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于量传
淳于量字思明。祖先是济北人,世代居住在京师。父亲淳于文成,在梁朝官至将帅,当过光烈将军、梁州刺史。
淳于量年轻时修缮自己的住处,身材高大,容貌英俊,有才干和谋略,熟悉射箭骑马。梁元帝任荆州刺史时,淳于文成分给淳于量一路人马,吩咐他前去侍奉。初任湘东王常侍,兼任西中郎府中兵参军。先后迁任府佐、中兵、直兵,兼任中兵、直兵十多年,在府中聚集了很多武器、士兵。
荆州、雍州交界地带,蛮族多次反叛,山大王文道期积蓄为边境祸患,中兵王僧辩征讨,连续打了几仗都不顺利,派淳于量援助王僧辩。淳于量抵达,和王僧辩联合,陈书大败文道期,杀了蛮族酋长,俘虏了上万人。按照功劳封淳于量为广晋县男,食邑三百户,授职为涪陵太守。历任新兴、武宁二郡太守。
侯景之乱,梁元帝一共派了五支军队去援救京师,淳于量参与其中的一支。台城陷落,淳于量回到荆州。元帝秉承皇帝旨意以淳于量为假节、通直散骑常侍、都督巴州诸军事、信威将军、巴州刺史。侯景西进攻打巴州,元帝派都督王僧辩去占据巴陵。淳于量和王僧辩联合抵抗侯景,大败侯景的部队,生擒其部将任约。进攻郢州,活捉了宋子仙。又随王僧辩打败平定了侯景。承圣元年(552),按照功劳任淳于量为左卫将军,封为谢沐县侯,食邑五百户。不久淳于量出任持节,都督桂州、定州、东宁州、西宁州诸军事,信威将军,安远护军,桂州刺史。
荆州陷落,淳于量守卫桂州。王琳割据湘州、郢州,多次派使者征召淳于量,淳于量表面上虽然和王琳来往,但暗地里派使者抄小路归依高祖。高祖受禅称帝,任命淳于量为持节、散骑常侍、平西大将军,送给他一部鼓吹,都督、刺史等职全部不变。不久晋号为镇南将军。又任命为都督、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祖继位,晋号为征南大将军。
王琳被平定后,多次请他入朝。天嘉五年(564),征召为中抚大将军,常侍、仪同、鼓吹等职和待遇全部不变。淳于量手下将帅,大多怀恋本土,都想逃进山谷,不愿入朝。世祖派湘州刺史华皎征讨衡州境内的黄洞,并且派兵迎接淳于量。天康元年(566),淳于量抵达京都,因为在路上滞留,被有司奏知皇上,免除其仪同之职,其他不变。光大元年(567),送给他一部鼓吹。华皎反叛,派淳于量为使持节、征南大将军、西讨大都督,统率大舰,从郢州、樊浦拒敌。华皎被平定,并逼降了北周的将领长胡公拓跋定等人。按功劳授职为侍中、中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晋封为醴陵县公,增加食邑一千户。尚未受职,又出任使持节,都督南徐州诸军事,镇北将军,南徐州刺史,侍中、仪同、鼓吹等官职和待遇不变。
太建元年(569),晋号为征北大将军,给扶。三年,突然到江陰王萧季卿那里买梁朝皇陵内的树木,萧季卿被免职,淳于量被免去侍中之职。不久又官复侍中。五年,征召为中护大将军,侍中、仪同、鼓吹、给扶等官职和待遇都不变。
吴明彻向西讨伐,淳于量赞成他的行动,派第六子淳于岑率领手下人马从军。淮南被攻克平定,淳于量被改封为始安郡公,增加食邑一千五百户。太建六年出任使持节,都督郢州、巴州、南司州、定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郢州刺史,侍中、仪同、鼓吹、给扶等官职和待遇不变。七年,征召为中军大将军、护军将军。九年,因为公事免除侍中之职。不久又官复侍中。太建十年,吴明彻失败,晋升淳于量为使持节、都督水陆诸军事,又任命为散骑常侍,都督南兖州、北兖州、谯州诸军事,车骑将军,南兖州刺史,其他都和以前一样。十三年(581),晋升为左光禄大夫,增加食邑五百户,其他官职不变。十四年四月去世,时年七十二岁。追任为司空。
猜你喜欢 卷十二·本纪第十二·柯劭忞 卷七十七 志五十二·赵尔巽 卷八十四·毕沅 ●江阴城守纪卷上·韩菼 卷之二百六十九·佚名 ◎李军长之荣誉(崇德报功 当然如此)·李定夷 通志卷一百五十一·郑樵 八二三 军机大臣奏遵查《高丽史鉴》等书情形并将《朝鲜史略》黏签进呈御览片·佚名 卷之一百八·祁韵士 葛洪传·房玄龄 杨震传·脱脱 晋纪二十二 孝宗穆皇帝中之下永和十一年(乙卯、355)·司马光 弇山堂别集卷四十三·王世贞 卷二十四·乾隆 卷十四·叶隆礼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