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不忽木传

不忽木一名时用,字用臣,世代为康里部大人,康里即汉代时之高车国。祖父名海蓝伯,曾为克烈王可汗效力。不忽木为燕真次子。

不忽木英俊不凡,拜太子赞善王恂为师。后随王恂北征,又拜许衡为师。许衡编纂历代帝王谥名、帝系、岁年等书为教授学生,不忽木读数遍即可背诵。十六岁时摘录《贞观政要》中数十事进呈世祖,帝知其意在借此规谏,赞叹不已。至元十三年(1276),与同学坚童、太答、秃鲁等上疏皇帝,大意是:

《学记》说:“君子如欲教化人民,淳化风俗,必由教学开始。”“玉不琢不成器物,人不学不知道理。”故古代皇帝建国治民,以教育为先。在尧、舜、禹、汤、文、武时代,莫不兴办学校,所以国家兴隆,风俗淳厚,成为后世效法的榜样。汉朝也建立起学校,魏道武帝从北方入主中原,兴办儒学,生员三千,这些都是历代皆有学校的证明。唐代更是大力发展教育,设国学、太学、四门学,校舍一千二百间,聘博士教授书、算。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诸国酋长也送子弟来学习,仅国学生员就有八千余人。唐高宗时,除原来三学之外,又增设律学、书学、算学。我元朝地大人多,非晋、隋、唐可比,然而教育尚未充分发展。

现在朝为官的人,蒙古人不多。若要多培养蒙古族人材,使他们通晓汉人的制度,必须像古代那样,各地多设学校,可先在大都广立国学,选蒙古在十五岁以下,十岁以上品质好的少年及百官子弟和平民子弟优秀者共百人入学,由官府供给衣食;选才德兼备能为师表者任司业、博士、助教。课程设小学、法律、书法、算术四科。老师讲解四书五经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小学科令学生读诵经书及学习各种礼节;律科则培训学生将来做官的本领;书科专习书法、绘画;算科则使学生熟于算术。一科通后再学另一种。整个教育事业由国子学官总管,经常检查,奖勤罚懒,务使学有成效。数年学成之后,由学官保举,并提出:蒙古人为官应授与哪等品级,其他人能任何职。成绩不好,依旧在国子学继读学习,终不能成才者,三年后令退学。大都学校兴办好后,然后在各郡县设立学校,以达到教育民众,淳化风俗之目的。

世祖看了奏疏之后,甚是高兴。至元十四年授不忽木为利用少监,十五年任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副使,十九年升提刑按察使。在任按察使时,执法如山,刚直不阿,深得皇帝信任。

至元二十一年,召不忽木回京任参议中书省事。榷茶转运使卢世荣附和宣政使桑哥,说若任用他,可使国家财政增收十倍。帝问不忽木此人如何。不忽木奏曰“:自古聚敛之臣,如桑弘羊、宇文融等,都是自称善于理财,其实是欺君罔上,却表示自己是忠心耿耿;等到事情败露,罪恶昭彰,国家人民均受其害时,后悔莫及。希望陛下勿听他花言巧语。”世祖未采纳他的劝谏,任卢世荣为右丞,不忽木因此辞去参议之职。直到至元二十二年卢世荣以欺君枉法罪被诛之后,世祖才承认不忽木的意见是正确的,向他表示愧意,提升他为吏部尚书。奸臣阿合马因罪没收其家财,其心腹爪牙张散札儿也应判处死刑。但他胡言乱供,连及无辜。世祖命不忽木审理此案,查明实情,散札儿处以死刑,受冤被捕者全部释放。二十三年不忽木改任工部尚书,是年九月又调往刑部。河东按察使阿合马贿赂权贵,借贷官钱,到期搜括民间羊马偿还。被揭发后,朝廷派官员去审理,阿合马不肯伏法。最后还是不忽木去查清其违法事百余件,阿合马伏诛。大同发生灾荒,不忽木开仓赈灾,阿合马党羽诬告不忽木擅自发放军备储粮,世祖说:“开仓赈灾是他的职责,何罪之有?”二十四年,桑哥奏立尚书省,分割中书省的权力,并诬杀参政杨居宽、郭佑。不忽木为他们辩护,桑哥怀恨在心,借口令不忽木离职回家养病。二十七年拜不忽木为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二十八年,彻里等劾奏桑哥篡权及迫害参政杨居宽等人罪状,帝向不忽木问明实情,决意诛杀桑哥,撤销尚书省,再将六部划归于中书省,欲用不忽木为丞相。不忽木坚决推辞,荐举太子詹事完泽,说他不曾接受阿合马的贿赂,看清了桑哥为相必坏国家大事。于是拜完泽为丞相,不忽木为平章政事。

元军初征交趾不利,世祖计划再次进讨,不忽木谏阻,建议先遣使去交趾,向新即位的国王日火尊讲明臣服于大元朝的好处,如能悔过称臣,则不须用兵,如不服再讨伐不晚。果然,交趾惧怕,派昭明王等来元朝谢罪,献上六年来的贡物。世祖高兴地对不忽木说“:此卿一言之力也。”有人劝世祖征讨流求(琉球)及在江南征收包银,均为不忽木谏止。桑哥及其党徒纳速剌丁被诛之后,世祖认为桑哥另一党徒忻都善于管理财政,打算释放。不忽木再三再四力争,终于将忻都正法。

有人诬告右丞相完泽徇私,世祖问不忽木有无其事,不忽木要求与揭发人当面对质。弄清是不实之辞,世祖大怒,令左右将揭发人掌嘴轰出朝廷。世祖常对人称赞塞..旃能干,不忽木问世祖何以见得,世祖说:“此人侍奉宪宗时,常常将内府财物拿出暗中来资助我。”不忽木说“:这是为臣不忠的表现。如果今天有人将内府财物私自去结交亲王,陛下觉得此人怎样?”世祖忙挥手说:“卿别说了,是朕失言。”

至元三十年,世祖有病,按规定非蒙古昔日有功之臣不得入卧室,而不忽木因为人谨慎厚道,每日负责皇帝医药,寸步不离。帝病情加重,留不忽木与御史大夫月鲁那颜、太傅伯颜在宫中侍奉。丞相完泽求见也不准入,抱怨说:“论年龄、爵位我都在不忽木之上,为什么不能参预国家大事?”伯颜叹息道“:如果你能有不忽木那样的见识,那就不会让我们如此操劳了。”世祖驾崩后,凡出殡、祭奠、定庙号等事,皆由不忽木主持。成宗即位,朝中大事多采纳不忽木的意见,太后也把不忽木当作先朝旧臣,十分尊重。

执政奏请任不忽木为陕西行省平章政事,太后对成宗说:“不忽木为人正直,先皇帝将国事付托于他,岂能让他任京外官员?”于是将他留京都任职。朝臣多有议论,不忽木因而称病不出。元贞二年(1296)成宗任段贞为陕西行省平章政事,拜不忽木为昭文馆大学士、平章军国重事。不忽木辞谢曰“:该职在我朝只有史天泽曾任过,臣何功敢当此重任。”成宗令去“平章军国重事”中的“重”字。大德二年(1298),御史中丞崔..卒,特命不忽木行中丞事。三年,兼管侍仪司事。四年,病复发而卒,年四十六岁。

不忽木家本贫寒,为官后平时亦穿儒服,不好奢华。其俸禄赏赐自给有余,用以救济亲朋好友。他善于识别人材,丞相哈剌哈孙答剌罕就是他推荐的。平时少言寡语,但在帝前论国家大事时,则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滔滔不绝,知无不言。世祖视他为左右手,临崩时送他白璧,说:“他日持此以见朕。”武宗时赠纯诚佐理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国公,谥“文贞”。

猜你喜欢
  卷五十五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司马迁
  卷三百七十八·列传第一百三十七·脱脱
  第四十一回 察钤音异僧献技 失军律醉汉遭擒·蔡东藩
  名山藏卷之九十一·何乔远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九·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 外戚传三·纪昀
  九一二 寄谕闽浙总督陈辉祖允准商总等捐建文澜阁雇觅书手仍用官帑·佚名
  五 园里的植物·周作人
  武宗本纪·张廷玉
  卷十·佚名
  野史无文卷一(阙)·郑达
  弇山堂别集卷二十五·王世贞
  食货一七·徐松
  钦定南巡盛典卷三十三·高晋
  欧阳月·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三十五·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三十五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癖斋小集杜旃字仲高金华人仁翁汝霖之孙陵之子兄伯高旟弟叔高斿季高旞幼高旝皆有诗声时称金华五高旃有杜诗发微传于世白云在南山白云在南山幽鸟乗风

  • 夏竦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夏竦(985—1051)字子乔,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景德四年(1007)中贤良方正科,授光禄丞,通判台州。仁宗朝,与王钦若、丁谓等交结,渐至参知认事。官至枢密使,封英国公。后出知河南府,延武宁军节度使,进郑国公。皇祐三年卒,年六

  • 卷一百七十七 表十七·赵尔巽

      ◎军机大臣年表二   △道光元年 辛巳   曹振镛三月,晋太子太傅。五月,转授武英殿大学士。   卢荫溥十二月癸巳,转吏部尚书兼管顺天府尹,以事繁罢直。   黄钺   文孚正月,转礼部尚书。   松筠八月丁亥,复以

  • 第三十一章 首都革命·冯玉祥

    吴佩孚自第一次奉直战争获胜,即目空一切,又和段祺瑞一样,做起了武力统一的迷梦。贿选告竣,曹仲三被捧上台,他更是意气骄盈,一手遮天,处心积虑地进行着他的狂妄的企图。此时他以黄河流域为根据地,攫取直鲁豫巡阅使之职,复伸张势

  • 郎余令传·刘昫

    郎余令,定州新乐县人。祖父郎楚之,年轻时与哥哥郎蔚之,都很有名望。隋朝大业年间,蔚之任左丞,楚之为尚书民曹郎,隋炀帝很看重他们兄弟,称为二郎。楚之,唐高祖武德初年为大理卿,与太子少保李纲、侍中陈叔达编撰制定法令。后来受

  • 职官四五·徐松

    监司提举郡守转运提刑使【宋会要】神宗元丰三年四月二十六日,诏监司提举官有所措置及申请而辄及他司者,论如非所职辄主管法。哲宗元佑元年四月十八日,三省言:「奉旨,转运使副、提刑,今后选曾任知州以上;转运判官选曾任通判、

  • 卷之五·子华子

    子华子卷之五晋人程本着晏子子华子谓晏子曰:天地之间有所谓隐戮者,而莫之或知。知之者其几於道乎。晏子曰:何谓也?子华子曰:天地之生才也,实难其有以生也,必有所用也。如之何其将拥之蔽之,而使之不得以植立也?天地之所大忌也,日

  • 管子补注卷十九·刘绩

      地员第五十八【地员者土地髙下水泉深浅各有其位也】杂篇九  夫管仲之匡天下也其施七尺【施者大尺之名也其长七尺】渎田悉徙【渎田谓穿沟而溉田悉徙谓其地每年皆湏更易也】五种无不宜其立后而手实【谓立君以主之

  • 春秋辨义卷六·卓尔康

    明 卓尔康 撰庄公二丁酉○荘王十三年十年○齐桓二晋缗二十一卫惠十六蔡哀十一郑厉十七子仪十曹荘十八陈宣九杞靖二十宋闵八秦武十四楚文六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经不书齐伐鲁公既败齐又为鲁地则齐之伐鲁不言可知也

  • 人品·魏裔介

    外重者内轻,故保富贵而丧名节。内重者外轻,故守道德而乐贫贱。[林和靖]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林和靖]君子所贵,世俗所羞。世俗所贵,君子所贱。[程伊川]宁可忍饿而死,不可苟利而生。[宋潜溪]取与是一大节,其义不可不明。[薛

  • 第五卦:《需卦》·佚名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白话】《需卦》象征等待: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光明正大,做事才会亨通顺利,占问的结果是吉祥的,出外远行,渡过宽阔的河流会很顺利。《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白话】《

  • 论中国佛教史·太虚

      我在十多年前曾作“中华佛教三大系”一文,刊在第六卷海潮音上,对中国佛教历史教理变迁之因都原与程序,稍作有系统的提示。这个提示,直到现在还有重提的意义。  我在那篇文章里面,分会昌以前的中国佛教为三大系。一、

  • 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卷第十五·明佺

    大唐天后敕佛授记寺沙门明佺等撰伪经目录(二百二十八部四百一十九卷)·宝顶经一卷(南齐永元元年出时年九岁)·净土经七卷(南齐永元元年出时年九岁)·正顶经一卷(南齐永元元年出时年九岁)·法

  • 卷第三十一(五诵之三)·佚名

    十诵律卷第三十一(五诵之三)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八法中般茶卢伽法第四(丹本云八法中苦切羯磨法第四之初)佛在舍卫国。尔时舍卫国有二比丘。一名般茶。二卢伽。喜斗诤相言。共诸比丘斗诤相言已。知是斗诤比丘。便

  • 大丹记·佚名

    大丹记,原题魏伯阳撰,疑为隋唐人之作。宋《崇文总目》、《通志•艺文略》均着录此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此书言外丹,首先论述铅汞性状。谓「龙者汞也」,汞生于砂,属金,性冷产南方,属「阳中有阴之位」,象离卦

  •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

    论述中国隋唐两朝制度的历史著作。陈寅恪(见“唐代政治史述论稿”)著。1945年重庆商务印书馆出版。1954年三联书店再版,此后,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先后重印。共10万余字,文言文写成。分叙论、礼仪、职官、刑律、音乐

  • 九经误字·顾炎武

    一卷。清顾炎武撰。炎武因明国子监所刊诸经字多讹脱,而坊刻之误又甚于监本,极不便于经籍流传,乃考石经及各种旧刻经籍作成此书,以纠正经籍在流传中的错字讹脱。其原则是凡监本有笔误显然易见者不录,与石经异文而两通者不录

  • 观想佛母般若波罗蜜多菩萨经·佚名

    佛说观想佛母般若波罗蜜多菩萨经,一卷,宋天息灾译。说般若菩萨之咒与观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