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谕各社家长

查姚前道任内谕各社家长,以各庄丁口万人千人、最少数百人,贼虽多不过数十、少仅十余人;尔族丁十倍于贼,贼虽强焉敢伺夜深入?此必有与贼通者。通贼者非他,即本族、本庄贫乏人耳。若辈无业忍饥,富者不肯赡给,故怨而通贼。尔社内富家出公费若干,将社中赤贫无业而年壮者召致归社,日给饭食钱,使为壮丁。大社四十人、中社三十、小社二十,分为两班,每夜一班,巡社防守。

  一人执锣不鸣,一人击梆,余执大挺,不许持刀枪鸟铳;自三更起绕行社外,至五更向明而止。见贼则鸣锣大呼,一社之人群起呼喊,贼必不敢入社;一社鸣锣,则邻社皆应。不鸣锣、不逐贼者罚之。贼既走,不可远追击捕,恐穷逼拒捕伤人也。此法一行,各社贫者有以自养,皆自保其社;不但不通贼,亦不复出为外盗矣。姚前道任内各社遵行,立见安谧。

至隆冬以后,平日各须妥议章程,以期闾里益臻清静。凡子弟为非,父兄同罪;当绸缪于未雨,期任恤之可风。各社内一人兴讼,众人牵连;一家滋事,大家破费;官兵到则妻孥移散,壮勇来则鸡犬皆警,典田鬻产,为无益之虚糜;积怨深仇,遭不测之祸患。与其为难于事后,何如早筹于事前?人无愚智,各具天良;境处饥寒,易成地棍。

  各社内家道殷实者公议按地亩若干,各家分收近支族中贫苦孤独、单身子侄若干人,或借给粮食若干,佣工出力,按年抵扣;或支付铜钱若干,小本营生,余利归还。或祠堂公提生息,或本社捐置赡田,幼而慧者,设义塾以免游闲;壮而钝者,习技勇以防奸宄。如怙恶不悛,公请族长责惩、逐出;本支联名送官究处,不准回社。如改过自新,或保送衙门充当壮勇。尔等同心协力,庶几有安享太平之日矣。共全祖宗一脉之谊,天必报以贤子孙;免干朝廷三尺之条,我亦乐为慈父母也。此本司道前在漳郡所劝行者,着有成效。尔绅耆其各勉旃!此谕。

猜你喜欢
  卷三十 艺文志第十·班固
  卷六十九 大中祥符元年(戊申,1008)·李焘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一·李心传
  ●卷二·王世贞
  第一回 感白光孀姝成孕 劫红颜异儿得妻·蔡东藩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八十五·佚名
  第三编 吕思勉、鲁迅讲魏晋南北朝史·王国维
  卷之一百九十八·佚名
  卷之十四·佚名
  ◎北京追悼黄蔡记(挽词难煞诸 大老祭台哭倒沈佩贞)·李定夷
  卷十一·王当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五 列传九十五·纪昀
  卷三十五礼俗志二·黄遵宪
  十国春秋卷六十二·吴任臣
  齐欲伐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倪偁·唐圭璋

      偁字文举,吴兴人。绍兴八年(1138)进士。官常州教授、太常寺主簿。有绮川词。  临江仙  结束征鞍临驿路,长林积雪消初。天回春色到平芜。不禁杯酒罢,便与故人疏。  一曲阳关歌未彻,仆夫催驾修途。非君思我更谁欤。

  • 卷六十五·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六十五 明 曹学佺 编 中唐十九 于鹄【长安人隐居汉阳】 寄卢俨员外秋衣词 寄远空以心心诚亦难知箧中有秋帛裁作远客衣缝制虽女功尺度手自持容貌常目中长短不复疑斜缝密且坚游客多尘缁

  • 卷四百七十四 元祐七年(壬申,1992)·李焘

      起哲宗元祐七年六月盡其月   六月癸丑朔,詔:「訪聞淮、浙積欠最多,累歲災荒,人民流移相屬。今淮南始得一麥,浙西未保收成【一】,應淮南東西、兩浙路諸般逋負,不問舊新、有無官本,並特與權住催理一年,內已有寬限者,即依元

  • 第二十六回 暗杀党骈诛湖北 讨袁军竖帜江西·蔡东藩

      却说国会成立以后,就是大借款案、张镇芳案接连发生,并不见政府有何答复,少慰人意;他如戕宋一案,亦延宕过去,要犯赵秉钧、洪述祖等,逍遥法外,都未曾到案听审。京内外的国民党,统是愤不可遏,跃跃欲动,恨不得将袁政府,即日推倒

  • 补遗卷第三·徐鼒

    男承礼谨譔列传儒林刁包 高世泰(顾枢、严瑴、施璜、汪璲) 张夏 沈国模(施博、史孝咸、管宗圣、邵曾可) 王朝式 谢文洊(宋之盛、章慥)盛敬 朱用纯 李生光 汪佑 刘原渌 胡承诺 张岱 毛干干 刁包高世泰(顾枢、严瑴、施璜、

  • 卷之三百六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一九四 两广总督李侍尧等奏办理遗书情形及查出屈大均等悖逆书籍折·佚名

    一九四 两广总督李侍尧等奏办理遗书情形及查出屈大均等悖逆书籍折乾隆三十九年十月初四日大学士仍管两广总督臣李侍尧、广东巡抚臣德保等谨奏,为遵旨查缴遗书,恭折覆奏事。窃臣等于乾隆三十九年九月初三日接准字寄,乾隆

  • 卷二百七十一·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七十一明 杨士奇等 撰理财末孝宗时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朱熹上奏曰臣闻欲救巨患者不可惜小费欲除实弊者不可徇虚名臣等叨蒙圣恩备数东浙窃

  • 卷八·郑伯谦

    钦定四库全书太平经国书卷八    宋 郑伯谦 撰宫衞【论宫正宫伯宿卫】或问宫正掌兵卫宫伯掌郎卫而兵卫郎卫则皆统于太宰何也曰宿卫不统于太宰则内外之势有所限隔而贤否之人无所决择事权将分政令将下移而错出其祸

  • 问僧那品第十六·佚名

    是时邠耨文陀尼子白佛言:世尊,我当说所以为摩诃萨者,佛言:汝乐欲说者便说之。邠耨言:菩萨为大功德所缠络乘於大乘。以是故谓为摩诃萨。舍利弗问邠耨言:何等为菩萨摩诃萨以大功德所缠络而为摩诃萨。邠耨报言:菩萨摩诃萨不为齐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十六般若波羅蜜多分·欧阳竟无

      般若波羅蜜者.智慧通達實性之名也。寂靜更寂靜.至涅槃境.與涅槃晤.豁然開朗.   淨種躍如.是爲智慧。金剛喻定由通達慧之所攝受.此通達慧金剛喻定之所攝受.   隨所觀法無不了然.是爲通達。本來寂靜.自性涅槃.有佛無佛其

  • 弘明集卷第七·僧祐

      朱昭之难夷夏论朱广之咨夷夏论慧通法师驳夷夏论僧敏法师戎华论难顾道士夷夏论(常侍朱昭之)  见足下高谈夷夏辩。商二教条勒经旨。冥然玄会妙唱善同。非虚言也。昔应吉甫齐孔老于前。吾贤又均李释于后。万世之殊涂

  • 金刚仙论 第十卷·佚名

    金刚仙论 第十卷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微尘等。此一段经。是断疑分中第十六经文。所以来者。为答上疑问故也。疑云若应佛有去来。法报二佛无去来者。此之三佛。及十方诸佛。断烦恼尽。成道之

  • 卷第二·佚名

    五佛顶三昧陀罗尼经卷第二大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五顶王行相三昧耶品第五尔时金刚密迹首。合掌恭敬白言。世尊如来无上应正等觉。愿唯垂愍为修行者。略说顶王行法成就甚深理趣广大威德。复白世尊一切余咒。皆依

  • 家塾教学法·唐彪

    《家塾教学法》是我国教育史上首部以“教学法”命名的理论著作。清代教育家唐彪博采众多书法家和文字学家的精辟言论,融入自己的实践经验,介绍了阅读方法和技巧,给出了具体的写作指导,诸多语文教学理论至今仍然值得借鉴。

  • 路史·罗泌

    南宋罗泌撰。论述远古传说和史事。罗泌,字长源,庐陵 (今江西吉安县) 人。南宋孝宗乾道六年 (1170),完成此书。凡47卷,计前纪9卷,后纪14卷,国名纪8卷,发挥6卷,余论10卷。该书内容侧重于记述我国远古时代传说中的帝王言行和有关

  • 阿速达经·佚名

    闻如是,佛在舍卫国告诸比丘,皆听我所言致难。父母生子养育哺乳。长大欲令见日月光。父母以天下万物示子。欲令知善恶。诸比丘,如是子以一肩负父。复以一肩负母。至寿竟乃止。复以天珍宝明月珠玉璧琉璃珊瑚。自生禽兽白珠

  • 古今图书集成释教部汇考·陈梦雷

    全称《古今图书集成释教部汇考》。佛教史书。清陈梦雷,蒋延锡等编辑。七卷。编年体。记述自释迦牟尼降生至清初的佛教兴衰情况,其中比较系统地记述了历代帝王对佛教的政策和措施等。卷七还载录介绍鄯善国(今新疆鄯善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