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一六、惠施返魏考

惠施至宋不久而返魏。《史记 魏世家》:“襄王卒,子哀王立,张仪复归秦。哀王元年,五国共攻秦。”襄王卒乃惠王,哀王立乃襄王。张仪于惠王死即去魏,故明年而魏即约五国攻秦也。(参读《考辨》第九五。《张仪传》:“哀王立,张仪复说哀王,不听,于是阴令秦伐魏。明年,秦败韩申差,而张仪复说魏王,哀王乃倍从约,因仪请成于秦,张仪归复相秦。”是谓仪去魏在哀王二年,与《魏世家》相舛。魏背从约请成于秦事,《秦记》《魏世家》均无之,知《仪传》自误。)惠施重至魏,当在惠王卒年,张仪去后。《魏策》:“将葬惠王,天大雨雪。群臣谏太子,莫能得,以告犀首。犀首曰:吾未有以言之也,是惟惠子乎?惠子见太子,太子为弛葬期。”(又见《吕氏春秋 开春篇》。)是事在惠王卒岁之冬,故哀王称太子。又观群臣以告犀首,而犀首称惠子,知其时惠子非相魏,初无言责。张仪已去,故犀首为魏廷领袖也。其明年,惠施使楚。《楚策》云:“五国伐秦,魏欲和,使惠施之楚”,是也。后四年,又使赵。《赵策》云:“齐破燕,赵欲存之,令淖滑惠施之赵,请伐齐而存燕”,是也。此后惠施事无考,盖不久而卒矣。

[附]南方倚人黄缭考

《庄子 天下篇》:“南方有倚人焉,曰黄缭,问天地所以不坠不陷风雨雷霆之故。惠施不辞而应,不虑而对,徧为万物说。”《释文》:“倚,本或作畸。”郭庆藩曰:“倚当为奇,倚人,异人也。王逸注《九章》云:奇,异也,字或作畸。《太宗师篇》敢问畸人,李颐曰:畸,奇异也。徐廷槐曰:《战国策》载魏王使惠子于楚,楚中善辩者如黄缭辈争为诘难。”是谓缭施问答在惠子使楚时也。当时言南方率指荆楚。孟子曰:“陈良楚产,北学于中国”,中国与楚南北对称,黄亦楚姓。《通志 氏族略》:“黄嬴姓,陆终之后,受封于黄,子孙以国为氏。”余考春申君楚宗姓,而称黄歇,(详《考辨》第一三二。)则南人氏黄者不独嬴姓矣。徐氏说或可信。又《楚辞》有《天问篇》,相传为屈原作,亦未见其必然。岂亦如黄缭问施之类耶?屈原为楚怀王左徒,当在惠子使楚稍后。然则《天问》一派之思想,固可与惠施、黄缭有渊源也。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一十一·志第六十四·礼十四等·脱脱
  卷三百七十一 列传一百五十八·赵尔巽
  卷十五·李心传
  第二十八回 劝退位孙袁交恶 告独立皖粤联镳·蔡东藩
  平定三逆方略卷六·佚名
  千百年眼卷八·张燧
  卷第四十二·徐鼒
  卷之八百五十二·佚名
  卷之七十六·佚名
  ·谕各社家长·丁曰健
  郑孝穆传·令狐德棻
  王毛仲传·欧阳修
  张国维传·张廷玉
  楚怀王拘张仪·佚名
  卽位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一十五·彭定求

        卷815_1 【奉酬于中丞使君郡斋卧病见示一首】皎然   宿昔祖师教,了空无不可。枯槁未死身,理心寄行坐。   仁公施春令,和风来泽我。生成一草木,大道无负荷。   论入空王室,明月开心胸。性起妙不染,心行寂无踪

  • 第三折·关汉卿

    (单雄信跚马引卒子上,云)某单雄信是也。听知的唐元帅领着段志贤观看我洛阳城,更待于罢!某领三千人马赶去来。(下)(段志贤珊马上,云)某段志贤。我唐元帅观看他洛阳城,不想单雄信领兵赶将来了,怎好也?(单雄信赶上科,云)段志贤及早下马受

  • 卷四百九·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九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四十三 林瀚 分得海字送大司徒郑公还仙游 木叶鼓霜风寒声秋几倍故人忽南归握手情何蔼珍重拜殊恩桑梓增光彩南度分水关乡音老

  • 卷九十五·志第七十一·刑法三·张廷玉

        ◎刑法三   刑法有创之自明,不衷古制者,廷杖、东西厂、锦衣卫、镇抚司狱是已。是数者,杀人至惨,而不丽于法。踵而行之,至末造而极。举朝野命,一听之武夫、宦竖之手,良可叹也。   太祖常与侍臣论待大臣礼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六十五·佚名

    万历四十六年正月辛酉朔正旦令节 上不御殿文武百官照例于午门前行叩头礼辅臣方从哲仍诣仁德门庆贺 上命颁赐如例○是日又颁赐辅臣上尊珍馔○癸亥 宣宗章皇帝忌辰遣官祭 景陵○甲子尚宝司奏金牌失落数多 上命兵部

  • 卷之三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宋人轶事汇编卷十三·丁传靖

    秦观 张耒 陈师道 洪刍 少游为黄本校勘甚贫,钱穆父为户书,皆居东华门之堆垛场。少游春日作诗遗穆父曰:&ldquo;三年京国鬓如丝,又见新花发故枝。日典春衣非为酒,家贫食粥已多时。&rdquo;穆父以米二石送之。王直方诗话 王右

  • 卷二百七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七十七舆地考【九】江西省【臣】等谨按禹贡扬州一则曰彭蠡既瀦再则曰三江既入而於导汉又曰东滙泽为彭蠡於导江又曰东迤北会於滙郑康成谓左合汉为北江右合彭蠡为南江岷江居中为中江盖惟

  • 经下第四十一·墨子

    止,类以行人,说在同。所存与者,于存与孰存。驷异说,推类之难,说在之大小。五行毋常胜,说在宜。物尽同名,二与斗,爱,食与招,白与视,丽与暴,夫与履。一,偏弃之。谓而固是也,说在因。不可偏去而二,说在见与俱、一与二、广与修。无欲恶之

  • 榕村语録卷十三·李光地

    诗诗经道理不出齐家治国平天下二南从齐家起雅则治国平天下颂则天地位万物育郊焉而天神格庙焉而人享然其理不外于修身齐家大指如此至从来説诗的藩篱有説不通处须与破除不然都成挂碍且如周南召南以为皆被后妃之化之诗

  • 佛说佛医经·佚名

    吴天竺沙门竺律炎共支越译人身中本有四病。一者地。二者水。三者火。四者风。风增气起。火增热起。水增寒起。土增力盛。本从是四病。起四百四病。土属身。水属口。火属眼。风属耳。火少寒多目冥。春正月二月三月寒多

  • 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卷第六·明佺

    大唐天后敕佛授记寺沙门明佺等撰大乘律大乘论目合为一卷(一百五十二部七百一十六卷)菩萨戒者警也。勒也。警勒身心发大意。乘大愿趣大果。广度生。宣大学处。据摭之于此。大乘律(五十四部)&middot;佛藏经一部四卷(或

  • 隱元禪師語錄目次·隐元

    序卷第一住福建福州府福清縣黃檗山萬福禪寺語錄卷第二福建福州府福清縣黃檗山萬福禪寺語錄卷第三福建福州府福清縣黃檗山萬福禪寺語錄卷第四福建福州府福清縣黃檗山萬福禪寺語錄浙江嘉興府崇德縣福嚴禪寺語錄卷第五福

  • 第一 道相应·佚名

    第一 无明品[一]第一 无明一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二于此,世尊告诸比丘曰:&ldquo;诸比丘!&rdquo;&ldquo;大德!&rdquo;彼诸比丘应诺世尊。世尊说曰:三&ldquo;诸比丘!无明为前,因生不善法,而随生无惭无愧

  • 芸庵类稿·李洪

    宋代诗文别集。6卷。李洪著。据陈贵谦序,作者原有著作20卷。因年久有大量散佚。《四库全书》据《永乐大典》所收集的作品,编为诗5卷、文1卷。其诗内容狭窄,大多为咏物写景之作。如《寒食怀西游去岁游从》:“去年寒食

  • 高上玉皇满愿宝忏·佚名

    高上玉皇满愿宝忏,撰人不详。内提及元代加封文昌帝君、纯阳帝君(吕洞宾)尊号,应出于元末明初。原书十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全书分忏仪、赞叹、皈依、除罪、断障、消灾、集福、成真、结意、满愿十节。各节内容

  • 金丹正宗·胡混成

    金丹正宗,原题「五陵玄学进士胡混成编」。约出于南宋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本篇论述内丹。谓先天祖炁为金丹之本,藏于人身玄关一窍。俗人因五情六欲迷乱而耗散先天祖炁,修真之士则返后天而复还先天,遂成神仙。

  •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佚名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八卷。唐·般若译。略称《本生心地观经》、《心地观经》。收在《大正藏》第三册。内容叙述佛陀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为文殊等诸大菩萨开示出家住阿兰若者,如何观心地、灭妄想,而成佛道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