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海南诸国传

海南诸国传序海南诸国,大约在交州以南及西南大海洲上,离大陆近者三五千里,远者二三万里,其西与西域诸国相接。汉元鼎(前116~前111)年间,派伏波将军路博德开通百越,设置日南郡。其境外诸国,自武帝以来均来朝贡。后汉桓帝之世,大秦、天竺均由此线路派使者进贡。到了吴孙权时,派宣化从事朱应、中郎康泰与之通好。他们亲身经历以及听人传说的,就有百数十国,于是写了记传。晋代期间与中原通问者大抵较少,所以史书无记载。到了宋齐二朝,前来的有十余国,便开始为之立传。自从梁代建立,便遵奉其历法纪年,整治贡赋,漂洋过海,每年必至,远远超过了前代。今择其风俗特征较为明显者编为《海南传》。

林邑国

林邑国,本为汉日南郡象林县,古越裳之疆土。伏波将军马援开通汉之南境,设立此县。其地纵横约六百里,城离海百二十里,离日南之边界四百余里,北与九德郡相接。其南境水陆二百余里,有西国夷也称王,马援竖立两根铜柱标识汉之边界于此。其国中有金山,石头一律是赤色,内生金。金在夜里便出石飞动,形如萤火。又出产王毒王冒、贝齿、吉贝、沉木香。吉贝乃是树名,其花开如细鹅毛,抽其丝头纺之作成布,洁白得与纟宁麻布差不多,也可染成五色,织成花布。沉木,当地人砍断之,积年累月,木腐烂而木心与节独存,置于水中则沉,所以称之沉香。其次不沉又不浮者,称为..香。

汉末大乱,功曹区达杀县令自立为王。传数世,其后王无子嗣,立外甥范熊。熊死,子范逸继位。晋成帝咸康三年(337),逸死,奴仆范文篡位。文本为日南西卷县夷帅范稚之家奴,曾在山涧中放牛,得鳢鱼二头,变化为铁,便用它铸刀。铸成,范文向一石头发誓说:“如果砍石头便破的话,我范文便当主宰这个国家。”于是举刀砍石,好比砍干草一般,范文心中十分惊奇。范稚常常派他到林邑做生意,于是教林邑王造宫室及兵车器械,林邑王十分宠幸他。后来便谗毁林邑王诸子,使他们都各自逃到外国去了。待到林邑王死而无后嗣,范文假意从邻国迎回王子,在饮料中放毒而杀之,于是胁迫国人立自己为王。举兵攻打周边小柄,均吞并灭亡之,有军队四五万人。当时交州刺史姜庄派亲信韩戢、谢稚先后监理日南郡,均贪婪残暴,各国都厌恨之。穆帝永和三年(347),朝廷派夏侯览为太守,其人侵害百姓更甚。林邑国先前缺少土地,贪图日南土地肥沃,常常想掠夺占有之,到这时,乘着民怨,便举兵袭击日南,杀夏侯览,以其尸体祭天。留居日南三年,才回到林邑。交州刺史朱藩后来又派督护刘雄驻守日南,范文又尽杀其部。进军侵犯九德郡,残杀百姓。派使者通知朱藩,愿以日南北境横山为界,藩不答应,又派督护陶缓、李衢讨伐他。范文回到林邑,不久又驻守日南。五年(349),范文死,子范佛继位,仍驻守日南。征西将军桓温派督护滕..、九真太守灌邃率交、广州军队讨伐之,范佛环城固守。灌邃命令滕..以大军攻前门,自率精兵七百人从后城越垒而入,范佛军惊慌溃散逃走,灌邃追到林邑,范佛便请降。哀帝升平初,范佛再次侵夺劫掠,刺史温放之讨伐击败之。安帝隆安三年(399),范佛孙范须达再次侵犯日南,拘执太守炅源,又进军侵犯九德,拘执太守曹炳。交趾太守杜瑗派都护邓逸等击败之,朝廷便以杜瑗为刺史。义熙三年(407),须达又侵犯日南,杀长史,杜瑗派海逻督护阮斐讨伐击败之,斩首俘获很多。九年(413),须达又侵九真,行郡事杜慧期与战,斩其子交龙王范甄知及其部将范健等,活捉须达之子范冉阝能,且俘虏百余人。自杜瑗去世后,林邑没有一年不来侵犯日南、九真诸郡的,杀人毁物颇多,交州因此疲弱不堪。

须达死,子范敌真继立,其弟范敌铠携母出逃。敌真追悔不能与其母弟相容,舍弃国事而到天竺,禅位于其外甥,国相藏駘坚持劝谏而不从。其甥继位后杀藏駘,藏駘子又攻杀之,而立敌铠同母异父之弟文敌。文敌后为扶南王子当根纯所杀。大臣范诸农平定其乱,因而自立为王。诸农死,子范陽迈立。宋永初二年(421),派使者进贡,以范陽迈为林邑王。陽迈死,子范咄立,仰慕其父,复称陽迈。

其国内风俗:居住于阁中,称为于阑,大门都向北开,以树叶为纸书写;男女都以腰裙吉贝绕腰以下,称为干漫,也叫都漫;穿耳贯以小..;贵者穿革屣,贱者赤足而行。从林邑、扶南以南各国都是如此。其王穿法服,上加璎珞,好比佛像之装饰。出外则乘象,吹螺号、击鼓,上罩吉贝伞,以吉贝为幡旗。国中不设刑法,有罪之人便派象踏死他。其大姓号称婆罗门。嫁娶必定在八月,女子先求男,因为贱男贵女之故。同姓互相为婚,派婆罗门引女婿见新妇,握手相托付,咒曰“吉利吉利”,以为成婚之礼。死者焚之于荒野之中,称为火葬。其寡妇独自居住,隐居至老。国王信奉尼乾道,所铸金银人像,大的可至十围。

元嘉初年,陽迈侵夺劫掠日南、九德诸郡,交州刺史杜弘文建牙帐想要讨伐之,听说有替代之令便罢休。八年(430),又侵犯九德郡,进入四会浦口,交州刺史阮弥之遣队主相道生率兵前往讨伐,攻打区栗城不下,便引兵回来。尔后连年派使者进贡,然而侵扰劫掠不止。二十三年(445),派交州刺史檀和之、振武将军宗悫讨伐之,和之派司马萧景宪为前锋,陽迈听说后感到害怕,想交纳金一万斤,银十万斤,归还所掠日南民户,其大臣蕃僧达上谏让他别这样做,于是派大帅范扶龙镇守其北界区栗城。景宪攻城,克之,斩范扶龙,获取金银杂物不可胜数。乘胜径直进军,便攻下了林邑。陽迈父子均只身逃归。获得其珍异之物,均是不知名之宝。又销毁其金人,获得黄金数十万斤。和之后来病死,曾见胡神作祟。

孝武帝孝建、大明年间,林邑王范神成屡次派遣长史奉表进贡。明帝泰豫元年(472),又派使者进献土产。齐永明年间,范文赞屡次派使者进贡。天监九年(510),文赞之子范天凯进献白猴,诏曰:“林邑王范天凯身在海外,而诚心前来,不辞路远修治贡纳,实在值得嘉赏。应当颁给爵号,使他享受到荣耀和恩泽。可为持节、督缘海诸军事、威南将军、林邑王。”十年(511),十二年(513),天凯多次派使者献土产。不久病死,其子弼毳跋摩继位,上表进贡。普通七年(526),林邑王高式胜凯派使者献土产,诏任为持节、督缘海诸军事、绥南将军、林邑王。大通元年(527),又派使者进贡。中大通二年(530),行林邑王高式律..罗跋摩派使者进贡,诏任为持节、督缘海诸军事、绥南将军、林邑王。六年(534),又遣使献土产。

扶南国

扶南国,在日南郡之南,海西大湾中,离日南约七千里,在林邑西南三千余里。城离海五百里。有大江宽十里,水从西北来,东流入海。其国土纵横三千余里,土地低洼平广,气候风俗大致与林邑相同。出产金、银、铜、锡、沉木香、象牙、孔雀、五色鹦鹉。

其南界三千余里有顿逊国,在海之曲岸上,方圆千里,城离海十里。有五王,均受扶南节制。顿逊之东界通交州,其西界接天竺、安息等,境外诸国往来在此设市交易。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顿逊远在海中千余里,南海无边无际,船舶无法直接通过。其市场,东与西在这里交会,每天有万余人。珍奇之物宝贵之货,应有尽有。又有酒树,类似于安石榴,采取其花汁存放于瓮中,几天后便成酒。

顿逊之外,大海洲中又有毗骞国,离扶南八千里。传说其王身长一丈二尺,颈长三尺,自古以来就不死,无人知其年岁。其王崇高尊贵,国中人的善恶行为及未来之事,国王都知道,所以没有人敢于欺瞒。南方称之长颈王。国中风俗,有房屋、衣服,吃粳米。其人之言语,与扶南略有差别。有山出产黄金,金裸生于石上,没有止境。国法对罪人用刑,是在王面前吃其肉。国内不接受行商,有前往者也将他杀了吃,所以商旅不敢去。国王平常居于楼上,不吃血食,不信奉鬼神。其子孙生死与常人无异,只有国王不死。扶南王多次派使者送书信及回信,一般是送给扶南王纯金制五十人食用之器,形如圆盘,又如瓦土区,名为多罗,可装五升,又有如碗者,可装一升。国王也能作天竺文书信,信长约三千字,讲说前世生命之所由来,与佛经相似,且谈论善事。

又传说扶南东界即大南海,海中有大洲,洲上有诸薄柄,国东有马五洲。再往东行涨海千余里,便到了自然大洲。其上有树生于火中,洲附近之人剥取其皮,纺织为布,积得数尺便作为手巾,与焦麻无差别,然而颜色略有些青黑;如有小脏污,便投入火中,于是更为清洁了。有人用作灯芯,用时没有尽头。

扶南国风俗本为裸体,纹身披发,不制衣裳。以女人为王,称之柳叶。年少强健,有如男子。其南有徼国,有事鬼神者字混填,梦见神赐给一张弓,乘坐商人船舶入海。混填早晨起来便到庙中,在神树下得到弓,便依梦乘船入海,于是到了扶南外邑。柳叶的手下见船至,想抓住他,混填便张弓射其船舶,穿过一面,弹矢射中侍者,柳叶非常害怕,率全部人马降于混填。混填便教柳叶穿上衣服,戴上饰物,使身体不复外露,于是治理其国,纳柳叶为妻,所生子分别为七邑之王。其后王混盘况软硬兼施,离间各邑,使互相怀疑攻击,于是举兵攻打兼并之,然后派子孙将各邑分割开来治理,号称小王。

盘况九十多岁才死,立中子盘盘,将国事托付给大将范蔓。盘盘即位三年而死,国人一致推举范蔓为王。范蔓英勇强健,颇有权谋才略,又以兵威攻打周边各国,均降服之,自称扶南大王。于是制造大船,遍行涨海,攻打屈都昆、九稚、典孙等十余国,拓地五六千里。其次本应攻伐金邻国,范蔓染病,派太子金生代行。范蔓姐姐之子旃,当时为二千人统帅,于是篡范蔓之位自立,派人矫诏杀金生。范蔓死时,有幼子名长,在民间,待到年满二十,便纠集国中壮士袭杀旃,旃大将范寻又杀范长而自立。又整治国内,修建观阁以供游戏,早中晚再三再四接见客人。百姓以焦蔗龟鸟为礼。国法无牢狱。有罪之人先斋戒三日,然后烧斧至最红,让讼者捧着走七步。又以金..、鸡蛋投入沸腾之水中,让双方入水取之,如所说不实,手当即焦烂,有理之人则不烂。又在城沟中养鳄鱼,门外圈养猛兽,有罪之人,便以之饲猛兽及鳄鱼,鱼兽不吃为无罪,三天便释放。鳄鱼大者长二丈余,伏如鼍,有四足,喙长六七尺,两边有牙齿,利如刀剑,通常吃鱼,遇到獐鹿及人也吃,苍梧以南及外国均有之。

吴时,派中郎康泰、宣化从事朱应出使寻国,国人仍为裸体,只有妇人穿戴贯头。康泰、朱应跟他们说:“国中确实很美,只是人猥亵裸露有些怪气。”寻国便命令国内男子穿腰裙。腰裙,即今之干漫。大户人家便裁锦做成,穷人则用布。

晋武帝太康年间,寻国初次派使者进贡。穆帝升平元年(357),其王竺旃檀奉表进献驯象。诏曰:“此物耗费不少,免其奉送。”其后王忄乔陈如,本为天竺国婆罗门。有神仙说:“你该称王于扶南。”忄乔陈如心中大喜,往南到盘盘,扶南人听说,全国欣悦拥戴,迎取而立之为王。又改革制度,用天竺之法。忄乔陈如死,后王持..跋摩,在宋文帝时奉表献土产。齐永明年间,王..邪跋摩派使者进贡。

天监二年(503),跋摩又派使者送珊瑚佛像,并进献土产。诏曰:“扶南王忄乔陈如..邪跋摩,身居海外,世代统治南方,忠诚之心远近所知,重累传译前来进献宝物,应该得到酬谢接纳,颁之以荣显之号。可为安南将军、扶南王。”

现在其国中人均又丑又黑,头发卷曲。居住地不凿井,几十家共一池塘引水汲用。民俗信奉天神,天神以铜为像,二面者四只手,四面者八只手,手中各有所持,或为小儿,或为鸟兽,或为日月。其王出入乘象,嫔侍也是这样。王坐则半跪翘膝,垂左膝至地,以白叠敷设于前,施设金盆香炉于其上。国俗,居服丧事则剃去须发。死者有四种葬法:水葬则投之江流,火葬则焚化为灰烬,土葬则修坟埋之,鸟葬则弃之于荒野。人天性贪婪吝啬,不讲礼义,男女随其私奔自适。

十年(511),十三年(514),跋摩屡次派使者进贡。这一年死去,世子留..跋摩杀其嫡弟自立。十六年(517),派使者竺当抱老奉表进贡。十八年(519),又派使者送天竺旃檀瑞像、婆罗树叶,并进献天齐珠、郁金、苏合等香。普通元年(520),中大通二年(530),大同元年(535),屡次派使者献土产。五年(539),又遣使者送南生犀。又说其国中有佛发,长一丈二尺,诏遣沙门释宝云随使者前往迎取。

在这之前,三年(537)八月,高祖改建阿育王寺塔,发现旧塔下舍利及佛爪发,发为青绀色,众僧以手挺直之,随手之用力而长短变化,放下它便旋屈成为蠡形。案《僧伽经》云:“发青而细,犹如藕茎之丝。”《佛三昧经》云:“我当年在宫中洗头,以尺子量头发,其长度为一丈二尺,放下来则向右旋,还原为蠡文。”这就与高祖所得到的相同。

阿育王即铁轮王,称王于阎浮提,统一天下。佛涅..后,一天一夜,役使鬼神造八万四千塔,这便是其中一塔。吴时有尼姑居于其地,造小精舍,孙纟林不久便拆除了它,塔也同时消失。吴平乱后,各位道人又于旧地建立此塔。晋中宗刚渡江南下,就又加以修缮装饰,至简文帝咸安年间,派沙门安法师程造小塔,未造成而身死,弟子僧显继续修造而成。至孝武帝太元九年(384),呈上金相轮及承露。

这以后西河离石县有胡人刘萨何遇疾病暴死,而心下仍有暖意,家人未敢马上下葬。经过十日又醒过来,说:“见到有两吏摄我,向西北行,不知其远近,到十八地狱,随即报上罪之轻重,受各种酷刑。见到观世音说:‘你的生缘未尽,如果能活,可作沙门和尚。洛下、齐成、丹陽、会稽均有阿育王塔,可前往礼拜。如果能寿终而死,则不会堕入地狱。’说完,我好比从高岩上掉下,忽然就醒了。”因此便出了家,法名慧达。游历礼拜寺塔,接着到丹陽,不知塔之所在,便登越城向四下里观望,见长干里有奇异气色,便就其地礼拜,果然是阿育王塔所在,一次次放现光明。因此知道一定是有舍利,便聚集众人就地掘之,入土一丈,得到三块石碑,均长六尺。中间一碑上有铁匣,匣中有银匣,银匣中又有金匣,其中装着三颗舍利及爪、发各一枚,发长数尺。于是迁舍利靠北,在正对简文所造塔之西面,造一层塔。十六年(517),又令沙门僧尚伽造三层塔,此即高祖所建者。初时穿土四尺,得到龙窟及古人所舍之金银钏钗镊等各种杂物宝物。大约深九尺,作方形玉石磉,磉下有石函,函内有铁壶,用来装银坩,坩内有金镂罂,装三枚舍利,像粟粒那么大,圆正光洁。函内又有琉璃碗,内得四枚舍利及发、爪,爪有四枚,均为沉香色。至当月二十七日,高祖又到寺中礼拜,设无..大会,大赦天下。同日,以金钵装水浸漫舍利,其最小者陷在钵中不出,高祖礼拜至数十,舍利便在钵中放光,回旋很久,于钵之正中停住。高祖问大僧正慧念:“今天见到了不可思议之事没有?”慧念回答说:“佛身永存,安然不动。”高祖说:“弟子想求得一枚舍利,回台城供养。”至九月五日,又在寺中设无..大会,遣皇太子王侯朝贵等奉迎。这一天,风景晴和,京师之人倾巢而出,围观者百数十万人。所陈设之金银供具等物,均留于寺中供养,且施舍钱一千万作为寺之基金。到四年(538)九月十五日,高祖又到寺中设无..大会,建立二刹,各以金罂,次以玉罂,重生裹舍利及爪发,放入七宝塔中。又以石函装宝塔,分别放入两刹之下,又将王侯妃主、百姓之富户所施舍的金、银、..、钏等珍宝,充实财库。

十一年(545)十一月二日,寺僧又请高祖在寺中发《般若经》题,当晚二塔同放光明,敕令镇东将军邵陵王萧纶为寺作《大功德碑》文。

在此之前,二年(536),改建会稽贸阝县塔,开旧塔出舍利,派光宅寺释敬脱等四僧及舍人孙照暂且迎回台中,高祖礼拜毕,便送回县中放至新塔下。此县塔也是为刘萨何所得者。

晋咸和年间,丹陽尹高悝行至张侯桥,见到浦中五色光长数尺,不知是何怪,便派人在发光处掘出视之,得到金像,没有光趺。悝于是下车,将像载回,到长干巷口,牛不肯再前进,悝于是令御者随牛自行,牛径自驮车至寺中,高悝于是将像留下交付寺僧。每到半夜,总是大放光明,又听到空中有金石乐声。过了一年,捕鱼人张系世,在海口忽然见到有铜花趺浮至水上,系世取出送至县里,县里将它送给朝廷,于是用作像足,合得天衣无缝。时值简文咸安元年(371),交州合浦人董宗之采得一珠可沉入水,于其底部得佛光艳,交州押送至朝廷,用于像身,又相合。从咸和年间得像,经三十余年,光趺才齐全。

当初,高悝得到像以后,西域胡僧五人来见悝,说:“当年在天竺得到阿育王之造像,来到邺下,正值胡人之乱,将像埋在河边,现在寻找却不知在何处。”五人曾在一夜同时梦见像说:“已在江东出现,为高悝所得。”高悝于是送五僧到寺中,五人见像便失声哭泣,像于是大放大芒,照亮了整个殿堂。又瓦官寺慧邃想模写像形,寺主僧尚担心于金色有损,对慧邃说:“如果能让像发光,回转其身向西,便可答应。”慧邃便恳切地拜求,当天夜里像便转变坐向,放出光芒,回转身体向西。第二天寺主便答应可照原样描绘。像趺上原有外国文字,无人识得,后来有三藏冉阝求跋摩认识,说是阿育王为第四女所造。到了大同年间(535~546),发现旧塔之舍利,敕令将寺周数百家之宅地扩展为寺域,造各种堂殿及瑞像周围的回阁等,使尽可能地高大众多。所作之各种变相,均为吴人张繇手笔。繇丹青之工妙,为时人远远不及。

盘盘国

盘盘国,宋文帝元嘉年间(424~453)、孝武帝孝建年间(454~456)、大明年间(457~464),均派遣使者进贡。大通元年(527),其王派使者上表说:“扬州阎浮提震旦天子:你用各种善美之物盛饰国土,天下万物都对你毕恭毕敬,好比天空明净,万里无云,举目只见明亮光耀,天子您身心清净,乃至于此。道俗芸芸众生,均感蒙圣王之德化,普度一切,永远为他们指引脱离尘世苦海之航向,我所耳闻的只有吉祥喜庆。我等以至诚之心恭敬地拜上常胜天子足下,顿首问讯。今献上薄礼,希望您能垂怜接受下来。”中大通元年(529),屡次派遣使者进贡牙、像及塔,并献上沉、檀等香数十种。六年(534)八月,又派人送菩提国真舍利及画塔,并献菩提树叶、詹糖等香。

丹丹国

丹丹国,中大通二年(530),其王派使者上表说:“伏承圣主至德仁义之教化,信奉看重佛法僧三宝,佛法兴盛昌明,众僧丛集,法事日盛,威严庄重。朝廷重臣、国之执政,都慈爱怜悯苍生大众,四方四隅,普天之下,无不诚心归顺。其教化与诸天神等功,不是语言所可以表达的。无边之吉祥,好比奉天命来降临于足下之身。谨奉送牙、像及塔各二件,并献上火齐珠、吉贝、杂香药物等。”大同元年(535),又遣使进献金、银、琉璃、杂宝、香药等物。

干..利国

干..利国,在南海洲上。其风俗与林邑、扶南大致相同。出产班布、吉贝、槟榔。槟榔尤其精美,为各国之最。宋孝武帝时,其王释婆罗冉阝怜..派遣长史竺留..进献金银宝器。

元监元年(502),其王瞿昙..跋..罗于四月八日梦见一僧,对他说:“中国今有圣明之主,十年之后,佛法将大兴盛。你如果派遣使者进贡及恭敬为礼,将会土地年年丰收,百姓幸福安乐,商旅百倍于从前;如果不相信我的话,那么国内将不得安宁。”..跋..初时不肯相信,不久又梦见这僧人说:“你似乎不相信我,我该与你前往看看。”于是在梦中来到中国,拜见天子。醒来,心中十分惊奇。..罗本来就擅长作画,便模写梦中所见高祖容貌,以丹青粉墨加以装饰,又派使者及画工上表献上玉盘等物。使者到了中国,模写高祖形貌回国,与原画相比基本相符。于是以宝匣盛之,每天加以礼敬。后来跋..死去,其子毗邪跋摩继位。十七年(518),遣长史毗员跋摩上表说:“常胜天子陛下:统领诸佛及佛陀,常乐世界、安乐世界,有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六通,彻底通达三明三达,为世间尊者,所以名之如来。应供奉其成佛后之遗形舍利,修造各种塔、像,使国土庄严一如须弥山。城邑村落,相继布满,城郭馆堂,好比忉利天宫一般。足以替代征伐四方之兵,能使仇敌降伏。国土安乐,没有任何灾难,人民温和善良,受释迦正法之教化,福泽无所不通。好比身处雪山,见雪水流注,心中八味清净,如百川洋溢,蜿蜒屈曲,顺流直趋大海,一切众生,均受用于此。在各国中间,第一优美者,便是震旦。大梁扬都天子,仁泽荫庇四海,大德合乎天心,虽则是人,实则如天神降于人间,佑护世界,乃功德之宝藏,救世之大悲菩萨,为我众生之至尊,行住坐卧威仪俱足。所以以至诚之心恭敬地拜上天子足下,顿首问讯。敬献金芙蓉、杂香药等,希望垂怜接受。”普通元年(520),又遣使者献土产。

狼牙..国

狼牙..国,在南海中。其国土从东至西要走三十天,从南至北要走二十天,离广州二万四千里。当地的气候物产,与扶南大体相同,只是多产..香、沉香、婆律香等。其俗男女均袒露而披发,以吉贝为腰裙。其王及重臣才加穿云霞布遮盖肩胛,以金绳为络带兜头,以金环穿耳。女子则披布,以璎珞绕身。其国垒砖为城,楼阁为重门。王出外乘象,有饰羽之幡、幢、旗、鼓,上罩白盖,多设护卫兵。国人说,立国以来已有四百余年,王之后嗣衰弱,王族中有贤者,国人归附之。王听说后,便加以拘囚,其镣铐无故自断,王以为他是神灵,便不敢加害,于是将他驱逐出境。他便逃奔天竺。天竺国王将长女嫁给他。不久狼牙王死,大臣迎他回国为王。二十余年后死去,其子婆伽达多继位。天监十四年(515),派使者阿撤多上表说:“大吉天子足下:远离婬怒痴,哀怜众生,慈爱之心无边无量。端庄严肃,待人友善,身放光明,朗彻照人,如水中之月,普照十方。眉间生白毫,其白如雪,其色泽光芒,也如月光之照人。诸天善神之所供奉,以传示佛家教义和经典,清净除欲之行,为众生增福,为都邑大添庄严之色。城阁高耸,宛如乾..山。楼阁寺观鳞次栉比,道路平整。人民兴旺繁盛,快乐安适。穿着各式服装,好比神仙着服。在一切国度之中,您的国家乃是最为尊贵的。天王怜悯众生,使百姓安乐,仁慈之心深广无比,律法仪礼清净无烦,以正道教化天下致治,供奉佛法僧三宝,您声名远扬,布满世界,百姓对您的热爱,犹如仰望初升之新月。您有如梵王,为世界之主,人间天上万物,无不归依于您。恭敬拜上大吉天子足下,就像您在我眼前一般亲切,我辱承先王之业,希望福泽无边。今派遣使者问讯,毋嫌疏慢。想要亲自前来,又惧怕大海风波之险恶,难以到达。今奉上薄礼,愿皇上您能曲身垂爱受纳之。”

婆利国

婆利国,在广州东南海中洲上,离广州两个月路程。国界东至西有五十日路程,南至北有二十日路程,有一百三十六个村落。气候炎热,犹如中国之盛夏。稻谷一年两熟,草木四季常青。海中出产纹螺、紫贝。有石名为蚶贝罗,刚采取时很柔软,待到刻削为物晾干它,便大而坚硬。其国人披吉贝如布单,又作都缦。国王才用班丝布,以璎珞绕身,头戴金冠高一尺余,形如弁,缀以七宝之饰。半坐于金制高座,以银镫支足,侍女均穿戴金花杂宝饰物,有的手持白羽拂尘及孔雀扇。王出外,以大象驾车,坐车以杂香制成,上面施设羽盖珠帘,其开道之随从吹螺号击鼓。国王姓忄乔陈如,自古与中国没有来往。问其祖先及立国年数,都已不复记得,然而说白净王夫人便是其国女子。

天监十六年(517),派使者上表说:“伏承圣王信奉看重佛法僧三宝,建立塔寺,装饰佛像,布满国土。四出大道平坦,清净无碍。台殿鳞次栉比,宛如天宫一般,壮丽玄妙,无与伦比。圣王出行时,四兵俱备,羽仪开道,布满左右,都中无论男女,衣饰华丽照人。城乡物产丰富,充满珍宝。王法清正整肃,没有人互相侵犯劫夺。学法之徒都前来,大中小三乘竞相云集于此,讲说佛家正法,如云之密布、雨之润泽。四海在此流通,万国在此交会。大江浩渺无边,清澈深广,资养生民,杂草不生。陰陽和顺畅达,灾害绝无发生。大梁扬都圣王无可比并者,临御上国,有大慈悲胸怀,爱民如子。以平等心处世,忍辱负重,于仇敌亲人也无私心。又有济危扶贫之心,自身无所积财。洞烛幽微,如日之明耀;天下人无人不受其惠,有如皓月当空。宰辅贤良,群臣贞信,尽忠事上,毫无异心。伏惟皇帝陛下乃是我天下之真佛,臣是婆利国主,今恭敬叩首拜上圣王足下,惟愿大王知我此心。久有此心,非今日权宜。山高海阔路远,我难以亲自前来,今特遣使者进献金席等物,表达我赤诚之心。”普通三年(522),其王频伽又遣使者珠贝智贡献白鹦鹉、青虫、兜鍪、琉璃器、吉贝、螺杯、杂香、药等数十种。

中天竺国

中天竺国,在大月氏东南数千里,国土方圆三万里,一名身毒。汉代张骞出使大夏,见到邛地竹杖、蜀地布匹,国人说,从身毒买得。身毒即天竺,大抵是传译音字不同,其实是一个名字。从月支、高附以西,南至西海,东至..越,有列国数十,每国都有王,其名称虽不同,都属于身毒。汉代受月支挟制,其风俗世代定居一地的状况与月支相同,然而低湿炎热,百姓体弱惧战,弱于月支。其国靠着大江,名为新陶,源出于昆仑,分为五江,总名桓水。其水质甜美,下有古盐,颜色纯白如水晶。当地出产犀、象、貂、騁、王毒瑁、火齐、金银、铁、金缕织成金皮..,细摩白叠、好裘、誄登毛。火齐形如云母,色如紫金,有光芒,离析之则薄如蝉翼,积叠之则如绉纱之重叠。其西与大秦、安息互相交易于海中,多有大秦宝物珊瑚、琥珀、金碧珠玑、琅..、郁金、苏合。苏合是合各种香汁混煎之而成,并非自然生成一物。又有人说大秦人采摘苏合,先榨其汁以为香膏,于是卖其残滓与各国商人,所以辗转运至中国,就不大香了。郁金独出自鋥宾国,花色正黄而细腻,与芙蓉花中披莲者相似。国人先取之以上佛寺,多日后香干枯了,便扫除之,商人从寺中购得,从而转卖与他国。

汉桓帝延熹九年(166),大秦王安敦派使者从日南境外来进献,汉代仅有此一次来往。其国人为行商,往往到扶南、日南、交趾,其南境各国人少有到大秦者。孙权黄武五年(226),有大秦商人字秦论者来到交趾,交趾太守吴邈派人送他到孙权处,孙权问风土人情,秦论详细地举例回答。当时诸葛恪饱伐丹陽,俘获黝、歙短人,秦论见到后说:“大秦国罕见这等人。”孙权便以男女各十人,派小吏会稽刘咸送予秦论。刘咸死于途中,秦论于是径直回国去了。汉和帝时,天竺数次派使者进贡,后来西域反叛,便断绝了往来。到了桓帝延熹二年(159),四年(161),多次从日南境外来进献。魏、晋之世,来往断绝,只在吴时扶南王范旃派亲戚苏物出使其国,从扶南投拘利口出航,顺着海之大湾中前行,从正西北进入,经湾边各国,约一年余到天竺江口,逆水航行七千里才到。天竺王惊奇地说:“海路极远,仍有此人前来。”便让他视察国内,又差陈、宋等二人以月支马四匹回报范旃,打发苏物等回国,经四年才到。当时吴派中郎康泰出使扶南,待见到陈、宋等人,详细问及天竺当地风俗,答说:“因佛道昌明而兴盛起来的国家。人民富足,土地肥沃,其王号称茂论。所都之城郭,河水泉水分流,绕于沟渠,下注于大江。其宫殿都雕画纹饰镂刻文字,街坊里巷,遍布屋舍楼观,钟鼓音乐无所不有,服饰香艳华丽,水陆交通通畅,各地商贾交会,奇玩珍宝,随心所欲。周围有嘉维、舍卫、叶波等十六大国,离天竺或许有二三千里,一同尊奉大秦王,以为大秦在天地之正中。”

天监初,其王屈多派长史竺罗达上表说:“伏闻贵国依江傍海,山川环绕,坚固无比,众多妙理俱备,以此妆点国土,犹如一时幻化之城郭。宫殿装饰庄严,街巷平坦,人民充实满足,欢快安乐。大王出游时,四兵随从,圣明仁爱,不害众生。国中臣民,遵守国法,大王仁德圣明,以大道教化众人,博爱众生,无所遗弃。常修持清静之戒律,导引迷惑之人,以无上之法船,济渡沉溺之人。百官黎民,受其安乐无惊无恐。诸天神护卫,万神仙侍从,天魔降伏,无不归顺仰慕。王身体端庄严正,如日之初升,仁爱之恩泽普施,好比天上之大雨云,在你们震旦之域,首屈一指。臣所住之国土,有首罗天守护,令国家安乐。王王相承,不曾断绝。国中均为王者之宝的形象,大道庄严,臣自当严加修持检点,推广王法。臣名叫屈多,累世为王。惟愿大王您圣体安康平和。今因贵国君臣百姓,山川美妙,珍奇不绝,各国归服,真是五体投地,诚心归顺大王。使者竺达多向来忠诚贞信,所以此次派他前来。大王如有所需异物,当一概奉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王之法令、善美之道,我当尽数承袭运用。愿两国信使往来不绝。此次信使回国时,愿赐一使者前来,详细宣示圣命,敕说所该做的。诚心之至,希望命名者能不空自一人返回,所说如能获允,希望加以采纳。今奉献琉璃唾壶、杂香、吉贝等物。”

师子国

师子国,天竺之支国。其地理舒适,没有冬夏之差别。五谷随人所种,不须区分时节。其国原本无人,只有鬼神及龙居住。各国商贾前来交易,不见鬼神其形,只见他们拿出珍宝,显示其价值,商人依价取之。各国人听说其国土安乐,因此竞相前往,有的便定居下来,于是成为大国。

晋义熙初,初次派人进献玉像,经十年才到。像高四尺二寸,玉色光洁圆润,形体特殊,大抵非人工制成。此像经晋、宋两代仍在瓦官寺,寺中先有征士戴安道手制佛像五躯和顾长康维摩画图,世人合称为三绝。至齐东昏侯时,便毁了玉像,先截其臂,后取其身,为嬖妾潘贵妃作了钗钏。宋元嘉六年(429),十二年(435),其王刹利摩诃派使者进贡。

大通元年(527),后王伽叶伽罗诃梨邪派使者上表说:“谨告大梁明主:尽避山隔海阻,然而音信时有所通。伏承皇帝道德高尚明远,覆育包容有如天地,光明彻照有如日月,四海之内,无有不从,万国诸王,无不进贡,以表达仰慕高义之诚心。有的浮海三年,陆行千日,畏服君之威仪,想望君王之仁德,不惧路远也要赶来。我先王以来,惟以修德为本务,不愿严刑酷法治世。奉行释迦正法行道于天下,与人为善,如己身得福,想与大梁一同弘扬佛法僧三宝,以济度受苦受难之众生。使者还,敬听告敕之命。今奉献薄礼,希望垂爱受纳。”

猜你喜欢
  袁张韩周列传第三十五·范晔
  列传第十四 孔季恭 羊玄保 沈昙庆·沈约
  第十八回 犯上兴兵一败涂地 诛叔纳妹只手瞒天·蔡东藩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三·佚名
  卷之一百六十六·佚名
  卷之三十四·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七·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六·佚名
  目录·苏辙
  第十四卷 清举人 (五)·缪荃孙
  卷一百九·司马迁
  萧颖士、李翰传·刘昫
  太宗本纪·脱脱
  顷襄王二十年·佚名
  卷五十五·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六章 宫禁生谗·屠隆

    〔小末扮高力士上〕贵客何当僇辱。书生性太狂迂。宁为王生结袜。怎当李白脱靴。我高力士。官监门卫大将军。加开府仪同三司。门多将吏。富贵倾朝。身近龙颜。威权在手。皇太子尙且呼我为兄。诸王公悉皆尊

  • 列传第八十九 归奚三崔卢二薛卫胡丁二王殷·欧阳修

    归崇敬,字正礼,苏州吴人。治礼家学,多识容典,擢明经。遭父丧,孝闻乡里。调国子直讲。天宝中,举博通坟典科,对策第一,迁四门博士。有诏举才可宰百里者,复策高等,授左拾遗。肃宗次灵武,再迁起居郎、赞善大夫、史馆修撰、兼集贤殿校

  • 第九十六回 忤重闱师丹遭贬 害故妃史立售奸·蔡东藩

      却说司隶校尉解光,因见王莽去职,丁傅用事,也来迎合当道,劾奏曲阳侯王根,及成都侯王况。况系王商嗣子,所犯过恶,俱见奏章,略述如后:  窃见曲阳侯王根,三世据权,五将秉政,天下辐辏,赃累巨万,纵横恣意,大治室第。第中筑造土山,矗

  • 皇王大纪卷二·胡宏

    宋 胡宏 撰五帝纪黄帝轩辕氏黄帝轩辕氏少典之后曰公孙氏母曰附宝有蟜氏女也感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于郊野之祥生轩辕于夀丘长于姬水为姬姓生而龙顔防而徇齐学于大真长而敦敏成而聪明有风后老天五圣知命规纪地典力牧【

  • 七十五 曹寅奏陈江宁地方晴雨情形摺·佚名

    康熙四十七年五月十八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各处平粜之米,将已卖完。江南近日雨水甚勤,稻田俱全插秧,民间无事。惟是目下湖广、江西及庐州等处产米地方,皆禁遏口岸籴粜,米价比前稍长。臣无地方之

  • 南唐书卷二十三·马令

    宋 马令 撰归明下第十九朱弼字君佐建安人也精究五旁贯数经开寳中诣金陵一举以闗头中第授国子助教知庐山国学生徒数百苦无赖軰如卢绛诸葛涛蒯鼇之徒事饮博多横逆学官旷职循縁而已及弼至性本严重动持礼法每升堂讲

  • 刘窻传·李延寿

    刘窻,博陵望都人。父亲刘孟良,仕于魏,官至大司农卿。后来跟随周武帝入关中,任梁州刺史。  刘窻轻浮狡黠,多有奸计。周武帝时,刘窻因是功臣之子,入宫侍奉皇太子。周宣帝继位,刘窻因奸邪之技受到宣帝的亲昵,出入宫廷,宠幸冠于当

  • 韩禽传·李延寿

    韩禽,字子通,从小就慷慨大度,以胆略著称。容貌魁伟,有英雄豪杰的仪表。又喜欢读书,博览经史子集,对各家的学说都能掌握大旨。宇文泰见到他很是惊异,命他与自己的儿子们在一起。他因建立军功迁任仪同三司,继承父爵为新义郡公。

  • 卷一百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四选举志三【八旗科第题名】【谨案登科冇记始自唐时元明以来亦有进士题名碑列于太学】【国朝因之所以昭稽古之荣重抡才之典也其乡举之士则唐谓之乡贡进士试于礼部及第则为登科不及第则

  • 卷十七 说林训·刘安

    以一世之度制治天下,譬犹客之乘舟,中流遗其剑,遽契其舟桅,暮薄而求之,其不知物类亦甚矣!夫随一隅之迹,而不知因天地以游,惑莫大焉。虽时有所合,然而不足贵也。譬若旱岁之土龙,疾疫之刍狗,是时为帝者也。曹氏之裂布,蛷者贵之,然非夏

  • 思辨録辑要卷七·陆世仪

    诚正类江虞九与予论至诚无息予问虞九向来曾体验未发否曰未也曰不体验未发工夫终有间断处虞九问何为予曰且细自体认虞九思久之不得因问予向来用功如何体认未发来予曰仪初时一起手用功只是随事精察因觉得有事时便用得力

  • 僖公·僖公六年·左丘明

    【经】六年春王正月。夏,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曹伯伐郑,围新城。秋,楚人围许,诸侯遂救许。冬,公至自伐郑。【传】六年春,晋侯使贾华伐屈。夷吾不能守,盟而行。将奔狄郤芮曰:「后出同走,罪也。不如之梁。梁近秦而幸焉。

  • 佛说罗摩伽经卷上·佚名

    西秦沙门圣坚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庄严重阁善胜讲堂。与菩萨摩诃萨。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等。其名曰光明幢菩萨。须弥山幢菩萨。宝幢菩萨。无碍幢菩萨。花幢菩萨。净幢菩萨。日光幢菩萨。

  •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十二·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降三世曼拏罗广大仪轨分第六之余  复次宣说降三世大曼拏罗中通用印相。  所有降三世印契  谓即金刚胜三昧  金刚吽字诸咒明  刹

  • 煎饼赋·蒲松龄

    清蒲松龄作,文中主要考证了煎饼的历史演变,义记述了三百年前鲁中地区制作食用煎饼的状况,对研究淄博饮食具有重要意义。

  •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纂图解注·王道渊

    明王玠纂图解注。以周敦颐《太极图》和金丹说为引,主要以佛教四大假合释清静说。又劝人持诵。

  • 续济公传·佚名

    章回小说。署“坑余生初稿”。二百三十五回。济公的故事,虽为长篇巨制,实际上是由许多独立的故事联缀而成,用今天的话来说,是系列剧而非连续剧。因此,《续济公传》虽名为续集,情节却完全可以独立于《济公全传》之外而存在。

  • 缘本致经·佚名

    佛说缘本致经。一卷,失译。与佛说本相倚致经皆为中阿含本际经之别出。说善恶诸法,皆次第缘生者。本者因之义。致者生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