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十四

永乐四年五月庚寅朔  上召三法司官谕之曰朕屡命尔等决狱贵在明而无滞明则有罪不与无罪者同免滞则无罪将与有罪者同困前日见刑部引奏辽东卫官纵军士往高丽者一指挥专理屯田未尝与知而一概逮系久不锍决至于病危假令病竟不治此人何罪即是尔等枉杀之司理之职重民命为本辅君之道施行政为务尔等任大臣掌邦宪而怠忽若此乎今天气已热除犯斩绞罪系之其徒流以下皆令所在发遣庶几瘦死无及于轻罪

○敕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广都指挥使司调军八万往广西听征

○升府军左卫指挥佥事沐昂为云南都指挥同知昂黔宁昭靖王英季子西平侯晟之弟盖以云南不忘黔宁之德而晟将有他命故进用之

○金星犯五诸侯第一星

○辛卯  赐尚师哈立麻使臣及瓜哇国琉球国使臣辽东者不林河来朝野人女直头目宴

○除湖广道州宁县远荒田一十九顷六十余亩租税

○夜有星火如鸡子赤色尾迹有光出七公流丈余发光如盏大东行至游气

○壬辰  上谕兵部尚书金忠等曰  皇考之世宦寺无敢与外廷交接昨日一人以私财寓外人此虽细事渐不可长随已罪之其敕各衙门卫士于出入之际遵旧制严搜检夫防患譬如防疾始萌而治之则用力少而易效痼而后治则用力多而难胜矣

○增置江西星子德安二县县丞主簿

○癸巳唐王桱长子赐名琼烟

○甲午端午节赐文武群臣宴

○乙未改浙江布政司右布政使张启于河南升吏部主事盖祯为云南布政司左参政擢庄浪县知县顾佐为福建道监察御史

○溧水县言水决仪凤凤等乡玗岸妨民耕种请用民丁修筑从之

○丁酉  命礼部铸征夷将军征夷副将军印

○都督程远有罪  上特宥之命随西平侯沐晟立功自赎遂敕晟曰都督程远犯死罪今惜其才特宥之使从人立功盖其才足当一面其余文武官有罪发立功者各量罪之轻重察才之高下而用之用当其才成功可必既而顾侍臣曰君人之道犯极恶则不宥有小善亦不弃人孰无过论小过而废大善则为善者怠亦孰无才若录小才而免大恶则为恶者肆故恶之难容者乃不论其才才有可用者乃可略其过如此则善善恶恶皆不失矣遣忽都帖木儿答敕罕赍  敕谕鬼力赤部下阿鲁台曰曩者丑闾回具言尔聪明识天命有归诚之心近忽都帖木儿至又言尔母子同心归诚有加无替自古名世之臣怀先见之明者能审时议识去就如王陵陈平去楚归汉尉迟恭李靖舍隋归唐曹彬潘羙委身事宋此数人者皆知天命去留之几是以功成名遂福及子孙况尔明达不下古人既知天命所在则当决之或遣尔子来见或率部属同来听择善地以处荣膺王爵世守其地传之子孙永永无穷盖趋吉避凶就安去危在此一举且难得易失者时几也时几一失他日进退两难虽悔莫追尔宜审之  赐阿鲁台织金文绮二端

○户部言直隶常州安庆庐州及六安等州县水民饥命给米稻赈之凡给九万六千七百五十石

○戊戌别失八里王沙迷查千遣使来朝贡马赐其使者钞币  命礼部宴劳之遂遣鸿胪寺丞刘帖木儿等赍敕及彩币往劳沙迷查千令与其使者偕行并赐所过哈剌火州土鲁番柳陈三城王子哈散等彩币

○前军都督佥事马瑛有罪降为百户

○辛丑河南都指挥同知徐政有罪谪从征安南立功自效

○壬寅  命户部内外将士从征安南者其俸粮皆给全米

○复广西布政司左布政使储颙左参政苏恭则官初二人坐累颙降左参议恭则降户部员外郎至是以用兵安南供给多出广西有言颙等干济者故复其旧职云

○甲辰  敕广西总兵官都督同知韩观今大军征讨黎贼合用粮饷已  敕户部先拨二十万石尔即与广西都司布政司规画调发军民运赴顺便去处贮之候大军之顺带前去余令土兵随军儧运  敕镇江苏州镇海金山建阳新安九江仪真高邮淮安安庆六安滁寿泗扬邳徐庐宣二十卫精选马步军一万往广西听征安南  命大理寺卿陈洽赴广西计议军事以都督黄中吕毅前送陈天平失律徵赴京

○升山西都指挥佥事蒋盛山西行都司都指挥佥事赵礼浙江都指挥佥事李晟山东都指挥佥事王弼俱为本司都指挥同知金吾右卫指挥使李名为河南都指挥佥事刘福为陕西都指挥佥事刘得成为山西都指挥佥事祝青为大宁都指挥佥事指挥佥事王观为辽东都指挥佥事金吾左卫指挥同知张士道苏长为本卫指挥使指挥佥事刘士中千户邹义杨林俱为本卫指挥同知金吾右卫指挥同知陈青张七为本卫指挥使百户何狗儿为本卫指挥佥事皆以平内难功复升云

○给事中周让等使小石剌等处还赐钞文绮袭衣

○乙巳  赐周王橚织金衮龙纱三疋织金鸾凤鞠衣材二疋青暗花纱十三疋高丽布二十二疋氁丝布十疋

○丙午  上以云南卓里诸宣慰使司并孟定湾甸等府州每岁朝贡道里险远令自今三年一贡著为令如庆贺谢恩之类不拘此例

○车里宣慰司宣慰使刀暹答遣侄刀鸪男刀者刀板等贡方物诏赐暹答锦六叚纻丝纱罗各十二疋并以纻丝罗各九疋  赐其妻复以刀暹答从征八百有劳遣使赍遣褒谕别赐白金百五十两锦二段纻纱八表里赐其头目揽线思以下纻纱表里有差

○丁未升肇庆府同知周南为四川按察司副使  赐安南归附人裴伯耆冠带  命随大军南征

○复设司牧局

○戊申秦王尚炳来朝  命皇太子宴之文华后殿其从官宴于西庑

○己酉遣使  赐周王橚钞六万锭楚王祯二万锭

○改四川潼川州华池等三井都城府罗泉等五井重庆府郁山井盐课司俱隶四川盐课提举司

○庚戌齐王榑至京师先是榑结无赖餋剌客私僣帝号及为咒诅魇镇等事屡有告之者察之皆有徵验  上不忍罪之但  赐书谕令改行于是榑请入朝面谢既至廷臣交章劾奏榑罪不当宥榑厉声曰奸臣又欲喋喋效建文时杀我耶会当尽斩此辈  上闻之不怿曰此其心可知已命罢去其随侍护卫及长史等官处之京师  敕山东都司布政司按察司革青州中左二护卫及齐府长史司仪卫司官军校尉分调附近卫所凡王王府监系及拘留造作一应之人皆释之

○辛亥以秦王尚炳将归  上召其从臣谕之曰王前在国中言动时有错谬朕遣书诫之颇闻克自省改今日见王应对进退循循合度甚适朕意此皆尔等辅导之力长史以下皆叩首曰此由王天资之羙克奉  陛下圣训臣等庸愚实无所效力  上曰羙玉非资良工不适为器嘉木非得良匠不适为材人之成德亦然尔等宜益尽心辅王虽小过必矢见正之虽小德必助成之谓小过无害驯至于大过谓小德无益驯至于无德不可因循但和平以导之从容以入之积以诚意未有不相信者王能修善行汝曹亦有令名其往勉之  命赐纱衣人一袭道里费视常例加倍

○修灵谷寺

○壬子四川马湖府土官知府安本等来朝贡马赐之钞币

○甲寅秦王尚炳辞归宴如初至赐之白衣钞币

○置北京卢龙卫经历司经历一员

○丙辰  命兵仗局造铳一万七百箭十有二万五千备御边之用

○吏部尚书兼詹事府詹事蹇义等引奏齐府教授叶坦等三人谓齐王所为不道坦等不能辅导为善匡救其过宜寘于法  上曰齐王凶悖出于天性如暴虎虽槛之不驯曲木虽揉之不直皆性然也中人以上闻善则从下愚之资虽教不善齐王朕弟于情至亲扳于艰难困苦之中而纳诸富贵安乐之地恩亦不薄及闻其所为之非诚心以告之温辞以戒之反覆谆切至于六七尚无一毫听纳之意况肯从其下人之言乎刑法之施为恶者不使幸免无恶者不以妄加庶几有所劝惩前日齐府僚属从王来京者朕已察其奸邪数人寘之于法坦等皆先自归朝廷陈告毋一概论之

○宁夏总兵官左都督何福奏陕西神木县在绥德卫之外七百余里盖极边冲要之地虏之所常窥伺者洪武中每岁河冻调绥德卫官军一千往戍后设东胜卫又在神木之外遂罢神木戍兵今东胜卫率调永平遵化神木虽如旧戍守然兵少不足以制寇且县治在平地四山高峻寇至凭高射城中难为捍卫县城东山有古城颇险峻且城隍坚完请移县治于彼益兵戍守为便  上从其言命于绥德卫再调一千户所往戍守

○丁巳哈密忠顺王脱脱祖母速哥失里及头目各遣人谢罪言脱脱已复王位脱脱亦遣陪臣谢恩  上命遣使赍  敕各戒谕之

○云南胜冲守御千户所千户孟景贤等自古大剌还土酋泼的那浪遣目选马撒等偕来贡方物中官杨瑄与景贤等赍诏往抚谕之泼的那浪见使者不下拜瑄等曰  大明天子遣使抚谕四夷尔迎诏使不拜何也泼的那浪怒曰吾处此土知受拜而已焉知拜人遂徙置瑄等南难河拘留不遣瑄等亦不屈其左右言于泼的那浪曰中国使臣以恤我来我乃悖之我之不直如中国举云南全师以向我譬以铁挝击鸡卵能膺其锋耶泼的那浪惧乃礼谢使者先遣头目选马撒等随景贤朝贡继遣头目独金不剌等护送瑄等还且贡物方谢过而大古剌所属诸酋长皆遣使朝贡

○戊午升金吾左卫千户刘兴为本卫指挥同知

○先是有告故驸马都尉富阳侯李让家人中盐虚买实收者  上命付锦衣卫鞠之锦衣卫覆奏告者不实  上命六科给事中孙琳等共审之曰毋加榜苔务得实情既而琳等还白诘得富阳侯家人实贿锦衣卫官  上曰富阳侯之子朕外孙孰敢诬之朕但虑锦衣卫故抑告者初不虑其纳贿命付都察院鞠之于是侯之子恳谢过丐免  上曰法度于天下共之岂为私亲废尔曹政当奉法保恩岂可恃恩挠法夫欺谩以苟利与贿赂以逃刑虽尔曹亦不可得免况尔家人乎遂召都察院臣谕曰宥罪可施于疏贱而贵近不可挠免行法必先于贵近则疏贱可以知警富阳侯家人其治之如律

猜你喜欢
  第七十六回 巫盅狱丞相灭门 泉鸠里储君毙命·蔡东藩
  第一百十回 罢参战改设机关 撤自治收回藩属·蔡东藩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十二·佚名
  卷之二百二十·佚名
  一六八 户部尚书王际华奏誊录姚岐谟旷课数月分校郑爔等不查报请交部议处折·佚名
  绎史卷一百四十九·马骕
  第一章 当时之诸部族·冯承钧
  六十一、葬事·包天笑
  汝南王亮传·房玄龄
  武帝纪·房玄龄
  卷首引语·辜鸿铭
  世宗宪皇帝上谕旗务议覆卷六·允禄
  第五十四章 武汉保卫战·李宗仁
  卷一百·佚名
  十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六十七·彭定求

        卷367_1 【缑山鹤】张仲素   羽客骖仙鹤,将飞驻碧山。映松残雪在,度岭片云还。   清唳因风远,高姿对水闲。笙歌忆天上,城郭叹人间。   几变霜毛洁,方殊藻质斑。迢迢烟路逸,奋翮讵能攀。   卷367_2 【夜闻洛

  • 序·陈廷敬

      词之有图谱,犹诗之有体格也。诗本于古歌谣,词本于周诗三百篇,皆可歌。凡散见于《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者,班班可考也。汉初乐府亦期协律,魏晋讫唐,诸体杂出,而比于律者盖寡。唐之

  • 卷三十二·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十二冬至类四言古晋冬至初嵗小防歌    【晋】张 华日月不留四气回周节庆代序万国同休庶尹羣后奉夀升朝我有嘉礼式宴百僚繁肴绮错旨酒泉渟笙镛和奏磬管流声上隆其爱下尽其心宣

  • 十二集 一卷·钱德苍

    缀白裘十二集序盖闻宝鼎赤鴈,开乐府于齐梁;白纻红盐,极绮声于唐宋。词变为曲,体兼小令长歌;曲别有音,调叶银筝檀板。以故璧月琼树,争夸江令才华;风片雨丝,恒数临川佳制虽坐观海市,未必皆眞;而行过屠门,贵且快意。吾友钱君,审音按律

  • 卷第二百七十三 後唐紀二·司马光

      起閼逢涒灘(甲申),盡旃蒙作噩(乙酉)十月,凡一年有奇。   莊宗光聖神閔孝皇帝同光二年(甲申、九二四年)   春,正月,甲辰,幽州奏契丹入寇,至瓦橋。以天平軍節度使李嗣源為北面行營都招討使,陝州留後霍彥威副之,宣徽使李紹宏為

  • 卷之三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第十一卷 宋·缪荃孙

    张公洞慎献残题名在宜兴拓本高一尺三寸五分,广七寸二分,正书二行。绍圣改元。慎献下缺崇明寺金刚经石刻在句容经凡十六石,石高一尺,广二尺九寸至六尺六寸不等。行数不计,行十二字。字径七分,正书。在城内圆照寺,即宋崇明寺宝

  • 卷七十八·鄂尔泰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目録卷七十八附载满洲旗分内之尼堪姓氏侯氏优才      拜思胡朗裴氏裴登举     裴?柯方氏方义文     方敏东冯氏冯士勇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一百十二·阿桂

    正月庚戌明亮舒常奏言带石达尔图木克什等处贼畨负嵎固守询屡次投出畨人皆称贼畨屡被勦戮日渐减少不过为移东补西之计近闻贼畨以正地一路官兵业经撤出料不再来现将正地畨众俱调往绰甲斯布严防等语又据革布什咱土都司丹

  • 袁充传·李延寿

    袁充字德符,祖先是陈郡阳夏人。后来寓居于丹阳。祖父袁昂、父袁君正,都曾任梁朝侍中。  袁充自幼机警敏悟,十多岁的时候,他的父亲的同事来到他家,这时已是初冬,袁充还穿着粗布衣衫。客人戏耍袁充说“:袁郎子,纟希兮纟谷兮,凄

  • 欧阳玄传·宋濂

    欧阳玄,字原功,祖籍庐陵,与欧阳修同宗,曾祖父时迁居浏阳,故为浏阳人。玄幼年时智慧超群,母亲授以《孝经》、《论语》、小学各书,八岁拜本乡张贯之为师,已能日记千字,并能做文。一次部使者巡视时,令学生做梅花诗,他立即写了十首,到

  • 第三节 奴 婢·吕思勉

    奴婢来源,一由没入,一由俘掠,一由鬻卖,历代皆然。《梁律》:谋反、降、叛、大逆已上皆斩。父子,同产男无少长皆弃市。母、妻、姊妹及应从坐弃市者,妻、子、女、妾同补奚官为奴婢。《周六律》:盗贼及谋反、大逆、降、叛恶逆罪当

  • 卷十二·佚名

    <经部,诗类,毛诗李黄集解钦定四库全书毛诗集解卷十二   宋 李樗黄櫄 撰魏葛屦诂训传第九    国风葛屦刺褊也魏地陿【音洽】隘【於解反】其民机巧趋利其君俭啬?急而无德以将之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掺掺女手可以缝

  • 卷二十二·李光坡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述注卷二十二安溪李光坡撰○冥氏掌设弧张注曰弧张罿罦之属所以扃绢禽兽○为阱擭以攻猛兽以灵鼓敺之注曰灵鼓六面鼓敺之使惊趋阱擭○若得其兽则献其皮革齿须备注曰郑司农云须直谓頣下须备谓搔也 冥音

  • 庄公·庄公二十七年·左丘明

    【经】二十有七年春,公会杞伯姬于洮。夏六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郑伯同盟于幽。秋,公子友如陈,葬原仲。冬,杞伯姬来。莒庆来逆叔姬。杞伯来朝。公会齐侯于城濮。【传】二十七年春,公会杞伯姬于洮,非事也。天子非展义不巡

  • 卷一百六十四·佚名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六十二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布施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布施波罗蜜多。不应观四静虑若常若无常。不应观四无量四无色定若常若无常。何以故?四静虑四静

  • 卷三·佚名

    是时尊者舍利弗。白妙吉祥童子言:善男子,如此妙法住世几何。妙吉祥言:舍利弗。如此三毒贪瞋痴故。舍利弗言:善男子,此贪瞋痴住当几何。妙吉祥言:舍利弗。此三毒住由如地界故。舍利弗言:善男子,此地界复住几何。妙吉祥言:舍利弗

  • 全唐诗·彭定求

    诗总集。清彭定求等编。共九百卷。明人胡震亨编《唐音统籤》一千零三十三卷,清初季振宜编《唐诗》七百一十七卷,采集唐人别集,搜求遗佚,成为包含较广的唐诗总集。此书诗作按体排列,并删去《统籤》篇末《章咒》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