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弋谦传

弋谦,代州人。永乐九年(1411),中进士。被授予监察御史。出去巡按江西,因提建议忤逆了皇上,被贬为峡山县知县。又因犯过失而被罢免回家。

仁宗在东宫时,素来知道弋谦正直。继位后,把他召回任大理寺少卿。他上书直陈时政,说官吏贪污残暴,政事多非洪武时期的作法,并说有关官员需索无度。皇上多所采纳。过后他又上书提五条建议,词语过激,皇上才不高兴。尚书吕震、吴中,侍郎吴廷用,大理寺卿虞谦等人因此弹劾弋谦欺骗皇上。都御史刘观命令众御史联合弹劾弋谦。皇上召杨士奇等人来讨论,杨士奇说:“弋谦不识大体,但他心中感激陛下超升之恩,想图报而已。君主仁圣则臣下就正直,唯望陛下优容他。”皇上这才不罪弋谦。但每次见到弋谦,皇上词色都很严厉。杨士奇从容说道:“陛下下诏求直言,弋谦所言不当,触怒了陛下。外廷大臣都很警惕害怕,以提建议为诫。现在各地朝见之臣都云集朝廷,见到弋谦这种情况,将会说陛下不能容忍直言。”皇上担心地说道“:这固不是朕不能容,而是因为吕震之辈迎合朕,加重了朕的过错,从今以后不会这么做了。”于是免弋谦朝参,令他去管所在部门事务。

不久,皇上因提意见的人越来越少,又召杨士奇去,说:“朕不过是怒弋谦矫正过于失实,而朝臣便一个多月不提意见。你去对大臣们说明朕的心意。”杨士奇说“:臣空口说话不足信,请亲自颁下玺书。”皇上遂令杨士奇就在榻前写好引过的敕书,说:“朕自即位以来,臣民上书以数万计,从不曾不欣然听取采纳。假如所言不当,也不加谴责,这是群臣所共知的。最近,大理寺少卿弋谦所说的,多非实事,群臣便迎合朕的心意,纷纷弹劾他卖直,请依法处治他。朕都拒而不听,只免他朝参。但从此以后,提意见的人却越来越少。如今从去年冬天以来就无雪,春天也很少下雨,阴阳失和,必有原因,怎能没有值得说的事情?而做臣下的,心怀自全之计,退下后便默默不语,这能是忠吗?朕对弋谦一时不能含容,未尝不感到愧疚。你们群臣不要以前事为诫,对国家利弊、政令不当等方面,都应直言不讳。弋谦仍得朝参如故。”当时宦官到四川采办木材,很贪婪残暴。皇上因弋谦清正刚直,命他前往治理。升弋谦为副都御史,赐给钞币上路,遂停罢了采办木材的工作。

宣德初年,交趾右布政使戚逊因贪淫被罢免,皇上命弋谦前往取代他。王通放弃交趾,弋谦也被判了死罪。正统初年,他被释放为民。土木堡之变后,弋谦布衣来到朝廷,推荐王通和宁懋、阮迁等十三人,说他们都是奇才,可以任用。众人意见以王通辅佐石亨,弋谦则请专任王通,此事遂被取消了。廷臣说弋谦负有重名,上奏把他留下来,也不见回报。景泰二年,他又上京师,上疏推荐王通等人,不被采纳。回来后,不久去世。仁宗胸怀宽大,能容直言,所以弋谦得以无罪,吕震等人反受责备。而黄骥议论西域之事,皇上也责备吕震而实行黄骥的建议。

猜你喜欢
  太祖纪四·薛居正
  东都事略卷七十一·王称
  卷十三·舒赫德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十二·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八·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零三·佚名
  卷之五十五·佚名
  史纠卷三·朱明镐
  卷三十六·司马迁
  日记 光绪廿九年癸卯·恽毓鼎
  薛胄传·李延寿
  神宗钦圣宪肃向皇后传·脱脱
  宋思颜传·张廷玉
  卷六·徐一夔
  卷三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人间词话附录·王国维

    一  《蕙风词》小令似叔原,长调亦在清真、梅溪间,而沈痛过之。缰村虽富丽精工,犹逊其真挚也。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果何为哉!  二  蕙风《洞仙歌》秋日游某氏园①及《苏武慢》寒夜闻角②二阕,境似清真,集中他作,不能过之

  • 卷八十四·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八十四水总类五言古赋得临水        【梁】沈君攸开筵临桂水携手望桃源花落圆文出风急细流翻光浮动岸影浪息累沙防沧波自可恱濯缨何用论咏水          【陈】祖孙

  • 卷三十二·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十二冬至类四言古晋冬至初嵗小防歌    【晋】张 华日月不留四气回周节庆代序万国同休庶尹羣后奉夀升朝我有嘉礼式宴百僚繁肴绮错旨酒泉渟笙镛和奏磬管流声上隆其爱下尽其心宣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五十五·佚名

    万历二十年十二月丁亥朔命教习庶吉士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罗万化延绥巡抚兵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贾仁元各回部管事○三边总督叶梦熊题宁贼荡平皆出 圣断庙谟谁敢欺 陛下欺 上天以要功希宠者臣奉敕书曰宁夏哱承恩据

  • 稽古録卷十二·司马光

    宋 司马光 撰汉高祖【邦】元年【西楚霸王项籍衡山文王呉芮临江王共敖九江王英布常山王张耳齐王田荣雍王章邯燕王臧荼殷王司马卬河南王申阳韩王郑昌元○冬沛公至霸上秦王子婴降○项羽入闗欲击沛公张良购解得止○春羽

  • 提要·允秘

    【臣】等谨按钦定宗室王公功绩表十二卷乾隆四十六年奉勅撰初乾隆二十九年命宗人府内阁考核宗室王公功绩辑为表一卷详列封爵世系传五卷第一卷第二卷为亲王第三卷为郡王第四卷为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第五卷为王贝勒获

  • 卷二十七中之上·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二十七中之上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五行志第七中之上 经曰羞用五事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

  • 四五 考先生·周作人

    上边所说差不多全是客观的,集体的事情,没有多少是我个人的事,但是我原是在这个集体之中,那么这里也可以有我的一份行动在内。现在却要来说我个人的事情了。我在学校里前后六个年头,自光绪辛丑(一九〇一)九月至丙午(一九〇六)七

  • 卷四十下 班彪列传第三十下·范晔

    (班固)◆班固传,班固字孟坚。九岁时,能连句作文,诵读诗赋,长大后,就广泛通晓典籍,九流百家的言论,没有不深入探讨的。他没有固定的老师,不在章句上下功夫,只是掌握大义罢了。性格宽厚和蔼,和众人相容,不因自己有才胜就高人一等,一些

  • 卷四·彭百川

    <史部,杂史类,太平治迹统类钦定四库全书太平治迹统类卷四宋 彭百川 撰真宗祥符景德四年十一月庚辰中书以事闻上拱揖不答王钦若曰非圣朝承平岂能振举王钦若旣以城下之盟毁寇凖上谓钦若曰今将奈何钦若度上厌兵即谬曰

  • 十八年·佚名

    (丙辰)十八年大明正統元年春正月1月1日○丁卯朔,上率王世子及文武群臣,行望闕禮,御勤政殿受王世子及群臣賀,竝如常儀。議政府進表裏及鞍馬,倭、野人亦參。倭人宗石見守,見禮樂文物之盛,與通事尹仁甫言曰:「予年六十餘歲,生長邊土

  • 周书·文侯之命·佚名

    平王锡晋文侯秬鬯、圭瓒,作《文侯之命》。王若曰:「父义和!丕显文、武,克慎明德,昭升于上,敷闻在下;惟时上帝,集厥命于文王。亦惟先正克左右昭事厥辟,越小大谋猷罔不率从,肆先祖怀在位。呜呼!闵予小子嗣,造天丕愆。殄资泽于下民,侵

  • 卷七十二·佚名

    △初分观行品第十九之三尔时具寿善现复答舍利子言:如尊者所云:何谓观诸法者,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观色非常非无常。观受想行识非常非无常。观色非乐非苦。观受想行识非乐非苦。观色非我非无我。观受想

  • 应日本关系中华民国之五团体欢迎会致词·太虚

    ──十四年十一月在日本帝国俱乐部讲──鄙人七年前曾到贵国一次,当时见全国所充满者,皆是物质的文明。前次之震灾,虽然物质奇巧的反感,然亦为同业所招之报应。为冀免将来的灾危,觉有施行佛化之必要,遂有东方精神文化复活之

  • 笑典·佚名

    拓胸悦目,莫如子史。微言鄙事,多堪冷齿。温绎之余,聊尔辑此。非矜博文,无希贵纸。厥味膏腴,厥色金紫。秘之不能,公诸君子。铁舟寄庸识。

  • 燕乐考原·凌廷堪

    音乐论著。六卷。清代凌廷堪撰。凌廷堪,字次仲,安徽歙县人。喜好音乐,尤长于南北曲,乾隆年间曾在扬州词曲馆“从事雠校”。此书约成于嘉庆九年(1804年)。本书以论述琵琶调为主,研究唐宋燕乐的来源及其宫调系统。首卷

  • 道德真经集解·赵秉文

     四卷。宋赵秉文撰。赵秉文,滏阳 (今属河北磁县)人,兴定元年 (1217)授侍读学士。后晋礼部尚书仍兼侍读学士。撰有《道德真经集解》。赵秉文认为道与德相须而不相离,因此不将 《老子》分为 《道经》、《德经》上下篇

  • 四无所畏经·佚名

    全一卷。宋代施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内容叙述佛在给孤独园向诸比丘阐说如来成就之四无畏,并说佛于八大众中了无怖畏。又巴利本中部第十二大师子吼经(M.12 Maha^si^hana^da sutta,汉译身毛喜竖经卷上)中之一节,内容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