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续集卷六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续集卷六

宋 李幼武 纂集

张叔夜 忠文公

字稽仲耆之曾孙信州永丰人以荫调兰州录知襄城陈留二县颍州倅舒海泰三州守召对除库部员外郎开封少尹迁右司员外郎以事忤蔡京贬西安州仓草场久之召为秘书少监擢中书舍人给事中迁礼侍以徽制出知海州拜徽猷直学士知宣州又知济南府加龙图直学士知青州徙知邓州四道置帅为南道都总管进延康殿学士加资政殿学士提举南道兵守御城上擢拜佥书枢密院事虏既议和命弹压京城事二圣北狩扈从北去卒年六十三讣闻高宗遥拜观文殿学士醴泉观使

公喜论兵兰州本先零故地最寒惟恃河为阻每氷合则严饬守备卒介胄累月不得息公曰是当求其要害以守之乃博考山川讲求利病上书力陈取天都之策谓天都介於五路之间乃西人啸聚之区凡欲举兵以寇诸路则必就彼点集然後议其所向以故每一聚兵则五路不得奠枕此当今之所宜先书再上枢庭行其策果得其地建为西安州

政和间吏惰弗?凡命令之出於门下者豫书衔於後使先置名而徐填事目以行谓之空黄公极论其弊始立法禁

剧贼宋江剽掠至海州趋海岸刼巨舰十数公夜募死士千人距十数里大张旗帜诱之使战密伏壮士匿海旁约候兵合即焚其舟舟既焚贼大恐无复鬭志伏兵乘之江乃降

山东羣盗竞起公发精卒击之盗帖息一方晏然靖康初金兵过河公谓若许讲解则金人必有邀求纵之使去後必复来有轻中国心乞遣精骑邀击及豫令河北边镇出兵断其归路愿假臣骑兵与诸将并力追袭不报

公帅师入援或劝其缓行者公曰国家危难如此忍顾身乎至尉氏遇贼游骑转鬭而前於十一月晦至京师公入见具陈唐明皇避禄山之乱盖尝出幸今贼锋鋭甚愿驻驆襄阳以图幸雍钦宗然之令提兵守城连四日大战斩其金环贵将二人城破公被创犹父子力战士皆殊死鬭杀伤相当然诸将无一人至者金议和钦宗再出郊公於太学前起居叩马谏止不能回即号恸再拜衆皆哭钦宗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会金诏立异姓公乞立皇太子为君以从民望二酋怒追赴军中至则抗论如初不少屈遂扈从北去道中惟时饮汤又不食粟至白沟御者曰过河矣乃矍然起仰天大呼遂不复语明日卒

李忠定曰人材因事而奋节义临难乃显荡阴之役血溅御衣独有一嵇绍安史之乱首唱义兵独有一顔真卿朱泚之变叱三馆之士使不从贼独有一何蕃岂易得哉靖康之季分四道总管以卫王室及金人再犯阙或拥兵坐视而不进或弃军以自全独公摠师西道转战以达都城所谋不从城陷被执犹惓惓抗章欲立赵氏其忠於国家大节如此虽古人何以加诸纲尝见所与家问勉以忠义固已叹服其後闻公遂死国事为之流涕嗟乎士固有一死非死之难处死之为难也如公之死得其所矣彼忘义而偷生者得不少有媿哉

又曰士之立名节死国事虽志气有所感?其平时胷次所养必有大过人者遇事而发非偶然也段太尉以笏击朱泚或谓武人一时奋不顾身柳子厚独为裒集遗事作传以明其非真知言哉公忠义之节着矣临去国日自期必死以书属其家叙平生所操守真所谓中有所养临大节而不可夺者耶书尾犹欲托不朽於墓表若区区於为名者是不然名固士君子之所贵也圣人以名节砥砺天下故士有舍生取义不求生以害仁者顔鲁公知必死李希烈自为祭文墓志常寘坐隅与公用心何异近世名节不立而惟自全之为务宜乎遭国家之大变而仗节死难之臣不能无愧於古人也如公卓然所立如此吁可畏而仰哉

晦庵曰【见郑骧後】

张克戬 忠确公

字德祥耆之曾孙以荫补三班借职复举进士知河间县又知吴县治有声擢卫尉丞从弟克公为御史中丞尝论罢蔡京及京再相并坐废踰年起知祥符县久之知广德军京畿仓陛辞留为库部员外郎出守汾州以守城功加直秘阁进直龙图阁除右文殿修撰兵破汾州自引决事闻赠延康殿学士

金人陷燕山长驱而南分兵寇太原太原距汾二百里尼玛哈遣其将尼楚赫贝勒来攻纵兵四掠外援不至势日孤危公毕力扞御昼夕不少懈太原陷汾益危公召令军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朝廷辱祖父累子孙不与此城同终始无以明吾节衆皆泣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公募士间道走京师上章曰自太原失守汾日受攻愿陛下哀矜孤城势不可久急遣军马倍程以来救护一城生灵之命不报

自太原陷汾拒守盖踰月矣一日诸酋列城下指呼督取降书公临陴大骂不絶口炮中一酋立死翌日金攻城益急城从西北隅坏贼既入公朝服南向焚书拜舞乃自引决其家死於难者八人

晦庵曰熹尝铭张忠文公之庙因得读其遗书而叹慕其风烈又得观公子汾州家问尤深敬仰窃惟国朝承平百年德隆泽茂世臣乔木不为无人而一旦危难之际忠义之节乃独萃於张氏之一门其亦盛矣公之大节如青天白日固不待赞述而后明而某独於其笔札之精谨见其神气之安闲於其家人父子之间见其誓死之外唯以取恤遗孤为寄而无一毫内顾下流之私也呜呼非其胷中有以大过人者何以及此先觉有言慷慨杀身者易从容就义者难若公之死其真所谓从容就义者耶

郑骧 威愍公

字潜翁信州玉山人登进士第历仕州县建炎元年除直秘阁知同州金兵陷城死之事闻赠官与张忠文公并立庙本州庙额曰旌忠愍节

晦庵曰公拥羸卒守孤城以抗暴起方张之衆邻援既絶遂以身殉予读其遗事未尝不三复流涕也夫忠义之性出於人心之秉彜策名委质以事人者其讲之宜熟矣而吾观於前日中原之祸一时士大夫出身殉国死其官守如公者何少也岂非义利之分不明取舍之极不素定一旦仓卒则贪生畏死而惟利之从哉呜呼如公者可谓得其本心而无愧於臣人之义矣是固有国家者所宜殷勤褒録以为臣子之劝使其有所乡慕感激而兴起其忠义之良心非独以私於郑氏之子孙而已也

南轩曰公守同州城陷死之可谓得其死矣读其书辞胷中所处盖已素定嗟夫义之所在君子蹈之如饥之必食渴之必饮不可後也若一毫私意间之则顾藉牵滞而卒失其正矣然则观公之为岂不凛然可贵哉

诚斋曰近世培溉人材忠孝成俗至本朝盛矣唐季五代全躯卖国之风於是一变庆历元佑之间忠臣义士充盈朝野非诸老之贤祖宗之勤也岂一朝一夕哉自绍圣崇观之大臣指诸老为奸邪挫揠消泯不尽不置也而靖康之祸犹有死国如公者此固前日奸邪之遗种而绍圣崇观大臣之所消泯不尽者邪嘻庆历元佑之奸邪亦何少哉至於消泯而不尽可以观祖宗之泽矣

晦庵曰靖康之难敌骑长驱都城危迫四面勤王之兵逡巡前却莫有至者而张忠文独以南道之师千里赴难军锋鋭甚每战必克乃以庙筭犹豫卒不能有成功而崎岖颠沛之余竭力致死犹以必存宗社为巳任事复不就则遂闭口絶食而以身殉焉其後虏人分兵西闚陕关所向降下无不如意则又有如郑公者独以孤城惫卒婴其乘胜焱锐之锋蔽遮三秦以备巡幸虏兵大至邻援四絶知不能守而勇气弥厉誓必与郡俱为存亡城陷之日遂陨其生而不悔是其见危致命杀身成仁皆足以无愧於人臣之义

向子韶 忠毅公

字和卿开封人忠简四世孙元符二年与国学荐补假承奉郎三年擢进士第调保州法改承事郎监在京炭塲以亲嫌改授荆南府节判满知苏州吴江县大观三年除开封右曹次年转朝散大夫坐李彪言蔡京事追三官停任四年叙朝散郎监保州税五年以赦复官提点太霞宫寻知虢州不就六年差主管西外宗室财用七年徙南外复旧任宣和初知?州建昌军未上改夔州路漕六年还对延和殿知蔡州八年主明道宫俄知徐州靖康初除京东运副丁忧起知淮宁金至陈不屈遇害时年五十实二年二月二十二日也

生有异禀庄重如成人比志学游贤关清约如寒士人不知其为相门后族之子侄也其强学自励焚膏继晷不少懈同舍相与语曰君子之学息焉而後能安其学君何自苦如是公愀然对曰家门衰替敢不强勉而自惰乎伊川门人如刘安节辈讶其衰替之语因问之公曰先丞相事业寂寥久矣安节壮其言引为忘年交

漕京东户书聂昌以国用不足讽诸路进羡余知密州郭奉世与昌有旧进万缗昌荐诸朝请赏之以劝天下公劾奉世曰一路财用有余不足相补设使密有余财当具数闻部使者通融计会资兵吏之费安可不恤大计不顾他州进通用之财徼非道之宠不罚奉世无以惩奸而主计近臣首开聚歛之端浸不可长士论伟之

蔡州阙守州人邀使者马首愿得公三年使者上其事而蔡巳除人矣乃起服就除知淮宁府公三拜章乞终丧不许公视事六月金兵至陈公率诸弟城守励战士开谕百姓曰汝等坟墓之国去此何之吾与汝当以死守之敌昼夜攻城公亲擐甲胄冒矢石遣其子弟率赴东京留守司乞援兵未至金益其衆城陷公犹率衆巷战力屈被执金坐城上欲降之酌酒於前左右按令屈膝公植立不动戟手骂之遇害

谏官疏曰去冬夷人入寇诸路守臣或望风逃遁杰然以忠义自奋誓以死守者陈州之向子韶是也至城陷犹率衆巷战与介胄之士同毙於兵革之下行道之人称颂咨嗟忠义之士奋发激昂愿褒诏子韶忠节优加爵秩以旌显之搜求其後以锡赉之天下闻风孰不踊跃奋厉为陛下尽死节乎

公为人端慤夷易不事表襮一言之出洞见心膂通奉笃於睦族公承其志率诸弟分俸以均给本房之未仕及待阙者远方珍异必以时至通奉有疾衣不解带与人交主於忠信不为浮文末礼以投衆人耳目书尺不过一幅语严而意尽所至必与君子长者游暇则观书门无杂宾与人议论衎衎然必反复曲折归於至当发为辞章典雅温厚有唐词人之风自始仕由幕职至县令退为筦库进而处刺史二千石一以诚意为主不以色辞假人故居官可纪去必见思至其蹈大难临大节而不可夺非苟然者盖其胷中素定也

宋名臣言行录续集卷六

 

猜你喜欢
  卷三百十八·列传第二百六·广西土司二·张廷玉
  卷一百六十七·毕沅
  卷三十·连横
  第三十六回 正刑戮众恶骈诛 纵奸盗百官抗议·蔡东藩
  卷之三百九·佚名
  涌幢小品卷之三十一·朱国祯
  卷一·萧常
  第七卷 图说五·缪荃孙
  第六十四册 天命十年正月至三月·佚名
  前集卷十·宋名臣言行录
  志卷第九 高丽史五十五·郑麟趾
  钦定辽史语解卷四·佚名
  仇成传·张廷玉
  卷八十二·赵汝愚
  卷三十三·徐一夔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唐圭璋

    ●临江仙烟收湘渚秋江静,蕉花露泣愁红。五云双鹤去无从。岁回魂断,凝望向长空。翠竹暗留珠泪怨,闲调宝瑟波中。花鬓月鬟绿云重。古祠深殿,香冷雨和风。●女冠子露花烟草,寂寞五云三岛。正春深。貌减潜销玉

  • 谷城山馆集卷一·于慎行

    (明)于慎行 撰○古乐府【本调】叙曰唐人不为古乐府是知古乐府也辞声相杂既无从辨音节未会又难于歌故不为尔然不効其体而时假其名以达所欲出斯慕古而托焉者乎近世一二名家至乃逐句形模以追遗响则唐人所吐弃矣余尝为郊庙

  • 卷二百五十四·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五十四 明 曹学佺 编 元诗二十四 张翥 题杨太史山居图 湖上山居好奎题厌翠微烟霞改旧色林壑发清晖松晩看书罢荷凉坐钓归图中有真趣须此挂朝衣 题汪会语村隐居 闻道荆村僻幽居趣自

  • 卷一百十八 志九十三·赵尔巽

      ◎职官五内务府   内务府行宫园囿、御船处等、官学、武英殿修书处 上驷院 武备院奉宸苑 盛京内务府 宦官   内务府总管大臣,无员限。满洲大臣内特简。初制从二品。乾隆十四年定正二品。其属:堂郎中,主事,各一人。

  • 魏纪·方诗铭

    [一]按《纪年》:……(燕)简公立十三年,而三晋命邑为诸侯。《史记·燕世家》索隐案:《存真》、《辑校》列于晋烈公九年,《订补》云:‘当在晋烈公十三年。’案应列于魏文侯四十三年。《太平御览》卷

  • 续明纪事本末卷之四·倪在田

    四镇之乱 崇祯十七年春三月,封总兵官黄得功靖南伯,刘良佐、刘泽清实进一级,檄之入援。得功字浒山,陕西榆林卫人;膂力绝伦。少孤贫,从军敢战,积功至大将。所将不三万,屡与闯、献角。临阵角巾酣饮,运双刃奋击如飞;人呼「黄闯子」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一十·佚名

    正德九年三月甲子朔享肃太皇太后忌辰 奉慈殿行豋礼遣驸马都尉蔡震祭 裕陵○命成国公朱辅中军都督府掌印管事○命抚宁候朱麒奋武营坐营管操○赠夏邑县县丞安宣为开封府通判荫其子为国子生宣丞夏邑才七日值流贼攻城率众

  • 一○六一 军机大臣奏查各书依限完竣议叙情形片·佚名

    一○六一 军机大臣奏查各书依限完竣议叙情形片乾隆四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查十一月初四日吏部议叙一本,系因《满洲源流考》、《日下旧闻考》各书依限完竣,特旨议叙。内《唐桂二王本末》、《河源纪略》、《契丹国志》三

  • 彭龟年传·脱脱

    彭龟年字子寿,临江军清江人。他七岁时父亲去世了,彭龟年很孝顺地侍奉母亲。彭龟年生性聪明、卓异,读书能解释清楚其中主要的意思。当他长大后,得到程氏的《易》一书并认真阅读它,以致废寝忘食,彭龟年时常请朱熹、张木式解答

  • 马芳传·张廷玉

    马芳,字德馨,蔚州人。十岁时被北方少数民族掳掠去,让他放牧。马芳暗中用曲木做箭弓,削箭矢习射。俺答打猎,猛虎在他前面怒吼,马芳一箭将老虎射死。于是俺答授予马芳上等弓矢和好马,让他在左右侍候。马芳明里为他所用,而暗地从

  • 卷九十一·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九十一食货略【十一】盐法【臣】等谨按盐法之行由来已旧烈圣相承荡涤繁苛俾民乐利立法之良固前朝所不及惠政之加亦亘古所朱闻如加斤改引蠲逋提纲缉枭禁漏减

  • 第二篇 改过之法·袁黄

    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国诸记可观也。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其过於厚者常获福,过於薄者常近祸,俗眼多翳,谓有未定而不可测者。至诚合天,福之将至,观而必先知之矣。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

  • 平书订卷十 财用第七上·李塨

    平书曰:九畴之八政,一曰食,二曰货,则货财原上下所恃以为用,而国家不可以或无者。但货财所以权谷帛之轻重而通其穷,非为一人之私蓄也。理之不得其术,则公私皆困;苟得其术,则公私皆利,至于公私皆利,岂非圣人之道乎!古之征于民者三,曰

  • 卷四 丧礼·颜元

    初终疾病,迁居正寝,【凡疾病,迁居正寝,内外安静,以俟气绝。男子不绝于妇人之手,妇人不绝于男子之手。补注:迁居正寝者,惟家主为然。】既绝乃哭。【疾病,谓疾甚时也。近世孙宣公,讳奭,临薨迁于外寝,盖君子谨终,不得不尔也。○以上温

  • 我之宗教观·太虚

    ──十四年秋在苏州东吴大学讲──一 宗教之名义  二 宗教之起因  三 宗教之本质  四 宗教之差等  五 宗教之将来一 宗教之名义宗与教之二字,虽吾国文字之所素有,而连缀宗教二字成一名词,乃由日人从译自西

  •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第六·佚名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尔时胜思惟梵天。问不退转天子言。天子。何谓菩萨坚固精进。答言。梵天。若菩萨于诸法不见一相不见异相。是名菩萨坚固精进。若菩萨于诸法不坏法性故。于诸法无著无断无增无减。不见垢净出

  • 桧亭集·丁复

    元诗别集。9卷。丁复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元顺帝后至元年间,丁复的女婿把丁复的诗作汇辑成帙,由于丁复寓居金陵时,宅院中有两株古桧,所以本集名为《桧亭集》。丁复门人李谨之又曾陆续搜

  • 南明史料·佚名

    本书(四册四七六面二八五、六○○字)分四卷,系由「明清史料」甲编、乙编、丁编、戊编及己编选辑清初敉平南明江、浙、皖、赣等省抗清运动有关档案而成。当年南明之坑清,由福、鲁、唐、桂诸王相继监国、继统与之相持;东南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