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晋毕阳之孙豫让

【提要】

聂政、荆轲、豫让是《战国策》上有名的豪侠之士。“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他们为了报答他人的知遇之恩,就不惜生命、刚烈永诀,为朋友赴汤蹈火、义无反顾,他们身上体现的古代英雄节义、精神价值,永远让后世感佩仰慕。将侠客与策士们同置一书,显示出他们的共同性事:他们都是政治舞台上拥有自由个性、血性勇气的独立战士。

【原文】

晋毕阳之孙豫让,始事范中行氏而不说,去而就知伯,知伯宠之。及三晋分知氏,赵襄子最怨知伯,而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仇矣。”乃变姓名,为刑人,入宫涂厕,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者,则豫让也。刃其曰:“欲为知伯报仇!”左右欲杀之。赵襄子曰:“彼义士也,吾谨避之耳。且知伯已死,无后,而其臣至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之。豫让又漆身为厉,灭须去眉,自刑以变其容,为乞人而往乞,其妻不识,曰:“状貌不似吾夫,其音何类吾夫之甚也。”又吞炭为哑,变其音。其友谓之曰:“子之道甚难而无功,谓子有志,则然矣,谓子知,则否。以子之才,而善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子之得近而行所欲,此甚易而功必成。”豫让乃笑而应之曰:“是为先知报后知,为故君贼新君,大乱君臣之义者无此矣。凡吾所谓为此者,以明君臣之义,非从易也。且夫委质而事人,而求弑之,是怀二心以事君也。吾所为难,亦将以愧天下后世人臣怀二心者。”

居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所当过桥下。襄子至桥而马惊。襄子曰:“此必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于是赵襄子面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知伯灭范中行氏,而子不为报仇,反委质事知伯。知伯已死,子独何为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以众人遇臣,臣故众人报之;知伯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襄子乃喟然叹泣曰:“嗟乎,豫子!豫子之为知伯,名既成矣,寡人舍子,亦以足矣。子自为计,寡人不舍子。”使兵环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义,忠臣不爱死以成名。君前已宽舍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故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虽死不恨。非所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义之,乃使使者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呼天击之曰:“而可以报知伯矣。”遂伏剑而死。死之日,赵国之士闻之,皆为涕泣。

【译文】

最初,晋国侠客毕阳的孙子豫让给范、中行氏做大臣,但并未受到重用,于是他就投效知伯,得到宠信。后来韩、赵、魏三国瓜分了知伯的土地。其中赵襄子最痛恨知伯,把知伯的头盖骨拿来作饮器。这时豫让逃到山里说:“唉!志士为了解自己的人而牺牲,女子为喜欢自己的人而打扮,所以我一定要替知伯复仇。”于是豫让就隐姓埋名化装成一个受过刑的人,潜伏到王宫里用洗刷厕所作掩护,以便趁机杀死知伯的仇人赵襄子。不久赵襄子入厕,忽然觉得心跳,就下令把涮厕所的人提来审问,才知道是豫让化装行刺。这时豫让竟拿出匕首说:“我要为知伯报仇!”卫士拿下他,要杀他,可是赵襄子却制止说:“这是一位义士,我只要小心躲开他就行了。因为知伯死后没留下子孙,他的臣子中有肯来为他报仇的,一定是天下有气节的贤人。”

于是赵襄子就把豫让释放了。可是豫让继续图谋为知伯报仇。他全身涂漆,化妆成像一个生癞的人。同时又剃光了胡须和眉毛,把自己彻底毁容,然后假扮乞丐乞讨,连他的妻子都不认识他,看到他以后只是说:“这个人长像并不像我的丈夫,可是声音却极像,这是怎么回事?”于是豫让就吞下炭,为的是改变自己的声音,他的朋友看到他时对他说:“你这种办法很难成功,如果说你是一个志士还可以,如果说你是一个明智之士就错了。因为凭你这种才干,如果竭尽忠诚去侍奉赵襄子,那他必然重视你和信赖你,待你得到他的信赖以后,你再实现你的复仇计划,那你一定能成功的。”豫让听了这话笑了笑说:“你的意思是为了老朋友而去打新朋友,为旧君主而去杀新君主,这是极端败坏君臣大义的做法。今天我所以要这样做,就是为了阐明君臣大义,并不在于是否顺利报仇。况且已经委身做了人家的臣子,却又在暗中阴谋计划刺杀人家,这就等于是对君主有二心。我今天之所以明知其不可为却要这样做,也就是为了羞愧天下后世怀有二心的人臣。”

不久,赵襄子要外出巡视,豫让埋伏在赵襄子所必经的桥下。赵襄子骑马走在桥边时,马忽然惊跳起来,赵襄子说:“这一定又是豫让。”经派人搜捕之后,果然是豫让。因此赵襄子就责备豫让说:“你不是曾经侍奉过范、中行氏吗?知伯灭了范、中行氏,你不但不替范、中行氏报仇,反而屈节忍辱去臣事知伯。如今知伯身死国亡已经很久,你为什么如此替他报仇呢?”豫主回答说:“当我侍奉范、中行氏时,他们只把我当作普通的人看待,所以我也就用普通人的态度报答他们;而知伯把我当作国士看待,所以我也就用国士的态度报答知伯。”于是赵襄子用怜惜的口吻感叹说:“唉!豫让啊,由于你为知伯报仇,已经使你成为忠臣义士了。而寡人对待你,也算是仁至义尽。你自己想一想吧,寡人不能再释放你了!”于是赵襄子就下令卫士把豫让包围起来。

这时豫让又对赵襄子说:“据臣所知,一个贤臣不阻挡人家的忠义之行,一个忠臣为了完成志节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君王以前已经宽恕过我一次,天下没有不为这件事赞扬君王的。今天我到这里行刺,按理您应在这里将我处死。不过我想得到君王的王袍,准许我在这里刺它几下,我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憾了。不知君王能否成全我的愿望?”赵襄子为了成全豫让的志节,就当场脱下自己的王袍由侍臣交给豫让。豫让接过王袍以后拔出佩剑,奋而起身,然后用剑刺王袍仰天长叹:“啊!天哪!我豫让总算为知伯报了仇!”豫让说完话就自杀而死。赵国的忠义之士听说以后,都落泪惋惜不已。

【评析】

正如豫让所说:“吾所谓为此者,以明君臣之义”,他除了有“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的报答知遇之恩的情结外,还试图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人间道义、人的气节和忠义。古代侠士,完全不象今人“鸟为食忘、人为财死”,他们对人生价值的衡量完全以精神为标准,一生也甘为一些理念、原则而执著追求甚至献身牺牲。我们从他们身上,要明白做人的真理、人生价值的真正所在,不断陶冶、锤炼自己,使自己的精神有横贯日月的浩然正气,使自己的人生价值有高于物欲和世俗的升华和辉煌。

猜你喜欢
  杨震列传第四十四·范晔
  第四十八回 洗禄儿中冓贻羞 写幽怨长门拟赋·蔡东藩
  第三回 登大宝朱梁篡位 明正义全昱进规·蔡东藩
  ●明朝小史卷一 洪武纪·吕毖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九·佚名
  卷之一百六十二·佚名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佚名
  卷之二百六十四·佚名
  卷之二十九·佚名
  二百五十四 内务府奏请严催李煦曹(兆页)送交售参银两摺·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十八 唐纪十八·纪昀
  史记集解卷一百八·裴骃
  朴不花传·宋濂
  卷三十八·雍正
  礼三七·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五出 隐妒·李渔

    〖凤凰阁上忆秦娥〗〖凤凰阁头〗(生冠带,外扮院子随上)才人不幸,仿佛红颜薄命。薰莸误作并头莲,抹杀风流情性。〖忆秦娥尾〗还侥幸,恶声不至,暂图安静。〔菩萨蛮〕功名捉鼻谁争竞,无端一举侥天幸。所志在风流,天翻吝厥俦。纵有

  • 第一齣~第十齣·汤显祖

    第一齣 提世【南柯子】〔末上〕玉茗新池雨。金柅小阁晴。有情歌酒莫敎停。看取无情虫蚁也关情。国土阴中起。风花眼角成。契玄还有讲残经。爲问东风吹梦几时醒。〔问答照常〕登宝位槐安国土。随夫贵公主金枝。有碑记

  • 第二幕·林徽因

    出台人物(按出台先后)电灯工匠 老孙宋雄 电料行掌柜(二十七八壮年人)梅真李大太太 李琼夫嫂李文琪黄仲维荣升唐元澜三小姐 李文霞李文娟地点:三小姐四小姐共用的书房时间:过了两天以后同一个书房过了两天的早上。家具一

  • 四集卷五十八·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五十八古今体三十五首【己亥四】题旧玉圭璧一圭着璧未前闻应为【去声】春官误会文【此圭璧中为璧形上下露圭末圭本向未见有此制盖因眷官四圭有邸之注谓圭末四出而

  • 王禹偁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巨野(今属山东)人。晚贬知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登进士第,授成武主簿,迁大理评事,移知长洲。端拱初,擢右拾遗,直史馆。后拜左司谏、知制诰。淳化二年(991),贬商州团练副使。至道元年

  • 志第十 音乐三·刘昫

    贞观二年,太常少卿祖孝孙既定雅乐,至六年,诏褚亮、虞世南、魏徵等分制乐章。其后至则天称制,多所改易 ,歌辞皆是内出。开元初,则中书令张说奉制所作,然杂用贞观旧词。自后郊庙歌工乐师传授多缺,或祭用宴乐,或郊称庙词。二十五

  • 跋一·沈云

    台湾郑氏始末六卷,家间亭孝廉所著书也。余以海岛洲屿,名目错杂相混,因取方舆纪要、水道提纲、一统志等书附注于下,以便省阅。有讹误者,即以己意辨之。戊戍(光绪二十四年)新秋,南江渔父沈垚。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八·佚名

    天顺二年闰二月己未朔命故兀者卫左都督剌塔子察安察为都指挥同知建州右卫都指挥佥事李土蛮为都指挥同知兀者卫指挥使托因帖木儿为都指挥佥事建州左卫指挥同知莽剌为指挥使可令河卫指挥使册秃为都指挥佥事考郎兀卫指挥

  • 温造传(附温璋传)·刘昫

    温造字简舆,河内人。祖父温景倩,南郑县令。父温辅国,太常丞。温造幼小好学,不喜应试做官,以节操气度自负,少小立下志向,愿隐居王屋山,以渔钓逍遥为生。寿州刺史张建封闻其名致书信钱财聘请他,温造欣然对家人说:“这是位了不起的

  • 符习传·欧阳修

    符习,赵州昭庆人。年少时在赵王王..部下为军校,自从晋军救赵并在柏乡击破梁军后,赵常常派习出兵跟随晋军作战。晋军屯兵德胜,张文礼杀赵王王..上书庄宗,要求符习归赵。庄宗同意了,习大哭说:“臣世代居赵,受赵王大恩,王曾赐剑与

  • 卷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十九明 俞汝楫 编仪制司职掌冠礼按冠礼天子止一加用衮冕太尉设纚太师受冕太子皇孙年十二或十五始冠天子自为主择三公太常为宾赞凡三品冠一祝醴成化间始定祝词醮词勅戒词其诸王冠祝醮词皆洪武

  • 二八、孔子卒年考·钱穆

    《春秋》:&ldquo;哀公十六年夏四月己丑,孔丘卒。&rdquo;《传》文亦同,《史记 世家》亦同,自来无异说。杜预注《左传》,始谓:&ldquo;四月十八乙丑,无己丑。己丑五月十二日。日月必有误。&rdquo;(《长历》说同。)孔传《东家杂记

  • 儒志编原序·王开祖

    士有起于邹鲁不传之后濓洛未倡之先卓有知而能自立于世者其豪杰之士矣乎道之在天下未尝亡而托于人者不能不坠是故因人而觉者易先民而知者难昔韩退之着原道而谓轲死不得其传程子谓其非卓然见其所传者语不及此而以豪杰之

  • 经说卷七·熊朋来

    宋 熊朋来 撰杂说评篆李阳冰唐书无传宗室表无名仕不过邑宰仅于太白集见其为唐宗室观其上李大夫书则阳冰名也观阮容旧居之篆则曰缙云令李防岂阳冰以字行抑名防者尝有诗而阳冰书之乎冰篆入神品残碑断碣间笔意翩翩后千

  • 读木村博士佛教研究之大方针书后·太虚

    日本佛教研究之现状,以吾人观之,已臻隆盛之域。此书歉然不为满足,而向上更求精进,吾人对之当如何愧奋乎!研究预备之资料:          ┌佛典汉文           ┌宗教学           │西藏语   

  •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第十二卷·佚名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第十二卷提婆设摩阿罗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杂蕴第五之二诸断善根。彼云何断。何行相断。谓如有一。故思害母害父命已。无随愧悔。复如有一。故思害母害父命已。有随愧悔。如是二人师诸沙门

  • 别本尚书大传·孙之騄

    三卷。《补遗》一卷。清孙之騄编。其生卒年不详。之騄字子骏,号晴川,又号南漳子。仁和(今浙江省余杭县)人。清代着名学者。贡生,雍正间官庆元县教谕。性耿介,博学好古,尤专经学。着述颇丰,除编有《别本尚书大传》外,尚着有《

  • 入就瑞白禅师语录·瑞白明雪

    《入就瑞白禅师语录》是由明明雪说,寂蕴编写,总共十八卷。卷一至卷三收上堂、小参、夜参;卷四至卷五收茶话;卷六至卷七收问答机缘;卷八至卷十三收颂古、诗偈等;卷十四至卷十六收书复、参请因缘等;卷十七至卷十八收塔铭、行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