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咸平中登进士甲科,所试《有物混成赋》,天下以为赋格。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大中祥符九年,参知政事。时王钦若方挟祥瑞,迎合人主意,阴排异己者,以细故罢曾政事。天禧中,复参知政事,兼太子宾客。仁宗即位,以为宰相,忤太后意,罢知青州。景祐二年,复相,封沂国公,与吕夷简议论不协,求退,出判郓州,加资政殿大学士。卒年六十,赠侍中,谥文正,有文集五十卷。子纬幼,以侄绎为后。景祐初,契丹始修好,所致书以南北朝冠国号之上,曾时直史馆,言:“《春秋》外夷狄,爵不过子。今与抗,非外夷狄之意。”上嘉之。天书降,诏作玉清昭应宫,廷臣莫有言者,曾陈五害以谏。在翰林,一日上晚坐承明殿,召对,命谒者谕之曰:“思卿甚,故不及御朝服。”为上所敬如此。知审刑院,初违制之法无故失,率坐徒二年;曾请分故失,非亲被制书者,止以失论,上不悦,曰:“如是无复有违制者。”曾曰:“如陛下所言,亦无复有失者矣。”自是,违制遂分故失。天禧初,知应天府,民讹言,有妖若飞帽搏人,自京以南,皆惊恐,曾夜开里门,捕倡言者,民乃定。真宗晏驾,丁谓欲皇太后对近臣决政事,皇帝独朔望见群臣,庶务悉令入内押班雷允恭画可于禁中,曾曰:“两宫异处,柄归宦者,祸端兆矣!”乃奏请如东汉旧制,太后坐右垂帘,同听政焉。真宗不豫,有引唐汉事,讽皇后称制者,曾密语后戚钱惟演曰:“今太子决政资善堂,天下固已属望,可异议耶?”惟演悟,不敢异议。丁谓坐雷允恭改皇堂事,参知政事任中正言于上曰:“谓,被先帝顾托,请如律议功。”曾曰:“谓不忠,无足议者。”于是贬谓崖州,中正而下十馀人,随亦废黜,是时中外汹汹,曾正色立朝,奸邪惮焉。前后辅政十年,处天下事审而中理。性俭素,居家人不见其喜愠之色,入朝盛服进止如有尺寸,士大夫服其清修,莫敢干以私者,与王旦同谥,世皆谓之贤相。

李迪,字复吉,濮州人。少从柳开学为古文,开谓门人张景高弁曰:“此公辅器也!”景德二年登进士甲科。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天禧元年,参知政事。东宫建,兼太子宾客。寇准罢相,上欲相之,迪固辞。一日对资福殿,皇太子出拜上前曰:“蒙以宾客为宰相。”上顾迪曰:“复何辞耶?”先丁谓拜相,而以丁谓为昭文馆大学士,位迪上。帝不豫,令皇太子总军国事,丁谓独请皇太后止决常务,他皆听旨,迪争不胜,谓益擅权,至除吏不以闻,迪语同列曰:“迪起布衣至宰相,能取容徇权臣耶!”时诏二府并进秩,乃迁迪中书侍郎兼尚书左丞。故事,宰相无作左丞者,谓欲以抑迪也,又欲进所善林特枢密副使兼宾客,迪执不可,因于待漏所大诟之,至上前斥谓擅权不法事,且言寇准无罪,不当黜。因格前制不下,出谓知河南府,迪郓州,谓入谢自陈无罪,复留。及仁宗即位,贬迪衡州团练使,谓使人逼之,至自裁不死。谓窜,迪稍复。及章献皇后崩,乃再相。景祐二年,范讽以罪贬,迪坐讽姻家,出知亳州,久之,除翰林侍读学士,留京师,奏吕夷简结荆王元俨为除门僧惠清守阙鉴义,鞠之,乃迪在中书时补,降太常卿、知密州,久之,复资政殿大学士、知兖州。元昊反乃上章请临边,除节制,判天雄军。康定元年,请老,以太子太傅致仕,卒年七十七,赠司空,谥文定,赐御篆碑额曰“遗直之碑”,子东之、徽之、辅之。初迪在翰林时,荐饥三司调用不给,上召迪问,迪对曰:“祖宗置内藏库,欲攻取西北且备凶年,今边无他费,以佐国用则民不加赋。”上为大发内库金缯赐三司。知秦州曹玮,数言唃厮罗【上文作唃罗厮,误。《清波杂志》卷十第4条作"唃厮啰"】欲内寇,请益兵,不遣,乃求罢,上问谁可代之者,迪曰:“非玮莫能制也。陛下重发兵,得非将上玉皇圣号耶?”上因问陕西兵数,对曰:“臣向在本道,以方寸小策,记兵及粮,以备调发,今犹佩囊中。”上令探取之,目小黄门取纸札,迪悉上,合存留及调塞下数,上曰:“不意颇、牧,复在吾禁中矣!”未几唃罗厮[误。《清波杂志》卷十第4条作"唃厮啰"]寇边,复召问,对曰:“玮必克。”后数日,捷报至,上曰:“卿何料之审也?”曰:“彼举兵远来此,坚壁待之,是以知其必胜尔。”垂帘日,迪知河南,许朝见,章献太后谓迪曰:“卿不欲吾与国事,吾今保养天子至此,如何?”迪曰:“不知太后有圣德也。”后喜。

张知白,字用晦,沧州人。端拱二年,登进士第,累迁龙图阁待制、御史中丞。大中祥符九年,参知政事。天禧二年,罢为侍读学士、知大名府,真宗赋诗饯之。仁宗即位,召为枢密副使。天圣三年,拜相。六年,薨于位,赠太傅、中书令,谥文节。无子。景德初,周伯星见,百官称贺,知白独以为:“人君当修德,以应天星之见,伏何所繋焉?”因极陈治道之要。又以朝廷重内官,轻外官,引唐李峤议,请选台阁分典藩郡,仍自请补外,真宗以知白居侍从,不许,及固请,乃以知青州。初知白参知政事,为宰相王钦若所排,及知南京,钦若谪分司南京,众谓必报之,而知白待之加厚。其在相位清约如寒士,慎重名器,人服其公。

吕夷简,字坦夫,寿州人。曾祖梦奇,后唐为工部侍郎。咸平三年,夷简登进士第,累擢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仁宗即位,除参知政事。天圣六年,拜相。明道二年罢,是年复相。景祐二年,封申国公。四年罢,以使相判许州,徙天雄军,未几,复相。庆历元年,进封许国公,判枢密院,以判院太重,改兼枢密使。二年,以病特进司空、平章军国重事,上忧之,剪髭赐以疗其疾,夷简荐富弼等数人可大用,因再辞位,进司徒,固请老,以太尉致仕,卒年六十六,赠太师、中书令,谥文靖,赐御篆碑额曰“怀忠之碑”。子公绰、公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七·魏徵
  卷第二百七十六 後唐紀五·司马光
  第二十七回 入关中约法三章 屯新安坑卒廿万·黄士衡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八十七·佚名
  卷之八十五·佚名
  卷之一千四百十八·佚名
  一百五十 曹寅奏谢恩赐御书高(上日下文)寺诗摺·佚名
  第四四七谕光绪十二年四月初九日一二二二八--四·佚名
  第十一卷 仕绩 二·缪荃孙
  清文宗实录选辑·佚名
  河间王李孝恭传·欧阳修
  钱易传·脱脱
  卷四十一 越王句践世家第十一·司马迁
  钦定南廵盛典卷九十·高晋
  二十一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刘述·唐圭璋

      述字孝叔,湖州人。景祐元年(1034)进士。御史台主簿。治平元年(1064),荆湖北路转运使降知睦州。神宗时,为侍御史知杂事。熙宁三年(1070),与钱琦、钱岂页共上疏劾王安石,出知江州。逾年,提举崇禧观。年七十二卒。   家山好  

  • 序·周春

      序   唐、宋、元、明俱有诗话,或专集,或散见,为风雅故实;惟五代与辽未备,士林有余憾焉。新城王尚书作《五代诗话》,以授北平黄侍郎昆圃先生,先生缀遗补漏,纂辑刊行,而辽犹阙如。辽自唐季基于朔方,虽地处北鄙,文墨非其所尚,

  • 卷一·魏元旷

     清江杜作航(苇如),馆选后居忧。光绪丙申,予北上,遇于汉皋,见橐中诗,取而论之,亦话之亚也。苇如不作诗,仅于此得其二首,久存之箧,不忍终弃,并箧中旧有及近所得,次为《后编》。  

  • 五集卷八十六·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八十六古今体一百六首【甲寅二】立春日得句新春四始洽新年【正月初四日】苍縡钦承景福骈禄位名夀德惭薄元亨利贞时致先昨丰今吁绥屡继【去岁幸获普丰秋间播种麦田

  • 和尹懋秋夜游灉湖·张说

    坐啸人事闲,佳游野情发。 山门送落照,湖口升微月。 林寻猿狖居,水戏鼋鼍穴。 朔风吹飞雁,芳草亦云歇。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二·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九年九月戊寅朔尚书右司员外郎魏良臣为左司员外郎 司农少卿陶恺为右司员外郎 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护国军承宣使李世辅言初归朝日有父母兄弟之讎臣曾报复乞待罪诏世辅有功鄜延特放罪后四月引对便殿上谕

  • 第一章 缘起·陈寅恪

    ○咏红豆(并序)昔岁旅居昆明,偶购得常熟白茆港钱氏故园中红豆一粒,因有笺释钱柳因缘诗之意,迄今二十年,始克属草。适发旧箧,此豆尚存,遂赋一诗咏之,并以略见笺释之旨趣及所论之范围云尔。东山葱岭意悠悠,谁访甘陵第一流。送客筵

  • 卷之一百二十六·佚名

    洪武十二年八月甲子朔○丁卯遣官释奠于先师孔子○上御华盖殿与侍臣论治身之道 上曰人之害莫大于欲欲非止于男女宫室饮食服御而己凡求私便于已者皆是也然惟礼可以制之先王制礼所以防欲也礼废则欲肆为君而废礼纵欲则毒

  • 卷之八百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史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二百五十五·佚名

      康熙五十二年癸巳五月丁丑朔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戊寅刑部尚书胡会恩乞假迁葬允之  ○己卯仁孝皇后忌辰遣官祭陵  ○大学士等奏从前奉上□日收贮审拟喇嘛巴汉格隆等咒厌废皇太子允礽一案查案内除喇嘛巴汉

  • ·亲赴彰化内山督军剿灭全股踞逆摺·丁曰健

    奏为亲赴彰化内山,督军剿灭全股踞逆,并搜捕各处逸匪;台疆一律安定,现仍分兵净歼余孽,督属妥办善后事宜。恭摺驰陈,仰祈圣监事。窃臣先因彰化余匪续获未净,钦遵前奉谕旨,亲往剿办;业将统军起程日期暨到地后督剿获

  • 卷二百三下·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百三下 朱批查郎阿奏摺 雍正八年正月初四日吏部尚书署陕西总督【臣】查郎阿谨 奏为奏 闻事雍正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据办理噶斯军需甘肃布政

  • 69.苏武牧羊·林汉达

    匈奴自从给卫青、霍去病打败以后,双方有好几年没打仗。他们口头上表示要跟汉朝和好,实际上还是随时想进犯中原。匈奴的单于一次次派使者来求和,可是汉朝的使者到匈奴去回访,有的却被他们扣留了。汉朝也扣留了一些匈奴使者

  • 第七章 31·辜鸿铭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辜讲当孔子邀请别人唱歌的时候,如果唱得好,孔子会请他再唱一次,并跟着一起唱。

  • 卷七十三·顺治

    <子部,儒家类,御定孝经衍义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七十三天子之孝厚风俗【臣】按先王省方观民法象于风行地上观之九五大观在上中正以观天下者而其爻曰观我生此中庸所谓风之自也经不云乎父母生之续莫大焉此我生之

  • 尧曰篇第二十·钱穆

    (一)尧曰:咨!尔舜!天之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舎。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

  • 止观义例纂要卷第一(并序)·从义

    摩诃止观者法华之妙行也止观义例者妙行之轮輗也传止观之道而不明义例者则妙行倾覆也昔天台智者禀之於灵岳悟之於道场说之於玉泉付之於章安自章安至荆溪师资道契德音莫违后以清凉僻见逆路论兴背我天台朋他贤首抑根本之

  • 古来世时经·佚名

    失译人名附东晋录 阿那律说往昔施支佛饭福报,佛赞叹之,并为比丘说未来轮王及弥勒事,以衣施弥勒,令转施众僧,即中阿含说本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