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淳于量传

淳于量字思明。祖先是济北人,世代居住在京师。父亲淳于文成,在梁朝官至将帅,当过光烈将军、梁州刺史。

淳于量年轻时修缮自己的住处,身材高大,容貌英俊,有才干和谋略,熟悉射箭骑马。梁元帝任荆州刺史时,淳于文成分给淳于量一路人马,吩咐他前去侍奉。初任湘东王常侍,兼任西中郎府中兵参军。先后迁任府佐、中兵、直兵,兼任中兵、直兵十多年,在府中聚集了很多武器、士兵。

荆州、雍州交界地带,蛮族多次反叛,山大王文道期积蓄为边境祸患,中兵王僧辩征讨,连续打了几仗都不顺利,派淳于量援助王僧辩。淳于量抵达,和王僧辩联合,陈书大败文道期,杀了蛮族酋长,俘虏了上万人。按照功劳封淳于量为广晋县男,食邑三百户,授职为涪陵太守。历任新兴、武宁二郡太守。

侯景之乱,梁元帝一共派了五支军队去援救京师,淳于量参与其中的一支。台城陷落,淳于量回到荆州。元帝秉承皇帝旨意以淳于量为假节、通直散骑常侍、都督巴州诸军事、信威将军、巴州刺史。侯景西进攻打巴州,元帝派都督王僧辩去占据巴陵。淳于量和王僧辩联合抵抗侯景,大败侯景的部队,生擒其部将任约。进攻郢州,活捉了宋子仙。又随王僧辩打败平定了侯景。承圣元年(552),按照功劳任淳于量为左卫将军,封为谢沐县侯,食邑五百户。不久淳于量出任持节,都督桂州、定州、东宁州、西宁州诸军事,信威将军,安远护军,桂州刺史。

荆州陷落,淳于量守卫桂州。王琳割据湘州、郢州,多次派使者征召淳于量,淳于量表面上虽然和王琳来往,但暗地里派使者抄小路归依高祖。高祖受禅称帝,任命淳于量为持节、散骑常侍、平西大将军,送给他一部鼓吹,都督、刺史等职全部不变。不久晋号为镇南将军。又任命为都督、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祖继位,晋号为征南大将军。

王琳被平定后,多次请他入朝。天嘉五年(564),征召为中抚大将军,常侍、仪同、鼓吹等职和待遇全部不变。淳于量手下将帅,大多怀恋本土,都想逃进山谷,不愿入朝。世祖派湘州刺史华皎征讨衡州境内的黄洞,并且派兵迎接淳于量。天康元年(566),淳于量抵达京都,因为在路上滞留,被有司奏知皇上,免除其仪同之职,其他不变。光大元年(567),送给他一部鼓吹。华皎反叛,派淳于量为使持节、征南大将军、西讨大都督,统率大舰,从郢州、樊浦拒敌。华皎被平定,并逼降了北周的将领长胡公拓跋定等人。按功劳授职为侍中、中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晋封为醴陵县公,增加食邑一千户。尚未受职,又出任使持节,都督南徐州诸军事,镇北将军,南徐州刺史,侍中、仪同、鼓吹等官职和待遇不变。

太建元年(569),晋号为征北大将军,给扶。三年,突然到江陰王萧季卿那里买梁朝皇陵内的树木,萧季卿被免职,淳于量被免去侍中之职。不久又官复侍中。五年,征召为中护大将军,侍中、仪同、鼓吹、给扶等官职和待遇都不变。

吴明彻向西讨伐,淳于量赞成他的行动,派第六子淳于岑率领手下人马从军。淮南被攻克平定,淳于量被改封为始安郡公,增加食邑一千五百户。太建六年出任使持节,都督郢州、巴州、南司州、定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郢州刺史,侍中、仪同、鼓吹、给扶等官职和待遇不变。七年,征召为中军大将军、护军将军。九年,因为公事免除侍中之职。不久又官复侍中。太建十年,吴明彻失败,晋升淳于量为使持节、都督水陆诸军事,又任命为散骑常侍,都督南兖州、北兖州、谯州诸军事,车骑将军,南兖州刺史,其他都和以前一样。十三年(581),晋升为左光禄大夫,增加食邑五百户,其他官职不变。十四年四月去世,时年七十二岁。追任为司空。

猜你喜欢
  卷十二·本纪第十二·柯劭忞
  卷七十七 志五十二·赵尔巽
  卷八十四·毕沅
  ●江阴城守纪卷上·韩菼
  卷之二百六十九·佚名
  ◎李军长之荣誉(崇德报功 当然如此)·李定夷
  通志卷一百五十一·郑樵
  八二三 军机大臣奏遵查《高丽史鉴》等书情形并将《朝鲜史略》黏签进呈御览片·佚名
  卷之一百八·祁韵士
  葛洪传·房玄龄
  杨震传·脱脱
  晋纪二十二 孝宗穆皇帝中之下永和十一年(乙卯、355)·司马光
  弇山堂别集卷四十三·王世贞
  卷二十四·乾隆
  卷十四·叶隆礼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一十一·彭定求

        卷311_1 【宝剑篇】刘长川   宝剑不可得,相逢几许难。今朝一度见,赤色照人寒。   匣里星文动,环边月影残。自然神鬼伏,无事莫空弹。   卷311_2 【将赴东都上李相公】刘长川   四海兵初偃,平津阁正开。谁

  • 第一出 发端·李渔

    〖恋秦娥〗〖蝶恋花〗(末上)无事年来操不律,考古商今,到处搜奇迹。戏在戏中寻不出,教人枉费探求力。〖忆秦娥〗梨园故事梨园习,本来面目何曾失。何曾失,一生一旦,天然佳匹。〖秦楼梦〗〖忆秦娥〗檀板轻敲,霓裳缓舞,此剧不同他剧

  • 卷十 茕斋歌诗二十九首·李白

    李太白全集 卷十茕斋歌诗二十九首 赠 三 ○ 赠张相镐二首 神器难窃弄,天狼窥紫宸。六龙迁白日,四海暗胡尘。…… ○ 赠闾丘宿松 阮籍为太守,乘驴上东平。剖竹十日间,一朝风化清。偶来拂衣去,谁测主人情。夫

  • 卷三百四十一·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四十一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六十一 陈秀民【嘉兴人】 至京杂诗 秋气日凄厉百虫晨夜鸣白露徧野草微霜忽已凝客子衣袂薄结驾远游行俯视离兽奔仰睇孤鸿征宇宙浩茫茫江河杳冥冥念我

  • 第一節 詩的種類·王力

    關於詩是種類,問題是相當重復的。《唐詩三百首》的編者把詩分為古詩、律詩、絕句三類,又在這三類中都附有樂府一類;古詩、律詩、絕句又各分為五言、七言。這是一種分法。沈德潛所編的《唐詩別裁》的分類稍有不同:他不把樂

  • 卷四百五十四 元祐六年(辛未,1091)·李焘

      起哲宗元祐六年正月盡其月   春正月辛酉朔,不受朝。   丁卯,以皇城使黃忱領端州刺史,六宅使胡田領循州刺史,宮苑副使李贇為皇城副使,左藏庫副使許慶為皇城副使,莊宅副使孫暉為右騏驥副使,供備庫副使李備為文思副使,供

  • 第七十二回 遭主嫌侯安都受戮 却敌军段孝先建功·蔡东藩

      却说陈宝应逃至莆田,被陈军从后追及,日暮途穷,如何支持,眼见是束手受擒。就是宝应妇翁留异,也与宝应同逃,无从漏网,翁婿妻孥,一并就缚。还有宝应宗族,及幕下僚佐,俱捉得一个不留,悉数械送建康。叛徒头脑,怎得免死,就是子弟党

  • 第十一回 做生日云栖设坛 发死昏佛龛看戏·陈蝶仙

    却说胡府自散米之后,已届年节,外面各友都只顾了账目,里面各房只顾了热闹。咱一支笔也就记不了这许多,便记也只不过是赏灯开宴等事。也是部部书里所有,人人心里想得到的事。惟庆余堂里看灯的一节,是从十三日上灯起,直至十七日

  • 书籍简介·应廷吉

    本书(一册六六面三九六○○字)分二卷,应廷吉撰。廷吉本名喜臣,浙江慈谿人;书题「慈谿应喜臣著」,盖有所避也(「南疆绎史」作鄞县人,误)。明祟祯戊辰(元年),成进士(「小腆纪传」作天启丁卯,并误),授砀山知县。南都立,擢淮安推官,赴扬督师

  • 杨溥传·张廷玉

    杨溥,字弘济,石首人。与杨荣是同科进士,授编修官。永乐初年,为洗马官侍奉皇太子。太子有一次读《汉书》,称赞张释之有贤才。杨溥说“:释之诚然有贤才,但如果不是汉文帝宽厚仁爱,他也无法施展他的抱负。”于是摘取汉文帝的事迹

  • 论学会·梁启超

    道莫善于群,莫不善于独。独故塞,塞故愚,愚故弱;群故通,通故智,智故强。星地相吸而成世界,质点相切而成形体,数人群而成家,千百人群而成族,亿万人群而成国,兆京陔秭壤人群而成天下。无群焉,曰鳏寡孤独,是谓无告之民。虎豹狮子,象驼牛

  • 卷三十九·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三十九宋 宋敏求 编诸王降黜降魏王泰东莱郡王诏黜梁王忠庶人诏降永王璘庶人诏嗣岐王珍免为庶人诏漳王凑降封巢县公制追复成王千里还旧官制收葬谯王重福三品礼葬诏收葬绦王诏听越王归葬诏追

  • 第二十章 亲赴广州,促成北伐·李宗仁

    一和广东方面电报往还之后,我便决定亲赴广州策动北伐。当广西各界知道我此项意图时,南宁、梧州等地均举行盛大的欢送会,情况极为热烈,令人感动。但是广西内部,此时对北伐计划的反应极不一致。大部分民众团体,乃至少

  • 卷十九·沈棐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比事卷十九     宋 沈棐 撰遂为天子之臣而专天子之命为诸侯之臣而专诸侯之命以王法正之皆春秋所诛也故二百四十二年书遂者十有九虽事各不同大抵讥其专命自恣而叛王法也然其间兴霸一时遏寇乱正

  • 告子上·孟子

    本篇集中讨论人性问题,是孟子“性善论”思想较为完整的体现。连带的是仁义道德与个人修养的问题。对精神与物质、感性与理性、人性与动物性等问题也有所涉及。全篇原文共20章,本书选14章。人性向善,犹水

  • (十六)朱子论敬·钱穆

    以上略述朱子论心性,论心之仁与诚,论天理与人欲,人心与道心,凡此诸章,皆是指陈心体。人因赋有此心体,故能到达心与理合人与天合之境界。在各章中,已屡次涉及工夫即修养方法之一面。工夫必与本体相关。有此本体,始得有此工夫。

  • 卷第十八·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尔时,精进慧菩萨白法慧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初发求一切智心,成就如是无量功德,具大庄严,升一切智乘,入菩萨正位,舍诸世间法,得佛出世法,去、来、现在诸佛摄受,决定至于无上菩提究竟之处。彼诸菩萨于佛教

  • 论语点睛·智旭

    明朝蕅益大师曾作《论语点睛》,欲借儒家的《论语》来阐发出世思想,想以入世儒书作佛家出世之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