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十四卷 访目

镜芗亭记

郝经撰。在仪真。中统五年。《重修扬州府志》。

元江宁南门外善世桥碑

赵孟书。文见张怡《金陵私乘》。《重刊江宁府志》。

句曲山洞泉铭

王虚子撰。文见刘大彬《茅山志》。《重刊江宁府志》。

治平寺舍田记

正书。上元。至元十四年二月。《捃古录》。

王大成题名

行书。在常熟虞山。至元二十四年。《重修苏州府志》。

创塑北极真武圣容记

戈源清撰,正书。至元二十五年。《重修扬州府志》。

忠烈庙记

牟嶙撰。在天平山白云寺。至元丙戌。《重修苏州府志》。

重修醋坊桥记

正书。在桥洞。至元丁亥。《重修苏州府志》。

砚石里重建香花桥石刻

正书。在本渎灵岩山左近。至元二十六年腊月。《重修苏州府志》。

老子像下大上常清静经

赵子昂绘并书。在洞庭东山张帅殿。《重修苏州府志》。

沁雪二字

赵孟隶书。在常熟城西蒋氏第沁雪石上,传是鸥波亭故物。《重修苏州府志》。

瑞雪观记

黄浯撰。在吴江县。至元二十九年。《重修苏州府志》。

平江府报恩万岁贤首教院碑

阎复撰并正书。吴县。至元二十九年八月。《捃古录》。

高唐郡王释奠题名记

息诚撰正书。嘉定钱拓本。至元三十年二月。《捃古录》。

常熟县重修文庙记

阎复撰并正书。常熟。至元三十年十二月。《捃古录》。

范文正公祠记

徐琰撰,李处巽八分书。吴县。至元三十一年正月。《捃古录》。

范文正公义庄义学蠲免科役省据碑

正书中有蒙古字。吴县。无年月。载范士贵告科扰事,当与前碑同时立。《捃古录》。

溧水县学圣旨碑

正书。溧水。上层至元三十一年五月登极诏赦一款,中层至元三十一年七月圣旨一道,下层达鲁花赤曲烈等跋。元贞元年九月立。《捃古录》。

至道观真风殿三字

张兴棣正书。常熟。至元三十一年,下有王大成跋。《捃古录》。

大通阁记

赵孟撰并书。在北禅寺。《重修苏州府志》。

隆禅帅塔铭

徐林撰,赵孟书。《重修苏州府志》。

上海县学记

张之瀚撰并书。上海。元贞元年十二月。《捃古录》。  

句容县修学记

□文龙撰,董信行书,萧善篆额。句容。元贞二年七月。《捃古录》。

白龙庙碑

胡应撰。在阳山。元贞丙申。《重修苏州府志》。

地涌泉三字

元贞四年刻字。见盛时泰《牛首山志》。《重刊江宁府志》。

松江南山胜地记

阎复撰,傅大有正书。华亭。大德元年夷则月。《捃古录》。

南山胜地四字

中书石丞马正书。华亭。大德元年九月。《捃古录》。

通真万寿宫记

程钜夫撰。在仪征。大德丁酉。《重修扬州府志》。

扬州重建元妙观记

程钜夫撰。《重修扬州府志》。

仪真医士王君迪可山记

吴澄撰。无年月。《重修扬州府志》。

河北马仲温侨居真州远清堂记

吴澄撰。《重修扬州府志》。

李君迁甫复庵记

吴澄撰。在仪征。无年月。《重修扬州府志》。

御史箴

正书。鲜于伯机撰并书,赵孟跋。在扬州旧监政署。大德三年。《重修扬州府志》。

三圣庙记

刘先庚撰,大德三年立。文见《高淳志》、《重刊江宁府志》。

建灭度桥记

张元亨撰。大德四年。《重修苏州府志))n

朱长巷井阑石刻

大德四年。《重修苏州府志》。

集庆路儒学记

杨演修撰,大德五年立。文见《京学志》、《重刊江宁府志》。

北寺福智庵记

沙门景瞻撰,王起正书。吴县。大德五年。《捃古录》。

僧觉春甃砌三门地面题记

正书。句容。大德七年。《捃古录》

万佛石塔额

赵孟书。中峰国帅赞。在吾家山澄觉精舍。大德十年。《重修苏州府志》。

证觉精合记

僧明本正书。在吾家山。大德十年八月。《重修苏州府志》。

重修三清殿记

牟撰,赵孟书。大德壬寅。《重修苏州府志》。

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牟嵫撰,赵孟书。大德壬寅。《重修苏州府志》。

狮林寺东义井题记

正书。大德十年十月。《重修苏州府志》。

佥事范公墓碑

袁楠撰。在武邱乡白莲寺北。《重修苏州府志》。

重建慧聚寺碑

陆厚撰。在昆山。大德十年良月既望。《重修苏州府志》。

元长元县学大成至圣文宣王封号碑

大德十一年。《重修苏州府志》。

成宗上谕一道

正书。在苏州府学。大德十一年。《重修苏州府志》。

诏旨并省扎碑

行书。在苏州府学。大德十一年七月。《重修苏州府志》。

圣寿禅寺钟

在吴江县。至大元年。《重修苏州府志》。

留珠阑若碑

洪乔祖撰,赵孟正书。在震泽县卓墓村。至大元年九月。《重修苏州府志》。

东平忠靖王庙记

杨刚中撰,至大二年立。目见《古金石考》、《重刊江宁府志》。

句容县重建学记

王构撰,潘汝士力正书并篆额。句容。至大二年五月望日。

金泽镇熙浩寺碑

牟峨撰,僧嗣良行书。青浦。至大三年正月。

华阳道院铭

元明善撰。赵孟书,至大三年立。目见《古金石考》、《重刊江宁府志》。

琵琶桥义井题字

正书。皇庆元年十二月。《重修苏州府志》。

重修阎桥题字

正书。延祐二年仲夏。《重修苏州府志》。

崇因寺记

僧大訢撰,延祐二年立。目见《蒲室集》、《重刊江宁府志》。

昆山州学记

龚绣撰。延祐三年。《重修苏州府志》。

重修海宁禅寺碑

赵孟撰并正书,杜熙篆额。震泽。延祐二年四月。

龙兴寺大觉普慈帝帅瞻巴碑

赵孟撰并行书,嘉定钱献之拓本。延祐三年十月。《捃古录》。

敕封帝君诏

行书,嘉定钱献之拓本。延祐三年。《捃古录》。

古柏庵观音像

赵孟画正书。上元。延祐四年六月。《捃古录》。

众福院记

沙门正印撰,赵孟正书。华亭。延祐四年六月。《捃古录》。

海宁寺钟铭

章嘉撰,正书。太仓。延祐四年十月。《捃古录》。

彭龙镇集贤庵记

正书。昆山。延祐四年。《捃古录》。

吴江州学教授题名记

顾儒宝记。延祐四年。《重修苏州府志》。

娄塘镇永寿禅寺记

吕帅说撰,吕元规行书。嘉定。延祐五年正月。《捃古录》。

乾明广福禅寺重建观音殿记

胡应青撰,赵孟行书并篆额。江阴。延韦占七年二月初吉。《捃古录》。

清夏二字

幻住道者行书。华亭。延祐庚申。《捃古录》。

崇寿观碑

虞集撰并书,至治二年立。文见刘大彬《茅山志》、《重刊江宁府志》。

府学尊经阁记

杨载撰,赵楠行书。至治二年良月。《捃古录》。

临褚河南枯树赋

赵孟行书。镇洋。无年月。《捃古录》。

前后赤璧赋

赵孟行书。华亭。无年月。《捃古录》

外冈镇广慧元辨大治建桥记

正书。嘉定。泰定元年二月。《捃古录》。

嘉定州儒学教授题名记

刘德载撰正书。嘉定。泰定二年七月。《捃古录》。

重修天王寺记

胡炳文撰,程恭行书,张季修题额。泰定二年十月。《捃古录》。

利往桥记

袁桷撰。在吴江县。泰定二年,一作三年四月。《重修苏州府志》。

扬州路学造岁月碑

行书。在府学。泰定三年。《重修扬州府志》。

泰安桥题字

正书。镇洋。泰定三年。《捃古录》。

宁国路总管府推官杨载墓志

黄潜撰,康里巙正书,杜本篆盖。吴县。泰定三年。《捃古录》。

灵谷寺钟铭

赵世延撰。泰定四年铸。文见马益《灵谷寺志》。《重刊江宁府志》。

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碑

冯子振正书。在扬州北门关帝庙。天历二年。《重修扬州府志》。

集庆路孔子庙碑

卢挚撰,王叔善正书并篆额。江宁。至顺元年十月朔日。《捃古录》。

报恩万岁贤首教寺长生田记

黄浯撰,钱良石行书。在郡署北。至顺二年良月。《重修苏州府志》。

贤守寺田记

黄潜撰,钱良右行书。吴县。至顺三年。《捃古录》。

敕建大昭庆寺碑

虞集撰。至顺三年五月。《重修苏州府志》。

永宁桥题字

正书。在娄门外。至顺四年二月。《重修苏州府志》。

交让王庙井阑题字

正书。长洲。至顺四年七月。《捃古录》。

功德泉题记

正书。至顺四年七月。《重修苏州府志》。

重建都亭桥记

沙门馀泽撰正书。吴县。至顺四年。《捃古录》。

白云崇福观记

赵世延撰,杨刚中正书。句容。元统元年十月。《捃古录。

建北寺碑

赵孟正书。元和。元统元年。《捃古录》

道堂巷井阑题记

正书。吴县。元统二年三月。《捃古录》。

县学圣旨碑

正书。句容。元统二年三月。《捃古录》。

南广寿寺僧如理重建永安桥记

正书。镇洋。元统二年十月。今称毛家桥。《捃古录》。

海道都漕运万户萨公去思碑

郑元祐撰,顾复八分书。在郡北天妃宫。元统二年八月。《重修苏州府志》。

新建和靖书院记

郑元事占撰。元统二年。《重修苏州府志》。

吴趋坊井阑记

元统二年三月。《重修苏州府志》。

凤凰乡刘宅井阑记

正书。元统三年三月。在郡城宝林寺。《重修苏州府志》。

三茅宫重建清源庙碑

李桓撰,赵俨八分书,兀颜思忠篆额。至元二年三月十九日。江宁。《捃古录》。

平江路儒学范文正公祠堂记

汪泽民撰并行书。后至元三年正月。吴县。《捃古录》。

禅兴寺桥题记

行书。后至元三年四月。吴县。《捃古录》。

开元寺东井阑题字

正书。后至元三年五月。吴县。《捃古录》。

罗汉寺记

曹国撰,至元四年立。文见《溧水县志》、《重刊江宁府志》。

上元县学记

尹田贤撰,后至元五年立。目见《金陵新志》、《重刊江宁府志》。

南禅寺普度禅帅义公塔铭。

虞集撰,柳贯正书。后至元六年正月。吴县。《捃古录》。

寿宁万岁教寺装佛记

释普琳撰正书。至元六年十月。吴县双塔寺。《捃古录》。

光福寺舍田记碑

正书。至元六年。上刻宝祐公据,下刻地亩数记。魏状元、刘郎中跋并正书。《捃古录》。又至正二十年,二十四年碑记。

扬州正胜寺碑记

危素撰。在甘泉。至正二年。《重修扬州府志》。

广化寺桥题记

释善权记。正书。至正二年五月。《重修苏州府志》。

甘泉祠祷雨记

郑元祐撰。案《吴郡金石目》有甘泉龙池祷雨,邓元祐撰,钱逵正书。┎邓┙┎郑┛形近,未知即此否!然彼云二年八月;则似别有一碑矣。至正三年五月。《重修苏州府志》。

秀峰寺重兴修造记

何九思撰,僧□□正书。至正四年二月。吴县。《捃古录》。

重建殊福庵碑记

黄蠖撰,张澂书,梁师立篆。在香山。至正四年四月。《重修苏州府志》。

昆山州重修学宫记

李孝光撰。至正四年。《重修苏州府志》:另至正十一年。李祁撰。

扬州路学田记

苏天爵撰,王思齐正书。在府学。至正五年。《重修扬州府志》。

丰乐酒库真武庙碑

张荣祖撰。至正戊午。《重修扬州府志》。

仪真长生观记

井道泉撰。年月佚。《重修扬州府志》。

高邮王氏崇节堂记

沈岛撰。无年月。《重修扬州府志》。

海慧院石井题字

正书。至正六年孟夏。《重修苏州府志》。

乐题桥题字

正书。在吴县。至正六年十月。《重修苏州府志》。

云岩禅寺兴造记

黄溍撰,泰不花书。在虎邱二山门内。至正七年三月。《重修苏州府志》。

重修永怀报德禅寺记

刘景元撰,泰不花书。在昆山。至正七年七月既望。《重修苏州府志》。

中书平章政事记公勋德碑

千文传撰,吴铎正书。在北寺。至正七年。《重修苏州府志》。

吴江州官题名碑记

张天英撰。在吴江县。至正七年四月。《重修苏州府志》。

吴江州达鲁花赤为阿撒都剌圆墓碑

在吴江县。《重修苏州府志》。

致道观李王纪绩碑

郑东撰,张本正书。至正七年五月。常熟。《捃古录》。

上海县学文昌祠记

屠性撰,□霖正书。至正七年六月。上海。《捃古录》。

校官厅记

俞希鲁撰。吴叡八分书。至正八年十一月。丹阳。《捃古录》。

校官厅记碑阴丹阳县修造儒学记

正书。碑阴面壁,未审撰书姓名。丹阳。至正八年十一月。《捃古录》。

文正书院记

李祁书,于文传行书。至正九年二月。吴县。《捃古录》。

学田呈状及细数碑

袁钺正书。至正九年六月。嘉定。《捃古录》。

重修吴县学记

于文传撰,宋文瓒正书,吴绎篆额。至正九年七月。吴县。《捃古录》。

永怀寺实际川禅帅影堂逸事记

沙门正印撰并行书。至正九年八月。昆山。《捃古录》。

广福桥洞题字

正书。在塘弯。至正九年仲冬。《重修苏州府志》。

醋坊桥洞碑

正书。至正丁亥。在长洲县。《重修苏州府志》。

清真观碑

杨维桢撰。在昆山。至正九年。《重修苏州府志》。

拜石坛记

顾仲瑛撰。在昆山县西界溪上玉山佳处。至正丙申春王月。《重修苏州府志》。

元重修长洲县学记《捃古录》周伯琦篆额

杨维桢撰,危素集欧书。至正十年。《重修苏州府志》。

范氏义田记

钱公辅撰,赵雍正书。吴县。至正年七月。即伯夷颂书院记之阴。《捃古录》。

昭庆寺檀阁记

黄溍撰。至正十一年。《重修苏州府志》。

北禅寺观堂记

黄溍撰。《重修苏州府志》。

白龟池铭

至正十一年立。文见《牛首山志》。《重刊江宁府志》。

重修上元县学记

李桓撰。目见《金陵新志》。《重刊江宁府志》。

复取沙洲乡学田记

汤弥昌撰。目见《古金石考》。《重刊江宁府志》。

重修集路治记

郑良撰。目见《古金石考》。《重刊江宁府志》。

曹南王祠堂记

许有壬撰。祀阿刺罕。目见《古金石考》、《重刊江宁府志》。

忠实不欺堂记

张起岩、廉凯雅书。目见《古金石考》。《重刊江宁府志》。

钟山公李建勋词记

揭徯斯撰。在能仁寺危素请建。目见《古金石考》、《重刊江宁府志》。

永兴公飞龙亭记

虞集撰。文见《元观志》、《重刊江宁府志》。

洞神宫青溪堂记

李孝光撰。目见《古金石考》、《重刊江宁府志》。

龙翔集庆寺碑

虞集撰。文见道园《学古录》、《重刊江宁府志》。

修天福禧寺碑

赵世廷撰。目见《古金石考》。《重刊江宁府志》。

太平兴国寺记

虞集撰。文见道园《学古录》。《重刊江宁府志》。

逍遥庵记

熊鼎臣撰。地近耆阁寺。目见《古金石考》。《重刊江宁府志》。

宏道坛记

文见刘大彬《茅山志》。《重刊江宁府》。

招隐亭记

谢瑛书。在溧水无想寺。文见县志。《重刊江宁府志》。

福乡井铭

文见刘大彬《茅山志》。《重刊江宁府志》。

欹器图

在南国子监。目见《古金石考》。《重刊江宁府志》。

千字文

赵孟书。目见《古金石考》。《重刊江宁府志》。

真草千字文

鲜于枢书。在南国子监。目见《京学志》。《重刊江宁府志》。

宋芦秉绝句

赵孟书。原在江宁三山街市中。目见《琐事剩馀》。《重刊江宁府志》。

祈泽寺元人纪事刻石

目见《乔宇游记》。《重刊江宁府志》。

过军桥题记

正书。至正十二年。《重修苏州府志》。

东狱庙碑

郑东撰,吴睿书。在新阳县。至正十二年。《重修苏州府志》。

邑侯王德刚去思碑

杨维桢撰。在新阳县。至正口年。《重修苏州府志》。

知州王公去思碑

郑东撰,顾信书。至正□年。在常熟县。《重修苏州府志》。

扬州普门禅奄碑记

危素撰。至正十二年。《重修扬州府志》。

大北长明灯记

正书。华亭。至正十三年七月。《捃古录》。

重建泰安桥记

赵文政题并书。镇洋。至正十三年十二月。《捃古录》。

茅山元符万宁宫碑

正书。句容。至正十三年。《捃古录》。

菩提正宗寺记

欧阳元撰,危素书,王馀庆篆。在狮子林。至正十四年。《重修苏州府志》。

无量寿院记

释馀泽撰,文锐八分书。吴县。至正十五年四月。《捃古录》。

吴县学新门铭

八分书。不见姓名。苏州吴县学。至正十九年。《重修苏州府志》。

宁氏纳田新学志记

苏大年撰。吴江。至正二十年。《重修苏州府志》。

本一禅院记

杨维桢撰,林镛正书。华亭。至正二十一年六月。《捃古录》。

常熟州李王庙刊刻灵签记

正书。常熟。至正二十二年十一月。《捃古录》。

东市河纪家桥记

纪文升建。至正问。成化二十二年,桥圮,石刻出。《重修扬州府志》。

江东宣慰使珊竹介神道碑

赵孟书。在仪真蜀冈义城,里人因呼其上为石碑山。《重修扬州府志》。

赵万户墓碑

赵孟书。在高邮。《重修扬州府志》。

雍逸处士殷庠墓碣

杨维桢撰。在昆山。至正二十二年九月。《重修苏州府志》。

龙洲先生墓表

杨维桢撰,褚奂八分书。在昆山马鞍山东。至正二十三年。《重修苏州府志》。

昆山州先贤墓祭田碑

殷奎撰。至正二十四年。《重修苏州府志》。

温州路总管陈志学墓志

子逢祥等撰。杨维桢填讳。在马鞍山下。《重修苏州府志》。

修学记

陈基撰并正书。苏州《吴县志》。至正二十四年。《重修苏州府志》。

顾元公祠碑

周伯琦撰并书。至正二十五年仲冬。《重修苏州府志》。

平江路建大成殿轩记

刘伯琦撰并书。至正二十六年八月。吴县。《捃古录》。

细林山义士夏椿碑

邓文原撰并正书。青浦。无年月。《捃古录》。

元妙方丈通神庵记

陆元吉行书。吴县。年月漫漶。《捃古录》。

翦金桥井阑随意泉题名

八分书。吴县。无年月。《捃古录》。

大石岩坡上石砰二字

汪泽民正书。吴县。无年月。《捃古录》。

常熟州重修文庙记

阎复撰并书。《重修苏州府志》。

兴化县学加号诰

正书。大胜十年。《重修苏州府志》。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五十·刘昫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七十九·杨仲良
  卷三十·唐·蒋一葵
  卷七·陈继儒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七·佚名
  卷之四十八·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四·佚名
  卷之一百二·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一百三十三·阿桂
  刘闵传·张廷玉
  第八节 罗马共和国之建设及其灭亡·梁启超
  卷一百三十五·佚名
  卷一·王溥
  卷62·陈邦瞻
  朱箓·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楔子·关汉卿

    (冲末扮柳耆卿,引正旦谢天香上)(柳诗云)本图平步上青云,直为红颜滞此身。老天生我多才思,风月场中肯让人?小生姓柳名永,字耆卿,乃钱塘郡人也。平生以花酒为念,好上花台做子弟。不想游学到此处,与上厅行首谢天香作伴、小生想来,今年

  • 巻十二·邵浩

    钦定四库全书坡门酬唱集卷十二宋 邵浩 编东坡十月十四日以病在告独酌翠柏不知秋空庭失揺落幽人得嘉防露坐方独酌月华稍澄穆雾气尤清薄小儿亦何知相语翁正乐铜鑪烧柏子石鼎煮山药一杯赏月露万象纷酬酢此生独何幸风防

  • 卷五十六·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五十六明 高棅 编五言律诗一正始【上】太宗皇帝秋日爽气澄兰沼秋香动桂林露凝千片玉菊散一丛金日吐高低影云垂防缀隂蓬瀛不可望泉石且娱心虞世南侍宴赋韵得前字应制芬芳禁林晚容与桂舟前横空

  • 御选宋诗卷二十六·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二十六七言古诗二苏舜钦赠释秘演高车大马阗上京释曰演者何声名当年余尝与之语实亦可喜无俗情作诗千篇颇振絶放意吐出吁可惊不肻低心事镌凿直欲澹泊趋杳防落落我儒坐满室共论慤若木陷钉卖药得钱

  • 第四回 仇大郎赚卖姜娘子 郑知县怒杀赵阎罗·蒲松龄

    却说仇福待了二日,那头渐渐的好了。魏名听的他分了家,甚喜,合伙了两个相识的来请仇福散闷。 [耍孩儿]仇大郎实是潮,赌的钱不大高,园里空可没嗄粜。一向待赌无有本,分了家才有了梢,光棍们已是下上套。虽然是席上有酒肉,却一个

  • 列传第十四 郑袤(子默 默子球) 李胤 卢钦(弟珽 珽子志 志子谌) 华表(子廙 廙子恆 廙弟峤) 石鉴 温羡·房玄龄

    郑袤,字林叔,荥阳开封人也。高祖众,汉大司农。父泰,扬州刺史,有高名。袤少孤,早有识鉴。荀攸见之曰:“郑公业为不亡矣。”随叔父浑避难江东。时华歆为豫章太守,浑往依之,歆素与泰善,抚养袤如己子。年十七,乃还乡里。性清正。时济

  • 志第十 音乐下·魏徵

    开皇九年,平陈,获宋、齐旧乐,诏于太常置清商署以管之。求陈太乐令蔡子元、于普明等,复居其职。由是牛弘奏曰: 臣闻周有六代之乐,至《韶》、《武》而已。秦始皇改周舞曰《五行》,汉高帝改《韶舞》曰《文始》,以示不相袭也。又

  • 卷二百六十·列传第一百四十八·张廷玉

        杨鹤 陈奇瑜 熊文灿 练国事 丁启睿 郑崇俭 邵捷春 余应桂 高斗枢张任学   杨鹤,字修龄,武陵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授雒南知县,调长安。   四十年擢御史,上疏请东宫讲学。且言:“顷者,爱女被躏于宫奴,馆

  • 卷第二百八十三 後晉紀四·司马光

      起玄默攝提格(壬寅),盡閼逢執徐(甲辰)正月,凡二年有奇。   高祖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天福七年(壬寅、九四二年)   春,正月,丁巳,鎮州牙將自西郭水碾門導官軍入城,殺守陴民二萬人,執安重榮,斬之。杜重威殺導者,自以為功。庚申,重

  • 卷之二百七十一·佚名

    光绪十五年。己丑。六月。乙亥。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安。至甲辰皆如之。外记注  ○以教习期满。予同文馆汉教习程振溎以知县用。摺包  ○以军台效力期满。准废员谢洲等释回。摺

  • 阳惠元传·欧阳修

    阳惠元是平州人。因矫健勇猛,在平卢军服役。跟随田神功、李忠臣等人渡海进兵青州。朝廷命令他带兵隶属神策军,任京西兵马使,镇守奉天。德宗皇帝刚即位,稍微约束各节度使中跋扈的人。这时李正己驻兵曹州,田悦增兵黄河上游,河

  • 七○、田桓公在位十八年非六年·钱穆

    其弑君自立在魏武侯二十一年非二十二年《史记 田齐世家》:“桓公立六年卒,子威王立。”《索隐》引《纪年》曰:“梁惠王之十三年,当齐桓公十八年,后威王始见,则桓公立十九年而卒。”《索隐》既云齐桓公

  • 阳门之介夫死(1)·戴圣

    ——最难对付是同仇敌忾【原文】阳门之介夫死(2),司城子罕入二哭之哀(3)。晋人之觇宋者反报于晋侯曰:“阳门之介夫死,二子罕哭之哀,而民衰,而民说(5),殆不可伐也(6)!”孔子闻之,曰:“善哉觇国乎!〈诗〉云:‘凡民

  • 第20章·老子

    【原文】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1)?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2)!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3)。我独泊兮,其未兆(4)。沌沌兮(5),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6)。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

  • 卷第十七·智旭

    嘉兴大藏经 阅藏知津(第卷-第卷) 阅藏知津卷第十七 北天目沙门释智旭汇辑 大乘经藏 般若部第三之二 大般若经之余一 诸天子品第二十三。有诸天子窃作是念,诸药叉等言辞咒句,虽复隐密,而尚可知。尊者于此般若,虽以种种

  • 卷第二十二·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尔时,佛神力故,十方一切世界,一一四天下阎浮提中,皆见如来坐于树下,各有菩萨承佛神力而演说法,靡不自谓恒对于佛。尔时,世尊复以神力,不离于此菩提树下及须弥顶、夜摩天宫,而往诣于兜率陀天一切妙宝所庄严

  • 猛回头·陈天华

    陈天华著。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下半年写成。共四章,初刊于日本东京。文中以弹词手法,描述了外国欺凌中国之惨剧,以唤醒国民迷梦,提倡独立精神。针对“无奈我们的同胞沉迷不醒,依然歌舞太平,大家自私自利,全无一点团结力”,

  • 安宅神咒经·佚名

    全一卷。译者佚名。约译于东汉末年。又作安宅咒、安宅法。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经叙述佛陀居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离车长者子’率眷属五十人参诣佛陀,请求安宅之法,佛陀遂率弟子至彼宅,宣说微妙法门,使长者子等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