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

台湾县大杰岭等社熟番及番妇

凤山县放■〈纟索〉等社熟番及番妇

诸罗县诸罗等社熟番及番妇

诸罗县箫垄等社熟番及番妇

彰化县大肚等社熟番及番妇

彰化县西螺等社熟番及番妇

淡水厅德化等社熟番及番妇

淡水厅竹堑等社熟番及番妇

凤山县山猪毛等社归化生番及番妇

诸罗县内山阿里等社归化生番及番妇

彰化县水沙连等社归化生番及番妇

彰化县内山生番及番妇

淡水右武乃等社生番及番妇

台湾县大杰岭等社熟番及番妇

台湾自古不通中国,本朝始入版图。番民有生、熟二种,聚居各社如内地之村落。不设土司,众推一人约束。其大杰岭等社熟番,编竹木为墙,屋盖以茅茨;土基甚高,入室必以梯。男剪发,束以红帛。衣用布二幅联如半臂,垂尺许于肩肘;腰围花布。寒衣曰「缦披」,其长覆足。妇衣亦然。俱以铜铁环束两腕,或迭至数十。各县社番多有之。嚼米为酒,恒携黄梨以佐食。男女相悦,即野合。「府志」称:各社终身依妇以处,赘婿即为子孙。岁输丁赋七十余两。其新港、卓猴二社旧属诸罗,今改隶台湾县治。

凤山县放■〈纟索〉等社熟番及番妇

放■〈纟索〉等社熟番,相传为红毛种类;康熙三十五年(一六九六)归化。其人善耕种,地产香米。男以鹿皮蔽体,或披毡敞衣;女着衣裙。喜悬螺贝于项间,腕束铜环而跣足。捕鹿,必听鸟音以占得失。婚娶,名曰「牵手」。女及笄,构屋独居;番童以口琴挑之,喜则相就。遇吉庆,辄艳服,簪野花;连臂踏歌,名曰「番戏」。疾病不事医药,用冷水浴之。茄藤、力力等社皆然。岁输丁赋三百四十九两零。

诸罗县诸罗等社熟番及番妇

诸罗山社,相传亦红毛种类。风俗、物产,与凤山放■〈纟索〉等社相似。男番首插雉尾,以树皮绩为长衫;夏常裸体。女盘发,缀小珠,覆以布帕;项围白螺、珊瑚为饰。又男番喜穿耳,纳竹圈于中,渐易大者;久之,将垂及肩,乃实以圆木或嵌螺钱。各县社番多有之。诸罗社在县西,其打猫社、他里雾社、柴里社俱在县北。

诸罗县箫垄等社熟番及番妇

诸罗县南,曰箫垄社、曰加溜湾社、曰麻豆社、曰哆咯嘓社。服饰大略与诸罗等社同。男以竹片束腰,曰「篐肚」,欲其渐细。能截竹为箫,长二、三尺;以鼻吹之。岁时,妇女多以糍饵相馈饷。又按「府志」:哆啰嘓社男女成婚后,俱折去上齿各二,彼此谨藏;盖亦终身不改之意云。凡诸罗县各社,岁输丁赋一百八十余两。

彰化县大肚等社熟番及番妇

彰化县属土番,滨海倚山,种类蕃杂,共五十社。其大肚等社番,皆以渔猎为业。善镖箭,竹弓、竹矢傅以铁镞。亦勤耕作,番妇则携饮食饷之。暇日,或至县贸易。

彰化县西螺等社熟番及番妇

西螺等社熟番,居处、服饰与大肚等社相似。其人趫捷,束腹奔走;接递文移,官给以饩。番妇常挈子女赴县,用谷、帛相贸易。凡彰化县各社,岁计输丁赋四百六十三两零。

淡水厅德化等社熟番及番妇

淡水厅,以台防同知驻扎,故名。德化、蓬山、吞霄、中港四社在同知所驻竹堑城之北,其地滨洋下湿。结茅成屋,或以板为之。饭以黍米,卤浸鱼虾供馔。男妇皆短衣,腰围幅布;并力耕作,亦事渔猎。暇则吹竹笛、弹竹琴以为乐。

淡水厅竹堑等社熟番及番妇

竹堑城,为台防同知驻扎之地。竹堑社,在城北五里;其南坎社、淡水内外社,俱在城南,甚远。风俗,与德化等社相似。男剪发齐额,或戴竹节帽。素衣绣缘如半臂,下体围花布。妇盘髻,约以朱绳;衣亦如男。常携葫芦,伋水蒸黍。凡淡水各社熟番,俱与通事贸易。岁输丁赋二百六十余两、皮税一两余。

凤山县山猪毛等社归化生番及番妇

生番在山谷中,深林密箐,不知种类;凤山等县皆有之。山猪毛等社,于康熙五十五年(一七一六)、雍正二年(一七二西)先后归化;共七十四社,自立土目约束。其居,择险隘处迭石片为屋,无异穴处。男女披发裸身,或以鹿皮蔽体;富者偶用番锦、哔吱之属。能绩树为布,亦知耕种黍稷。喜啖薯蓣。见亲朋,以鼻相就为敬。婚姻,则歌唱相合而成。时挟弓矢、镖枪捕獐鹿,以其肉向民人易盐、布、釜甑。岁输皮税二十余两。

诸罗县内山阿里等社归化生番及番妇

内山阿里等社,自康熙二十二年(一六八三)归化;择其语音颇正者为通事。番人皆依山穴土以居;饮食、衣服与山猪毛等社相似。不谙耕作,惟植薯蓣于石罅。挟弓矢,猎獐鹿以佐食。足趾若鸡爪,履险如平地。岁输丁赋三十余两。

彰化县水沙连等社归化生番及番妇

水沙连及巴老远、沙里兴等三十六社,俱于康熙、雍正(一六六二~一七三五)年间先后归化。其地有大湖,湖中一山耸峙;番人居其上,石屋相连。能勤稼穑;多麦、豆,盖藏饶裕。身披鹿皮,绩树皮横联之;间有着布衫者。番妇挂圆石珠于项,自织布为衣。善织罽,染五色狗毛杂树皮,陆离如锦。婚娶,以刀斧、釜铛之属为聘。虽通舟楫,不至城市;或赴竹脚寮社贸易。岁输谷十五石三斗、皮税四两三钱。

彰化县内山生番及番妇

内山生番居深山穷谷,人迹罕到。巢居穴处,茹毛饮血,裸体;不知寒暑。登峰越箐,捷若猿猱;善镖箭,发无不中。秋深水涸之候,常至近界镖射鹿獐;遇内地人,辄加戕害。番妇针刺两颐,如网巾纹。亦能绩树皮为罽。

淡水右武乃等社生番及番妇

淡水同知属内山右武乃等社生番,倚山而居。男女俱裸,或联鹿皮、缉木叶为衣;食生物。性刚狠,以杀为事。隆冬草枯水涸,追射獐鹿;攀援树木,趫捷如飞。其竹堑东南内山生番,俗亦相等。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三十·列传第一百二十六·柯劭忞
  第八十八回 代总统启节入都 投照会决谋宣战·蔡东藩
  提要·杨陆荣
  卷五十一·佚名
  卷五十四·杨士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一·佚名
  七八三 谕着添派德保同办《日下旧闻考》·佚名
  第三章 与西洋的早期接触·林语堂
  范缜传·李延寿
  张源德传·欧阳修
  郑侠传·脱脱
  张问达传·张廷玉
  秦宣太后爱魏丑夫·佚名
  ●皇朝通典卷九十四·佚名
  通制条格卷第八·拜住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零八·彭定求

        卷708_1 【钓台】徐夤   金门谁奉诏,碧岸独垂钩。旧友只樵叟,新交惟野鸥。   嘉名悬日月,深谷化陵丘。便可招巢父,长川好饮牛。   卷708_2 【旅次寓题】徐夤   胡为名利役,来往老关河。白发随梳少,青山入

  • 卷三百五·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五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小山集刘翰字武子长沙人绍兴间于湖张孝祥石湖范成大方名重一时翰逰于二公之门故诗声日着乆客都下迄无所就有小山集桂殿秋夀于湖先生青帝子碧莲宫不驾云

  • 卷五十四 咸平六年(癸卯,1003)·李焘

      起真宗咸平六年正月盡是年五月   春正月甲午,詔延州、保安軍自今有賊界投來人,並依石、隰州例給廩食,補其酋長。   丙申,免靜戎軍漢陽等五鄉秋稅,以其經戎寇侵略也。   契丹奚王知客陽勍來降。辛丑,以勍為三班借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四十二·杨仲良

      仁宗皇帝   明黜陟   庆历三年九月,范仲淹、富弼等列奏十事,一曰明黜陟:『《虞书》「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我祖宗朝,文武百官,皆无磨勘之例,惟政能可旌者,擢以不次,无所称者,至老不迁,故人人自厉,以求绩效。今文资三

  • 中俄密约之真相·佚名

    中俄密约者,瓜分中国之先锋也,而其机实自中东之役启之。当军书旁午,风声鹤唳之时,当局者旁皇无所措,辄欲借他国之力以泄一时之忿。两江总督张之洞,电奏争和议曰:若以赂倭者转而赂俄,所失不及其半,即可转败为胜。惟有恳请饬总署

  • 一六八 户部尚书王际华奏誊录姚岐谟旷课数月分校郑爔等不查报请交部议处折·佚名

    一六八 户部尚书王际华奏誊录姚岐谟旷课数月分校郑爔等不查报请交部议处折乾隆三十九年七月十四日臣王际华谨奏,为据实奏闻事。窃臣遵旨同大学士于敏中办理《四库全书荟要》,所有誊录应缴每日功课,先经酌定,责令各该分校

  • 陆贽传·欧阳修

    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十八岁考中进士,又在吏部考中博学宏辞科,调任郑县尉,后被免职回乡。寿州刺史张镒名望很高,陆贽去参见,交谈了三天,张镒认为他是奇才,请与他结为忘年交。告辞时,张镒赠钱百万,说“:请作为母亲大人一日的费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七·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 洪武九年秋七月癸丑朔,日有食之。 甲寅,以刑部尚书韩士原为江西布政使,燕府伴读李浚文为左参政,吴府伴读张里仁为右参政。士原,东平之汶上人,仕元为浙江行省都事,来归,授济南乐安州同知,累迁至今

  • 提要·刘宗周

    臣等谨案论语学案十巻明刘宗周撰宗周有周易古文钞已着録宗周讲学以慎独为宗故其解为政以徳及朝闻道俱首揭此旨其传虽出姚江而颇能救正其失其解多闻择善多见而识章有云世谓闻见之知与徳性之知有二予谓聪明睿知非性乎睿

  • 圣人穿不穿时装?·孔子

    【原文】 君子①不以绀掫饰②,红紫不以为亵服③。 当暑,袗絺綌④,必表(5)而出之。 缁衣(6)羔裘(7),素衣麑裘(8),黄衣狐裘。 亵裘长,短右袂(9)。 必有寝衣(10),长一身有半。 狐貉之厚以居(11).去丧,无所不佩。 非帷裳(12),必杀

  •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三·唐慧琳

        大唐翻经沙门慧琳撰  大宝积经音义之三  音卷从三十七尽五十五凡十九卷  大宝积经第三十七卷  尸罗(梵语唐云戒或云律或总云戒律藏也)。  不怯(欠业反顾野王曰怯畏劣也考声云怯懦也奴乱反说文作[狂

  • 父子合集经卷第十八·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六界差别品第二十六之三   佛言大王。譬若有人于睡梦中与诸宝媛共相执持。是人觉已。忆念梦中所受妙触。为实尔不。王言不也。佛言大王

  • 第十八卷·佚名

    畜生品第五之一复次比丘。知业果报。如实观诸地狱。知业果报。一百三十六地狱中。众生寿命长短增减如实知已。观第二道无量饿鬼。略而说之。三十六种。及观业行。亦如实知。彼以闻慧。观诸畜生种类差别。三十四亿。随

  • 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九下·智顗

    释寿量品先出异解。睿师序云。寿无量劫未足以明其久。分身无数不足以异其体。然则寿量定其非数。分身明其不异。普贤显其无成。多宝明其不灭耳。河西道朗云。明法身真化不异存没理一。多宝现明法身常存。寿量明与太虚

  • 四分律卷第八(初分之八)·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三十舍堕法之三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六群比丘以纯白羊毛作新卧具,诸居士见皆讥嫌言:“沙门释子!不知惭愧,无有厌足,外自称言:‘我修正法。’如是何有正法?作新白羊毛卧具,似王若

  • 物种起源·达尔文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著。1859年伦敦默里出版社初版。达尔文出生于英国古城施鲁斯伯里,自幼对大自然深感兴趣。1828年在剑桥大学攻读神学时,结识植物学教授汉斯罗,经他推荐参加了1831年英国政府派遣的贝格尔号军舰的环

  • 孝经纪事·陈澧

    《孝经》、《论语》,圣贤教人之书也。而《孝经》尤简约,朝廷以此试士,本以圣贤之教教天下,而士但以为考试题目而已。世之劝人为善者,乃至取巫觋语而刊布之,不亦慎乎?古人尊信《孝经》之事,群书所载甚多。今取其见十七史者若干

  • 六道伽陀经·佚名

    一卷,赵宋法天译。说六道相之偈颂也。与六趣轮回经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