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刚中传

王刚中字时亨,饶州乐平人。王刚中知识渊博,记忆力强。绍兴十五年(1145),考中进士第二名。王刚中便被任命为某州推官,后改为左宣义郎。按照过去的惯例,他被召试,秦桧恨他不去拜见自己,授予他洪州教授之职。秦桧去世后,皇上召见王刚中,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又升为著作佐郎。

孝宗为普安郡王时,王刚中兼任王府教授,每次对孝宗讲课,都竭力讲述古今治乱的原因,讲明如何分辨君子小人及忠诚与奸邪。王刚中升为中书舍人,他对皇上说“:抵御外敌入侵是当今首要的任务,敌人强大就会侵犯我国的边境,敌人弱小时就会请求与我国结盟。今天不要考虑敌人的强弱与否,必须首先自治,选择将帅,检阅军队,充实边境的储备,准备好武器器械,国势富强,将良士勇后,当敌人请求结盟时就如汉文帝所为,使之臣服;当敌人侵犯边境时就如唐太宗所为,加以消灭。”皇上认为他的话很对。正巧西蜀谋求良帅,皇上说:“没有人比王刚中合适的了。”王刚中以龙图阁待制之职被任命为成都府知府、四川制置使。皇上到便殿,接见王刚中,临别时赐送给他金带、象笏。王刚中被提拔为敷文阁直学士。

当时吴瞞累任官职至大帅,其下属姚仲、王彦等也设置符节称雄一方。驻守的将帅或实行文治而轻慢柔弱,而所发号令不得施行;或实行武治又被暴力所窒息,下情不得上达。只有王刚中检查自己以作为大家的榜样,以礼待人,不设陷阱,驾驭官吏恩威并行,紧急檄文纷沓而至,王刚中也能从容裁决,且都切中时机。

敌人的骑兵度过大散关,人心惶惶。王刚中跨上一匹马,晚上奔驰了二百里路,把吴瞞从帐篷中叫起,责问他说“:大将应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面临敌人来犯怎能高枕而卧?”吴瞞大吃一惊。王刚中又派人送蜡裹的书信给张正彦要他前来支援。西边的军队集中起来了,打得金兵败逃。正议论向皇上奏捷报,王刚中转身奔回,对他的属下李焘说:“这都是将帅的功劳,我有什么功呢。”李焘赞叹说“:你亲自督战,功成而不居功,超过一般的人很远了。”于是王刚中按一定比例选择将士,把大家所推选的人推荐给朝廷,以备为将帅之选。王刚中又上疏举荐蜀名士与幕府中的贤良之人,使之为部使者、州刺史的辅佐人才。目使颐指,内外响应。那些被淘汰遣散的使臣贫困不能自养,王刚中认为他们在青壮年时冒着危险,为国家立下了功勋,现在年老了不可以抛弃他们。于是把他们全部召集起来上报给官府,对善射击的人恢复他的俸禄、级别,把禁军空缺名额的粮食给他们;对那些不能干事被罢除的手脚不灵的人,就发给他们义仓米。

成都万岁池广袤十里,浇灌着三乡之田。因年岁久远淤积了许多泥土,王刚中召集三乡壮丁共同疏通,垒土为防,在堤防上种植榆柳树,并立石柱记载此事,州人指着池说:“这是王公的甘棠湖。”府学的礼殿,是东汉兴平中建立的,后又建立新学,因历时久远之故,一天天倾塌,王刚中吩咐九县百姓把它修好,全部恢复了其旧貌。王刚中派人修缮了诸葛武侯祠、张文定公庙,平了黄巢的墓,表彰贤者严处恶者以示民。有一女巫养蛇施行妖法,王刚中派人杀掉蛇,并对她施以黥刑。

孝宗即位后,王刚中以宫僚身份升为左朝奉大夫,皇上召他赴朝廷,王刚中因为脚疾请求管理一祠观,皇上令他提举太平兴国宫。回乡住在鄱阳,种菜植竹,号称竹坞。

金侵犯淮,皇上下旨召王刚中进宫觐见,王刚中陈述了战守之策。拜官礼部尚书、直学士院兼给事中,为卤簿使,拜为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升为同知院事,王刚中说:“战守是实实在在的事,和议是徒有虚名,不可以依靠虚名损害实事。”王刚中又奏了四件事:开屯田、省浮费、选将帅、汰冗兵。王刚中在政府任职期间,生病而死,终年六十三岁,皇上赠他资政殿大学士、光禄大夫之职,赠谥号为“恭简”。

建炎年间,皇上下令阶、成、岷、凤四州强迫征壮丁为兵,百姓深感忧虑。王刚中奏言此事之五害请求加以罢除,皇上的免除令颁布后,百姓热烈欢呼,其呼声震动山谷。等到王刚中离开蜀时,蜀地的父老乡亲拦在道上,有人追送他数百里之远。王刚中从平民至公卿,没有其他嗜好,他退休后只是以读书写文章为乐。著有《易说》、《春秋通义》、《仙源圣记》、《经史辨》、《汉唐史要览》、《天人修应录》、《东溪集》、《应斋笔录》,共一百多卷。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二十五·刘昫
  卷四·黄以周
  卷三·常璩
  卷之一百八十·佚名
  第五十回 沪宁站宋教仁中弹亡身·黄士衡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七十七·佚名
  第二十五册 天聪四年三月·佚名
  第39章 对于病兵不闻不问·冯玉祥
  卷四·欧阳昱
  十国春秋卷二十四·吴任臣
  卷四十三 蜀书十三 黄李吕马王张传第十三·陈寿
  卷十二 赵德钧父子构乱·李有棠
  ●皇朝通典卷九十五·佚名
  卷四十七·佚名
  第二节 地 权·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十四·黄以周

      徽宗   △宣和四年(壬寅,一一二二)   1、正月辛酉朔,(案:钱氏《四史朔闰考》同。) 御制《艮嶽记》。(《纪事本末》卷百二十八。原注诏旨具载《记》文。案:陈桱、薛应旂、毕沅《续通鉴》并系四年冬末,不书月日。云:是岁,万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二·佚名

    天启五年八月丁丑朔祭先师孔子遣礼部尚书周如磐行礼○兵科给事中吴国华锍釒劾工部郎中曹钦程贪险罪状且及旧令周诗雅熊江受累之枉得旨曹钦程既已力攻群党况见在 陵工督理不必苛求周诗雅熊江作令大千物议吴国华如何

  • 选举一○·徐松

    试判一作书判拔萃科太祖建隆三年八月二十三日,诏曰:「书判拔萃,历代设科,顷属乱离,遂从停罢。将期得士,特举旧章,宜令尚书吏〔部〕条奏以闻。」 九月十六日,有司上言:「准《选举志》及《通典》,选人有格,未至而能试判三条者谓之

  • 钦定南巡盛典卷四十二·高晋

    河防乾隆二十四年二月二十五日两江总督尹继善江南河道总督白钟山奏言窃照扬州府属寳应县城居运河东岸当淮泗下游地势本属低洼加以运河北来之水兠湾顶冲仅赖一线土堤为之保障每遇汛水涨发城社民生实属危险乾隆二十二年

  • 22.一鸣惊人的楚庄王·林汉达

    秦国打败晋国以后,一连十几年两国没有发生战事。可是南方的楚国却一天比一天强大,一心要跟中原的霸主晋国争夺地位。公元前613年,楚成王的孙子楚庄王新即位,做了国君。晋国趁这个机会,把几个一向归附楚国的国家又拉了过去,

  • 纲鉴易知录卷八四·吴楚材

    南宋纪光宗皇帝纲 庚戌,光宗皇帝绍煕元年,春正月朔,帝朝寿皇于重华宫。纲 二月,殿中侍御史刘光祖乞禁讥议道学者。目 光祖入对言:“近世,是非不明则邪正互攻,公论不立则私情交起,此固道之消长,时之否泰,而实为国家之祸

  • 第四卦 蒙 山水蒙 艮上坎下·佚名

    蒙:亨。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初噬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 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 初噬告,以刚中也。再三渎, 渎则不告,渎蒙也。 蒙以养正,圣功也。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

  • 宣公·孔子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公子遂如齐逆女。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夏,季孙行父如齐。晋放其大夫胥甲父于卫。公会齐侯于平州。公子遂如齐。六月,齐人取济西田。秋,邾子来朝。楚子、郑人侵陈,遂侵宋。晋赵盾帅师救陈。宋公、

  • 态度不是小问题·孔子

    【原文】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之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注释】 色难:态度好很难。色,容色态度;难,困难。弟子:与下文“先生”相对,弟子指晚辈,先生指长辈。馔:吃喝。曾:副词,竟:难道。 【译文】 子夏问什么

  • 势第四十二·管仲

    战而惧水,此谓澹灭。小事不从,大事不吉。战而惧险,此谓迷中。分其师众,人既迷芒,必其将亡之道。动静者比于死,动作者比于丑,动信者比于距,动诎者比于避。夫静与作,时以为主人,时以为客,贵得度。知静之修,居而自利

  • 原序·王质

    诗总闻原序宋雪山王先生诗説二十卷其家椟藏且五十年未有发挥之者临川贰车国正韩公摄守是邦慨念前莗著述不可湮没乃従其孙宗旦求此书锓梓以广其传命工经始而日强分符来此公余因取读之其删除诗序实与文公朱先生合至于以

  • 《中庸》傳·欧阳竟无

    緒言一、學有概論,乃有系統,雖不得全,猶知其概。孔學有系統談,止是《中庸》一書,《大學》猶所不及。顧幸有概論,而又為鄉愿所誣,則與無概論等。雖然,概論而原無,不害其無;概論而亂有,實害其有。故欲探學,必辨概論。二、認寂本體。

  • 叹品第七·佚名

    佛言:弥勒菩萨摩诃萨。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时。亦当於是处说般若波罗蜜。须菩提白佛言:云何弥勒菩萨摩诃萨。於是处说般若波罗蜜佛语须菩提。弥勒菩萨摩诃萨。於是成阿惟三佛时。不受色说般若波罗蜜。不空色说般

  • 七、赵州洗钵·慧开

      赵州因僧问:“某甲乍入丛林,乞师指示!”   州云:“吃粥了也未?”   僧云:“吃粥了也。”   州云:“洗钵盂去!”   其僧有省。   无门曰:赵州开口见胆,露出心肝。者僧听事不真,唤钟作瓮。   颂曰:只为分明极,翻令所

  • 香山县乡土志·佚名

    香山县,汉番禺县地,晋以后为东官郡地,唐为东莞县地,宋始分置县治,属广州,割南海、番禺、新会三县滨海地益之。

  • 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佚名

    道德真经广圣义节略。原题《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四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按此书卷首《外传》及正文内容,系据唐人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加以节略改编而成。改编者不知为谁,今暂据内容报定经名。其徐

  •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四库本]·佚名

    十二卷。乾隆四十一年(1776)奉敕撰。记载明末抗清殉节志士以及死于明末农民战争和明成祖朱棣篡位时殉难者之事迹。共分三类:凡生前事迹卓著,可传之后世,而又取义成仁者,各予以专谥,共33人;生前事迹平平,而慷慨就义者,则予以

  • 五灯严统解惑篇·费隐通容

    全一卷。明代费隐通容撰。桂王永历八年(1654)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三九册。由于青原下之曹洞宗诸师作明宗正伪、摘欺说、辟谬说等,责难通容于所撰五灯严统中,将天皇道悟归于青原之法系、天王道悟归于南岳之法系之说为谬,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