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百五十五 熙寧七年(甲寅,1074)

  起神宗熙寧七年八月盡其月

  八月丙寅朔,鄜延經略使趙卨言:「秋稼不登,欲不候民訴放稅。及自冬初,日給闕食弓箭手常平米人一升半,不足,於省倉借給。」從之,并詔近縣城寨秋田未成者,亦優加賑濟。

  上批:「提舉市易司奏,市易二年收息錢九十六萬餘緡,累準朝旨,已支九十五萬緡。可契勘何月日指揮,支往何處。」訖無行遣。朱史削去,以為支撥息錢不合書,新本亦削去。今復存之,此亦可見市易司為欺也。

  詔軍器監於諸路州軍除知縣外,許不拘常制選官,計會轉運司剗刷州縣牛皮、筋、角,如能點檢失陷及擘畫拘收數多者,等第酬獎。朱本有此,新本以為一時指揮削去。

  都提舉市易司言:「奉詔支息錢二十萬貫付定州安撫司封樁,欲兌三司京東折斛錢,差使臣運致以往。」詔知定州薛向,如欲以京東錢就本處擘畫轉物貨,即依都提舉市易司所申奏。朱本有此,新本以為一時指揮削去。

  丁卯,詔瀛州以省倉糧三萬石博買絲緜疋帛。

  賜河東轉運司絹十萬市糧草。

  前知合州、比部郎中劉嶠與堂除,前知懷安軍、駕部員外郎黃沐令轉運司劾罪。以梓州路察訪熊本言:「嶠議役法,不為暴橫所奪,累有申請,皆可施行。沐根括居民,引簷錢以資公使」故也。新本從朱本削去,今存之。

  江淮發運司言,淮南轉運司歲計已辦,及量減外,少數尚十七萬七千餘石,乞蠲減。詔放七萬石,餘許次年補填。

  詔自今進奉蠻舊借役人馬者,給遞馬,如不足,以免役錢差顧。

  戊辰,詔募真定府、邢洺磁相趙州闕食流民修城壕,真定府委守臣孫固,餘委轉運判官李稷提舉,仍半月一具已興修次第及支錢糧數以聞。

  己巳,皇城副使、兼閤門通事舍人、知階州劉昌祚為西京作坊使,走馬承受、內供奉官徐禹臣為供備庫副使,寄資,賞討階州槵貼硤隴逋族蕃部之勞也。昌祚先為秦鳳路都監,知甘谷城張詵將開邊,遣侍禁王世文往階州槵貼硤,集蕃酋犒設而誘說之。眾疑曰:「是欲表裏熙河,取我地爾。」即嘯聚大羅蘇木嘉族,攻焚槵貼硤寨,殺寨官軍民。邊候甚急,詵憂懼不知所為,即表乞昌祚知階州。昌祚至,遂討平之,以功轉皇城副使,於是進討疊州,改作坊使。此據張舜民誌墓。昌祚有不許他路兵就熙州改刺奏請,當檢附。

  詔:淮南東路災傷州軍巡檢、縣尉,令本路監使不拘常制奏舉,候豐歲如舊。

  又詔河北轉運使同外都水監丞司相度減省河上宂占官吏以聞。朱本削去。

  知開封府兵曹參軍、兼刪定司農寺條例吴安持言,昨同呂嘉問詳定行戶條貫,續差孫永體問利害,供析事狀,不無異同,乞罷知兵曹參軍。從之。

  崇政殿說書呂升卿言:「淮東民所出役錢差重甚,有願減錢應募之人,尋召五十八人者專勾當諸場務,嘗奏一路依此施行,乞付轉運副使俞充相度。仍兌糴發運司許糴上供米三十萬石與本路闕軍糧處,令轉運司依價撥還。」從之。此可見升卿舍講說而言財利事也,新本削去,今存之。

  庚午,右武衛大將軍仲綰領開州團練使、仲理【一】榮州團練使,右監門衛大將軍仲真領文州刺史,並以學士院召試中等也。

  光祿寺丞陳象古上書言:「所生母董氏嫁為孫氏婦,迫於飢寒,願許歸臣家。」詔開封府審問,仍給以緡錢。

  詔知成都府蔡延慶兼提舉戎、黎州買馬,其令選舉官具名以聞。

  詔監司每半年一具有無措置改正事及保舉、發摘屬官,申中書考察,如有可以施行,即下所司,令遍關所屬。從河北轉運判官呂溫卿請也。

  詔蠲廬、蘄等州民所欠熙寧五年秋、六年夏免役錢,州縣嘗於不當役之家例使均出者,速改正除放。

  賜知鳳翔府、光祿卿劉襲禮獎諭敕書。襲禮,須城人,以應副熙河軍須九十萬有勞故也。襲禮傳元豐二年八月。

  辛未,詔鄜延環慶州、保安軍民闕食者,其夏稅已蠲減外,更權倚閣。

  壬申,詔河北非災傷州、縣,並排保甲,監司其務勸誘,習四種武藝,農隙閱試;戶四等以下,官給弓弩,軍器監勘會相度以聞。

  罷諸路剗刷錢帛官。先是,上批問:「三司見差是何官在淮南剗刷錢帛?」中書言司門郎中王道恭、太子中舍趙鼎。詔罷之。朱史削去,今復存之。上批據御集增入。

  秦鳳路轉運使熊本言,夔、戎二州舊無邊事,守令惟用武人,吏民病之,乞自今並選文臣。從之。

  癸酉,詔前權京東路轉運判官、太子中舍王子淵送審官東院,差通判洋州。坐擅於密州置市易務,借官錢市乳香也。蘇轍龍川别志【二】云:熙寧中,王子淵為京東轉運判官、知密州,海舶多私販乳香,即明召舶客入官中,以賤價收之,自以為奇,言於朝廷。中書戶房檢正官向宗儒得之,喜曰:「此法所禁,子淵為監司,知人犯法不能禁,而出錢買之,此罪人也。」子淵既得罪,香皆沒官,一時以為奇策。元祐初,販香者訴之朝廷,令戶部支還七分錢,議者以為過猶不及也。

  甲戌,詔岷州將官、皇城副使劉惟吉,領英州刺史、內藏庫使孫真並為皇城使;隊將以下各第遷及減磨勘年。賞討蕩岷州擾邊蕃部之功也。

  詔京西轉運司具賑濟流民事狀,司農寺具所興修農田、水利次第。

  大禮使韓絳,乞差檢正中書禮房公事向宗儒提點南郊事務,從之。其後,每遇大禮,從中書選差官兩員通管,或只差一員。

  丙子,詔:「久旱,禱雨未應,其令長吏躬禱嶽瀆。聞涇原、環慶、鄜延路自七月後得雨,其闕麥種者官貸之,官無麥種即借錢糴。」

  詔涇原、環慶、鄜延、永興、秦鳳等路轉運司同帥臣議,抽減緣邊軍馬,從之內地;或住營州軍,以弓箭手代之。陝西諸路闕食故也。

  又詔:「聞鎮、趙、邢、洺、磁、相之民南涉者,人數不少,可令河北西路轉運常平倉司疾速具見今賑濟次第以聞。」此據御集。

  賜夔州路轉運判官董鉞緋章服;轉運使孫珪獎諭敕書、銀絹二百;知施州寇平前卒,賜其家銀絹半之;餘減磨勘年有差。以熊本言鉞等招諭施州蠻田忠現等有勞也。

  樞密院進呈:「入內供奉官、保州廣信軍走馬承受公事任克基奏:『體量得廣信軍榷場,北客算請行貨急速。』及皇城使知廣信軍王臨、殿中丞通判廣信軍路拯奏:『本軍榷場,北客近來入納行貨稀少,算請行貨比舊日稍似緊急。』并據定州路都總管、兼安撫監牧使薛向奏:『體量得廣信軍榷場,見今北客買賣並依常例,兼比算得見今錢物卻少,如遞年別無急要,大段結計還前數。』」詔:「王臨,路拯、任克基所陳,與體量事實各有異同,王臨、路拯令河北西路轉運司,任克基令開封府,並勘罪以聞。」此據時政記八月九日事,今增入。

  丁丑,賜環慶安撫司度僧牒千,以備賑濟漢、蕃饑民也。

  兵部郎中、集賢殿修撰張芻為遼主生辰使,皇城使、忠州刺史石鑑副之;屯田郎中、權管勾三司開拆使韓鐸為正旦使,內殿崇班王謹初副之。知制誥章惇為遼國母生辰使,引進使、忠州團練使苗綬副之;衛尉少卿宋昌言為正旦使,西京左藏庫副使郭若虛副之。綬辭疾,改命引進使周永清,永清又辭以母病,改命東上閣門使李評。既而惇為察訪,命知制誥許將代之。時敵以兵二十萬壓代州境,遣使請地,歲聘使多憚行,將獨欣然承命。張芻請代州事,詔答以不知,將入對曰:「臣備侍從【三】,朝廷大議,不容不知。北人度臣不敢及代州事,言稍相侵,不有以折之則傷國體。」即詔詣樞密院閱文書,遂為例。及至,敵館伴蕭禧果以代州事問將,將屢屈之,乃不敢言。此據將本傳增入,更須考詳。

  太常寺言:「大駕鹵簿,五輅之副,各陳于後。謹按周禮車僕:『凡師,共羊車【四】,各以其萃。』釋者謂諸萃,各從其元。則諸輅之副,宜次正輅。又革車,本前代宮中所乘;五牛旗,蓋古之五時副車也,以木牛載旗,用人輿之,失其本制。二者謂宜省去【五】。」並從之。

  詔編修敕令刪定官、大理寺丞丁執禮升一任。以編修歲計成書也。

  戊寅,詔京西路安撫司,流民依乞人法日給口食,至九月止,不足,以常平米充。又詔成都府、利州路轉運等司賑濟饑疫,具次第以聞。

  己卯,提舉編修司農寺條例司請新增縣丞、主簿就充給納官,從之。

  遣勾當御藥院李憲往相州賜韓琦詔書、湯藥。此據御集,必有所為,當考。或無他,則削之。

  庚辰,檢正中書五房公事李承之言:「在京臣僚所請添支食錢等,皆輕重不均,及所給人從亦無定制,以至吏祿多寡,皆當著為通法。」詔承之與孔目房檢正官刪定。

  辛巳,詔開封府界所放秋稅及五分以上戶,其去歲秋稅及佃牧地租並權倚閣。

  上批:「真定府、邢洺磁相趙州流民日過京師,而磁州之數尤多,雖屢詔當職官司賑濟,都不見施行次第,可令轉運等司速具析以聞。」

  參知政事呂惠卿言:「常平錢糧並據願請成貫、石給,納日,收息二分;如願以糧、銀、絹、絲、紬、綢、布折納者聽,元請糧納本色者,每石息毋過二斗。給、納並約中價,物少不盡其錢,貼錢以納;錢少不盡其物,餘錢聽給。其第三等以下戶,免役錢願折納者,準此。」從之。

  壬午,命翰林學士兼侍讀學士元絳權三司使。絳乞免赴講筵,從之。

  權戶部副使、太常少卿賈昌衡兼都提舉市易司,大理評事、編修司農寺條例刪定官吴安持為太子中允、兼權發遣同提舉市易司。

  翰林學士、行起居舍人、權三司使曾布落職,以本官知饒州。都提舉市易司、國子博士呂嘉問知常州。軍器監獄具,布坐不覺察吏人教令行戶添飾詞,理不應奏而奏,公罪杖八十;嘉問亦坐不覺察雜買務多納月息錢,公罪杖六十。而中書又言「布所陳治平財賦,有內藏庫錢九十六萬緡,當於收數內除豁,布乃於支數除之。令御史臺推直官蹇周輔劾布所陳,意欲明朝廷支費多於前日,致財用闕乏,收入之數不足為出。當奏事詐不實,徒二年」,而有是命。魏繼宗仍追一官勒停。初,市易之建,布實同之,既而揣上意疑市易有弊,遂急治嘉問。會呂惠卿與布有隙,乘此擠布,而議者亦不直布云。周輔,雙流人也。

  癸未,翰林侍讀學士楊繪、陳繹並為翰林學士。已而知制誥、兼知諫院鄧潤甫言:「嘗論陳繹過惡,今繹除翰林,臣適當制,乞令以次當制官撰辭。」詔罷繹命。先是,潤甫嘗言「鄧州卒陳美、齊貴夜入州廨,與婢姦,殺繹子及其婦,繹自見閨門狼籍,一切寬貸庇覆。鄧州所劾,與轉運司奏不同,乞遣官覆案」故也。

  龍圖閣待制、權御史中丞鄧綰兼直學士院。綰代繹,乃甲申日事,今并書。

  殿中丞王圭為監察御史裏行。未幾,圭卒,詔賜其家錢百千,以御史中丞鄧綰乞加賜卹也。

  命知制誥、直學士院章惇為河北西路察訪使。正月二十七日,曾布察訪西路,惇必是代布;此月二十日,改命沈括。

  光祿卿、直昭文館、知荊南潘夙知鄂州。從其請也。從請據朱史,當考。

  知諫院鄧潤甫言:「近制試刑法者,並許離任。緣知縣、縣令所總事繁多,及推行新法不可闕人,自今知縣、縣令不許赴試。」從之。

  詔知州、通判如遇接送北使,雖有服,並暫許聽樂;如知州、武臣在父母服,即許申安撫司權差官發遣。

  提點編修司農寺條例司呂惠卿言:「常平錢穀,並於民闕乏時月作一料給散,陸田多處以二月、水田多處以三月為限。隨秋稅起催,限年終納足,入十二月不納者,依欠稅法。如蠶麥豐熟,許隨夏稅催納,毋得過半,限滿不足者,勿給後料。其依條倚閣者,不在此限。」從之。

  詔諸路監司訪名山靈祠,委長吏祈雨,又遣輔臣告于中太一宮。

  天章閣待制周孟陽卒。詔官其女壻,又例外官其一孫;聞其家負官錢并息數千緡,悉除之。

  甲申,詔權發遣梓州路轉運使陳忱遷一官,權發遣轉運判官呂開陞一任。以應副瀘州夷事有勞也。

  閤門通事舍人狄詠為西上閤門副使,王韶言詠戰洮西有功也。

  詔御史臺推直官、職方員外郎田曾降一官,京西轉運使吴幾復、轉運判官曾伉、提舉常平等事胡宗師各罰銅一斤,提點刑獄陳世修赴闕。幾復等案權知唐州、虞部郎中蘇涓失點檢兵馬司存留修召渠卒及妄費公使錢事,涓不服。訟久不決,遣曾就州置獄。涓又訴監司捃摭誣罔不實,曾不并治,迺令審刑院、大理寺以涓等事狀取旨。時既黜曾等,涓所坐杖六十,罪以赦原。

  丙戌,命知制誥沈括為河北西路察訪使。代章惇也。先是,遣內侍籍民車以備邊,人未喻朝廷之意,相搖大騷;又市易司患西蜀井鹽不可禁,欲盡填私井而運解鹽以足之。二事言者墻進,未省,括時修起居注,上顧括曰:「卿知籍車之事乎?」括對曰:「知之。」上曰:卿以為何如?」括對曰:「未知車將何用?」上曰:「北人多馬,常以此取勝,非車不足以當之。」括曰:「審如此。萬一敵寇至,老稚、墳墓、田園、室廬皆當棄之,而身為兵掠,復暇卹車乎?今陛下籍而未取於民,何傷?」上喜曰:「卿言是也。何論者之紛紛也?」括對曰:「車戰之利,見於歷世。巫臣教吴子以車戰,遂霸中國;李靖用偏箱、鹿角以擒頡利。臣但未知一事,古人所謂輕車者,兵車也,五御折旋,利於輕速。今之民間輜車,重大椎樸,以牛輓之,日不能三十里,少蒙雨雪,則跬步不進,故世謂之太平車,或可施於無事之日,恐兵間不可用耳。」上復喜曰:「人無如此曉朕者,當更思之。卿又聞西蜀禁鹽之利乎?」對曰:「亦粗知之。」上曰:「如何?」括對曰:「私井既容其撲賣,則不得無私易。一切填之而運解鹽,使一出於官售,此亦省刑罰、籠遺利之一端。然忠、萬、戎、瀘間夷界,小井尤多,不知敵鹽又如何止絕?如此,後夷界更須列堠加警,則恐所得不補所費。願敕計臣、邊吏深較其得失之多寡,然後為之。」明日,二事俱寢,執政喜,謂括曰:「公有何術,立談而罷此二事?上甚多太平車之說。」括對曰:「聖主可以理奪,不可以言爭。若車可用,敵鹽可禁,括不敢以為非。」括民車,實錄不書。去年十二月并今年二月十二日庚辰可考。鹽禁則殊無所見。括修注,乃在七年七月七日,其知制誥不得其時,實錄因括察訪河北,遂書之。今亦并附此一事。

  寶文閣待制常秩兼侍讀。十月十九日,墨史又書此,朱史削去,新史因之,蓋重出也。

  詔三司支粳米百萬石赴河北轉運司封樁。

  同判都水監宋昌言李承之、丞王令圖言,汴口已生新灘,秋冬之交,必稍退背,乞權閉汴口,使水涸增修隄岸、斗門畢,再相度。同判都水監侯叔獻、丞劉璯乞不閉汴口,於孔固斗門下權作截河堰,使水入斗門,候修隄岸畢即開堰。詔如叔獻等所請。實錄八年閏四月三日,當考。又此年四月二十六日王珫選官,又此月二十九日張琥言,並合參照。

  詔別路士人在五路有教授州軍就學者,補試充上舍、內舍生員,毋過本路人三分之一。

  詔開封府界提點司依諸路轉運司增置管勾文字官一員,不許差出。從蔡確請也。

  戊子,遣將作監丞胡宗回點檢河北東路倉牔,先往澶州、北京計度見管牔屋可貯糧數,具圖以聞。

  己丑,詔諸路闕兵多處,令監司選舉使臣招補,開封府蔡確,京東李察、趙濟,京西劉宗傑、李南公,並提舉招兵;鄜延趙卨,環慶楚建中,涇原王廣淵,秦鳳張詵,提舉所差將兵。九月十八日當考。

  河北西路轉運司請,災傷路召募闕食或流民興役,朝廷賜米外,其于農田、水利及修城壕者,悉給常平錢穀。從之。

  庚寅,詔司農寺遣官往京西賑濟流民;及令河北轉運司曉諭存卹逐熟民戶,無致流移,巡察盜賊,務令安居;及令東路以所支粳米十五萬石內,賜五萬石賑濟。

  詔:「臣僚嘗被誣枉停廢,後辯訴復官者,當得俸賜。其非釐務,及奉朝請日,依分司官例給之。」

  詔:「河北旱災,民方艱食,惟河防急切及修城,許量調春夫,餘並權罷一年。」從判都水監李立之請也。

  環慶安撫司言,熟戶大旱闕食,乞貸慶州糧七萬石、環州三萬石。從之。

  辛卯,手詔:「河北已排義勇、保甲,集事之初,全在得人專心經畫,後乃可收其實用。西路以知制誥沈括、東路以龍圖閣待制曾孝寬提舉,凡緣保甲職事官屬,悉聽舉劾。仍許不以時遣官,或親按視檢察。」上欲擬後周八柱國法,故使從官領之,不以屬帥府。此據沈括自誌。括又云:朝廷新伍民兵,河北、河東、陝西得勁卒百萬,謂之保甲。河北三十餘萬先集,詔於從官中擇二人分領。

  詔淮南、開封府民被災傷者,免差來年春夫;河北西路轉運使體量邢、洺等州災傷,除放秋稅。

  又詔河北上番京東武衛等兵士,並宜抽歸營歇泊,以省邊儲。

  壬辰,河北東路兼青、曹、鄆、濮、齊、淄等州察訪使曾孝寬言:「昨與曾布同詳定諸路教閱及賞罰格,今布出外,欲乞因今奉使更訪問舊格未便事,與西路察訪使同詳定取旨。」詔沈括、曾孝寬未進發間同編修訖奏。又言:「本路已排定保甲,巡檢、縣尉,乞下所司選差;其不任事者,不拘常制選人代。」從之。

  癸巳,詔河北東路轉運司:「災傷之民,失於披訴者,特於限外接狀檢放。河北義勇、保甲,以災傷願往他州、縣逐熟者,以狀言於縣;豐歲關牒所往州、縣令復業;其所過稅錢,百以下並放。遣官於南薰、安上門置場,給流民米,人日二升,幼者半之。」時流民自北來者幾三萬人故也。

  詔引進使、達州團練使王君萬等十四人遷官有差。君萬仍賜絹五百,官其親屬一人,例外加一資。皇城使、威州刺史康從領文州團練使,官其一子。內殿承制張之諫遷文思副使。賞討蕩洮州之功也。

  右諫議大夫、集賢學士宋敏求上編修閤門儀制十冊。

  簽書鎮寧軍判官孫亶言:「真定府、邢洺磁相趙州流民經過澶州浮橋者日益多,其上三等戶皆言懼為人攘奪,勢不可居。欲令此數州通判、職官同令佐詣其鄉,優加存卹;如安存及千人以上,量賜獎擢。其第四等、五等欠青苗本息錢者,乞展限納。流民所棄田,權召人佃,依逃田法以年分漸輸納。所欠青苗錢,候歸集日施行。」從之,其安存流民酬獎,仍令立法以聞。

  知延州趙卨言:「奉詔以緣邊旱災,漢、蕃闕食,民將逃去,委臣勞徠,亟議安集之計。近緣邊得雨,而民間闕種,漢、蕃弓箭手願借官種者,各給小麥一石。及檢視諸寨城壕不及丈尺者,和雇饑民興修。邊民所採木及賣牛馬不售者,以官錢買之。漢、蕃戶買馬,可備戰用者,優給其直。經略司、常平倉糧穀,並減價糶。」詔秦鳳、熙河、涇原、環慶路經略司詳敍所奏,倣此措置,先具施行次第以聞。

  永興軍路安撫司言,乞展限一月收訴災傷狀,河北東路提舉司請除放第五等、中等以下役錢。並從之。

  甲午,侍御史知雜事張琥言:「侯叔獻乞不閉汴口,創築橫隄,并置稍继,修舊斗門,疏洩水勢還河。萬一深冬冰塞斗門,滀水衝溢新堰,大則都城可虞,小則沿汴居民被害,雖省一二十萬物料,增置梢继,所費亦不少。乞依舊閉塞汴口。」不報。又言:「河北流民多往京西,雖已差官賑卹,乞多給度僧牒并空名官告,召人入粟救濟。」詔司農寺所差官計會轉運司輟省倉穀賑濟,如闕少,即計所用空名、補牒、敕告、度牒具數以聞。

  併辰州麻陽、招諭二縣隸沅州。實錄云:併辰州麻陽縣入錦州寨,隸沅州。今從九域志。志又云:八年,廢錦州寨及招諭縣麻陽。地理志亦云:八年,併錦州寨人戶及廢招諭縣入麻陽,為一縣。事在八年二月末。實錄又云:省辰州招諭縣入沅州。今並從九域志。又實錄八年二月末、并十二月云云,已具注於彼。

  注 釋

  【一】仲理閣本作「仲瀮」,宋史卷二三三宗室世系表作「仲鍠」。

  【二】龍川略志「川」原作「州」,據閣本改。

  【三】臣備侍從據文,疑「備」下脫「位」字。

  【四】羊車「羊」原作「革」,據宋史卷一四五儀衛志、宋會要輿服一之一九改。

  【五】二者謂宜省去同上二書無「謂」字。

猜你喜欢
  卷九十·列传第二十·脱脱
  卷三百八十六 列传一百七十三·赵尔巽
  卷一四九 梁紀五·司马光
  卷之二十六·佚名
  卷之三百二十六·佚名
  张司马定浙二乱志·王世贞
  通志卷一百四十一·郑樵
  五四九 军机大臣阿桂等奏刑部知会逆犯殷宝山徐食田等管解到部片·佚名
  锦里耆旧传卷一·句延庆
  唐纪七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下之上武德七年(甲申、624)·司马光
  第四十一章 善后会议与东北易帜·李宗仁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二·佚名
  徵引书目·戴锡章
  卷一百五十八·佚名
  九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三十一·吴景旭

      戊集中之下  汉魏六朝  泉明  诗话类编曰靖节先生以义熈元年秋爲彭泽令冬遂觧绶去后十六年晋禅宋又七年卒晋史谓名潜字元亮南史谓名潜字渊明今按先生义熈中作孟传及祭程氏妹文俱称渊明元嘉中对檀道济乃称云

  • 浙东纪略 全文·徐芳烈

      乙丙之交,大清尚未一统,浙东一隅,亦以南北分之,纪实也;使易辨也。萧山徐芳烈涵之着。  甲午春,潞藩自淮而南,次武林,请居焉。  乙酉五月十一日,清兵至金陵,弘光皇帝走,城为之空。  二十五日,马士英从太后至杭,武林沸腾。

  • 卷九·张廷玉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资治通监纲目三编卷九 【起壬子明宣宗宣德七年尽癸亥明英宗正统八年】凡十二年 【壬子】七年春正月辛酉朔日有食之 【勅羣臣谨天戒免朝贺】 赐中官金英范洪免死诏 【赐英及洪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七十三·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十四·佚名

    万历十七年八月丙子朔大学士申时行等言时值中秋 天开万寿望 皇上仰求 天庆俯察群情特出御门视事经筵秋讲如期举行○甘肃巡抚李廷仪申饬堤防四议一重关宜建二墩台宜修三夷兵宜鼓四信地宜明章下兵部○改刑部左侍郎孙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十四·佚名

    万历元年六月己酉朔命尚书陆树声宴待朝鲜国进献陪臣○以阅视纪录宣大山西副总兵麻贵麻锦参将贾国忠李如槚李国珍杨尔干王国勋薛邦奇赵崇璧葛臣凡十员革参将徐行提问仍更置参将及游击奚元张元宝濮东阳吴昆任秉公补于汉

  • 卷之二百五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之二十三·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二十三传第七喀喇沁部总传喀喇沁部在喜峯口外至京师七百六十里东西距五百里南北距四百五十里东界土默特及敖汉西界察哈尔正蓝旗牧厰南界盛京边墙北界翁牛特元时有扎尔楚泰者

  • 二〇〇 拾遗子·周作人

    七,神话学与安特路朗 安特路朗是个多方面的学者文人,他的著书很多,我只有其中的文学史及评论类,古典翻译介绍类,童话儿歌研究类,最重要的是神话学类,但是如《垂钓漫录》以及诗集却终于未曾收罗。这里边于我影响最多的是神话

  • 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 第三十五·班固

    (东方朔)【原文】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衒鬻者以千数,其不足采者辄报闻罢。朔初来,上书曰:“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

  • 郭祖深传·李延寿

    郭祖深是襄陽人。梁武帝初起兵时,以门客的身份跟随。后来又跟随蔡道恭在司州。北方沦陷后南归。上书陈说边境的情况,不被采用。后被选拔为县令兼南梁郡丞,改任后军行参军。梁武帝对家人溺爱疏于教育,朝政废弛,祖深就抬着棺

  • 卷五十七 间传第三十七·郑玄

    (陆曰:“郑云:‘名《间传》者,以其记丧服之间轻重所宜也。’”)[疏]正义曰:案郑《目录》云:“名曰《间传》者,以其记丧服之间轻重所宜。此于《别录》属《丧服》。斩衰何以服苴?苴,恶貌也,所以首其内而见诸外也。斩衰貌若苴,齐衰貌

  • 提要·景星

    【臣】等谨案大学中庸集説启蒙二巻元景星撰星号讷庵余姚人据卷末宣徳九年钱时跋称得礼部侍郎蒋骥写本骥跋题庚辰嵗当为建文元年骥为景之门人则星元末人也前有星自序标题为学庸集説启防而序中实曰四书集説启防凡例中如

  • 仁者爱人,智者知人·孔子

    【原文】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①。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②,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于夏曰:“乡③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日:“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

  • 家礼卷三·朱熹

    宋 朱子 撰昬礼议昬男子年十六至三十女子年十四至二十【司马公曰古者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今令文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并聴昬嫁今为此説所以参古今之道酌礼令之中顺天地之理合人情之宜也】身及主昬者无期以上丧乃可

  • 有情生命的竖穷横遍·太虚

    无情──情爱情识──的草木等也有生命,但其生命与有情生命不同。有情生命的情则竖穷三世、横遍十方,而无情的生命仅托形类传衍。每根草所占的空间有限,每一树所传时间亦有限,依地生长的,极于地球毁灭时必随毁灭;而有情生命

  • 佛说广义法门经·佚名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如是我闻。一时净命舍利弗。住舍卫国。祇陀树林。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是时净命舍利弗。语诸比丘。诸比丘言。大德舍利弗。舍利弗言。长老。我今为长老说法。初善中善后善。义善语善。纯一无杂。

  • 佛说阿难分别经·佚名

    佛说阿难分别经,一卷,秦法坚译。与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