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偏安排日事迹卷十四

六月,刘光斗鼒、黄家以北兵抚命至江南,巡抚杨文骢遁。

是时苏、松等处各邑多起义者,文骢剿兵入苏,擒家鼒斩之。寻见北兵大至,仍遁入海。

原任浒墅关员外程良孺被杀。

良孺,右春坊正揆父也。南京破,未解任;先薙发降,以原官管关。时士民方以起义为名,良孺遂被杀。

长洲诸生顾性之儒服投泮水死。

甲子,〔□〕兵至杭州,潞王及巡抚张秉贞以皇太后迎降;钱塘知县顾咸建被执,死之。

马士英挟皇太后渡独松关,沿途肆淫掠。至广德州,州人拒之;攻入城,知州赵景和被杀,死者甚众。杭州民闻之惧,按、抚等先遣官往迎,以驻兵城外请;士英至,寓临湖小瀛洲。五月二十八日,皇太后驾至,以城□□兵府为行宫;群臣及潞王往朝,入见仪卫萧条,疑为士英母所假。薄暮,城中置宁、太平二坊民竞以炮竹投楼外;士英方宴,惊走,以二楼船舣湖心亭。至晓入朝,用精甲百许自卫请。

太后出,服赭,一紫衣女官侍;令官吏士民皆入见。朝罢传旨,乃用在籍诸臣,独不及刘宗周、章正宸。时江北巡按彭遇颽适奔杭,命以佥都御史募兵两浙,钱粮凭取用;皆士英意也。翼日,宗周与熊汝霖入朝;汝霖见士英,诘「圣驾安在?辄来此」!士英无以应;然犹盼上江捷。不数日,阮大铖、朱大典、方国安俱仓皇到,则〔□〕得功兵败死。以次日请潞上监国,不受;太后召,泣拜,终不受。惟迎太后入府,从张秉贞、陈洪范等计迎款而已。楚藩一镇国将军恸哭,解衣冠投地去。时杨文骢、郑鸿逵亦自海入钱塘,请王入□□,终不许。至十三午,北兵突至,士英等方与抚、按饮;□急渡钱塘,按臣何纶、抚臣李挺亦行。惟抚臣张秉贞缒城入,偕王出迎贝勒;钱塘知县顾咸建亦佯迎,旋遁。执至,迫之降,不从;见杀,悬其头城上——方暑,蝇无集者。越月余,贝勒挟太后、潞王等北去。洪范与北通,许割地、封王;故王为所欺而降也。初,上既失国,咸恨不立潞王。时太常少卿张希夏奉敕奖王,独语太常寺丞李清曰:『中人耳;未见彼善于此!王居杭时,常命内官下郡邑广求古玩;又指甲可长六、七寸,以竹筒护之:其为人可知矣』!大理寺少卿沈胤培常曰:『使王立而钱谦益相,其败坏与马士英何异』!初,孝庙于天启七年即位,一日,召诸阁臣入内殿,密谕云:『今日有一异事:清晨,某内官来报,说某殿柱上置一黄袱;取视,内一纸云:「天启六、崇祯一,还有福王二十七」。此妖言也,合根究』。阁臣揭请焚之,乃允。时来宗道为阁臣,揭现存家;所云「崇顿一、福王二十七」者,以十七移置崇祯名下,则福王正得二也。王自崇祯十七年登位,至弘光元年灭;凡二年。兴亡之兆,盖有数云。

闰六月,〔□〕摄政杀明使臣兵部侍郎左懋第及其同行五人。

初,懋第抵燕,议见摄政礼。总兵陈洪范等皆言「欲全国以全身,非屈膝不可」!独兵部司务陈用极毅然曰:『我辈千秋气节,皆系于此。彼建屈膝之言者,皆中□也』。时懋第亦以敕书内「不屈膝,即为不辱命」一语故,持初议甚坚。及追回改馆大医院,懋第题其院门曰「生为大明忠臣,死为大明忠鬼」。至是,闻南都已陷,懋第等皆泣,尽哀;然摄政亦无意杀之也。会中军艾大选先薙发,叩劝懋第早降;懋第怒,勒杀之。其同谋监饷傅浚惧,告懋第勾引齐寇,谋危社稷。摄政遣兵入院,勒诸人剃头降;懋第大呼曰:『我头可断,发不可落』!时用极与游击王一斌、都司张良佐、王廷佐、守备刘统皆不屈,遂执下刑部,重炼三匝。旋移水狱,七日不饮食;逼降,不应。执见摄政,懋第仍服母丧,偕用极长揖,南面坐。摄政〔□〕懋第以伪立福王及勾引齐寇状;懋第曰:『我先皇痛罹大变,以亲以序,当立福王;何言伪立!山东豪杰皆忠义有为,前就见我时,亦勉以大义;亦□土■〈寇,女代攴〉』!既又历数摄政不郊迎使臣、不以龙亭出接御书罪。又言:艾大选薙发劝降,应诛。曰:『我血性男子,到此有死而已』!摄政指用极曰:『尔何人?亦不跪』!用极曰:『我兵部也。三尺童子,皆知节义;况我大明人耶』!摄政命捶其颊,用极噀血呼曰:『士可杀,不可耻辱』!摄政复从容曰:『汝等不怕死,信忠臣也。然降,当不失富贵』!懋第曰:『薙发,不如断头』!摄政命左右拽出,复遣降臣劝曰:『先生惧乎』?曰:『无问我惧不惧,且问若辈羞不羞』?至顺城,又遣满官以封王啖之。懋第曰:『我宁为大明鬼耳』!将刑,顾谓五人云何?一斌等皆曰:『愿从死』!懋第曰:『但恐有悔』!用极曰:『求仁得仁,又何怨』!懋第南向,叩首泣曰:『臣心毕矣』!遂彼杀,五人皆争就死。忽沙风四起,屋瓦皆飞,卷布棚于云际。观者近万人,皆为流涕。

七月,唐王称号于福州,改元「隆武」;遥上王尊号曰「圣安皇帝」。

明年五月,王遇害于燕京;潞王等数十人俱见杀,王之明亦伴死。

上燕居深宫,每徘徊诧叹;谓「诸臣无肯为我用者」!于声色,罕近也。然读书少,章奏未能亲裁,故内阃、外壬相倚为奸,皆归过于上。如端阳捕虾蟆,此宫中旧例;而加以秽言。且谓娈童季女,死者接踵;内外喧传,罔辨也。及国亡,宫女皆奔入民家,历历吐状;始得其实。又旧辅吴甡寓居溧水,曾见大珰,询及宫中女皆奔入民家,历历吐状;始得其实。又旧辅吴甡寓居溧水,曾见大珰,询及宫中事。言上饮酒宴乐,有之:纵淫方药等,传闻非确;惜为马士英所挟耳。盖缘士英为御史黄澍所纠,密疏言「上之得立,由臣及四镇力……」。……其言(?),为雨泣久之。其后一切朝事,俱委士英。又言士英听阮大铖奸谋,欲以「三朝要典」闯击事兴党人之狱;上独不允。亦可想其为人矣。  

猜你喜欢
  满田牵郭传第二十六·陈寿
  列传二十一·薛居正
  卷一百四十八 志一百二十三·赵尔巽
  ●崇禎長編卷之二十三·汪楫
  ●卷一·徐梦莘
  ●引用书目·温睿临
  今献备遗卷三十·项笃寿
  通志卷六十五·郑樵
  卷之六·祁韵士
  卷四十五·司马迁
  萧图玉传·脱脱
  卷第四十六·佚名
  卷七十三绿营四·冯煦
  12.国人暴动·林汉达
  第六卷·冯梦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五集卷八十二·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八十二古今体八十首【癸丑六】江苏巡抚奇丰额奏报麦收八分诗以志慰麦佳蚕逊奏杭州隔日江苏亦报收虽不中丰却非歉【据奇丰额奏本年江南雨泽较多高区田亩颇获有收洼

  • 班梁列传第三十七·范晔

    班超 子勇 梁慬 何熙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

  • 本纪第三 武帝下·姚思廉

    普通元年春正月乙亥朔,改元,大赦天下。赐文武劳位,孝悌力田爵一级,尤贫之家,勿收常调,鳏寡孤独,并加赡恤。丙子,日有蚀之。己卯,以司徒临川王宏为太尉、扬州刺史,安右将军、监扬州萧景为安西将军、郢州刺史。尚书左仆射王暕以母

  • 卷十七·毕沅

      ◎宋纪十七 ∷起昭阳大荒落十月,尽阏逢敦牂六月,凡九月。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   淳化四年辽统和十一年。癸巳,九九三年   冬,十月,甲申朔,辽主如蒲瑰坂。   庚申,尚书左丞张齐贤出知定州

  • 卷八十三 后凉录三·崔鸿

    吕隆 吕隆字永基光弟右将军宝之子也美姿貌善骑射光末年拜北部护军稍歴显位声称并着超既杀纂让位于隆隆有难色超曰今如乘龙上天岂得中下隆遂以晋安帝隆安五年春二月僭即天王位超先以番禾得小鼎

  • 卷十五·李斗

    ◎冈西录&ldquo;春台祝寿&rdquo;在莲花桥南岸,汪氏所建。由法海桥内河出口,筑扇面厅,前檐如唇,后檐如齿,两旁如八字,其中虚棂,如折叠聚头扇。厅内屏风窗牖,又各自成其扇面。最佳者,夜间燃灯厅上,掩映水中,如一碗扇面灯。厅后太湖

  • 卷之一千四百四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二○三 寄谕六阿哥永瑢等文渊文源所贮全书着派科甲出身尚书等校阅·佚名

    一二○三 寄谕六阿哥永瑢等文渊文源所贮全书着派科甲出身尚书等校阅乾隆五十二年五月十九日大学士和<珅>字寄六阿哥<永瑢>、大学士 公阿<桂>,乾隆五十二年五月十九日奉谕:热河文津阁所贮四库全书,朕偶加翻阅,其中讹谬甚

  • 杨云翼传·脱脱

    杨云翼,字之美,他的祖先是赞皇檀山人,六代祖杨忠客居平定的乐平县,于是就将家安在那里。他的曾祖杨青、祖父杨郁、父亲杨恒都被朝廷任用为官。杨云翼天资聪明,刚开始学说话便在地上划字,每天能背诵几千字的文章。明昌五年(1

  • 卷十九下·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十九下 朱批黄国材奏摺 雍正三年正月二十日福建巡抚【臣】黄国材谨 奏为恭缴 谕旨叩谢 天恩事【臣】齎摺家人回闽捧到【臣】前奏叩请 陛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八十八·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八十八 洪武七年三月丁卯朔,上遣使赍敕,谕大将军徐达、左副将军李文忠、右副将军冯胜以所统将士分布北平、山西屯驻,其六安侯王志、南雄侯赵庸就留山西,营阳侯杨璟、汝南侯梅思祖往北平,仍以各都督

  • 卷九·顺治

    <子部,儒家类,御定孝经衍义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九衍要道之义君臣易干彖传曰首出庶物万国咸宁程颐传曰天爲万物之祖王爲万邦之祖乾道首出庶物而万彚亨君道尊临天下而四海从王者体天之道则万国咸宁也坤六三含章

  • 卷十二·朱鹤龄

    钦定四库全书禹贡长笺卷十二     呉江朱鹤龄撰九州攸同四隩既宅九山刋旅九川涤源九泽既陂四海防同正义尧遭洪水道路阻絶今水土既平天下大同故总叙之孔传所同事在下愚按颛顼至禹皆九州禹州之与舜异者禹主治水幽并

  • 佛藏经了戒品第九·佚名

    佛告舍利弗。有三种人。闻说是经心不喜乐。何等三。一者破戒比丘。二者增上慢人。三者不净说法及贪著我者,是人远离於此随顺实相深经。具足充满生盲部党。是故舍利弗。我以是经重嘱累汝。所以者何。是经於如来灭後。能

  • 语言品第八·佚名

    妄语入地狱,作之言不作。二罪後俱受,是行自牵去。恒怀暴恶人,斧在口中出。所以自伤身,由其出恶言:说法自悦人,口出无量义。使我怀妊身,不惭此仪式。誉恶恶还誉,是二俱为恶。好以口快斗,彼後皆无安。争为微少利,如掩失财宝。从彼

  • 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第二十四·佚名

    尔时释迦牟尼佛放大人相、肉髻光明,及放眉间白毫相光,遍照东方百八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诸佛世界。过是数已,有世界、名净光庄严,其国有佛,号净华宿王智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

  • 序·莲花生

    中阴救度密法序(序一)佛法之在西藏,自我宗喀巴大士降生以来,重整法幢,中兴显密,若事若理,性相互融,信解行证,次第不紊。说者谓整个佛法,皆萃于西藏,非无故也。吾华为佛教先进国,显法且不论;密法自唐时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三藏诸大

  • 摄大乘论释章·佚名

    佛典注疏。作者和卷数不详。敦煌遗书藏本。存斯2435号,首尾皆残。现名乃据内容新拟。是世亲著、真谛译《释大乘论释》的注释书。主要从《摄大乘论释》中选择一些关键名相进行疏义。现存“十种胜相义第一”、“三识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