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一零、孟子至宋过薛过邹考

《公孙丑下》:“陈臻问曰:前日于齐,王馈兼金一百而不受,于宋,餽七十镒而受,于薛,餽五十镒而受。”崔述《孟子事实录》云:“齐称前日,而宋、薛称今日,则是至宋、薛在至齐后也。然则孟子去齐之后,先至宋、薛,然后至滕矣。故《滕文章》称过宋而见孟子也。去宋、薛后盖尝归邹,故《滕定章》称然友之邹问于孟子也。”今按:孟子在宋,与戴不胜语曰:“子欲子之王之善欤?”是其时宋已称王也。又曰:“宋将行王政”,是宋已称王而未久,尚在王偃之早年也。又《孟子》书不见与宋王语,其在宋似不久。今姑定孟子游宋在宋王偃之十三四年间,即宋偃称王之第四五年也。孟子云:“将有远行”,则殆欲之梁,而先以其间返鲁。

孟子自宋返鲁而过薛。江永《群经补义》云:“孟子过薛,薛君餽五十镒,当宣王时,即孟尝君田文也。”今按:封薛者,乃威王时田婴,非宣王时田文,江说固误。(参读《考辨》第一零九。)然必谓孟子过薛值田婴,亦未必是。《史记 田齐世家》:“威王封驺忌以下邳,号曰成侯。”(参读《考辨》第八五。)而《鲁世家索隐》引《纪年》:“梁惠王三十一年,下邳迁于薛,改名曰徐州。”(《水经 泗水注》引同。《孟尝君列传正义》引作三十年,误夺一字。)《后汉书 郡国志》:“薛,本国,六国时曰徐州。”然《春秋》哀公十有四年:“齐陈恒执其君,置于舒州”,《史记》作徐州。是徐州之名不始战国。其是下邳之地既入齐,而仲虺所居薛地亦入齐。且下邳迁薛,距成侯封下邳已近二十年,是下邳未必尚有国。疑春秋之薛其灭已久,此下邳迁薛者,实乃驺忌之迁邑,非薛之迁国也。《田齐世家索隐》引《纪年》有徐州子期,殆即邹忌,而《索隐》误以为田忌耳。则孟子至薛而餽之五十金者,或乃驺忌,乃齐威王朝有名大臣,岂不能礼孟子而餽之金?何必定属之田婴哉?曰:若是,则靖郭封薛,何以处驺子?曰:驺子史称成侯。成春秋国,作郕。《公羊》作盛,《史记》作成。故城在兖北宁阳。又鲁有成邑,本孟孙氏邑,齐宣公四十八年,田和取之。故城亦在宁阳。驺子称成侯,是必食封其地。史公谓邹忌封下邳,号曰成侯,疑下邳乃初封,成侯乃晚号。如田婴初亦封彭城,(《孟尝君列传索隐》引《纪年》。)而晚号靖郭君。然则是田婴封薛而驺子移封于成也。即不然,“孟子居邹,季任为任处守,以币交,受之而不报。处平陆,储子为相,以币交,受之而不报。”薛为齐南疆重镇,为之守者,必一时硕望。孟子过薛,乌见齐之守大夫,不能餽金,而必待于田婴?此皆拘泥不见也。前人论孟子过薛,常牵连于靖郭、孟尝,又疑战国时薛尚未灭,实皆失之。

孟子既过薛,又过邹。《风俗通》:“孟子绝粮于邹、薛,困殆甚”,即其时事。此后齐湣王亡奔鲁,将之薛,假道于邹。湣王自鲁之薛而过邹,今孟子则自薛返鲁而过邹也。与邹穆公问答,殆亦在是时。应劭谓其绝粮邹、薛者,岂在邹以语不相契,遂不见礼而致困乎?此亦无可深论矣。(《新书》《新序》均载邹穆之贤,后人谓得孟子弹责而改,亦臆测无证。又按:邹亡犹在齐湣王后。《楚世家》顷襄十八年,西周武公曰:“怨结于西周以塞邹、鲁之心”则是时邹尚存。)

又按:元程复心《孟子年谱》云:“《史》传云:孟子邹人,如云子路卞人,曾子武城人,不言鲁,明乎卞、武城、邹,皆鲁邑也。《孟子》云:自齐葬于鲁,不云葬于邹。因其时邾国亦改为邹,虑混鲁、邹邑名。又书中往来齐境,见邹穆公时客邾、邹,与然友之邹,孟子居邹异。邾在兖北青境,邹在兖南徐境,道里甚远,安得云近圣人之居,如此其甚?孟子对邹穆公,不称臣,而其语倨,曰君之民,知其为异邦。即如邹人与楚人战一语,明邹非本国。”今按:程氏辨孟子鲁人,非邹人,其说似是。惟谓邾在兖北青境,邹在兖南徐境,则实悮。湣王由鲁之薛而假道于邹,则邹固在鲁南。《左传》文公十三年,邾文公卜迁于绎,秦始皇上邹绎山,即此。《汉 志理志》:“鲁国驺县,故邾国”,杜预《世族谱》:“邾文公徙于绎,桓公以下春秋后八世,而楚灭之。”(《左传》隐元年《正义》引。)《路史 国名纪》:“驺,绎也,兖之邹县有绎山,邾文公迁绎,后曰驺。”刘荟《驺山记》云:“邹山即文公所卜邹国,本邾国,鲁缪公时改曰邹,(周氏《四考》云:“鲁或邹讹”,)而山从邑变,邾城在山南。”此皆邹在鲁南之证。战国皆以邹、鲁并称,其地既密迩,(今邹县北至曲阜,县界二十五里。)故曰“邹与鲁閧。”或孟子邹人,而其地卻属鲁,然亦甚难諟正矣。(周广业《孟子四考》亦辨此事。惟邹氏考孟墓在邹不在鲁,而《孟子》书明云葬于鲁,则邹地或可属鲁,而孟子国籍终属难定也。)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八十三 匈奴刘聪 羯胡石勒 铁弗刘虎 徒何慕容廆 临渭氐苻健 羌姚苌·魏收
  國朝獻徵錄卷之二·焦竑
  卷三 真宗·王夫之
  第七十六回 巫盅狱丞相灭门 泉鸠里储君毙命·蔡东藩
  第三十四回 齐嗣主临丧笑秃鹙 魏淫后流涕陈巫盅·蔡东藩
  卷三十六·张廷玉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一·佚名
  卷之一百二十三·佚名
  卷三十七·萧常
  缅传·宋濂
  艋舺营所辖地方洋面程途里数·佚名
  魏惠王死·佚名
  卷五十六·宋敏求
  卷二十三下·徐一夔
  卷五十六、光绪入继·黄鸿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一个观念·闻一多

    你隽永的神秘,你美丽的谎,你倔强的质问,你一道金光,一点儿亲密的意义,一股火,一缕缥渺的呼声,你是什么?我不疑,这因缘一点也不假,我知道海洋不骗他的浪花。既然是节奏,就不该抱怨歌。啊,横暴的威灵,你降伏了我,你降伏了我!你绚缦的长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八·焦竑

      都督府三(都督僉事)   ◆都督僉事   前軍都督府僉事胡通傳   中軍都督府僉事劉謙傳   後軍都督府都督僉事高顯傳   左軍都督府僉事何德傳(朱睦■〈木挈〉)   中軍都督僉事徐司馬傳   左軍都督僉事王珪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七·佚名

    弘治十五年五月壬申朔○封周府莱阳王安潏生母魏氏为周惠王夫人从王请也△永清左卫军匠王海妻一产一男二女△谍报贺兰山后虏贼有扰掠宁夏之谋总制尚书秦鈜以闻延绥参将王战率兵往援之仍令总制等官用心调度防御不许视常

  • 卷之三百五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四百三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

  • 卷之一百五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五 内务府总管海拉逊等奏曹寅进送开茶·佚名

    康熙三十五年六月初一日 江宁织造.郎中曹寅进送开茶二十罐,等因。 内务府总管海拉逊、多比具奏。 奉旨:著交该管处。钦此。 [译自内务府满文奏销档]

  • 三、人的灵性问题·林语堂

    辜鸿铭帮我解开缆绳,推我进入怀疑的大海。也许没有辜鸿铭,我也会回到中国的思想主流;因为没有一个富研究精神的中国人,能满足于长期的对中国本身一知半解的认识。去认识自己国家的历史遗产的声音是一种从内心深处发出的渴

  • 王羲之传·房玄龄

    王羲之,字逸少,为司徒王导之侄。祖父王正,曾做过尚书郎。父亲王旷,做过淮南太守。元帝司马睿建立东晋之初,王旷有拥戴之功。王羲之年幼时说话有点口吃,人们并不觉得他有什么超出常人之处。十三岁时,曾去拜访周岂页,周岂页仔细

  • 垦令第二·商鞅

    无宿治,则邪官不及为私利于民,而百官之情不 相稽。百官之情不相稽,则农有余日。邪官不及为私利于民,则农不 敝。农不敝而有余日,则草必垦矣。 訾粟而税,则上壹而民平。上壹则信,信则官不 敢为邪。民平则慎,慎则难变。上信而官

  • 卷十五·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周官义疏卷十五地官司徒第二之八遂人掌邦之野正义郑氏康成曰郊外曰野此野为甸稍县都【贾疏从二百里至五百里皆名野遂人专掌二百里中注乃兼言甸稍县都以其三百里外有沟洫井田之法皆知之也】 黄氏度曰

  • 卷第二(初诵之二)·佚名

    十诵律卷第二(初诵之二)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明四波罗夷法之二佛在跋耆国跋求摩河上。是时佛语诸比丘。修习不净观得大果大利。诸比丘作是念。世尊教我等。修习不净观得大果大利。我等当勤修习。诸比丘作是念已。

  • 云溪俍亭挺禅师语录卷之五·净挺

    侍者智巽编佛事母陈孺人大祥设供聚散古今同归一局觌面相逢析骨析肉湘之南潭之北真不掩伪直不藏曲恭惟我母七十载合水和泥十五年长斋绣佛琅琅梵呗沁我肝脾历历婆心感人毛发及乎临去正念提持从大悲千手眼发个话端于金刚

  • 高宗御制文集·乾隆

    文别集。清高宗弘历(1711—1799)撰。四集,九十二卷。于敏中、梁国治、沈初、彭元瑞等奉敕编。弘历有《唐宋文醇》已著录。此集成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约四十七万字。初集三十卷。经筵御论二卷,论、说、记五卷,序、后

  • 疗妒缘·佚名

    清代白话中篇讽喻小说。又名《鸳鸯会》。八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雍正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延南堂刊本,路工藏;清坊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清日省轩藏板本,藏国家图书馆;清道光畹兰居刊本,原阿英藏。本书叙述浙江绍

  • 燕兰小谱·吴长元

    秦腔论著。五卷 附海瓯小谱一卷。清代吴长元著,是关于北京梨园艺人轶事的杂记和诗文,乾隆五十年(1785年)成书。吴长元,字太初,别号西湖安乐山樵。江苏仁和人,曾寓居北京多年。该书记载了当时北京著名秦腔艺人王湘云等

  • 深雪偶谈·方岳

    诗话著作。宋方岳撰。方岳,字元善,号匊田,台州天台(今属浙江)人。宋末隐居不仕,以诗名。有《匊田集》,吴子良为之序,今集与序均佚。《深雪偶谈》或误作《深雪斋偶谈》,一卷,今传本仅十六则(或误合为十五、十四则),已非全貌。其

  • 历代名臣奏议·杨士奇

    明黄淮、杨士奇等辑。三百五十卷,无序。明永乐十四年(1416)内府刊本。黄淮是洪武(1368—1398)末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永乐(1403—1424)初曾直文渊阁,历翰林编修、侍读、左庶子、右春坊。仁宗即位(1424),擢通政使兼武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