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六年

(庚戌)六年清雍正八年

春正月

1月1日

○朔庚午,下諭勸農于八道兩都。

1月2日

○辛未,憲府〈執義柳儼。〉申前啓,不允。又啓:「祭享,事體至重今番親祭誓戒祭官之不進者甚多,事體駭然請不參人員,竝拿處祈穀祭祝史禮賓別提李榗受香祗迎時,終不來參,追到享所,大祝成均博士李日瑞,以文廟焚香,亦爲追到。雖與無端不參有異,亦不可無驚,請李榗罷職,李日瑞重推。」從之。

1月4日

○癸酉,初,獻納許集上疏,有曰:

賢關不過爲多士遊談之地,人皆趨利,不知有孝悌忠信之可貴,則邇來逆變之狼藉,未必不由於此。

於是,泮宮諸儒大怒,施以付黃之罰至是,集上疏自卞,則上以所失在彼爲批。多士捲堂而出,書納所懷,上一竝摧抑,之仍敎曰:「不敢施儒罰於朝官,已有先朝令甲。另飭本館,使卽去黃。今後更有此習,當罪師儒之長。」

1月6日

○乙亥,時,庭試武科初試定期日,而以疹患方熾,遐方擧子之咸聚,有薰染之慮,命下大臣議,分京外試取當否。判府事沈壽賢以爲:「從前庭試、謁聖等武科初試,每緣日字甚急,有難及期,試取於各道。故未嘗有分京外設行之例。」上敎曰:「祖宗典憲難以撓改。倖門一開,科事必益無嚴。」遂命仍舊例行之。

1月8日

○丁丑,日暈,兩珥,暈上有冠。

○以宋秀衡爲正言,趙明澤爲修撰,權顈爲義州府尹。

○掌令李著上疏陳八條。一曰:勉聖學以立規模,二曰:篤誠意以絶虛僞。三曰:祛偏私以建大公,四曰:務涵養以厚治本,五曰:尙正直以輔蕩平,六曰:恢聽納以來讜言,七曰:奬儒術以培人才,八曰:詰戎政以備事變,上優答之。

1月9日

○戊寅,日暈,兩珥。暈上有背。

○以閔應洙爲全羅道觀察使。

○憲府〈執義柳儼。〉申前啓,不允。又啓:「平市官員,凡於公私所需,取用市貨,不卽給價,至於有風力各司,亦皆有此弊,請令備局禁斷。」從之。

1月10日

○己卯,行召對。侍讀官尹彙貞請:「寢廟堂所覆啓,渭原郡小禾築城之議。就郡南松峴設城,則可以藏糧械,可以固關防,而周廻不甚闊大,事力亦可易就,實爲兩便。」蓋彙貞,曾任渭原郡守故也,上令廟堂與道臣議處。

1月11日

○庚辰,時,太學諸生,因許集疏,鎭日捲堂,上屢下未安之敎。至是,諸生又陳所懷,略曰:

當初付黃,非爲洩憤,乃爲斥妖人伸士論之道,則去黃一節,臣等雖被萬誅,不得奉行。昔李穆毆逐國巫,元廟爲王子時,泮儒亦笞其傔從,當時朝家,未嘗以過激爲非,而輒加嘉奬,至今傳爲美談。其他朝士之被罰於儒籍者,未聞朝廷,不先處置,而脅制儒生,使之解罰,如今日者也。

上賜優批,仍命改下前批中數句語。於是諸生,相率入齋

1月12日

○辛巳,日有左珥。夜,月暈廻木星,五更雷動。

○前參議羅學川上疏,略曰:

今之所謂黨論者有三,曰老,曰少,曰南。三論角立,秉心不同,其間亦豈無是非邪正之可言者哉?昔之所爭,專出於士論之岐貳,臣未知孰爲非孰爲是,孰爲正孰爲邪,而今之所爭者,不過曰義之一字,其善惡之別,不啻若白黑之易見。雖匹夫匹婦之愚無知者,皆知其是非之所在,而知所擇從。以殿下之高明睿哲,豈不知如此者爲善,如此者爲惡,而有所撓奪於其間哉?昔魯哀公問服民之道於孔子,聖人宜以端本淸源之道告於其君,而乃對曰:「擧直錯諸枉,則民服;擧枉錯諸直,則民不服。』」人君之用舍,雖失枉直之分,似不關於民心之向背,而聖人以枉直擧錯,決民心之服不服者,何也?蓋好善惡惡,民之秉彝,善者,人心之所同好,惡者,人心之所同惡,君之好惡,合於民心,則民心不期於服而自服,君之用舍,咈於民情,則民情不期於不悅而自不悅,此天理之當,而人事之必然者也。故《大學》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書》曰:「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蓋人心所同,天意可見。民心悅,則天亦悅,民心咈,則天亦怒,民咈於下,而天怒於上,則災異之出,亦安知其不由於此也?傳曰:順乎人而應乎天。然則順人應天,亦豈非弭災徼福之一大關捩耶?願殿下,念哉。臣又有所未解者。往者大臣,以聯箚坐逆律,死者四人,而竊聞殿下,命復兩臣官,兩臣則宥而不復,尙置罪籍云。噫!此四臣者,其心同其事同,若謂之有罪,則同有罪也,若謂之無罪,則同無罪也。而殿下區而二之,臣不敢知聖意之所在也。其不以四臣者,一邊謂之忠,一邊謂之逆,若全釋之,則有乖於一邊之所主張,全罪之,則有違於一邊之所秉執,半釋之以與一邊,半罪之以與一邊,欲以此爲蕩平之欛柄耶?若然則依違遷就,半是半非,將何所的從,而得其義理之正也?義理不明,是非相雜,則皇極所謂蕩蕩、平平、正直等語,終爲無用之虛說,而殿下之所以爲蕩平者,竊恐非王者建極之道也。臣不得不爲明主惜之也。臣不敢知殿下,其欲先以祛朋黨爲主,爲目前姑息之計,而至於別是非卞邪正,有不暇顧者耶?臣竊以爲,毋論彼此,惟求其義理之正是非之明,而是者取之,非者去之,直者擧之,枉者錯之,不使淫朋比德,參錯於其間,則君心正而百官正,百官正而朝廷正,無偏無陂,遵王之義,無有作好,遵王之法,自底於王道蕩蕩,會極歸極。夫然後方可謂之蕩平也。

批曰:「應旨進言,深庸嘉之。可不留意?但疏陳時事,與予意相反。時象岐貳之後,未知孰是孰非,孰邪孰正,而若是偏言乎?」學川,嶺人也,世守南論。至是應旨陳疏,力攻蕩平,蓋自經辛壬誣獄以來,捨舊論而立新見者也。

○判府事沈檀乞致仕,前後凡七疏,至是,上許之。

○行召對,講《東國通鑑》。上曰:「今觀《麗史》,有感慨者。惟我孝廟曁聖考尊周之義,昭揭日星。一隅靑丘,獨保大明日月,實兩廟之德也。今日儒衣儒冠者,孰不知大義所在,而委靡日甚,易於忘忽。一腔子中,宜存尊周二字,入侍諸臣,亦當加勉焉。」

1月13日

○壬午,以吳光運爲承旨,申兼濟爲掌令。

○初,判府事李觀命上疏論時事,上特命罷職不敍。至是,大司諫徐命彬上疏,略曰:

日昨在外大臣疏語,雖或有不槪於聖心,從容開釋,未爲不可,而批旨之間,辭氣太露,殊欠敬大臣之義。臣爲殿下惜之。

批曰:「雖微官庶僚,宜不敢復萌舊習,況位在大臣者乎?若不明示好惡,將歸於因循舊套,豈可以大臣顧藉乎?」

1月14日

○癸未,日有兩珥,日上有冠。白氣一道如虹,逶迤冠上,久乃滅。

○以朴弼琦爲司諫,徐命珩、李光溥爲正言,柳運、金權爲持平。

○憲府申前啓,不允。

1月15日

○甲申,上召見大臣備堂。以司宰監燒木元貢,遺在已盡,命依丙子舊例,權減十萬斤因戶曹判書徐命均言也。

○諫院憲府申前啓,不允。

1月16日

○乙酉,日有重暈內暈有兩珥,暈上有背午時,白雲一道如氣,起坤指巽,久乃滅。

○行召對。

1月17日

○丙戌,以申致雲爲承旨,兪崇爲大司諫,南泰慶爲獻納,尹志遠爲正言,李宗城爲校理,柳萬重爲義州府尹。

○修撰趙明澤上疏,略曰:

我國朋黨之習,實爲百年之痼弊。此殿下所以深惡而痛懲,思有以消瀜蕩平,以新一代之治也。然而自古論太平之道,莫上於洪範一篇,而所謂皇極者,卽事理至極之處也。今殿下如欲眞致太平之休,必先體建極之道,克去私意,先明義理,至於用人,則不問色目之如何,惟賢惟才,是崇是奬,而若其顯有黨逆之罪者,固宜明辨而痛斥之,然後治效可期。而今則不然,惟以參用彼此,爲當今第一義,故如聯箚義理,今日所當必伸者,而猶未臻光明之域,鏡、夢血黨,今日所當必辨者,而亦開其調用之路。至於立異大論之任

猜你喜欢
  卷八十·志第三十三·律历十三·脱脱
  ●崇禎長編卷之六十二·汪楫
  卷七十四 大中祥符三年(庚戌,1010)·李焘
  卷十四客魏始末纪略·刘若愚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六十八·佚名
  尚史卷五·李锴
  第三二保结状光绪四年三月一一二○四-四·佚名
  第十五册 天命五年四月至六月·佚名
  卷二十九·鄂尔泰
  史记集解卷四十四·裴骃
  幼主纪·李百药
  完颜赛不传(附完颜按春传)·脱脱
  卷一百二十五·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十·佚名
  八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慶芝堂詩集卷十四·戴亨

    瀋陽戴亨通乾撰 七言律詩二 ◆七言律詩二◆ 教授順天府 哭陳進士憲圖 老虎洞尋張某晝晦失路墮荊棘中野宿達旦見張治酒慰勞因述其事 櫻桃溝 九日題來青軒 燈花和同年子錢東麓因呈香樹學使 贈顏維聰 秋蟬 九日與邢卓哉

  • 巻二十二·胡震亨

    钦定四库全书唐音癸籖卷二十二明 胡震亨 撰诂笺七杜子美龙门奉先寺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宋人以阙为实字属对不切欲改为阅又有欲改为闚者龙门号双阙自有据此古诗何论对法乎介甫诸公枉费雌黄到此宴王使君宅留欢卜夜闲

  • 提要·梁兰

    臣谨案畦乐诗集一巻明梁兰撰兰字庭秀又字不移泰和人右赞善梁潜之父也隐居不仕故以畦乐自号于杨士竒为姻家士竒尝从之学诗此集即士竒所编前有洪武三十一年士竒序考士竒所作兰墓志称卒于永乐八年则编此集时兰犹及见之也

  • 吴主五子传第十四·陈寿

    孙登字子高,权长子也。魏黄初二年,以权为吴王,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不受。是岁,立登为太子,选置师傅,铨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等以选入,侍讲诗书,出从骑射。权欲登读汉书,习知近代之事,以张昭有师法

  • 千百年眼卷十·张燧

    坡公远识 苏子瞻论周之东迁也,极言平王之失策,且历举春秋以来迁都弱国者为戒,纤毫不漏;而于晋之王导,惓惓致意焉。曾未数十年,而其应若响,与江左偏安者千古一辙也。异哉!特表而出之,见坡公远识,非拈弄笔墨者所可几也。 坡公学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六·佚名

    万历十五年五月庚寅朔○辛卯 上御经筵○以端阳令节赐三辅臣申时行等象牙扇红罗织金扇袋艾虎及讲官朱赓等五员各画扇彩绦艾虎有差○礼科都给事中王三余题今岁风霾先示火光继报西晋地震平凉天鼓厂内失火焚烧太多火星示

  • 卷之二百五十一·佚名

      康熙五十一年。壬辰。九月辛巳朔。上驻跸鄂尔楚克哈达地方。  ○以先贤言偃七十三世孙生员言德坚、世袭五经博士。  ○予故翰林院侍讲加礼部侍郎衔徐倬、祭葬如例。  ○壬午。上驻跸得尔吉惠汉地方。  

  • 卷之一百六十六·佚名

    光绪九年。癸未。秋七月。己卯朔。享太庙。遣惇亲王奕誴恭代行礼。外记注  ○上诣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丁未皆如之。内记注○钦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懿旨。所有神机营本年七八九三个

  • 四一 沈家山羊·周作人

    “从家里到塾中不过隔着十几家门面,其中有一家的主人头大身矮,家中又养着一只不经见的山羊(后来才知道这是养着厌禳火灾的),便觉得很有一种超自然的气味。同学里面有一个身子很长,虽然头也同平常人差不多少,但在全身比例上就

  • 鲁周公世家第三·司马迁

    赵季 译注【说明】本篇内容主要是详细地记述了西周开国重臣周公的生平事迹,并择要记载了鲁国经历三十四代君主、历时一千余年的历史发展过程。周公是我国政治史、文化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他帮

  • 嗣曹王李皋传·欧阳修

    李皋字子兰,少补左司御兵曹参军。天宝十一年(752)袭封为曹王。他侍奉其母郑太妃以孝闻名。安禄山叛乱时,他侍奉母亲逃往民间,乘便跑到蜀郡,拜见玄宗,由都水使者迁任左领军将军。肃宗上元初年因天旱歉收,李皋的俸禄不够养家,

  • 汉纪四十 孝和皇帝下永元四年(壬辰、92)·司马光

    汉纪四十 汉和帝永元四年(壬辰,公元92年) [1]春,正月,遣大将军左校尉耿夔授于除印绶,使中郎将任尚持节卫护屯伊吾,如南单于故事。 [1]春季,正月,派遣大将军左校尉耿夔授予北匈奴于除印信绶带,命中郎将任尚持符节护卫,屯驻伊吾,一

  • 卷九十八 傅靳蒯成列传第三十八·司马迁

    阳陵侯【集解】:地理志云冯翊阳陵县。傅宽,以魏五大夫骑将从,为舍人,起横阳。【索隐】:按:横阳,邑名,在韩。韩公子成初封横阳君,张良立为韩王也。【正义】:括地志云:“故横城在宋州宋城县西南三十里,按盖横阳也。”从攻安阳、【

  • 顾馨一·佚名

    顾馨一先生小传顾先生名履桂字馨一以字行江苏上海人曾祖讳有涛祖讳宗恺父讳福基并以绩学能文为邑推重先生兄弟五人长兄出嗣二三四兄俱殇惟先生最幼时海上初辟商埠商务之兴一日千里福基公慨然曰吾家累世读书曾不免于冻

  • 卷一四八·邱濬

    ▲修攘制御之策(上) 《诗序》曰:文武以《天保》以上治内,《采薇》以下治外,始于忧勤,终于逸乐。 臣按:或处乎内,或居乎外,天造地设而以山川为之疆域,所以别生分类而使之毋相混淆、毋相侵越也。是以自古圣帝

  • 卷二十三·沈廷芳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二十三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周礼周礼疏序其刻曰苍牙通灵【曰误日】注云拒燧皇谓人皇【拒当衍字】斗机云所谓人皇九头也【斗机疑运斗枢之误】使重为句芒【芒毛本误茫】尧复育重犂之后【犂国

  • 卷七十二·佚名

    △初分观行品第十九之三尔时具寿善现复答舍利子言:如尊者所云:何谓观诸法者,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观色非常非无常。观受想行识非常非无常。观色非乐非苦。观受想行识非乐非苦。观色非我非无我。观受想

  • 见闻琐录·欧阳昱

    江西宜黄欧阳昱撰。1925年百随砖斋刻本,2集,10卷,附刊1卷。其中前集卷1《林头战事》、《军令严肃》,卷4《陆建瀛》、《伪小天王》、《杀葬者》、《解散歌》,卷6《老童生献策》,后集卷2《胡元伟》、《句容一败》、《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