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邢邵传

邢邵,字子才,小字叫吉。小时候因避讳,不再叫这个名字。五岁时,北魏吏部郎,清河人崔亮看见他十分惊奇,说“:这孩子今后当有大的作为,地位和声望都会很显著。”十岁就能写文章,很有才思,智慧聪明,记忆力强,每天能背诵万余言。族兄邢峦善于鉴别人的前程,对子弟们说:“我们家族中有这个孩子,他可不是一个平常的人。”邢邵少年时在洛阳,适逢天下太平无事,常常置身于风景名胜之中,专门以游山玩水、宴饮集会为乐事,不再勤于学业。曾经遇雨无法外出,去读《汉书》,五天就读了一遍。后来因倦于饮酒集会,才又搜寻经史研读,一目五行,一看便不遗忘。文章写得典雅秀丽,既富赡又迅捷。不到二十岁,就驰名于达官贵人和学士名流之中。曾经与右北平的阳固、河东的裴伯茂、从兄邢罘、河南的陆道晖等人到北海王元昕家里饮酒,一起吟诵诗篇,共得数十首,都放在主人的奴仆那里。第二天早晨奴仆外出,人们得不到诗稿,邢邵为他们一一背诵。这些人中有不记得自己写的诗句的,奴仆归来取回诗稿一看,竟一字不错。这些人将他比作王粲。吏部尚书、陇西人李神俊对他十分佩服器重,与他结成忘年之交。

  进入仕途之后任魏宣武帝牵引灵车唱挽歌的挽郎,又被授予奉朝请,升任著作佐郎,深为领军元叉所礼遇。元叉新任尚书令,李神俊与陈郡的袁翻在庆贺的宴席上,元叉命邢邵替他给朝廷起草谢表。他倾刻写成,展示给诸位宾客。李神俊看了说:“邢邵写的这份奏书,足可以为元公增色。”

  自孝明皇帝以后,文学之风十分兴盛。邢邵吟诗写赋的才能独步当时。每有文章写出,京城争相传抄,一时纸贵,高声朗读的声音传遍远近。当时袁翻和范阳的祖莹地位显赫,文笔的秀美,被先贤们称道。因为邢邵的文章瑰丽富赡,人们十分妒嫉。洛阳每当有达官显贵被任命新职,大多请邢邵代写谢表。曾有一位贵显的大官刚被朝廷授予职务,大肆宴请宾客,袁翻与邢邵都在坐。袁翻想着主人会委托他代写谢表,然而却请了邢邵,他因此很不高兴。经常对别人说“:邢家的这个小儿常替人家写奏章贺表,都是自买纸张,写好后给人家送去。”邢邵恐怕被袁翻陷害,便以有病为词辞去官职。尚书令元罗镇守青州,让邢邵任府司马。他在青州终日饮酒游乐,观尽山川林泉的景色。

  永安初年,迁任中书侍郎,所写的诏书文体宏丽。尔朱荣进入洛阳,京师一片混乱,邢邵与弘农杨..躲避到嵩山。普泰时,他任给事黄门侍郎,不久,任散骑常侍。太昌初年,朝廷令他任职内省,授给御史职务,命他负责尚书省门下事。朝廷凡任命重要官员,都要先问他是否可以,然后再去任命。他被授予卫将军、国子祭酒。因双亲年纪高迈,辞职还乡。朝廷下诏破例给他五名兵士,并让他一年入朝一次,遇事向他征询意见。他母亲去世,悲哀痛悼,超过常礼。后来,杨..与魏收及邢邵请求朝廷办学,启奏说:

  “学校,自虞和商时就开始兴盛。所以,可以在祭祀上天时配享,以显示它莫大的尊严;对社会发表各种文告,也离不开它,以申明整齐天下的规则。赡养老人,可以向他们征询有益的教导;培养读书人,能够传播经典的内容;兴办学校,可以使国家长治久安,美德千秋万代流传。二世而亡的秦国,改变尊崇学校的常道,坑杀读书人,毁灭学校,以使百姓变得愚昧。所以,天下分崩动乱,国运只有两代。汉代学校勃兴,又尊崇儒术。所以,在西京建有为帝王和宗室子弟读书的六学,在东都设有保存皇家图书册籍的大型府库。到了魏晋时期,战乱频繁,但在兵马征战中,学校并没有停止开办。我朝高祖孝文皇帝禀性圣明,来自天授,道德学问,照耀古今,在乡村设立学校,在全国布教诗书。但是,由于政务繁巨,多次率军征战,没有过多地考虑兴学办校,弓箭难于追回逝去的光阴。世宗宣武帝继位,承继先帝的意志,永平年中,大兴土木,建立学校。由于水旱灾害不断发生,加之时有征讨,学校虽然即将建成,却功亏一篑。传播礼乐的明堂,却成了荆棘茂盛的所在;弘扬德义的学校,却有牧童的踪迹。

  “我又听说官吏要教给他本领,才能受职任事。任事之后,才发给他俸禄。这样,上面就没有关于不称职的官吏的议论,下面就不会产生官吏尸位其政的批评。现在国子监虽然有学官的名称,而却没有教授生徒的实绩,何异于附着在燕麦上的菟丝,和南箕北斗那样徒有虚名。”

  灵太后看到奏表后下令说“:祭祀赏赐的礼节,是国家的根本。以往戎马不息,没有对学校社庙加以修缮。现在四方太平,任命有司负责修理。”邢邵迁任尚书令,加封侍中的职务。

  当时,北魏与南梁通好,朝廷选拔赴梁使者。邢邵与魏收及其从子魏子明都被征召入朝。当时的文人,都在邢邵之下。但是,因为他不庄重威严,虽然名望很高,却难副其实,朝廷因而不让他出国。南梁人曾经问北魏的礼宾司官员:“邢邵应是北朝第一个有才学的人,为什么不让他任使者?”北魏的官员回答说:“邢邵才华实在无愧于当使者,但他的官位已经很高,恐怕不再适合。”南人又问:“郑伯猷原是护军,现在已当上将军,邢邵任国子监祭酒有什么不可以?”邢邵没有被选上赴梁的使者,便请求辞官回乡。

  齐文襄帝高澄在京城辅助朝政,征请邢邵到自己的府第中做宾客,授予给事黄门侍郎,与温子升一起任侍读。文襄帝年富力强,刚管理朝政,崔暹常劝他礼貌地接待名士贤才,请教治国的得失。邢邵过去就很有名望,所以被征请。高澄十分敬重他,经常向他请教。邢邵过去就鄙视崔暹的不学无术,言谈之间,便说崔暹缺少知识和见解。高澄又将他的话告诉给了崔暹,并说:“这个人不能亲近。”崔暹对他怀恨在心。邢邵上表奏请孝静帝,起用他的妻兄李伯伦任司徒祭酒。任命的诏书已经发出,崔暹立即报告给高澄,高澄指责邢邵专擅权力,李伯伦的官职被撤销。邢邵从此又被朝廷疏远。

  以后,任骠骑、西兖州刺史。在州中任职时有很好的政声,官衙旁边喊冤告状的人敲击的大鼓没有响过。吏卒们的作奸犯科,官员们的是非短长,他没有不知道的。定陶县距州城五十里,县令的妻子每天晚索上要人家一斗酒、一束干肉,邢邵夜晚把县令拘捕,天未明又把他放回,斥责他索要人家的东西,全州上下都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在任上不过问生产的事,惟有到南兖州籴粮,让他们到济阳就食。邢邵修缮庵观庙宇,颇为宏丽壮观,他都为之题写匾额,有“清风观”、“明月楼”等。建筑时不动用公私财物,只役使兵卒。官吏百姓替他建立生祠,并刻碑歌颂他的功德。离职时,官民父老及老妪都追着为他送行,哭泣声不绝于路,到京城后任中书令。

  旧制规定:一家生两个儿子,官府赏给五只羊;不要羊,给十匹绢。仆射崔暹奏请去掉这条规定。邢邵上表说“:这项规定不应取消。勾践在小小的越国还立有赏法:女子生三个儿子的,公家给她雇乳母。更何况今天国家之大却取消了这一条。舜将金隐藏在山里,就不认为国家穷困;现在,藏富于民,国家又会有什么损害呢?”另外,按照旧例。有司可以将囚徒关押,然后再交付廷尉。邢邵认为不能这样。便建议说:“设立官职,分别职责,各有分工。丞相不必去过问别人打架斗殴,掌管山泽草木的虞官不负责打仗的事。难道能让代替鬼神接受祭祀的人去兼任厨师的劳作,让一家之长去贪占鸡犬的功劳?”朝廷下诏将这两条建议都采纳了。

  他被授予太常卿,兼任中书监,摄理国子祭酒。当时,朝臣大多只任一职,兼任两种官职的很少。邢邵身兼三职,并名列文人学士之首,世人都赞赏他。文宣帝到晋阳,路途中不断有天降甘露的祥瑞出现,朝臣们都写《甘露颂》,尚书让邢邵为这些文章作序。文宣帝去世,丧事的礼节大多向他询问,朝廷又令他撰写悼文。后来,朝廷授给他特进。去世。

  邢邵性情清简静素,涵养较深,处事谨慎。兄弟和亲友之间,相处和睦。他博览典章经史,通晓古今。晚年留意于《五经》,穷究其中的要旨。婚丧嫁娶的礼节,不管公私,只要向他咨询,都会立即释去疑惑,因而成为世人的指南。每次公卿大臣会议,事关典章和掌故,邢邵挥笔马上写就,引证恰当。皇帝让他写诏书,倾刻便成,文词宏丽,文意深远,独步当时。他与济阴的温子升并为文人学士之冠,时人称他们为温、邢。巨鹿人魏收虽然天才勃发,而年龄和经历在他们二人之后,所以,温子升死后,世人才称为邢、魏。

  虽然他名实相符,却不依恃才能地位轻视别人。生活简单随便,不修饰外表。官员们穿的服装,坐的车马,用的器具,他仅仅让它们充数,并不经常使用。有好房子不住,却经常住在一间小屋里。果品一类的食物挂在房梁上,等有客人来,取下来一块吃。天生的质朴简素,不管性格与自己相同或相反,都能相安无事。对于来访的人,不管贤能或愚笨,都尽心接待。他对着客人一边解开衣扣寻找虱子,一边与他们交谈。藏书很多,而却不去校对。看见别人校对书籍,笑着说“:为什么这样愚笨,天下书籍那么多,到死也读不完,哪有功夫去校对?有时间想想那些有错误的书,便是一件有趣的事。”他的妻弟李季节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对他说:“世间的人有很多不聪明,想找有错误的书哪里能得到?”他回答说“:如果不想得到,便不用再去读书。”

猜你喜欢
  卷三十二·本纪第三十二·脱脱
  卷三百十四 列传一百一·赵尔巽
  读礼通考卷九·徐乾学
  第二十七回 入关中约法三章 屯新安坑卒廿万·黄士衡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六十·佚名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五·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八十·佚名
  卷之三百九十八·佚名
  尚史卷三十六·李锴
  第二三一清册光绪十七年八月三十日一一五○九--一四·佚名
  钦定执中成宪卷四·佚名
  一、八家后汉书著者传略·周天游
  张去华传·脱脱
  卷二百七十八·佚名
  卷一百七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山谷内集诗注卷四·黄庭坚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山谷内集诗注> 钦定四库全书 山谷内集诗注卷四   宋 黄庭坚 撰 任 渊 注 奉和文潜赠无咎篇末多见及以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为韵【山谷尝写答邢居实诗及此诗与徐师川曰後八诗颇得意者

  • 2.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施蜇存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现在再讲一首五言律诗,一则因为它也是初唐名作,二则借此补充讲一点五言律诗的艺术技巧。 作者王勃

  • ●一四、和日本贵族的联姻·秦翰才

    溥仪弟溥杰和日本侯爵嵯峨实胜孙女浩子结婚,可说是吉冈安直秉承本庄繁意旨,一手作成,就可引吉冈亲笔信为证(按,原信在《溥杰润麒三格格信件》第十本中):极秘皇帝陛下: 安直一月十日到东京,于东京驿会见溥杰中尉。 同日,溥杰中尉

  • 一四九七 江苏巡抚奇丰额奏本年缴换《通鉴纲目续编》数目折·佚名

    一四九七 江苏巡抚奇丰额奏本年缴换《通鉴纲目续编》数目折乾隆五十八年十二月十一日江苏巡抚臣奇丰额跪奏,为遵旨汇奏事。窃查《通鉴纲目续编》,钦奉谕旨,颁发改本,令将外省流传之本遵照抽改,该督抚于年终汇奏一次。等因

  • 耶律曷鲁传·脱脱

    耶律曷鲁,字控温,又字洪隐,迭剌部人。祖父匣马葛,简宪皇帝之兄。父偶思,在遥辇时任本部夷离堇,曷鲁乃是他的长子。曷鲁生性朴实厚道。幼年时,与太祖交游,伯父释鲁觉得他们奇异不凡,说:“光大我们家族的,必定是这两个孩子。”太祖

  •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九·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二十六之十九 朱批田文镜奏摺 雍正七年十一月十六日河东总督【臣】田文镜谨 奏为恭报得雪日期仰祈 睿鉴事雍正七年十一月十五日据【臣】

  • 邝来荫·周诒春

    邝来荫 字棠仲。年三十岁。生于马来半岛。本籍住址。广东南海县汀浦村。已婚。女一。初毕业于马来半岛之维多利亚学校。任职该校。宣统元年。自费游美。入纽约大学。习商业。民国元年。得学士学位。是年回国。民国三

  • 卷九十七·湛若水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九十七    明 湛若水 撰 恤穷上 书周书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臣若水通曰此周公作无逸以训成王之言也蔡沈传曰依者指稼穑而言小民所恃以为生者也农之依

  • 跋·金履祥

    右仁山先生論孟攷證所以繼文公之緒惟益之許先生得其傳以授後學然抄寫不繕而謬誤相承尤非所以廣布也憲幕張公特為主盟俾鳩工鋟梓以便學者屬愚董其役於是許先生手自校證點畫無訛非特學者之多幸亦斯文之多幸也古麗後學呂

  • 卷四十(玄奘译)·佚名

    △菩萨藏会第十二之六如来不思议性品第四之四尔时佛告舍利子,云何菩萨摩诃萨。於如来不思议不共佛法。信受谛奉清净无疑。乃至发希奇想。舍利子,如来成就十八不共佛法。由成就故。如来应正等觉。於大众中正师子吼。自称

  • 合部金光明經卷第四·欧阳竟无

      隋大興善寺沙門寶貴合入   [一]讚歎品第七〈此品結成懺事正宗正義竟〉   爾時佛告地神堅牢善女天.過去有王名金龍尊.常以讚歎[二]讚歎去來現在諸佛。   我今尊重  敬禮讚歎  去來現在 十方諸佛.   

  • 佛陀学纲·太虚

      一 原理──现实主义   甲 现行实事   乙 现事实性   丙 现量实相   &nbs

  •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 第九卷·佚名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 第九卷尊婆须蜜造符秦罽宾三藏僧伽跋澄等译◎菩萨所集见揵度第十一若诸法是彼法因缘。颇有时彼法当言非彼法因缘耶。或作是说。犹如彼法未生。尔时彼法非因缘。或作是说。以事因缘故。因及

  • 金刚秘密善门陀罗尼经·佚名

    失译人名附东晋录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安住菩提树下。与大弟子舍利弗目犍连等而为上首。复有无量诸大菩萨摩诃萨。其名曰金刚幢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贤劫大士亦为上首。尔时金刚密迹菩萨。承佛威神发如是言。惟

  • 定斋集·蔡戡

    宋代诗文别集。20卷。蔡戡著。全书以奏议策论为主。《四库全书总目》谓其“集中所上奏札,条列明确,类皆侃直忠亮,为经世有用之言。其论边事,专以严备自守为主,而不汲汲于和战纷争,远虑深谋,亦非好事偷安者所可几及”。如《乞

  • 鸿庆居士集·孙觌

    宋代诗文别集。42卷。孙觌撰。前7卷为诗,其余各卷依次为表状、书、启、记、外制、札子、杂文、序、跋、铭、赞、墓志铭、行状、传等各体文章。其中书3卷、启8卷、记3卷、外制3卷、墓志铭8卷。卷端列周必大序。据周序

  • 雍正陕西通志·刘于义

    陕西地方志。清刘于义修,史贻直、沈青崖纂。一百卷。于义字喻旃,号蔚冈,江南武进(今属江苏)人。康熙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贻直官西安总理巡抚。青崖官陕西布政使司督理粮储道佥事。此志成于雍正十三年(1735

  • 丽泽论说集录·吕祖谦

    理学著作。宋吕祖谦著,吕乔年编。是吕祖谦门人杂录其师学说的汇辑。十卷。祖谦所创书院名丽泽,故名。其中《易说》、《杂说》各二卷,《诗学拾遗》、《周礼说》、《礼记说》、《论语说》、《孟子说》、《史说》各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