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养吉斋丛录卷之六

赐进士出身云贵总督翰林院编修臣吴振棫纂我朝钦恤民命,制刑之典,由州县而道府,而臬司,会其成于巡抚。既人告,刑部窍之,九卿科道签商、面折、定议上闻。又下科臣覆奏,始择期勾到。凡御别殿,东向;途次御行幄,则南向。案置黄册,大学士、军机大臣、刑部堂官、内阁学士等按班跪,讲官四人立侍,满阁学一人跪读本案前。上升座,阅黄册,满阁学启奏某省某人某事。上略论一、二语,谓情有可原者,免勾:谓法无可贷者,秉笔之大学士以朱笔勾其姓名。既勾,满阁学启奏第二人,上论谕如前。以次勾毕,大学士捧黄册退,众皆退,其最后为讲官。朝审勾到,其仪式同。

按:曩时勾到之地,宫内在懋勤殿,圆明园在洞明堂,香山在勤政殿后、致远斋之东、正直和平楼下,避暑山庄在依清旷。国有大庆则停勾。康熙二十三年,以岁逢甲子停勾。乾隆九年、嘉庆九年,亦以甲子停勾。此开甲之初,特施霈泽也。

勾到,衣常眼,不挂珠,惟朝审勾到,则服元青褂。又朝审勾到,御案及勾本、读本案,皆设烛。

国初,刑部会拟朝审,皆本部案。外省之案,则由外窍定具题,于霜降前请旨施行,不下九卿窍议。康熙十六年,始命刑部覆窍九卿会议。朝审归广西司,秋审归四川司,汇总题本。盖广西、四川,当国初时,地僻民稀,文牍最少,故分隶焉。顺治十年,定霜降前十日朝审。康熙十六年,定霜降前会审、秋审,霜降后朝审。

朝审勾到日,凡情实之犯,皆缚于市曹。刑部满、汉右侍郎,刑科满、汉给事中莅焉。

迨勾讫,刑部司员骑马斋旨至,乃唱名,牵犯人跪。兵马司吏目以墨笔书「斤」、「交」字于其面,斩书斥,绞书交。正指挥以朱笔点之,然后行刑。刑部司员监视。其免勾者,仍还狱。

按:康熙王子,魏公象枢巡视北城,十一月监视秋决。是其时以巡城御史监刑也。

旧时,刑部吏承办刊印秋审册,有每年赔累五千金之言,且板在民间,事易泄漏。雍正十三年,始奏设总办秋审处于大库西,建屋四十八间,以居匠役,厅事五间,为治事所,以满、汉司员二人领之。而窍定缓、实,仍归本司。迨堂议既定,发秋审处缮清付梓而已。乾隆七年,始令秋审处窍定各司所议情实各案,其后则无论应缓、应实,皆由秋审处窍定矣。

旧时,秋审分四项:曰情真应决,曰缓决,曰可矜,曰可疑。雍正间,去可疑一项。后以避世宗嫌名,改情真曰情实。情实者,进册;缓决者,进本不进册。

本司初勘用蓝笔,覆勘用紫笔,总办、坐办用墨笔。招册既刊,九卿科道上班预审者,先期分送进呈者,谓之黄册。有点画模糊处,总办秋审司官润饰之,谓之描黄。招册向用清汉文,乾隆间裁清文。

秋审处初设司官二人。乾隆二年,增二人。七年,增协办司官满、汉各二人。近日则有总办、坐办、行走诸名目,人数亦倍蓰于前。非秋审处,京察不能得一等,盖又视为终南快捷方式矣。

附录:外省秋审,曩时巡抚至臬司署中过堂。事毕,往往继以演剧、宴饮。乾隆间,饬禁。嗣后在巡抚署,督同在省司、道会勘,无巡抚省分,则总督督同会勘。

国初,刑部谳狱,录供不用汉文。康熙间,尚书王公挨以供词非汉语,汉官无由知曲直,随声画诺,便成虚设。于是始命录供兼清、汉稿。至乾隆间,裁满字稿。

颁诏,惟朝鲜遣官,琉球、越南、暹罗、缅甸则交闽浙、两广、云贵总督、广西巡抚转颁。各直省诏书,旧制遣官斋送,近数十年皆由驿递,以省供亿之烦。然如发陕西者,由陕经过至甘肃总督衙门,再递回陕西,殊迂回也。浙、闽诸省亦然。

颁朔,自崇德二年始。顺治二年,于十月初二日颁朔午门。是年题定,自后每年十月初一日颁朔。

钦天监推算时宪书既成,二月朔进呈,乃镌于板。孟夏驿送直省各布政司,依式刊刻,于十月朔日颁行。进御有缮录清、汉字者各一本,刷印清、汉、蒙古字者各一本,清、汉字七政时宪书各一本。

按:乾隆元年,避御名,改时宪历为时宪书。又六部、寺、监文书皆咨督、抚转行,惟时宪书及日月食皆径行布政司。又各省藩库存旧颁时宪书之印一,颁朔,以此印钤书上,防私造也。

曩时,颁朔之日,圣驾至干清官阅时宪书,盖是日为孟冬时飨。先期由圆明园人大内,斋戒祭毕,遂至干清宫也。

通用时宪书,每日宜忌三十七事,进御者六十七事。有颁诏、覃恩、肆赦、封拜、行幸、遣使、出师、庆赐、伐木、畋猎、平治道路、破屋坏垣之类。

按:通书起自康熙五十年间,徽州治堪舆者编次一年宜忌,以时宪书为君,而杂以选择条款,民间尚之。雍正元年,给事中赫硕色请禁私制通书。迨乾隆初,于时宪书上下增注宜忌、星辰,亦通书之意,特不别刊为书而已。

时宪书列蒙古属国诸部落太阳出入、昼夜长短及节气时刻,自康熙三十四年始。乾隆间平定诸回部,大、小金川,先后命左都御史何国宗、五官正明安图、副都统富德率西洋人,遍历西域诸部,测量北极高下,东西偏度增入,后又有续增者。

纪年,旧止六十年,今列一百二十年,自乾隆辛卯始。斋戒日及忌辰,于日旁加单圈、双圈,自雍正十三年始。

世宗以壬寅十一月登极,以明年癸卯为雍正元年,而是年时宪书已于十月颁发,故令天下军民仍用康熙六十二年之书。至钦天监元旦所进雍正元年时宪书,仅颁赐王大臣、文武官吏。

乾隆乙卯孟冬朔,颁发时宪书,以嘉庆纪年,盖明年即内禅也。仁宗孝治敦纯,于年前率王公大臣进乾隆六十一年时宪书百本。钦奉敕旨,祇于宫廷陈设,并颁赐亲近王大臣而已。

丙辰、了巳、戊午三年进书亦如此。

时宪书所列男女九宫,康熙间以上元为中元。五十六年,钦天监奏请更改,以康熙二十三年甲子为上元,男起一宫,嗣后中元甲子起四宫,下元甲子起七宫。

嘉庆癸酉,当闰八月,而是年冬至即在十月,次年上丁、上戊及惊蛰、春分皆在正月,与郊祀旧典每月节气均不符合。监臣奏言:「十九年三月亦无中气,可以置闰。改闰之后,始于祭祀节候相合。复由后推算至二百年,其节气及置闰之月皆与时宪书无讹」云云。

奏上,报可。改为十九年闰二月。

附录:钱大听养新录云:古法用平朔,率三十二月而一闰,间有相距三十三月者。唐、宋以来,皆用定朔,则或相距至三十四月。如宋样符乙卯岁闰六月,至天禧戊午闰四月是也。

今时宪书用定气,每气修短四时不等,由是置闰,近者相距或二十八月,如乾隆丙寅闰三月,戊辰闰七月。远者相距或三十五月,如雍正甲辰闰四月丁未闰七月。而正月、十一月、十二月从未置闰。以乾隆戊戌年时宪书考之,此六十年中,闰四月者四,闰五月者四,闰六月者四,闰七月者三,闰九月者二,闰十月者一,闰二月者一。今按:自乾隆戊戌后,至今咸丰乙卯,中间闰四月者五,闰六月者四,闰五月者五,闰二月者四,闰七月者四,闰三月者三,闰八月者一,闰九月者一,亦未有以正月、十一月、十二月置闰者。又闻凡遇八月置闰,监臣必以应改与否请旨。故二百年来,八月亦未尝置闰。咸丰元年,应闰八月,监臣奏上。文宗以问杜文正,文正以为无稽之言,遂不改。

立春日,礼部官属及顺天府府尹、府丞进春山宝座于干清门,宫殿监舁进干清官,览毕,交掌仪司奉藏太和殿东暖阁。旧制,进春山宝座时,大兴、宛平新进生员皆随行至干清门。

今不闻有此事。

日月之食,禜社奏鼓,古之制也。旧例,食不及一分者,不行救护礼。后定为食三分以上始救护。又礼部奏定,不见食省分并不及三分者,不行礼。乾隆十四年,命仍循曩制,一分以上即救护,无论见食不见食省分,俱颁行。又旧制,初食、食甚时,行礼用素服;复圆,行礼用吉服。嘉庆间,以谨天戒,省人事,敬惕之意不可弛也,复圆后,仍素服行礼。

凡日月食,钦天监进所食分数图样。

按:国初废左军都督府,而月食则尚沿明制,行礼于此。见汪琬诗集注。康熙后,定日食至礼部,月食至太常寺。惟其时皆朝服行礼,与今制异。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二十九·列传第十七·张廷玉
  卷四十三·黄以周
  ●卷十五·徐梦莘
  卷二十五·唐·蒋一葵
  卷一百八十七·杨士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七·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五·佚名
  三家世典·郭勋
  卷九·陈均
  卷三十七·萧常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三 列传六十三·纪昀
  崔亮传·张廷玉
  卷六十八·雍正
  卷一百十·宋敏求
  卷二百·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折·郑光祖

    (正末上,云)欢来不似今朝,喜来哪逢今日。小官王文举,自从与夫人到于京师,可早三年光景也。谢圣恩可怜,除小官衡州府判,着小官衣锦还乡。左右,收拾行装,辆起细车儿,小官同夫人往衡州赴任去。则今日好日辰,便索长行也。(魂旦上,云)

  • 刘婆惜·隋树森

    刘婆惜,歌伎。乐人李四之妻。江右(江西省的别称)人。颇通文墨,滑稽歌舞,迥出其流。先与抚州常推官之子三舍交好,为其夫间阻,遂私奔。事觉,被杖决。刘负愧,将之广海居,道经赣州,谒全子仁,时宾朋满座,全子仁帽上

  • 卷十·孙默

    钦定四库全书十五家词卷十       休宁孙默编王士禄炊闻词上康熙甲辰三月余以磨勘之狱入覊於司勋之署于时捕檄四出未即对簿伏念日月旷邈不有拈弄其何以荡涤烦懑支距幽忧忆自髫齿颇躭词调虽未能研审其精妙聊可藉

  • 卷十五·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十五     明 冯惟讷 撰 汉第五 乐府古辞 郊庙歌辞 汉郊祀歌十九首 【汉书礼乐志曰武帝定郊祀之礼祠太乙於甘泉祭后土於汾隂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

  • 卷九十二·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九十二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四休堂诗集周谔字亷彦鄞人生而秀頴十嵗如成人十四入太学力学勤苦登元丰二年进士第益究六籍诸子百氏之説悉论著其本防为文踔厉竞爽超古作者不以絺章绘句

  • 史记集解卷一百十六·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一百十六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如淳曰滇音颠颠马出其国也】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卭都最大此皆魋结耕田有邑聚其外西自同师以东【韦昭曰邑名也】北至楪

  • 淳于量传·姚思廉

    淳于量字思明。祖先是济北人,世代居住在京师。父亲淳于文成,在梁朝官至将帅,当过光烈将军、梁州刺史。淳于量年轻时修缮自己的住处,身材高大,容貌英俊,有才干和谋略,熟悉射箭骑马。梁元帝任荆州刺史时,淳于文成分给淳于量一路

  • 李克宁传·薛居正

    李克宁,是武皇的小弟弟。起初随父兄在云中起事,任奉诚军使。赫连铎进攻黄花城时,李克宁和武皇以及各位弟弟登上城墙,血战三日,力气耗尽,杀敌数万。燕军进攻蔚州时,李克宁兄弟拒城抗敌,昼夜不吃不睡有十几天。后来跟随武皇自鞑

  • 米寿图传·张廷玉

    米寿图,顺天府宛平县人。崇祯年中,由举人授新乡县知县。因其功绩卓著,授南京御史。崇祯十五年(1642)四月,极力弹劾监军张若骐的罪行。其奏疏说“:若骐本不懂军事,谄媚杨嗣昌,得以由刑部调任职方。督臣洪承畴孤军远出,若骐任意

  • 卷之一百一  雲中紀變(明)孫允中 撰·邓士龙

    (雲中紀變一卷,明孫允中撰。孫允中,安徽合肥人。嘉靖二年進士,官至山西按察司僉事。) 嘉靖甲申,雲中撫臣建議添五堡禦虜,處置乖宜。參將賈鑑督工苛刑,以營私犯眾怒,殺鑑於工所。分必死,謀叛入虜,凡三日,未決。撫臣命大同知縣往諭

  • 卷六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六十八土田志七土田数目【内府庄园数目 宗室庄屯数目 八旗给地总数 直隶各处八旗地亩数目 奉天各处八旗地亩数目 采捕山塲 台站地亩 附井田数目】内府庄园数目顺治初定鼎燕京近畿百

  • 卷一四七·邱濬

    ▲征讨绥和之义(下) 《左传》:襄公四年,晋悼公曰:“然则莫如和戎乎?”魏绛曰:“和戎有五利焉,戎狄荐(草也)居(狄人逐水草而居),贵货易(轻也)土,土可贾焉,一也;边鄙不耸,民狎(习也)其野,穑人成功,二也;戎狄事晋,四邻振动,诸

  • 第二 反应 2·王诩

    【原文】人言者①,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言有象②,事有比③。其有象比,以观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④合事,得人实也。若张罝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⑤而司

  • 宗镜录卷第八十三·延寿

    夫真心是一字之王。般若之母。云何论说。诸佛常依二谛说法。答。若约正宗。心智路绝。若离二谛。断方便门。以真心是自证法。有何文字。凡能诠教。无非假名。故云依二谛说法。金刚三昧经偈云。因缘所生义。是义灭非生

  • 回诤论·龙树

    龙树菩萨造 后魏 毗目智仙共瞿昙流支译     序回诤论翻译之记  回诤论者。龙树菩萨之所作也。数舒卢迦三十二字。此论正本凡有六百。大魏都邺兴和三年。岁次大梁。建辰之

  • 大休珠禪師住曹溪南華禪寺語錄卷第一·佚名

    侍者廣熙錄瑞鹿法孫行信編次順治甲午年六月初六日,受總督兩廣大廳,都督張國勛請住曹溪南華禪寺。師於十月十五日進院,當日總督兩廣部院大廳、都督張國勛、同鎮守南韶、總府張瑋侄進忠暨闔山勤舊請上堂,師至法座前,拈疏云:三

  • 宋东太一宫碑铭·扈蒙

    宋扈蒙撰。本书鲜见其他传本。宋太宗于983年于开封建太一宫,翌年命扈蒙撰碑文,述建宫史和祀太乙神。

  • 历代论·苏辙

    史论,苏辙撰。苏辙早年即有进论二十五篇,晚年闲居时期更是著成《历代论》四十五篇,极言历代治乱之得失,观点新奇,文字老成,体现了他史论散文的最高成就。苏辙在《历代论》并引中说:“予既壮而仕。仕宦之余,未尝废书,为《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