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下 班彪列传第三十下
(班固)
◆班固传,班固字孟坚。九岁时,能连句作文,诵读诗赋,长大后,就广泛通晓典籍,九流百家的言论,没有不深入探讨的。他没有固定的老师,不在章句上下功夫,只是掌握大义罢了。性格宽厚和蔼,和众人相容,不因自己有才胜就高人一等,一些儒生因此羡慕他。永平初年,东平王苍用了至戚替骠骑将军辅政,打开东阁,接纳英雄,这时班固才二十岁,写了报告给苍说:“将军凭着周公、召公的美德,立足于本朝,秉承休明的政策,建立威灵的尊号。
从前的周公,现在的将军,《诗》《书》所记载,没有你们三人这样的了。古书说‘: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班固幸而生在清明之世,参与视听之末,凭着蝼虫岂的小,私观国政之大,的确赞美将军拥有千载之重任,步先圣之后尘,体弘美之资质,据高明之地位,广采众事,遵循六经,若白黑之别于目,求善永无止境,采择狂夫的言语,不逆负薪的议论。我私下见到幕府新开,广延英俊,四方之士,踊跃上前,不顾衣裳颠倒。将军应该详考唐、商的举措,体察伊尹、皋陶之荐贤,使远近没有偏私,每个角落的人才都能知晓,目的在于总览贤才,收集明智之士,替国家找到能人,使本朝得到安宁。那么将军才会养志和神,优游于庙堂之上,光名宣扬于当代,遗烈永垂于无穷的后世。“我见到故司空椽桓梁,早有宿儒的大名,品德冠于州里,七十岁从心所欲,行为不越规矩是清庙的光辉,当代的英才。京兆祭酒晋冯,年少时即修身,白了头还不违初志,好古乐道,玄默自守,古人的美好品德,当代人没有能赶上的。扶风椽李育,明经书,行为好,教授百人,客居杜陵,茅屋土阶。京兆、扶风两郡都去邀请,因为家贫,几次因病辞去。温故知新,论议通明,廉清修..,行能纯备,虽前世名儒,国家之所器重,韦、平、孔、翟,(韦贤、平当、孔光、翟方进),没有再好的了。应叫人考核实绩,来参与万事。京兆督邮郭基,孝行州里闻名,经学被师门称赞,政务的功绩,有特别的功效。如果碰上明时,在下僚作事,进能像鸿鸟高飞,退能像杞梁那样以身殉国。氵京州从事王雍,亲身有卞严的节操,加上术艺文章,氵京州的头面人物,没有在王雍之前的了。古时周公举一方之才则其他三方埋怨,说‘怎么把我放在后边呢’。应该及时打开府门,使远方之人得到安慰。
弘农功曹使殷肃,学问通达,见闻很广,才能超人,诵《诗》三百篇,能接待外宾。这六个人,都有特殊品行才干,品德高于当世,如蒙接纳,以辅佐高明,这正是山梁之秋,孔夫子所叹息的呀!从前卞和献宝,被截断脚趾,屈原进献忠言,终于沉于汩罗,可是和氏之璧,千载留下光彩,屈子的遗著,万世称赞。希将军明察秋毫,广伸视听,少降身份,多听下问,使尘埃之中,永远没有荆山、汩罗的遗恨。”东平王苍采纳了班固的意见。父亲班彪死了,回到乡里。班固认为班彪所续写的前史不够详细,于是深入钻研,想完成父亲的遗业。不久有人上书显宗,告班固私自改动国史,朝廷有诏书到郡,将班固关在京兆狱,全部抄走他家的书籍。先有扶风人苏朗伪言图谶之事,被下狱而死。
班固之弟班超害怕班固被郡里所核考,不能自己辩明是非,于是到朝廷上书,被皇上召见,全部讲述班固著述的本意,而郡里也将他的书呈上,显宗感到很奇异,召班固作校书郎,授职兰台令史,与前睢陽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写成《世祖本纪》。后来,升为郎,典校秘书。班固又撰写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等人的事迹,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奏给皇上。皇上又使他完成以前所著的史书。班固认为汉朝继承唐尧的天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代,史臣才追述功德,私作本纪,编于百王之末,册于秦汉之列,太初以后,缺而不录,所以探撰前面记载,缀集耳之所闻,写成《汉书》。
从高祖开始,到孝平王莽被杀,十有二代,共二百三十年,综合他们的行事,傍贯《五经》,上下洽通,写成《春秋》考纪、表、志、传共百篇。班固从永平中年开始受诏,绞尽脑汁,深思二十多年,至建初年间才写成。当代很重视其书,学者没有不诵读的。班固后因母丧离开官职。
永元初年,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用班固作中护军,与参议。北单于听说汉军出来,派使者到居延塞,想继续来一次呼韩邪故事,朝见天子,请派大使。窦宪上书派班固行中郎将事,率领数百骑兵与虏使者从居延塞出来迎接。正逢南匈奴掩破北庭,班固到了私渠海,听说虏中乱,就带兵回来。等到窦宪失败,班固先被免官。班固不曾教育自己的儿子,儿子们多半不遵守法度,吏人很伤脑筋。起初,洛陽令种兢出来巡视,班固的家奴干扰他的车骑,官吏椎呼之,家奴醉后骂人,种兢大怒,害怕窦宪不敢发泄,内心记恨。等到窦氏的宾客都被捕考查,种兢因此捕系班固,于是死在狱中。时年六十一岁。朝廷下诏谴责种兢,抵主者吏罪。班固所著《典引》、《宾戏》、《应讥》、诗、赋、铭、诔、颂、书、文、记、论、议、六言,存在的共四十一篇。
猜你喜欢 第三十回 争和约折服契丹 除敌臣收降元昊·蔡东藩 路史卷二十八·罗泌 彭序·彭遵泗 卷之二百三十六·佚名 卷之二百四十二·佚名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巻十·刘时举 卷九·萧常 卷二十·吕中 志卷第十一 高丽史五十七·郑麟趾 惠帝纪·房玄龄 张源德传·欧阳修 杨继宗传·张廷玉 卷一百七十五·佚名 目录六·允禄 144.玄武门之变·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