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十四
营建志三
京城营建规制三【八旗仓厫 八旗教场 八旗礮厰 八旗火药厰】八旗仓厫
海运仓在东直门内鞭子衚衕北口外镶黄旗地方原设厫四十五座内四座六间余俱五间计二百二十九间空基十六座续增厫四十二座【内废七座】共八十座堆房七所共八间乾隆元年添厫二十座
旧太仓在朝阳门内正白旗地方原设仓厫四十二座内三座六间余俱五间计二百一十三间空基二十三座续增厫三十八座共八十座堆子三所共六间乾隆元年添厫九座五十年被焚六座南新仓在朝阳门内镶白旗地方原设厫三十座内二座六间余俱五间计一百五十二间空基一十六座续增厫四十五座共七十五座堆子三所共六间乾隆元年添厫一座
禄米仓在朝阳坊智化寺西正蓝旗地方原设厫二十五座内二座四间余俱五间计一百二十三间【内废二座】空基五座续增厫三十四座共五十七座堆子七所共十一间【此处原系禄米太平二仓康熙四十四年皆归并为禄米仓】
北新仓在东直门内瓦乂儿衚衕东口正黄旗地方原设厫四十九座每座五间计二百四十五间空基八座续增厫三十一座共八十座堆子八所乾隆元年添厫六座
兴平仓在朝阳门内匾担衚衕南口正红旗地方原设厫三十座每座五间计一百五十间空基十座续增厫五十座共八十座堆子七所乾隆元年添厫一座
富新仓在朝阳门内北小街镶红旗地方原设厫二十八座每座五间计一百四十间外板厫二座【系大通槗堆贮板木】空基八座续增厫三十四座共六十四座堆子五所
太平仓原与禄未仓同设一处康熙四十四年移设於朝阳门外镶蓝旗地方原设厫十五座每座五间计七十五间空基一座【今归并禄米仓详後】续建厫八十座【内十座系大通槗号房改作】乾隆元年添厫六座
本裕仓在德胜门外清河地方开放
圆明园及郑家庄二处驻防官兵俸甲米石厫三十座每座五间计一百五十间堆子九所
万安仓在朝阳门外正白旗地方厫四十二座每座五间计二百一十间堆子五所乾隆元年添厫三座四年奏准将储济仓新建厫四十八座归并管理名曰万安东仓其旧厫名曰西仓
裕丰仓在东便门外骆驼馆共厫六十三座堆子十所共十间
储济仓在东便门外谢圣保园地共厫一百零八座堆子八所共十三间乾隆元年所添仓厫已拨入万安仓管理
丰益仓在安河槗共厫三十座堆子四所共十二间
恩丰仓在东华门北首东夹道乾隆二十八年设厫十二座系沿河官房七十四间改作
通州西仓在新城内原建厫一百九座续增厫九十一座乾隆二十九年裁去四十九座现存一百五十一座
通州中仓在旧城南门内原建厫六十四座续增厫五十五座乾隆二十六年裁去十一座现存一百零八座
凡堆缷漕米之处设立号房大通槗号房共四十八间朝阳门号房共五十八间通州石埧号房共一百零六间通州土埧号房共六十间
以上仓厫名数坐落
凡仓厫规制每座五间亦有四间六间者每间七檩六搭椽面濶一丈四尺进深五丈三尺山柱高二丈二尺五寸檐柱高一丈五尺五寸顶有气楼厫底用砖砌墁上铺木板厫门厫墙俱留下孔以泄地气
凡修理仓厫三年一小修五年一大修工价属户部办料属工部自钱粮归并户部所需料价银两并咨户部给发
顺治九年覆准看仓夫役每名月给米六斗每岁额修仓厫七十五间如遇工作每名日给米一升又题准京通仓厫大修属工部小修属户部如遇大修工部确查勘估措办物料户部给发工匠价值如遇小修仓塲侍郎酌议户部给发该仓监督修理
十七年覆准各仓塲基囤基俱用砖铺砌
十八年增建京城等仓厫每厫一座计房五间俱系七檩六搭明间各造气楼一座出楼雨搭一间每厫面濶六丈进深四丈五尺山墙高二丈一尺长五丈一尺檐墙高一丈二尺长六丈墙根濶七尺顶濶五尺又砌造囤基每座周围六丈高一尺五寸
康熙十八年题准京仓差工部官督修仍差户部官一员公同估计其通库轻賫银两截充兵饷应用钱粮户部支取
雍正二年覆准各仓厫墙垣如有渗漏坍塌之处监督报明仓塲侍郎即亲身验看明白该监督果能捐修完固俟任满交代清楚之後仓场查明具题将实在捐修银两数目造册送部核明交与吏部照例议叙按银两多寡准其加级纪录以示奨励
四年覆准各仓开濬水沟垫土造槗令各监督於每年二八月中巡视挑濬永为定例不行修筑者题参议处并行令九门提督饬该地方兵丁禁止堆积壅滞
又覆准令仓塲总督查明现在放空厫座即将现存板木满铺厫底坚固铺垫如有不敷动支户部钱粮采买板木应用嗣後放空厫座俟各省随粮解送本色板木到日陆续铺垫
八旗教塲
顺治八年题准八旗演武教塲各随旗分建设十八年改设镶黄旗教塲於安定门外正黄旗教塲於德胜门外正白旗教塲於东直门外镶白旗教塲於朝阳门外正红旗镶红旗教塲於阜成门外正蓝旗教塲於崇文门外镶蓝旗教塲於右安门内各有演武厅
镶黄旗侍卫教塲在东安门内
皇城北墙根正黄旗侍卫教塲在西安门内五龙亭
北正白旗侍卫教塲在东安门内
皇城南墙根每教塲内设房五间抱厦三间雍正三年七月工部奏准满洲正红镶红镶蓝三旗蒙古正红镶红镶蓝三旗汉军正红镶红镶蓝三旗各於教塲内建设箭亭一座每座三间给发银两委员盖造本年三月初四日兴工四月二十九日完工交与各该旗查收
是年十月兵部议覆据副都统多赛奏称安定门外黄寺前教塲系八旗操演兵丁阅看军器及蒙古往来之地臣见小人图利有在路傍掘土为坯市卖者若不行禁止恐至日久不惟掘伤教塲亦且有坏道路况地近城垣有关风水伏祈
勅下严行禁止等语查得教塲委属紧要之地又系近城风水攸关应如所请嗣後令步军统领衙门出示晓谕严行禁止仍交派出稽察教塲旗员该营武弁及兵马司官员令其不时巡查若仍有在教塲处掘土者即行拿送刑部从重治罪将该管官一并议处再八旗教塲俱近城垣不肖人等希图取利有掘土为坯市卖者亦未可定相应一并交与步军统领衙门八旗稽察教塲官员及五城兵马司官员严行禁止奉
旨依议
乾隆五十九年查正黄旗教塲内有阅台一座看亭拜唐阿住房一间奉
旨设立石碑一座余旗各如旧
静宜园演武厅琉璃正殿一座五间前抱厦三间左右布瓦朝房各五间俱无匾额正殿後砖砌圆城一座前劵门上嵌石匾刻威宣壁垒四字後劵门上嵌石匾刻志愈金汤四字前劵门上琉璃瓦城楼一座计五间後券门上琉璃瓦城楼一座计三间内安设石卧碑上刻实胜寺後记俱无匾额圆城内左右看守房各三间俱系乾隆二十六年修
建又寔胜寺前琉璃瓦碑亭一座
八旗礮厰
镶黄旗礮厰三十五间正白旗礮厰三十五间镶白旗礮厰三十五间正蓝旗礮厰三十五间俱在镶黄旗教塲空地
正黄旗礮厰三十间正红旗礮厰三十间俱在德胜门内
镶红旗礮厰二十三间镶蓝旗礮厰二十三间俱在阜成门内
镶黄旗礮厰在栢林寺东教塲口
正黄旗礮厰原在德胜门新街口内蒋家坊地方康熙四十六年五月移在西直门内桦皮厰地方棚内存贮四十七年三月即在桦皮厰地方修造礮?存贮礮位
正白旗礮厰在东直门内北新槗栢林寺东边贮礮房屋计四十八间
正红旗礮厰原在新街口将养房地方康熙四十六年移在西直门内桦皮厰地方
镶白旗礮厰在北新槗栢林寺东教塲地方系康熙二十四年工部修盖二十五年初立礮?镶红旗礮厰在宣武门内城隍庙北
正蓝旗礮厰在北新槗栢林寺东边康熙二十五年工部修盖自本年起本旗礮位俱在此?内收贮
镶蓝旗礮厰在宣武门内城隍庙北
康熙二十年正月工部尚书朱之弼题准神威将军礮二百四十位俱已造完八旗各分给三十位每旗造房十五间各面濶一丈二尺深一丈五尺令其收贮
二十四年三月工部尚书萨穆哈等题准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收贮礮车等项房每旗大门一间正房九间厢房二十六间共盖造房一百四十四间
满洲火器营城内八旗礮厰乾隆二十九年设镶黄旗在大兴县南边房四间
正黄旗在德胜门内西中心台房五间
正白旗在东四牌楼北七条衚衕房五间
正红旗在阜成门内马市槗北沟沿房十一间镶白旗在崇文门内东城根中心台房十一间镶红旗在宣武门内单牌楼邱子衚衕房五间正蓝旗在崇文门内大羊毛衚衕房七间
镶蓝旗在宣武门内西斜街玉皇庙房六间半八旗火药厰
镶黄正黄二旗火药厰十二间在安民厰
正白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六旗火药厰二十间在天坛後
康熙十年十一月工部尚书吴达礼等议准正白等六旗堆贮礮药库房二十二间大门三间年久将颓贮药在库不便修理将厰外大门三间厰内小门一间围墙造砌先於库傍余地造库十间搬贮火药再拆缷旧库木料砖瓦造库十间全移火药堆贮其库房照旧七檩大门六檩共计盖造库房二十四间
康熙三十一年九月工部尚书沙木哈查得城上新造收贮火药房一百四十六处修理旧房九十九处共计七百三十五间交与管工员外郎石流柱修造工完
八旗火药厰先经设立德胜安定二门外收贮火药康熙三十一年房屋倒废将存贮火药奏明移在濯灵厰各门城上收贮所有空地三块雍正六年八月又经奏明交与内务府查收
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十四
猜你喜欢 孝安帝纪第五·范晔 志第八 百官·萧子显 卷三百一·列传第六十·脱脱 卷九十五·志第六十二·柯劭忞 卷四百六十六 元祐六年(辛未,1091)·李焘 卷第五·徐鼒 卷第二·徐鼒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五·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九十九·佚名 卷之二百一·佚名 七八九 谕着添派和珅同办《日下旧闻考》·佚名 卷三十五·高士奇 居官镜·刚毅 卷四十七·佚名 卷八·长孙无忌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