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 东丹建国

太祖神册元年春三月丙辰,立子贝为皇太子。贝,一名突欲,不字托云。太祖长子。母曰舒噜后。性聪敏好学,外宽内挚。太祖尝问祀神何先?群臣以佛对。太子曰:“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即立孔子庙,命太子春秋释奠。

四年冬十月丙午,命太子将先锋军进击乌尔古部,破之,俘获万计。自是举部来附。

五年秋九月壬寅,命太子率兵略地云内,攻天德,拔其城而还。

六年冬十二月庚申,太子率王郁略地定州,师还,至顺州,幽州指挥使王千射其马踬,擒之。

天赞三年夏六月乙酉,太祖亲征托欢、党项、准布等部,诏太子监国,次子大元帅耀库济从行。

四年冬十二月乙亥,太祖亲征渤海,皇后、太子皆从。

天显元年春正月庚申,攻拔扶余城。太祖欲括户口,太子谏曰:“今始得地而料民,民必不安。若乘破竹势,径造辉罕城,破之必矣!”人皇王主之,称制行事,建元甘露。仍赐天子旌旗,置左、右、太、次四相及百官,一用汉法。岁贡布十五万端,马千匹。太祖谕曰:“此地濒海,非可久居,留汝抚治,以见朕爱民之意。”

三月丁卯,幸人皇王宫。癸未,宴东丹国僚佐,颁赐有差。甲申,幸天福城,驾将还,贝作歌以献,陛辞。太祖曰:“得汝治东土,吾复何忧!”贝号泣而退。遂班师。次扶余城,太祖崩,舒噜后称制,决军国事。未几,奉梓宫还。耀库济讨平诸州,奔赴行在,人皇王贝继至。

二年冬十一月壬戌,人皇王贝请立耀库济为帝,后许之。先是,中子耀库济,一名德光,为后所钟爱。自为大元帅,战功屡著,威行万里。至是行至西楼,命与贝均乘马立帐前,谓诸将曰:“二子皆吾爱之,莫知所立,汝曹择可立者,执其辔。”诸将知后意,争曰:“愿事元帅。”后曰:“众之所欲,吾安敢逮!”遂立太宗。时贝亦谓公卿曰:“大元帅功德及人神,中外攸属,宜主社稷。”乃与群臣请于太后而让位焉。

四年夏四月甲寅,太宗幸天城军,谒祖陵。辛酉,人皇王贝来朝。

秋八月癸卯,幸人皇王第。

冬十月壬寅,复幸其第。

五年春二月丙辰,太宗与人皇王朝太后。

三月辛未,人皇王献白紵。乙酉,宴其僚属于便殿。

夏四月乙未,诏人皇王先赴祖陵谒太祖庙。丙辰,太宗与人皇王会祖陵,遣归国。

秋九月,诏锡里抚慰人皇王。庚辰,命置仪卫。

冬十月戊戌,遣使赐之胙。甲辰,人皇王进玉笛。

十一月,东丹国奏人皇王浮海赴唐。时太宗既立,见疑,以东平为南京,徙贝居之,尽迁其民。又置卫士阴伺动静。贝既归国,命王继远撰《南京碑》,起书楼于西,作《乐田园诗》。唐明宗闻之,遣空跨海持书密召贝。贝因畋海上。使再至,贝谓左右曰:“我以天下让主上,今反见疑,不如适他国,以成吾吴泰伯之名。”立木海上,刻诗曰:“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携高美人,载书浮海而去。

六年春三月丁亥,人皇王贝妃萧氏率其国僚属来见。

七年夏四月甲戌,唐遣使来聘,致人皇王贝书。

八年冬十一月辛丑,太皇太后崩,遣使告哀于唐及人皇王贝。

九年夏四月,唐李从珂弑其主从厚而自立,人皇王贝自唐上书请讨之。

十一年冬闰十一月庚午,太宗自将援石敬瑭。唐王从珂兵败,遣人杀人皇王贝自焚死。先是,贝越海自登州奔唐。唐以天子仪卫迎贝,贝坐船殿,众官陪列上寿。至汴,见明宗。明宗妻以庄宗后夏氏赐姓东丹,名赞华。复赐姓李,改瑞州为怀化军,拜节度使,兼领瑞、慎等州观察使。时明宗长兴元年也。遥领虔州使。贝虽在异国,常思其亲,问安之使不绝。尝市书至万卷,藏于医巫闾绝顶之望海堂。通阴阳,知音律,精医药、砭焫之术。工辽、汉文章,尝译《阴符经》。善画本国人物,如《射骑》、《猎雪骑》、《千鹿图》,皆入宋秘府。然性残酷,嗜杀,好饮人血。婢妾微过,常加刲灼。夏氏惧,求削发为尼。至是,从珂为敬瑭所逼,召贝欲与俱焚,贝不从,遣壮士李彦绅害之,时年三十八。僧为收瘵之。敬瑭入洛,丧服临哭,以王礼权厝。后太宗改葬于医巫山闾山,谥曰文武元皇王。世宗即位,谥让国皇帝,庙号义宗,陵曰显陵。二后谥曰端顺,曰柔贞。

五子:长世宗,次隆科,官武字节度使。察克作乱,手刃之,改南京留守。应历中谋逆,事觉,按问不服。穆宗曰:“朕为寿安王时,卿数以此事说我,今日岂有虚乎?”隆科不能对。及余党尽服,遂缢于汗州西谷。诏有司择绝后之地以葬。次舒。次隆先,字团隐。母大氏。封平王,留守东京,薄赋省刑,恤贫,好荐士。与耶律实噜同讨高丽有功,师还,卒,葬道隐谷。博学能诗,有《阆苑集》行世。其子辰格坐事诛。次道隐,母高氏。生于唐,兵乱,僧匿养之。还京,封蜀王。性沈静,有文武才。留守南京,号令严肃,民获安业。改封荆王,卒,追封晋王。

猜你喜欢
  契丹國志卷之十四·叶隆礼
  内篇 列传第六·刘知几
  提要·高拱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八·佚名
  卷之五十二·佚名
  卷之一百五十九·佚名
  ◎雀屏新例(视金莲五字何如)·李定夷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 列传四·纪昀
  一○二七 谕所有历代帝王庙祀着大学士九卿更行详议具奏·佚名
  卷二十四·朱轼
  志卷第十二 高丽史五十八·郑麟趾
  王恽传·宋濂
  闗中奏议巻十四·杨一清
  卷一百五十九·雍正
  卷一百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五·阮阅

      ●卷十五·留题门上  吕申公累乞致仕,仁宗不允。他日复叩便坐,度其不可留,因询曰:“卿去,谁可代者?”申公曰:“知臣莫如主,陛下自择。”坚问之,乃引陈文惠曰:“陛下必欲得英俊经纶之臣,则

  • ●香囊记目录·邵灿

    第一齣 家门第二齣 庆寿第三齣 讲学第四齣 逼试第五齣 起程第六齣 途敍第七齣 题诗第八齣 投宿第九齣 忆子第十齣 琼林第十一齣 看策第十二齣 分岐第十三齣 供姑第十四齣 点将第十五齣 起兵第十六齣 

  • 重刊诗林广记序·蔡正孙

    龟山先生曰:“作诗不知风雅之意,不可以作诗。诗尚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乃为有补。”予尝三复斯言。历览古人之诗,笔补造化、词泣鬼神者有矣,究其寄谲谏于温厚和平之中,不多见也。又其言散出于百氏之家,虽博

  • 列传恩幸第八十一 王叡 王仲兴 寇猛 赵修 茹皓 赵邕 侯刚 郑俨 徐纥·魏收

    夫令色巧言,辞情饰貌,邀眄睐之利,射咳唾之私,此盖苟进之常也。故甚者刑身沦子,其次舐痔尝痈,况乃散金秦货,输钱汉爵,又何怪哉?若夫地穷尊贵,嗜欲所攻,圣达其犹病诸,中庸固不能免。男女性态,其揆斯一,二代之亡,皆是物也。据天下之图,持

  • 卷九十三·志第四十六·河渠三·脱脱

        ◎河渠三   ○黄河下 汴河上   元祐八年二月乙卯,三省奉旨:"北流软堰,并依都水监所奏。"门下侍郎苏辙奏:"臣尝以谓软堰不可施于北流,利害甚明。盖东流本人力所开,阔止百余步,冬月河流断绝,故软堰可为。今

  • 卷之三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九二四 谕内阁毛奇龄《词话》内谬妄字句交馆改正并将书内列名总纂等议处·佚名

    九二四 谕内阁毛奇龄《词话》内谬妄字句交馆改正并将书内列名总纂等议处乾隆四十七年十月二十九日乾隆四十七年十月二十九日内阁奉上谕:四库馆进呈原任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所撰《词话》一书,内有「清师下浙」字样,殊属背谬

  • 唐史论断序·孙甫

    古之史尚书春秋是也二经体不同而意同尚书记治世之事作教之书也故百篇皆由圣人立不以恶事名虽桀纣之恶亦因汤武之事而见不特书也但圣贤顺时通变言与事各有所宜为史者从而记之又经圣人所定典谟训诰誓命之文体虽不一皆足

  • 卷五十六 董仲舒传 第二十六·班固

    (董仲舒)【原文】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仲舒以贤良对策焉。制曰

  • 一零五、五国相王考·钱穆

    《赵世家》:“武灵王八年,五国相王,赵独否。曰:无其实,敢处其名乎?令国人谓己曰君。”今按齐、魏相王,其谋发于惠施,在惠成王之后元年。五国相王,其事主于犀首,在惠成王之十二年。皆自魏发其端。《中山策》云:“

  • 卷一七·邱濬

    ▲除民之害 《禹贡》:济河惟兖州,九河既道。 《尔雅》:“九河,曰徒骇、曰太史、曰马颊、曰覆釜、曰胡苏、曰简、曰洁、曰钩盘、曰鬲津(吴程曰:九河率在河间之沧州境)。”孔颖达曰:“河分为九道,在兖州界,平

  • 经礼补逸原序·汪克宽

    六籍之阙也久矣而礼为甚汉兴区区掇拾于秦火之余而淹中古经旋复散失所存者十有七篇而已周官虽后出而司空之篇竟莫得补二戴所又徃徃杂以秦汉之纪然则学者之欲覩夫成周三千三百之目之全固亦难矣冝乎其学之寥寥而莫讲也

  • 尚书句解卷十一·朱祖义

    元 朱祖义 撰周官第二十二【成王四征来归董正周之百官而作此篇以训迪之故曰周官】成王既黜殷命【杀武庚而黜絶殷命】灭淮夷【三监既叛淮夷同恶成王灭之】还归在丰【乃还归在丰以灭淮夷之事告于文王之庙还旋】作周官

  • 卷二百三十八·秦蕙田

    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百三十八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军礼六出师诗小雅出车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车彭彭旂旐央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玁狁于襄【传王殷王也南仲文王之属方朔方近玁狁之国也 笺王使南仲为将率为军垒以

  • 凡学之道(1)·戴圣

    ——师道何日再尊严【原文】凡学之道,严师为难(2)。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③:当其为尸(4),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5),所以尊师也。【

  • 边境·莫里斯·勒布朗

    谁会想到,边境上一块倒伏的界碑竟会引起两个大国间的一场战争:谁又会想到,不慎失控的一场情爱竟将一个原本幸福和睦的大家庭置于了战争与毁灭之中!然而,它们确确实实发生了。

  • 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经·佚名

    具名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经,一卷,唐宝思惟译,与义净译之一字咒王经同本,是一字文殊法之本经也。

  •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戒经·佚名

    全一卷。略称比丘尼戒本。唐代义净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本经属于根本说一切有部之比丘尼戒本,其体裁同于比丘戒本,戒条总计三五八条。西藏律之比丘尼戒条与此部律最为相似,然以众学法计为一一二条之故,较此部律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