,“相与如兄弟”(吕本中《东莱吕紫微师友杂志》)。名列《江西诗社宗派图》。举进士不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九·佚名

    弘治十三年十二月辛巳朔 上视牲于南郊○壬午升礼科左给事于瑁俱为左给事中户科给事中蕞兰工科给事中方矩俱为右给事中子聪瑁矩俱工科仕伟刑科兰兵科○尚宝司司丞郑宗仁丁忧服阕复除原职○癸未虏复入大同境既而引去提

  • 卷之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一百五·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一百五 传第八十九 和硕特部总传 和硕特部旧为四卫拉特之一系出元太祖弟哈布图哈萨尔有博贝密尔咱者始称汗子哈尼诺顔洪果尔嗣之有子六牧青海西套伊犁诸境详青海厄鲁特部

  • 沈序·查继佐

    以「春秋」归鲁,无论非作者之意、亦非古之作者之意,至不得已而大书「鲁春秋」,此则作者之意也。作者既已其意归之鲁,吾乃可得而言之矣。夫书必有所以为始终,合二百四十年、列十二公,托始于「春王正月」、终于「西狩获麟」者

  • 卷五十七·徐天麟

    钦定四库全书西汉会要卷五十七宋 徐天麟 撰兵二教阅武帝太初二年令天下膢五日【本纪如淳曰立秋貙膢伏俨曰膢音刘刘杀也师古曰续汉书作貙刘膢刘义名通耳汉仪注云立秋之日斩牲於郊东门外以荐陵庙武官肄兵习战阵之仪斩

  • 徐良·周诒春

    徐良 字善伯。年二十五岁。生于广东三水。父勤。已婚。本籍通信处。广州永汉直街治安纸铺。初学于广东高等学堂。又留学日本。光緖三十一年。自费游美。入京都大学。及哥仑比亚大学。习普通文科。民国二年。得学士学

  • 十年·佚名

    (庚寅)十年大明永樂八年春正月1月1日○戊辰朔,上親祭于文昭殿。還宮,率百官行賀正禮。1月3日○庚午,謙眞兀狄哈萬戶於應朱款塞,請朝許之。○命栽松于昌德宮及健元陵。1月4日○辛未,司諫院詣闕請尹穆等罪,翼日再請,上以未寧,禁將

  • 卷九十·湛若水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九十     明 湛若水 撰 省国费三【冗官冗食冗兵冗役附】 隋文帝开皇三年十一月河南道行防兵部尚书杨尚希曰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

  • 春秋大全卷十七·胡广

    明 胡广等 撰文公上公名兴僖公子母声姜夫人出姜在位十八年諡法慈惠爱民曰文周 鲁文公八年襄王崩子顷王立文十四年顷王崩子匡王立郑 详见僖公元年齐 鲁文公十四年昭公卒子舍立九月舍弑懿公商人立文十八年懿公弑惠

  • 道行经觉品第九·佚名

    须菩提问佛言:善男子善女人於学中当有效验。天中天。当何以觉其难。佛语须菩提,心不乐喜者当觉知魔为。菩萨摩诃萨心卒妄起者觉知魔为。菩萨摩诃萨书是经时若有雷电畏怖。当觉知魔为菩萨摩诃萨书是经时展转调戏。当觉知

  • 玉耶经·佚名

    东晋天竺三藏竺昙无兰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为四辈弟子说法。时给孤独家。先为子娶妇长者家女。女名玉耶。端正姝好而生憍慢。不以妇礼承事妐姑夫婿。给孤长者夫妻议言。子妇不顺不依法礼。设加杖

  • 卷第十五·呆翁行悦

    列祖提纲录卷第十五 武林十八涧理安禅寺住持娄东行悦集 檀越特请普说 大慧杲禅师钱计议请普说。僧问。昔日僧问杨岐和尚如何是佛。答云三脚驴子弄蹄行。未审意旨如何。师云天上天下没踪迹。进云只如威音王已前是甚么

  • 卷第七·佚名

    嘉兴大藏经 青城竹浪生禅师语录青城山凤林寺竹浪生禅师语录卷七嗣法门人圆鉴录源流拈颂第一世南岳让禅师诣曹溪参六祖祖问甚处来师曰嵩山祖曰什么物恁么来师无语遂经八载忽然有省乃白祖曰某甲有个会处祖曰作么生会师

  • 青颈观自在菩萨心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唐不空译。说观自在菩萨往昔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