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百九十九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全唐诗卷二百九十九

王建

送人游塞

初晴天堕丝晩色上春枝城下路分处边头人去时停车数行日劝酒问回期亦是茫茫客还从此别离

塞上逢故人

百战一身在相逢白发生何时得乡信每日算归程走马登寒壠驱羊入废城羌笳三两曲人醉海西营

南中

天南多鸟声州县半无城野市依蛮姓山邨逐水名瘴烟沙上起隂火雨中生独有求珠客年年入海行

汴路水驿

晩泊水边驿柳塘初起风蛙鸣蒲叶下鱼入稻花中去舍已云远问程犹向东近来多怨别不与少年同

淮南使回留别窦侍御

恋恋春恨结绵绵淮草?病身愁至夜远道畏逢隂忽逐酒盃会暂同风景心从今一分散还是晓枝禽

汴路即事

千里河【一作何】烟直靑槐夹?长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回看故宫柳憔悴不成行

山居

屋在瀑泉西茅檐【一作房一作屋】下有溪闭门留野鹿分食养【一作与】山鸡桂熟长收子兰生不作畦初开洞中路深处转松梯

醉後忆山中故人【一作故人山中】

花开草复秋云水自悠悠因醉暂无事在山【一作生】难免愁遇晴须看月鬬【一作闻】健且登楼暗想山中伴如今尽白头

送流人

见说长沙去【一作路】无亲亦共愁隂云鬼门夜寒雨瘴江秋水国山魈引蛮乡洞主留渐看归处远【一作阻】垂白住炎州

贫居

眼底贫家计多时总莫嫌蠧生腾药纸【一作箧】字暗【一作脱】换书籖避雨拾【一作湿】黄叶【一作避湿堆黄叶】遮风下黑帘近来身不健时就六壬占

过赵居士拟置草堂处所

休师竹林北空可两三间虽爱独居好终来相伴闲犹嫌近前树为碍【一作爱】看南山的有深耕处春初须早还

新开望山处

新开望山处今朝减病眠应移千里道犹【一作独】自数峰偏故欲遮春巷还来遶暮天老夫行步弱免到寺门前

题东华观

路尽烟水【一作光】外院门题上清鹤雏灵【一作虚】解语琼叶软无声白发道心熟黄衣仙骨轻寂寥虚境里【一作还归对忧乐】何处觅长生

饭僧

别屋炊香饭薰辛不入家温【一作滤】泉调葛面【一作粉】净手摘藤花蒲鮓除靑叶芹虀带紫芽愿师常伴食消气有姜茶

照镜

忽自见憔悴壮年人亦疑发缘多病落力为不行衰暖手揉双目看图引四肢老来真爱道所恨觉还迟

归昭应留别城中

喜得近京城官卑意亦荣竝牀欢未定离室思还生计拙偷闲住经过买日行如无自来分一驿是遥程

答寄芙蓉冠子

一学芙蓉叶初开映水幽虽经小【一作巧】儿手不称老夫头枕上眠常【一作初】戴风前醉恐柔明年有闺阁此様必难求

长安春游

骑马傍闲坊新【一作春】衣着雨香桃花红粉醉柳树【一作絮】白云狂不觉愁春去何曾得日长牡丹相次发城里又须忙

冬夜感怀

晚年恩爱少耳目静於僧竟【一作一】夜不闻语空房唯有灯气嘘寒被湿霜入破牕【一作冷阶月照一作月照冷阶】凝断得人间事长如此亦能

初到昭应呈同僚

白发初为吏有慙年少郎自知身上拙不称世间忙【一作强】秋雨县墙绿暮山宫【一作官】树黄同官若容许长借老僧房

县丞厅卽事

宫?半山上人家高下居古厅眠受魇老吏语多虚雨水洗荒竹溪沙塡废渠圣朝收外府皆自九天除

闲居卽事

老病贪光景寻常不下帘妻愁耽酒僻人怪考诗严小婢偷红纸娇儿弄白髯有时看旧卷未免意中嫌

林居

荒林四面通门在野田中顽仆长如客【一作友】贫居未胜蓬旧绵衣不煖新草屋多风唯去山南近闲亲贩药翁

原上新居十三首

新占原头地本无山可归荒藤生叶晩老杏着花稀?舍近【一作新】泥竈家人初饱薇弟兄今四散何日更相依一家榆柳新四面远无邻人少愁闻病庄孤幸得贫【一作邻】耕牛长愿饱樵仆每怜勤终日忧衣食何由得此身长安无旧识百里是天【一作生】涯寂寞思逢客【一作友】荒凉喜见花访僧求贱药将【一作将】马中【一作市】豪家乍【一作昨】得新蔬菜朝盘忽觉奢

鸡鸣村舍遥花发亦萧条野竹初生笋溪田未得苗家贫僮仆瘦春冷菜蔬焦甘分长如此无名在圣朝春来梨枣尽啼哭小儿饥邻富鸡常【一作长】去庄贫客渐稀借牛畊地晩卖树【一作谷】纳钱迟墙下当官路依山补竹篱

自埽一间房唯铺独卧牀野羮溪菜滑山纸水苔香陈药初和白【一作蜜】新经未入黄近来心力少休读养生方拟作读经人空房置净巾锁茶藤箧密曝药竹牀新老病应随业因缘不离身焚香向居士无计出诸尘移家近住邨贫苦自安存细问梨果植远求花药根倩人开废井趂犊入新园长爱当山立黄昏不闭门和煖遶林行新贫足喜声埽渠忧竹旱浇【一作洗】地引兰生山客凭栽【一作移】树家僮使入城门前粉壁上书着县官名

住处钟鼓外免争当路桥身闲时却困儿病可【一作向】来娇鸡睡日阳暖蜂【一作蝶】狂【一作忙】花艶烧长安足门户疉疉看登朝

近来年纪到世事总无心古碣凭人搨闲诗任客吟送经还野苑移石入幽林谷口春风恶梨花盖地深嬾更学诸余林中埽地居腻衣穿不洗白发短慵梳苦相常多泪劳生【一作心】自悟虚【一作少娱】闲行人事絶亲故亦无书

住处去山近傍园麋鹿行野桑穿井长荒竹过墙生新识邻里面未谙邨社情石田无力及贱赁与人耕

送李评事使蜀

劝酒不依廵明朝万里人转江云栈细近驿板桥【一作柳条】新石冷啼猿影松昏戏鹿尘少年为客好况是益州春

新修道居

世间无所入学道处新成两面有山色六时闻磬声闲加经遍数老爱字分明若得离烦恼焚香过一生

赠洪誓【一作哲】师

老僧真古画闲坐语中听识病方书圣谙山草木灵人来多【一作还】施药愿满不持经相伴寻溪竹秋苔袜履青

题法云禅院僧

不剃头多日禅来白发长合邨迎住寺同学乞修房觉少持经力忧无养病粮上山犹得在自解衲衣裳

赠溪翁

溪田借四邻不省解忧身看日和仙药书符救病人伴僧斋过夏中酒卧经旬应得丹砂【一作霜】力春来黑发新

谢李续【一作绩】主簿

馆舍幸相近因风及病身一官虽隔水四韵【一作五字】是同人衰卧朦胧晓贫居冷落春少年无不好莫恨满头尘

寒食【一作张籍诗】

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白衫眠古巷红索搭高枝纱带生难结铜钗重欲垂斩新衣踏【一作着】尽还似去年时

贻小尼师

新剃靑头发生来未埽【一作画】眉身轻礼拜稳心慢记经迟唤起犹侵晓催斋已过时春晴堦下立私地弄花枝

惜欢

当欢须且欢过後买应难岁去停灯守花开把火【一作烛】看狂来欺酒浅愁尽觉天寛次第头皆白齐年人已【一作几个】残

山中惜花

忽【一作愁】看花渐稀罪【一本缺】过酒醒时【一作迟】寻觅风来处惊张夜落时游丝纒【一作萦】故蘂宿叶守空枝开取当轩【一作溪】地年年树底期

和武门下伤韦令孔雀

孤号秋阁隂韦令在时禽觅伴海山黑思乡橘柚深举头闻旧曲顾尾惜残金顦顇不飞去重君池上心

题所赁宅牡丹花

赁宅得花饶初开恐是妖粉【一作霞】光深紫腻肉色退【一作远】红娇且愿风留着惟愁日炙燋【一作销】可怜零落蘂收取作香烧

隐者居

山人住处高看日上蟠桃雪缕靑山脉云生白鹤毛朱书护身咒水噀断邪刀何物中【一作堪】长食胡麻慢火熬

昭应官舍

绕厅春草合知道县家闲行见雨遮院卧看人上山避风新浴後请假未醒间朝客轻卑吏从他不往还

送严大夫赴桂州

岭头分界【一作堠】一半属湘潭水驿门旗出山峦洞主参辟邪犀角重解酒茘枝甘莫叹京华远安南更有南

望行人

自从江树秋日日望江楼梦见离珠浦书来在桂州不【一作愿】同鱼比目【一作比目鱼】终恨水分流久不开明镜多应是白头

塞上

漫漫复凄凄黄沙暮渐迷人当故乡立马过旧营嘶断雁逢冰碛回军占雪溪夜来山下哭应是送降奚

杜中丞书院新移小竹

此地本无竹远从山寺移经年求养法隔日记浇时嫩绿卷新叶残黄收故枝色经寒不动声与静相宜爱护出常数稀稠看自知贫来缘【一作原】未有客散独行迟

同于汝锡赏白牡丹

晓日花初吐春寒白未凝月光裁【一作栽】不得苏合点难胜柔腻於【一作沾】云叶新鲜掩鹤膺统心黄倒晕侧茎【一作面】紫重棱乍敛看如睡初开问欲譍竝香幽蕙死比艳美人憎价数千金贵形相两眼疼自知顔色好愁被彩光凌

送吴【一作李】郎中赴忠州

西台复南省淸白上天知家每因穷【一作贫】散官多为直移遥【一作廵】边【一作遥装一作揺鞭】过驿近买药出城迟朝野【一作逹】凭人【一作朝逹留诗】别亲情伴酒悲故园愁去後白发想回时何处忠州界山头卓【一作立】望旗

照镜

终日自纒绕此身无适缘万愁生旅夜百病凑衰年少睡憎明屋慵行待暖【一作晩】天痒头梳有蝨风耳炙闻蝉揺【一作换】白方多错回金法不全家贫【一作悲】何所恋时在老僧边

秋日送杜?州

忆【一作记】得宿新宅别来余蕙香初闻守郡远【一作远郡】一日卧空牀野【一作井】驿烟火湿路人消息狂山楼添鼓角村栅立旗枪晚渚露荷败早衙风桂凉谢家章句出江月少辉光

送郑权尚书南海

七郡双旌贵人皆不忆回戍头龙脑铺关口象牙堆勅设薰鑪出蛮辞呪节开市喧山贼破金贱海船来白氎家家织红蕉处处栽已将身报国莫起望乡台题别遗爱草堂兼呈李十使君【李十亦尝隐庐山白鹿洞】

曾住鑪峰下书堂对药台斩新萝径合依旧竹牕开砌水亲看决池荷手自栽五年方蹔至一宿又须回纵未长归得犹胜不到来君家白鹿洞闻道亦生苔

赏牡丹

此花名价别开艳益皇都香遍苓菱【一作菱】死红烧踯躅枯软光笼细脉妖色暖鲜肤满蘂攒黄粉含棱缕绦苏好和薰御服堪画入宫图晚态愁新妇残粧望病夫敎人知个数留客赏斯须一夜轻风起千金买亦无

御定全唐诗卷二百九十九

猜你喜欢
  卷八百三十六·彭定求
  吴淑姬·唐圭璋
  ·卷五〔杂著〕·陆机
  第三十三出 哗嗣·李渔
  第二十五出 雪愤·李渔
  第六出 逃禅·李渔
  楔子·佚名
  第三折·高茂卿
  声调谱卷一·赵执信
  ○自序·沈可培
  序·丁耀亢
  诗纪匡谬·冯舒
  卷八十二·佚名
  卷三十七·徐倬
  卷九·赵执信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包待制智斩鲁斋郎·臧懋循

    包待制智斩鲁斋郎杂剧(元)关汉卿撰●包待制智斩鲁斋郎杂剧目录楔子 〔音释〕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三不知同会云台观 正名 包待制智斩鲁斋郎楔子〔冲末扮鲁斋郎引

  • 洪适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洪适(1117-1184)字景伯,号盘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洪皓长子。与弟遵、迈世号“三洪”。 绍兴十二年(1142),中博学宏词科,除秘书省正字,出通判台州。其父自金归后忤秦桧,安置英州,适亦被罢。二十八年,起知荆门军,改知徽州。

  • 卷二十九 河渠书第七·司马迁

    夏书曰:禹抑洪水十三年,过家不入门。陆行载车,水行载舟,泥行蹈毳,山行即桥。以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然河菑衍溢,害中国也尤甚。唯是为务。故道河自积石历龙门,南到华阴,东下砥柱,及孟津、雒汭,至于大邳

  • 表第十五 宰相世系五·欧阳修

    敬氏出自妫姓。陈厉公子完适齐,谥曰葆仲,子孙以谥为氏。敬仲之后至秦有敬丕,丕生教,为河东太守,子孙因官家焉。裔孙韶,汉末为扬州刺史,生昌,封猗氏侯。昌生归。敬氏宰相一人。晖。桓氏出自姜姓。齐桓公之后,以谥为氏。又云,出自

  • 卷六史二·何良俊

    宸濠谋逆时,王晋溪在本兵。时王阳明差南赣都御史,方赴任,至丰城闻变,即走吉安,与太守伍文定檄会袁州临江赣州四郡兵讨之。报至京师,人情汹汹,且外议籍籍,皆云阳明任数其去留不可必。晋溪力主其说,以为阳明必能成功,朝廷不必命将

  • 卷之五百九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南唐书卷七·马令

    宋 马令 撰宗室第二呜呼性有善恶法有赏刑弗可概论也汉鉴秦之弊而宗戚子弟茅土过制魏规汉之失而黄初之后宗戚虚封袭汉则善恶兼容沿魏则贤否并弃赏刑恶得而辨哉唐有天下子弟得预外任格则庸否则威故入为尚书九卿出为

  • 尧暄传·李延寿

    尧暄,字辟邪,上党长子人。原名叫钟葵,后来赐名为暄。祖父尧僧赖,道武帝平定中山时,他和赵郡吕含最先来投奔魏国。尧暄聪明懂礼,容貌俊美。官至千人将军。太武帝因为他谦逊谨慎,提升他为中散大夫。后来又兼任北部尚书。当时刚

  • 王维传·刘昫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县人。父亲王处廉,官终于汾州司马,迁家到蒲县,于是为河东人。王维开元九年(721)进士及第。奉事母亲崔氏以孝行闻名。与弟弟王缙都有卓越的才华,学问广博多才多艺方面也齐名,其亲情笃厚兄弟相亲相爱,被许多

  • 高琼传·脱脱

    高琼,家族世代为燕州人。祖父高霸,父亲高乾。五代时,李景割据江南,暗中勾结契丹,每年派遣一使者单独往返。高霸奉契丹之命,带着高乾随同出使李景。当到达江左时,间谍侦查到有北方使者与中国为敌,将兴起战争,于是杀了高霸,而将高

  • 卷八十四·阿桂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八旬万寿盛典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八十四歌颂【四】圣夀无疆词一百首【用唐杨巨源体恭集御制诗句 谨序】大学士伯臣和珅【臣】惟帝王抚辰出震景贶凝承备致贞符永言配命稽揆往牒夐乎尚矣

  • 卷第六十·佚名

    宰相十进官加恩别使二向敏中进官制天禧元年八月壬申上法台耀。式崇宰司。所以刑四方之风。叙百官之职。永怀眷奖。属在老成。揆兹灵辰。锡以徽数。开府仪同三司、行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景灵宫

  • 郞国桢·周诒春

    郞国桢 字丽生。年二十九岁。生于江苏昆山。初毕业于上海南洋公学电机科。得学士学位。宣统二年。游美。充西方电气公司学习工程师。民国元年。入威斯康心大学。习电气工程。民国二年。得电气工程师学位。民国三年回

  • 卷八十·程川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八十钱塘程川撰礼二十一大戴礼记安卿问大戴保傅篇多与贾谊防同如何曰保傅中説秦无道之曓此等语必非古书乃后人采贾谊防为之亦有孝昭冠辞【黄义刚録保傅】古者太子生则太师吹管以度其声看合

  • 佛说报恩奉盆经·佚名

    (亦云报像功德经)阙译附东晋录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揵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界。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相连柱。目连悲哀即钵盛饭往饷其母。母得钵饭。便以左

  • 李太白集·李白

    诗文别集。唐李白作。白字太白,故名。白生前曾有魏颢为之编集二卷;后李阳冰编其遗著为十卷,名《草堂集》;唐元和十二年范传正编李白集为二十卷。以上三本均已早佚。今传三十卷本为北宋宋敏求所编,清缪曰芑重刻,计序言、碑

  • 横渠易说·张载

    易学著作。北宋张载著,亦称《易说》。三卷,《上经》一卷,《下经》一卷,《系辞传》等十传为一卷,末又有《总论》十一则。所谓《总论》十一则,实际是零简片断的若干佚文,1978年中华书局整理出版的《张载集》分别将《总

  • 观无量寿佛经疏·善导

    佛教经典《观无量寿经》的注释书。亦称《观经疏》、《证诚疏》或《四帖疏》。唐善导集记。4卷。此书由玄义分、序分义、定善义、散善义四部分组成。称“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皆可仗阿弥陀佛的“愿力”,往生极乐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