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九

列传

唐 【四十九】

○唐四十九

李揆

  王玙

  常衮

赵憬

  崔造

  齐映

卢迈

  关播

  董晋【陆长源  刘全谅】

袁滋

  赵宗儒

窦易直

李揆

王玙

常衮

赵憬

崔造

齐映

卢迈

关播

董晋

袁滋

赵宗儒

窦易直

△李揆

李揆字端卿祖元道为文学馆学士自有传 【吴缜纠缪云按宰相世系表元道生正基正基生亶亶生成裕成裕生揆元道于揆为高

祖与传不同未知孰是】 父成裕秘书监揆性警敏善文章开元末擢进士第补陈留尉献书阙下试中书迁右拾遗再转起居郎知宗子表疏

以考功郎中知制诰扈狩剑南拜中书舍人干元二年宗室请上张皇后号曰翊圣肃宗问揆揆引韦后谏止之后有子数岁欲立为太子而帝

意未决时代宗巳封成王帝从容语揆曰成王长有功将定太子卿意谓何揆曰陛下此言社稷福也因再拜贺帝曰朕计决矣俄兼礼部侍郎

知贡举陈书廷中令诸儒尽所欲言由是人人称美未卒事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修国史封姑臧县伯揆美风仪善奏对帝叹曰卿

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信朝廷羽仪乎时京师多盗至骖衢杀人尸沟中吏褫气李辅国方横请选羽林骑五百备徼捕揆以为不可辅国

议格揆决事明当然锐于进且近名兄楷有时称滞冗官不得迁吕諲政事出揆远甚以故相镇荆南治声尤高揆惧复用遣吏至諲所构抉过

失諲密诉诸朝帝怒贬揆袁州长史不三日以楷为司门员外郎揆累年乃徙歙州刺史初苗晋卿数荐元载揆轻载地寒谓晋卿曰龙章凤姿

士不见用麞头鼠目子乃求官邪载闻衔之及秉政奏揆试秘书监江淮养疾载诛始拜睦州刺史入为国子祭酒礼部尚书德宗幸奉天 【

按新旧两书皆云德宗幸山南卢■〈木巳〉以揆入蕃会盟考德宗建中二年十月幸奉天十二月贬■〈木巳〉为新州司马兴元元年二

月始幸梁州地理志梁州为山南西道治所奉天乃雍州属县不隶山南唐人于朱泚逆难例云播迁山南葢从其后而统言之若■〈木巳〉

之使揆则在奉天时纪事之文不得浑同也今改】 揆素为卢■〈木巳〉所恶用为入蕃会盟使拜尚书左仆射揆辞老恐死道路不能达命

帝恻然■〈木巳〉曰和戎者当练朝廷事非揆不可异时年少揆者不敢辞揆至蕃酋长曰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揆畏留因绐之曰彼

李揆安肯来邪还卒凤州年七十四赠司空谥曰恭

△王玙

王玙方庆六世孙少为礼家学玄宗在位久推崇老子道好神仙事广修祠祭靡神不祈玙上言请筑坛东郊祀青帝天子入其言擢太常

博士侍御史为祠祭使玙专以祠解中帝意有所禳祓大抵类巫觋汉以来葬丧皆有瘗钱后世里俗稍以纸寓钱为鬼事至是玙乃用之肃宗

立累迁太常卿又以祠祷见宠干元三年拜蒲同绛等州节度使俄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大兵后天下愿治玙望轻无它才不为

士议谐可既骤得政中外怅骇乃奏置太一坛劝帝身见九宫祠帝由是专意它议不能夺帝尝不豫太卜建言崇在山川玙遣女巫乘传分祷

天下名山大川巫皆盛服中人护领所至于托州县赂遗狼藉时有一巫美而蛊以恶少年数十自随尤憸狡不法驰入黄州刺史左震晨至馆

请事门鐍不启震怒破鐍入取巫斩廷下悉诛所从少年籍其赃得十余万因遣还中人既以闻玙不能诘帝亦不加罪明年罢玙为刑部尚书

又出为淮南节度使犹兼祠祭使徙浙东召入再迁太子少师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谥简怀曾孙抟别有传

△常衮

常衮京兆人天宝末及进士第性狷洁不忘交游由太子正字累为中书舍人文采赡蔚长于应用誉重一时鱼朝恩兼判国子监衮奏成

均当用名儒不宜以宦臣领职时朝廷多事西北边虏连为寇盗衮累上章陈利害代宗甚顾遇之加集贤学士大历元年迁礼部侍郎仍为学

士元载之得罪令衮与刘晏李涵等鞫之狱竟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弘文崇文馆大学士与杨绾同执政绾长厚通可而衮苛细以

清俭自贤帝内重绾而颛任之礼遇信爱衮弗及也绾卒衮始当国故事日出内厨食赐宰相家可十人具衮奏罢之又将让堂封它宰相不从

乃止议者以为厚禄重赐所以优贤崇国政也不能当辞位不宜辞禄 【谨按通鉴辑览

御批时人讥衮云云葢出于佐饔者之口然衮

犹稍知节操较之持禄固位者流犹为彼善于此若但徇大烹养贤之文而不知制禄代耕之义岂伊皋作相必当日食万钱耶司马光廉耻存

焉之论庶乎不失平允】 政事堂北门异时宰相过舍人院咨逮政事至衮乃塞之以示尊大惩元载败窒卖官之路然一切以公议格之非文

词者皆摈不用故世谓之濌伯以其濌濌无贤不肖之辨云衮为相散官纔朝议而无封爵郭子仪言于帝遂加银青光禄大夫封河内郡公德

宗即位衮奏贬崔佑甫为河南少尹帝怒使与佑甫换秩再贬潮州刺史建中初杨炎辅政起福建观察使始闽人未知学衮为设乡校使作文

章亲加教导与客主钧礼观游燕飨与焉由是俗一变岁贡士与内州等卒于官年五十五赠尚书左仆射闽人祀衮于学

△赵憬

赵憬字退翁渭州陇西人志行峻洁不自衒宝应中方营泰建二陵用度广又吐蕃盗边天下荐饥憬褐衣上疏请杀礼从俭试江夏尉佐

诸使府进太子舍人母丧免有芝生壤树建中初擢水部员外郎湖南观察使李承表憬自副承卒遂代之居二载召还阖门不与人交李泌荐

之对殿中占奏明辨德宗悦拜给事中贞元中咸安公主降回纥诏关播为使而憬以御史中丞副之异时使者多私赍缯絮市马规利独憬不

然使未还尚书左丞缺帝曰赵憬堪此遂以命之窦参当国欲抑为刺史帝不许参罢进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陆贽同辅政贽于裁

决少所让又徙憬门下侍郎繇是不平自以不任职数称疾时杜黄裳遭奄人谗诋穆赞韦武李宣卢云等为裴延龄构摈势危甚憬申解皆得

免初贽约共执退延龄既对贽极言其奸帝色变憬不为助遂罢贽乃始当国憬精治道常以国本在选贤节用薄赋敛宽刑罚恳恳为天子言

之又陈前世损益当时之变献审官六议帝皆然之下诏褒答辅政五年卒年六十一赠太子太傅谥曰贞宪

△崔造

崔造字元宰深州安平人与韩会卢东美张正则三人友善好言当世事皆自谓王佐才故号四夔浙西观察使李栖筠辟为判官累迁左

司员外郎与刘晏善晏得罪贬信州长史徙建州刺史朱泚乱造辄驰檄比州发所部兵二千以待命德宗嘉之京师平召还至蓝田自以舅源

休与贼同逆上疏请罪帝以为有礼下诏慰勉擢给事中贞元二年以给事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帝谓造敢言为能立事故不次用之造久在

江左疾钱谷诸使罔上或干没自私乃建言天下两税请委本道观察使刺史选官部送京师诸道水陆转运使度支巡院江淮转运使请悉停

以度支盐铁务还尚书省六曹皆宰相分领于是齐映判兵部李勉刑部刘滋吏礼二部造户工二部又以户部侍郎元琇判诸道盐铁榷酒事

吉中孚度支诸道两税事而浙江东西岁入米七十五万石方岁饥更以两税准米百万豪寿洪潭二十万责韩滉杜亚漕送东渭桥诸道有盐

铁处仍置巡院岁尽宰相计最殿以闻造厚元琇故首命之时滉方领转运有宠于帝朝廷仰其须持不可帝重违之复以滉为江淮转运使余

如造请是秋江淮米大集帝美滉功以滉专领度支诸道盐铁转运等使造惧始托疾辞位罢为太子右庶子贬琇雷州司户参军于是造所请

悉罢以忧愧卒年五十一

△齐映

齐映瀛州高阳人举进士博学宏词补河南府参军事滑亳节度使令孤彰署掌书记彰疾甚引映托后事映因说彰纳节归诸子京师彰

从之即以女妻映彰卒军乱映间归东都三城使马燧辟为判官卢■〈木巳〉荐授刑部员外郎又为凤翔张镒判官映练军事论奏数称旨

进行军司马德宗出奉天镒懦缓不知兵部将李楚琳欲为乱映与齐抗请先事诛之镒不用楚琳杀镒军中多为映指道故得免奔奉天授御

史中丞从幸梁道险涩常为帝御会马骇突帝恐伤映诏舍辔固不去帝嘉叹擢给事中进中书舍人贞元二年以舍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

改中书侍郎封河间县男与崔造刘滋并辅政滋端重寡言映谦不肩事否可一颛于造会造疾映乃当国吐蕃数入寇关辅震骚咸言帝欲避

狄映入谏俯伏流涕天子为感悟映微时张延赏遇之善及相而延赏为左仆射数为映画事又为所亲求官映不答延赏恚既复用即劾映非

宰相器明年贬夔州刺史徙衡州久之为桂管江西两观察使卒年四十八赠礼部尚书谥曰忠

△卢迈

卢迈字子元河南河南人 【按旧书作范阳人从其望也】 性孝友举明经入第补太子正字以拔萃调河南主簿集贤校理公卿交荐

之擢右补阙三迁吏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召还再迁谏议大夫数条当世病利进给事中改尚书右丞将作监元亘摄祠以私忌不听誓御

史劾之帝疑其罚下尚书省议迈曰按大夫士将祭于公既视濯而父母死犹奉祭礼散齐有大功丧致齐有期丧齐有疾病听还舍不奉祭无

忌日不受誓者虽令忌日与告且春秋不以家事辞王事今摄祭特命也互以常令拒特命执非所宜遂抵罪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中

书侍郎时陆贽赵憬专大政迈居中治身循法无它过久之暴眩省中舆还第诏大臣即问固乞骸骨罢为太子宾客卒年六十赠太子太傅

△关播

关播字务元卫州汲人及进士第邓景山节度青齐淮南再署幕府迁右补阙与神策军使王驾鹤姻家元载恶之出为河南兵曹参军事

数试属县政异等陈少游镇浙东淮南表为判官摄滁州刺史李灵耀叛少游屯淮上所在盗贼猬奋播储赀力给军杨绾常衮皆善播引为都

官员外郎德宗初湖南峒贼王国良惊剽州县诏播宣辑及还再迁给事中故事诸司甲库以令史直曹刓脱为奸播悉易以士人时韪其法厯

吏部侍郎帝求宰相卢■〈木巳〉以播韦柔可制因从容言播材任宰相乃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政一决于■〈木巳〉尝论事

帝前播意不可避坐欲有所言■〈木巳〉目禁辄止时李元平陶公达张愻刘承诫率轻薄子游播门下能侈言诞计以功名自喜播谓皆将

相材数请帝用之李希烈叛帝以汝州据贼冲刺史疲软不胜任播盛称元平帝召见拜左补阙不数日检校吏部郎中兼汝州别驾知州事元

平始至募工筑郛浚隍希烈阴使亡命应募凡内数百人元平不寤贼遣将李克诚以精骑薄城募者内应缚元平驰见希烈遗矢于地希烈嫚

骂曰盲宰相使尔当我何待我浅耶伪署御史中丞播闻诧曰元平事济矣谓必覆贼建功也左右笑之无何伪署宰相公达等以元平屈贼皆

废不用播从幸奉天卢■〈木巳〉白志贞巳贬而播犹执政议者不平遂罢为刑部尚书贞元初检校尚书右仆射持节送咸安公主降回鹘

还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斥卖车骑阖门不婴外事卒年七十九赠太子太保

△董晋

董晋字混成河中虞乡人擢明经肃宗幸彭原上书行在拜秘书省校书郎待制翰林出从淮南崔圆府为判官还朝累迁祠部郎中大历

中李涵持节送崇徽公主于回纥署晋判官回纥使问岁市马而唐归我贿不足何也涵惧未及对数目晋晋曰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数皮

偿赀天子不忘尔劳敕吏无得问反用是望我邪使还迁秘书少监德宗立授太府卿不旬日为左散骑常侍兼御史中丞知台事出为华州刺

史朱泚反遣兵攻之晋弃华走行在改国子祭酒帝还京师迁左金吾卫大将军改尚书左丞是时右丞元琇为韩滉排挤得罪滉势振朝廷晋

见宰相诵元琇非罪士大夫壮其节贞元五年以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方窦参得君裁可大事不关咨晋晋循谨无所驳异参欲以其

侄申为吏部侍郎讽晋以闻帝怒曰无乃参迫卿为之邪晋谢具道所以然帝即问参过失晋无敢隐由是参罢宰相晋惶恐上疏固辞位九年

罢为礼部尚书以兵部尚书为东都留守会宣武李万荣病且死诏晋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宣武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万

荣死邓惟恭总其军谋代之晋受命惟幕府驺傔从即日上道至郑逆者不至人劝止以观便宜晋不听及郊惟恭始出迎谒既入即委以军政

无所更众服晋有体汴士素骄怙乱尝介勇士伏幕下早暮番休晋一罢之惟恭乃结大将相里重晏等谋乱晋觉之杀其党械送惟恭京师帝

录其絷李乃劳贷死流汀州帝恐晋懦愞诏拜汝州刺史陆长源为司马以佐晋晋谦愿俭简事多循仍故军粗安在军凡五年卒年七十六赠

太傅谥曰恭惠子溪字惟深亦擢明经三迁万年令讨王承宗也擢度支郎中为东道行营粮料使坐盗军赀流封州至长沙赐死子居中善诗

为张籍所称

陆长源

刘全谅

陆长源

陆长源者吴人字泳 【按旧书陆长源字泳之】 太子詹事余庆孙也赡于学始辟昭义辥嵩幕府厯建信二州刺史韩滉兼领江淮转

运使辟署兼御史中丞以为副入迁都官郎中复出汝州刺史遂徙宣武政皆出司马初欲峻法绳骄兵为晋所持不克行而判官杨凝孟叔度

等又苛细晋卒长源总留后事大言曰将士久慢吾且以法治之众始惧军中请出帑帛为晋制服不许固请止给其直叔度又偿直以盐高盐

直贱帛估人得盐二觔举军大怒或劝长源曰故事有大变则厚赐于军军乃安长源曰异时河北贼以钱买戍卒取旌节吾不为众怒益甚纔

八日军乱杀长源及叔度等死之日有诏拜节度使远近嗟恨赠尚书左仆射长源好谐易而清白自将去汝州送车二乘长源死监军俱文珍

密召宋州刺史刘全谅使总后务全谅至其夜军复乱杀大将及部曲五百人乃定帝即诏全谅检校工部尚书宣武节度使

刘全谅

全谅始名逸准至是赐名 【按旧书刘全谅本名逸准】 本怀州武陟人也父客奴以戍籍幽州事平卢军以材力显数战有功拜左骁

卫将军游弈使安禄山反诏以平卢节度副使吕知诲为使知诲降贼害安东副都护马灵詧客奴与诸将共杀知诲与安东将王元志相闻以

客奴为柳城郡太守摄御史大夫平卢节度使赐名正臣以元志为安东副大都护正臣袭范阳为史思明所败奔还元志酖杀之全谅事刘元

佐为牙将以勇果善骑射为元佐厚礼累兼御史中丞及元佐子士寍代立疑宋州刺史翟良佐不附己扬言行部至则以全谅代之故汴将士

多归心焉视事凡八月卒赠尚书右仆射军中立韩弘代节度云

△袁滋

袁滋 【按旧书入良吏传】 字德深蔡州朗山人陈侍中宪之后强学博记建中初黜陟使赵赞荐于朝起处士授试校书郎进詹事府

司直部官以盗金下狱滋直其冤御史中丞韦贞伯闻之表为侍御史邢部大理核罪人失其平惮滋守法因权势以请滋终不署奏迁工部员

外郎韦皋始招来西南夷南诏异牟寻内属德宗选郎吏可抚循者皆惮行至滋不辞帝嘉之擢祠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赐金紫持节往踰年还

进谏议大夫迁尚书右丞知吏部选求外迁为华州刺史政清简慈惠民爱向之召为左金吾卫大将军耆老遮道罗拜莫不流涕宪宗监国进

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刘辟反诏滋为剑南两川山南西道安抚大使半道以检校吏部尚书平章事为剑南东西川节度使是时贼

方炽又兄峯在蜀为辟所刼 【按通鉴以滋为节度使征辟为给事中辟不受征阻兵自守滋畏其强不敢进帝怒贬之并无滋兄在蜀之说

即旧书亦不载】 滋畏不进贬吉州刺史未几徙义成节度使滑用武地东有淄青北魏博滋严备而推诚信务在怀来李师道田季安畏服之

居七年百姓立祠祝祭以户部尚书召改检校兵部拜山南东道节度使徙荆南吴元济之反滋自表入朝欲议罢淮西事道闻萧俛钱徽坐沮

议黜滋更言必胜乃得还俄而高霞■〈宀禹〉败帝思以恩信倾贼且滋尝云云乃授彰义节度使侨治唐州滋与元济通好贼围新兴滋卑

辞讲解贼因是易滋不为备时帝责战急而滋至六月以无功贬抚州刺史未几迁湖南观察使累封淮阳郡公卒年七十赠太子太保子均右

拾遗郊翰林学士 【吴缜纠谬云按宰相世系表滋五子均太子典膳郎都字之美右拾遗郊字之干虢州刺史与傅不同又艺文志注云郊

字之仪滋子也昭宗翰林学士亦与表不同未知孰是】

△赵宗儒

赵宗儒字秉文邓州穰人第进士授校书郎判入等补陆浑主簿数月拜右拾遗翰林学士再迁司勋员外郎贞元六年领考功事黜陟详

当无所回惮进考功郎中累迁给事中十二年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赐金紫居二岁罢为太子右庶子屏居慎静奉朝请而已迁吏部侍

郎元和初检校礼部尚书充东都留守三迁至检校吏部荆南节度使散冘食戍二千人厯山南西道河中二镇拜御史大夫改吏部尚书罢为

太子少师太和初进太子太傅文宗召访政理对曰尧舜之化慈俭而已愿陛下守之帝纳其言六年授司空致仕卒年八十七册赠司徒谥曰

△窦易直

窦易直字宗元京兆始平人擢明经补校书郎十年不应辟以判入等为蓝田尉累迁吏部郎中元和六年进御史中丞繇陕虢观察使入

为京兆尹万年尉韩晤坐赇易直令官属按之得赃三十万宪宗疑未尽诏穷治至三百万贬易直为金州刺史久之起宣歙浙西观察使时江

淮旱漕物淹积不能前其部将王国清指漕货激众谋乱易直知之械国清送狱其党数千羣讙入狱篡取之欲大剽易直登楼令曰能诛乱者

一级赏千万 【此系新书原文按旧书作获一人赏十万似较近理】 众喜反缚为乱者三百余人易直悉斩之入为户部侍郎判度支长庆

四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转门下侍郎封晋阳郡公即让度支置其俸三月有诏停判文宗立检校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为山南东道节度使

入为左仆射判太常卿事顷之检校司空为凤翔节度以疾还京师卒赠司空谥曰恭惠子紃仕至渭南尉集贤校理妻父王涯被祸宦官知易

直子得不死贬循州司户参军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九

猜你喜欢
  志第六 礼仪六·魏徵
  卷一百四十六·列传第四十三·柯劭忞
  卷一百十三·列传第十·柯劭忞
  卷四 本纪四·赵尔巽
  卷八 三徐三王二朱胡申屠乔睦列传第五·陆游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六十七·佚名
  卷之一千四百二十七·佚名
  ◎梅兰芳之新婚趣史·吴虞公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一 循吏传二·纪昀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一 列传三十一·纪昀
  卷五缺·吕中
  战国策卷三·鲍彪
  第三章 紫禁城内外 三 北洋元老·溥仪
  卷二·王葆心
  216.张世杰死守厓山·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 二·袁枚

      丁巳余流落长安,寓刑部郎中王公讳琬者家。同寓人常熟孝廉赵贵璞,字再白,倾盖相知,西林相公门下士也。欲荐余见西林,有尼之者,因而中止。未几,王公出守兴化。余僳然无归。赵以寒士而留余仍住王公旧屋,供其饔飧,彼此倡和。赵

  • 三月十二深夜大沽口外·徐志摩

    今夜困守在大沽口外: 绝海里的俘虏, 对着忧愁申诉; 桅上的孤灯在风前摇摆: 天昏昏有层云裹, 那掣电是探海火! 你说不自由是这变乱的时光? 但变乱还有时罢休, 谁敢说人生有自由? 今天的希望变作明天的怅惘; 星光在天外冷眼瞅, 人

  • 巻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元音卷十一成廷珪【芜城人】春夜曲芙蓉楼前拜新月宝鸭微熏透银叶吴山楚水送逺游不管闺中照离别谁家玉钩飞上天一似连环旧时缺缺多圆少将奈何一寸愁肠百重结为郎白苎裁春衣又恐月圆郎未归射鸭谣阿侬手挽竹

  • 卷一百四十九·列传第三十六·宋濂

        耶律留哥   耶律留哥,契丹人,仕金为北边千户。太祖起兵朔方,金人疑辽遗民有他志,下令辽民一户以二女真户夹居防之。留哥不自安,岁壬申,遁至隆安、韩州,纠壮士剽掠其地。州发卒追捕,留哥皆击走之。因与耶的合

  • 卷三百十五 列传一百二·赵尔巽

      高天喜鄂实 三格 和起 唐喀禄 阿敏道 满福 豆斌 端济布诺尔本   高天喜,甘肃西宁人。天喜本准噶尔人,雍正中为我师所俘。高氏抚为子,因从其族籍。从军,累擢保宁堡守备。乾隆二十二年,副将军兆惠击伊犁,天喜从参将迈斯

  • 卷之二百二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三百七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讣闻大观·李定夷

    前清侍郎林绍年,于上年阴历九月初六日,死于津门。十月念六日灵柩回闽,十一月初二日在西湖公园开化寺开吊。其讣帖无微不录,诚一至奇之讣闻也。摘录如下。 赐进士出身,诰授光禄大夫,建威将军。赏银五百圆治丧,予谥文直,谕赐祭

  • 绎史卷十六·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太戊盘庚之贤史记沃丁崩弟太庚立是为帝太庚【纪年小庚名辨五年陟】 帝太庚崩子帝小甲立【○世表小甲太庚弟 纪年小甲名髙元年丁巳十七年陟】帝小甲崩弟雍已立是为帝雍已殷道衰诸侯或不至【纪年雍已

  • 提要·句延庆

    臣等谨案锦里耆旧传四卷一名成都理乱记宋勾延庆撰延庆字昌裔自题称前荣州应灵县令其书乃纪王氏据蜀时事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皆作八卷陈振孙书録解题称开寳三年秘书丞刘蔚知荣州得此传请延庆修之起咸通九载迄干徳乙丑云

  • 卷九·佚名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御选明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臣奏议卷九应诏陈言疏【弘治十一年】    何孟春臣闻范睢献秦王书曰语之至者臣不敢载之于书其浅者不足言也宋苏轼曰臣试论其小者而大者将有待而後言也夫

  • 第七章 避嫌疑·佚名

    礼别嫌疑。所以防淫也。古人同胞兄妹至八岁。即异席而食。况其他耶。内言尚不出于外。外言尚不入于内。又况其他耶。窃见近世人家。每有致犯淫秽。皆由防闲不密。内外不分。男女混杂。不嫌不疑。以至酿成丑事。败坏门

  •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一·念常

    佛祖历代通载目录  第一卷目录  第二卷 七佛偈 彰所知论器世界品 日轮 月轮 诸星宿 妙高山三十三天 情世界总有六种 人祖大梵 三末多王及诸王种 器世界坏(并赞)  第三卷 盘古王 天皇 地皇 人皇 

  • 心 理 建 设·太虚

    ──二十年十一月在西安建设厅养成所讲──贵所是研究建设的,将来的新国家,新社会,新世界,都要从建设产生出来。因为、宇宙万有是时时刻刻在新生的,我们所希望的光明之路,都是要我们自己创造,非是有现成的在那处摆著。所以、

  • 太上大通经注·李道纯

    太上大通经注,元李道纯撰。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经文分三章,言天道、心性及悟道修心之旨。注者解释经题曰:「太上谓无上可上,大通谓无所不通,经渭登真之径路,众所通行之道也。」注文简明,阐发全真道明心见性之说。

  • 地狱游记·佚名

    地狱游记是一本介绍阴间地府的指南,该书于1976年所著,当初仙佛为劝化世人,特将地狱奇景公诸于世,在台中圣贤堂以扶鸾的方式传真了地狱里生灵涂炭的一面。《地狱游记》乃奉玉旨而作,由济公活佛引导杨善生魂魄,赴幽冥巡访地狱

  • 风俗通义·应劭

    简称《风俗通》。东汉应劭著。原书30卷,今本仅存10卷。清·严可均在《全后汉文》中辑佚文6卷;《姓氏篇》自宋已佚,后又在明《永乐大典》中辑出,附录于末。1980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吴树平《风俗通义校释》,除10卷外,还将

  • 文殊师利般涅槃经·佚名

    一卷,西晋聂道真译。佛在祇园于后夜入定放光,照文殊房,作诸化现,阿难集众,跋陀婆罗问其始末。佛为说文殊之生缘及观文殊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