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六一、墨子游楚鲁阳考

《墨子 鲁问篇》载鲁阳文君与墨子论攻郑曰:“郑人三世弑其父”,《闲诂》引苏云:“父当作君。据《史记 郑世家》郑人弑哀公、(哀公八年而弑,为周定王十四年,明年共公元,今《年表》皆脱去。)幽公、繻公,是三世弑君之事。”黄式三《周季编略》又据本篇三年不全之语,以鲁阳文君攻郑在周安王八年,即郑繻公被弑后三年。孙氏则谓:“二说俱可疑。据贾逵《国语注》(《文选注》引。)高诱《淮南子注》皆云:鲁阳文君即司马子期之子公孙宽,而《左传》子期死白公之难,在鲁哀公十六年。(即孔子卒年。)次年,宽即嗣父为司马。至少亦必已弱冠。下至郑繻公之弑,相距已八十四年。文子若在,约计殆逾百岁,岂尚能谋攻郑乎?”因疑三世当作二世,盖在韩杀幽公之后。梁启超《墨子年代考》谓:“幽公之弑,上距宽为司马时亦已六十余年。(今按:自白公作难,至韩杀幽公,凡五十六年,梁说误。)若此则宽非惟不能见繻之弑,恐并不及见幽之弑。”因谓:“鲁阳为宽封邑,故无可疑,然文子未必即宽。(按:《楚语》“惠王以梁与鲁阳文子,文子辞,乃与之鲁阳。”则鲁阳乃文子始封。若谓文子未必即宽,如何又谓鲁阳为宽封邑,可无疑耶?此亦梁说疏处。)安知其不为宽之子?孙氏据汉人之注以改先秦古书,甚非当也。”今按梁说亦疏。然疑文子未必即宽,则为有见。《淮南 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为之反三舍。”高诱《注》:“鲁阳,楚之县公。楚平王之孙司马子期之子,《国语》所称鲁阳文子也。”高氏此注,以鲁阳公即鲁阳文子,是也,顾谓即司马子期之子,则非。何者?楚、韩交兵,始自悼王之世。悼王二年,三晋伐楚。九年,伐韩,取负黍。是年为周安王九年,适当郑弑繻公后三年。(黄氏谓周安王八年,误。)前一年郑负黍反韩,殆韩、郑交争而楚收渔人之利也。(后二年悼王十一年,三晋又败楚,又后十九年,楚肃王十年,而魏取鲁阳。)援戈撝日,其语荒诞。然韩、鲁阳构难,其事当起楚悼之世,则无可疑者。其时去公孙宽为司马已八十六年,而高注顾以为司马子期之子,其失实可知。则梁氏疑文子未必即宽,固非虚矣。且幽公见杀于韩,非郑人自弑其君。若依孙说,改二世弑君谓当韩杀幽公后,则语气情理益不合。知《鲁问》所记,确系安王八九年事。墨子其时尚存。若生于孔子卒后,至是已八十七年也。今综述墨子生平,南至楚,见惠王,在四十前。遂仕宋昭公,见逐,当不出五十。其后殆常居鲁。其至齐,见田和,已逾七十。重游楚,见鲁阳文君,则八十外老人。(齐康元至郑康三,,凡十一年。)墨子殆终于鲁阳也。

猜你喜欢
  卷三百四十五 元豐七年(甲子,1084)·李焘
  ●卷十七·李攸
  ●卷九十七·徐梦莘
  第二十三回 下河南陈平走谒 过洛阳董老献谋·蔡东藩
  卷之六十九·佚名
  卷十二史八·何良俊
  皇王大纪卷二十五·胡宏
  第二七五单同治十年十月初四日一一七○二--四·佚名
  第七卷齐·缪荃孙
  一一九二 军机大臣奏将李清所辑《合订南唐书》销毁并将原书进呈片·佚名
  海南诸国传·姚思廉
  梁彦光传·魏徵
  穆宗本纪·欧阳修
  李皇后传·薛居正
  晋出帝本纪·欧阳修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晦庵·唐圭璋

      晦庵,僧人。   满江红   胶扰劳生,待足后、何时是足。据见定、随家丰俭,便堪龟缩。得意浓时休进步,须知世事多翻覆。漫教人、白了少年头,徒碌碌。   谁不爱,黄金屋。谁不羡,千钟禄。奈五行不是,这般题目。枉费心神

  • 陈康伯·唐圭璋

      康伯字长卿,弋阳人。生于绍圣四年(1097)。登宣和三年(1121)进士。绍兴二十七年(1157),自吏部尚书除参知政事。二十九年(1159),右仆射。三十一年(1161),左仆射同平章事。金主亮南侵,力赞抗敌。隆兴元年(1163)罢相,除少保、观文殿大学

  • ●卷一百九十八·徐梦莘

      炎兴下帙九十八。   起绍兴九年十月十九日丙寅,尽十二月。   十九日丙寅新知鼎州王彦卒。   续感为公行状曰:王彦字子才河内人隶弓马子弟所政和五年微宗皇帝临轩阅试以武艺中选恩补下班祗应从泾原路经略使种

  • 平定三逆方略卷六十·佚名

      康熙二十年十一月丙辰,命复总督哈占、蔡毓荣官。先是,哈占、蔡毓荣以罪革职留任,效力赎罪。至是,上谕吏、兵二部:总督哈占、蔡毓荣率兵剿贼,直抵云、贵,劳绩茂着;可复其原官。  丁巳,免命大将军公图海罪。上谕兵部:图海年

  • 卷之三百三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钦定兰州纪略卷三·阿桂

    壬子勒尔谨仁和奏言逆囘苏四十三等由河州山僻小路潜至省城在附郭一带放火抢夺因城内官弁兵民防守严宻是以城垣并未伤损三月二十九日晚勒尔谨等带兵到省驻扎城外逆囘等先已退占离省数里之山梁【臣】等与署副都统额尔恒

  • 卷八十五·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八十五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颜师古注 谷永杜邺传第五十五 谷永字子云长安人也父吉为卫司马使送郅支单于侍子【师古曰为使而送之还本国也郅音

  • 宫他为燕魏·佚名

    【提要】 他人的灾难意味着自己的利好,他国的混乱是国家攫取利益的最佳时机。国家之间无情义可言,乘人之危是非常正常的事。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否,与他周遍国家是统一安定还是混乱分裂有着直接的关系。 【原文】 宫他为燕

  • 秦欲攻周·佚名

    【提要】 不战而胜,求得道德和大义上的美誉,是谋略的较高境界。如前文所说,西周在战国时还是名正言顺的天下之君,在道统和道义上颇具有正当性。在天下大势还没有大混乱大颠覆之前,侵犯西周必然会惹起众怒、践踏道义,授人以

  • 卷四十六·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圣训卷四十六饬臣工四康熙四十八年己丑正月乙未上谕文武诸臣曰朕向待大臣不分满汉一体包容诸臣当人人感戴自効乃九卿会议时但一二人发言衆俱

  • 卷一·叶酉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究遗卷一左庶子叶酉撰隐公元年春王正月元者气之始古人谓一为元元年隐公之一年也春与下王正月连文月为周月必无冠以夏时之理盖冬至一阳来复故建子之月即可谓之春也王正月者夏时得天故周兼用夏正周礼正

  • 序·大珠慧海

    夫善知识者,如巨海舟航,能度迷类,长夜明炬,善破群昏。大珠和尚首参马祖,使入慧海之法界,令开宝藏于自家;所以灵辩滔滔,譬大川之流水;峻机叠叠,如圆器之倾珠。于是曲设多方,垂慈利物,发扬至道,乌可以笔舌赞叹哉!妙什维那、四明翠山大

  • 卷第十六·道原

    景德传灯录卷第十六吉州青原山行思禅师第五世中七十二人朗州德山宣鉴禅师法嗣九人鄂州岩头全豁禅师福州雪峰义存禅师天台瑞龙院慧恭禅师泉州瓦棺和尚襄州高亭简禅师洪州感潭资国和尚(已上六人见

  • 卷三十四·佚名

    释初品中信持【经】“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中诸佛所说法,已说、今说、当说;闻已,欲一切信持,自行亦为人说,当学般若波罗蜜!”【论】问曰:上已说十方诸佛所说,欲忆持不忘,当学般若,今何以复说信持三世佛法?答曰:上说

  • 省庵法师语录卷上·宝贤

      净业学人 彭际清 重订劝发菩提心文不肖愚下凡夫僧实贤。泣血稽颡。哀告现前大众。及当世净信男女等。唯愿慈悲。少加听察。尝闻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苟不

  • 吴都文粹·郑虎臣

    地方诗文总集。十卷,卷三至卷七为诗。宋郑虎臣编纂。郑虎臣字景兆,吴(今江苏苏州)人。曾为会稽尉。南宋德祐初,自请监押奸臣贾似道,押至漳州木绵庵,椎杀之。郑虎臣为吴中巨富,热心当地文献,辑此书以存苏州风土演变痕迹。吴中

  • 济南集·李廌

    诗文别集。一作《济南月岩集》、《李方叔文集》、《李廌集》。宋李廌撰。廌卒后,其子集其文名曰《月岩集》,宋徽宗政和六年(1166),李之仪为序。序见《永乐大典》卷二二五三七。本书《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著录为二十

  • 太上瑶台益算宝籍延年忏·佚名

    太上瑶台益算宝籍延年忏。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忏仪。述一百五十天尊和四真人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