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为政第二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禅解】

“为政以德”,不是以德为政,须深体此语脉。盖自正正他,皆名“为政”。“以德”者,以一心三观,观于一境三谛,知是性具三德也。三德秘藏,万法之宗;不动道场,万法同会。故譬之以北辰之居所。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禅解】

此指示一经宗要,令人随文人观,即闻、即思、即修也。若知《诗》之宗要,则知千经万论,亦同此宗要矣。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禅解】

五霸虽驾言于德、礼,总只政、刑;帝王虽亦似用政、刑,无非德、礼。盖德、礼,从格物诚意中来,孟子所谓“集义所生”;政、刑,从贤智安排出来;孟子所谓“义袭而取”也。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禅解】

只一“学”字到底,学者,觉也。

念念背尘合觉,谓之“志”;觉不被迷情所动,谓之“立”;觉能破微细疑网,谓之“不惑”;觉能透真妄关头,谓之“知天命”;觉六根皆如来藏,谓之“耳顺”;觉六识皆如来藏,谓之“从心所欲,不逾矩”。此是得心自在,若欲得法自在,须至八十、九十,始可几之,故云:“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此孔子之真语实语,若作谦词解释,冤却大圣一生苦心。

返闻闻自性,初须入流亡所,名之为“逆”,逆极而顺,故名“耳顺”,即闻所闻尽,分得耳门圆照三昧也。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於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禅解】

克己复礼,方能以礼事亲,违礼,即非孝矣。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禅解】

此等点示,能令有人心者痛哭。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禅解】

以犬马养,但养口体,能养志者,乃名为“敬”。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禅解】

根于心而生于色,孝在心,而不独在事也。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禅解】

“私”者,人所不见之地,即“慎独”“独”。字。惟孔子具他心道眼,能于语言动静之际,窥见其“私”,故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退”非颜子辞退,乃孔子退而求之于接见问答之表耳。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禅解】

己之“所以”、“所由”、“所安”,千停百当,则人之所以、所由、所安,不难视观察矣。故君子但求诸己,如磨镜然。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禅解】

观心为“温故”,由观心故,圆解开发。得陀罗尼,为“知新”。盖天下莫故于心,亦莫新于心也。

【子曰:“君子不器。”】

【禅解】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乾坤太极,皆器也。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无非器也,况瑚琏斗筲,而非器哉!李卓吾云:“下学而上达,便是不器。”此言得之。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禅解】

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正是此意。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禅解】

生缘、法缘、无缘三慈,皆是“周”;爱见之慈。即是“比”。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禅解】

“学而不思”,即有闻无慧;“思而不学”,即有慧无闻。“罔”者,如人数他宝,自无半钱分也。“殆”者,如增上慢人,堕坑落堑也。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禅解】

“端”,头绪也。理本不异,但头绪一差,则天地悬隔。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禅解】

子路向能知所知上用心,意谓无所不知,方名为知”,不是强“不知”以为“知”也。

此则向外驰求,全昧知体,故今直向本体点示,只要认得自己真知之体,更无二知。此与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之旨参看,方见圣人道脉之妙。若舍此而别求知,不异丙丁童子求火,亦似骑牛觅牛矣。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禅解】

何日无闻,何日无见,闻见不患不多,患不能阙疑殆,慎言行耳。“禄在其中”,是点破天爵天禄,乃吾人真受用处。若作有得禄之道解释,陋矣陋矣!

【哀公闻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禅解】

惟格物诚意之仁人,为能“举直错枉”,可见民之服与不服,全由己之公私,不可求之于民也。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勤,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勤。”】

【禅解】

“临庄”,从知及仁守发源。知及仁守,只是致知诚意耳。“孝慈”、“举善”、“教不能”,皆是亲民之事,皆是“明德”之所本具。可见圣门为治,别无歧路,此节三个“则”字,上节两个“则”字,皆显示感应不忒之机,全在自己。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禅解】

此便是为政以德。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輗,其何以行之哉?”】

【禅解】

不信自己可为圣贤,如何进德修业?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禅解】

来之事,圣人别有心法,与如来性具六通相同,如明镜无所不照;非外道所修作意五通可比也。

子张鹜外,尚未能学孔子之迹,又安可与论及本地工夫,故直以“礼之损益”答之。然礼之纲要,决定不可损益,所损益 者,因时制宜,随机设教之事耳。

若知“克己复礼”为仁。则知实智。若知随时损益之致,则知权智。既知“权”、“实”二智,则知来之道,不外此矣。言近指远,善哉善哉!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禅解】

骂得痛切,激动良心

猜你喜欢
  诡使第四十五·韩非
  序·张载
  卷三十三·朱熹
  君子不屑于雕虫小技·孔子
  卷十三·程端学
  卷六·刘敞
  卷二十·陈启源
  凡例·范家相
  卷十二·
  卷九十一·顺治
  卷九·姚际恒
  阿阇世王问五逆经·佚名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三·佚名
  起世因本经卷第八·佚名
  佛说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七十三·彭定求

        卷673_1 【题甘露寺】周朴   层阁叠危壁,瑞因千古名。几连扬子路,独倚润州城。   云近衔江色,雕高背磬声。僧居上方久,端坐见营营。   卷673_2 【题玄公院】周朴   院深尘自外,如佛值玄公。常迹或非次,

  • 卷三百零三·彭定求

        卷303_1 【铜雀妓】刘商   魏主矜蛾眉,美人美于玉。高台无昼夜,歌舞竟未足。   盛色如转圜,夕阳落深谷。仍令身殁后,尚纵平生欲。   红粉泪纵横,调弦向空屋。举头君不在,惟见西陵木。   玉辇岂再来,娇鬟为

  • ●新编録鬼簿卷下·钟嗣成

    ○方今已亡名公才人余相知者,为之作传,以〔凌波曲〕吊之宫大用,名天挺。大名开州人。历学官,除钓台书院山长。为权豪所中,事获辩明,亦不见用。卒于常州。先君与之莫逆交,故余常得侍坐,见其吟咏。文章笔力,人莫能敌;乐章歌曲,特余

  • 卷六 五十一首·赵崇祚

    欧阳舍人烱 十三首南乡子八首 献衷心一首 贺明朝二首 江城子一首 凤楼春一首和学士凝 二十首小重山二首 临江仙二首 菩萨蛮一首 山花子二首 河满子二首 薄命女一首 梅花一首 天仙子一首 春光好二首 采

  • 第二回 张生逃难·蒲松龄

    莫费心思做状呈,宁将冷落恼亲朋; 不惟用意伤天理,尤恐将来祸患生。 话说顺天永平府卢龙县有一秀才,姓张名逵,字鸿渐,年方一十八岁,就成了一府名士。 [耍孩儿]张鸿渐实是能,年十八享大名,人人知他名合姓。诗词歌赋般般好,书画琴

  • 卷十四·许及之

    钦定四库全书 涉斋集卷十四      宋 许纶 撰五言絶句 西户诗 勲业镜成斑光隂箭能疾明时贳此翁不须绳系日 月娥留照 长圆宜有缺久晕讶无风留此一轮满须知万古同 松隂溅瀑 松风翳漫漫涧水声潺潺中有无尘公飞鸣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九十五·佚名

    万历三十二年四月辛巳朔日有食之○壬午大学士沈一贯等上<锍-釒>催补科道行取考选吴道行等四员熊鸣夏等三员散馆题授王元等八员皆旧任久离新衔未定以朝廷耳目之司而视为不急以国家作养之士而置于不用伏望蚤赐俞允令

  • 第一册 崇德元年正月·佚名

    第一册 崇德元年正月率【原档残缺】叩贺。第十一,右翼末尾镶蓝旗纛固山额真【原档残缺】率诸臣叩贺。第十二,左翼末尾正蓝旗纛固山额真、梅勒章京达尔汉额驸率诸臣叩贺。第十三,汉军固山额真石廷柱率八旗众汉员叩贺。第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八 列传三十八·纪昀

    列传唐 【三十八】○唐三十八李光弼【荔非元礼 郝廷玉 李国臣 白孝德张伯仪 白元光 陈利贞 侯仲庄 柏良器乌承玼】郭子仪【曜 晞 承嘏 暧 钊鏦 铦 曙 幼明】李光弼郭子仪△李光弼李光弼营州柳城人父楷

  • 章怀太子李贤传·刘昫

    章怀太子李贤,字明允,是唐高宗的第六子,武则天生。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封为潞王。显庆元年(656),迁任岐州刺史。那一年,又加官职为雍州牧、雍州都督。此时,他才开始到封地就职,容颜举止,端庄典雅,很为高宗嗟赏。高宗曾对司空李

  • 正学隅见述原序·王宏撰

    宏撰愚不知学只读古人之书以平心静气自矢罔敢逞其私臆而久之有是非判然于吾前者葢尝有见于格物致知之训朱子为正无极太极之辨陆子为长贤者之异无害其为同也今掇其旨要着之于篇若为两贤折衷宏撰何人斯而足语此庶几下学

  • 卷二百七·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二十六复次善现,净戒波罗蜜多清净故色清净。色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净戒波罗蜜多清净。若色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净戒波罗蜜多清净故受想行识清净。受想行识

  • 卷十六(竺法护译)·佚名

    △净居天子会第四之二复次金刚摧。菩萨梦中自见被缚将杀。此菩萨魔业增盛非业障。彼应修无碍定修於慈心。以此净除业障。此菩萨是见六地初地。若梦被系在死尸中。是见五地。若被缚至亲里围绕是六地。是魔业不勤修初地

  • ○禅宗永嘉集·玄觉

      唐慎水沙门玄觉 撰   大章分为十门。慕道志仪第一。夫欲修道。先须立志。及事师仪则。彰乎轨训。故标第一。慕道仪式。戒憍奢意第二。初虽立志修道。善识轨仪。若三业憍奢。妄心扰动。何能得定。故次第二明戒

  • 如来生品第四·佚名

    于时佛星,適与月合,吉瑞应期。从右胁生,犹如雲除,千日霍现。譬如久冥,炬光卒耀,东方为首。树为头发,华草为毛,莲花为面。青莲为眼,丹树为口,须弥为乳。四海为腹,中土为腰,南方为髋。私为垂珠,恒为香璎,西方为足。众宝为饰,诸转轮王,历

  • 卷第一百二十三·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二十三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业蕴第四中表无表纳息第四之二颇有业有漏有漏果耶。乃至广说。应知此中依三果作论。除士用果及增上果。以士用果多杂乱故。多法为因得一法故。

  • 别问·纪荫

    宗统编年别问问曰。洪荒以前。浑沌先是何状。九州之际。溟渤终於何底。世数何终。人物何止也。祥符曰。虚空无边。却数无量。世界无尽。不可思维。讵能拟议。劫之长短。界之胜劣。皆随心所见。心所种种成就。今就一劫

  • 上清太上元始耀光金虎凤文章宝经·佚名

    《上清太上元始耀光金虎凤文章宝经》,早期上清经典,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主要叙述「金虎凤文章真符」源出始末,以及传授佩带符箓之科仪方法。所谓「金虎风文真符」,即352枚符箓。据称该符乃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