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治身经

随机推荐

  • 卷271 ·佚名

    强至 次韵邱秘校程苦热 羲和驱日昼如燔,万里焦原草木乾。 旱雨骤晴还作热,炎风寡势岂成寒。 渴思沆瀣朝餐美,坐想凌兢迹到难。 汗浃肌肤空秉箑,浪将霜雪拟轻纨。 强至 次韵仁叟禁中清晓 禁庐

  • 蓝山集巻一·蓝仁

    (明)蓝仁 撰○五言古灵鳯篇鸣鳯岀丹穴五采耀晴旭朝饮瑶池流暮栖昆山木和声六律备灵德百禽伏重华去已久淳风何由复不闻夔乐谐但复楚歌促梧枝霜不蕃竹实冬未熟愧彼梁间燕双双托华屋舟中望长洲田家积流会澄川浮沙亘长洲上

  • 日涉园集卷五·李彭

    宋 李彭 撰七言古诗听侍其云叟琴君家建邺城东头卷帘卧对长淮流除书谤书不到耳空洞腹中无片愁白浪从髙瓦棺阁清夜无人响猿鹤琴声时复一挑之北斗横天月将落御风过我故山岑一写太古之清音当春风动为凄波底时闻龙一吟

  • 列传第一百一十八·刘昫

    ○韦温 萧祐附 独孤郁 弟朗 钱徽 子可复 高釴 弟铢 锴冯宿 弟定 审 封敖 韦温,字弘育,京兆人。祖肇,吏部侍郎。父绶,德宗朝翰林学士,以散骑常侍致仕。绶弟贯之,宪宗朝宰相,自有传。温七岁时,日念《毛诗》一卷。年十一

  • ●崇禎長編卷之二十六·汪楫

      崇禎二年九月   ○崇禎二年九月   崇禎二年九月壬午朔免朝   光宗貞皇帝忌辰遣愽平侯郭振明祭□陵   吏部尚書王永光疏言科臣陳良訓張鏡心臺臣馬鳴世等各疏紏臣臣畿南孤踪素無依傍蒙皇上殊常知遇擢典

  • 卷一百四十七 慶曆四年(甲申,1044)·李焘

      起仁宗慶曆四年三月盡其月   三月乙丑,以殿中侍御史會稽王絲為荊湖南路體量安撫、提舉捉賊,代張庚也。   諫官歐陽修言:「臣伏見近出內庫金帛,賜陝西以救饑民。風聞江、淮以南,今春大旱,至有井泉枯竭、牛畜瘴死、雞

  • 卷九·黄以周

      哲宗   △绍圣元年(甲戌,一○九四) :(《长编》卷四百八十五绍圣四年四月丁酉日下原文有云,诏元丰八年五月以后至元祐九年四月十一日终,是四月以前当称元祐九年。窃考《长编》,元符元年六月改元,其正月上已书元年,此当依彼

  • 卷六十三 南燕录一·崔鸿

    慕容德 慕容德字玄明皝之少子也皝每对诸宫人言妇人怀孕梦日入怀必生贵子德母公孙夫人方姙梦日入其脐中独喜而不敢言咸康二年昼寝而生德左右以告方寤而起皝曰此儿易生似郑庄公长必有大德遂以德

  • ◎蔡成勋不会不得了·宣南吏隐

    蔡成勋在直系资格中,与曹三相等,所以不能成为伟大人物,因手下无吴子玉其人也。初为绥远都统,继有甘肃督军希望,来京候信。不料甘督未得,绥统反为马福祥夺去。曹吴因抱歉起见,授之为有名无实之陆军总长。蔡因乏味下台,今又为援

  • 卷六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六十六职官略【三】通政使司通政使【满洲汉人各一人掌受天下章奏校閲送阁】副使【满洲汉人各一人初设左右通政乾隆十三年改为副使去左右衔】参议【满洲汉人各一人初分左右参议乾隆十三年省左右

  • 非乐中第三十三(阙)·墨子

    (阙)

  • 论语精义卷五上·朱熹

    <经部,四书类,论孟精义__论语精义> 钦定四库全书 论语精义卷五上 宋 朱子 撰 子罕第九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伊川解曰计利则害义命之理微仁之道大皆夫子所罕言也 又语録曰子罕言利非使人去利而就害也盖人不当以利为

  • 循循善诱的艺术·孔子

    【原文】 颜渊喟然①叹曰:“仰夫子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②。虽欲从之,未由③也已。” 【注释】 ①喟然:叹气的样子。②卓尔:挺立的样子。③未

  • 根本说一切有部目得迦卷第六·佚名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大门总摄颂曰。最初为忏谢  第二定属物第三资具衣  目得迦总颂别门初总摄颂曰。忏谢草田中  合免王影胜狗肉盏甘蔗  糖酥根等听第一子摄颂曰。忏谢非近圆  观求寂相貌苾刍与尼

  • 卷之七·牧云通门

    嘉兴大藏经 牧云和尚懒斋别集牧云和尚懒斋别集卷之七东吴 毛晋子晋 编阅鄂州 记室智时 较订文(庚)颂雪窦石奇和尚手书华严经颂大哉毗卢法界藏广漠甚深难思议一尘中现无尽尘尘尘有佛刹安住佛身充遍悉无余毛孔复

  • 东谷赘言·敖英

    《东谷赘言》二卷,(明)敖英所撰。是书为著者于致仕后退居乡里所作。其最早由仁和沉淮刊刻于(明)嘉靖己酉年(二十八年)。书中所载多为先儒事迹及其语录,间或诗文评论、当朝史事。其行文採取问答的方式,既叙且议,阐释了儒者

  • 修道真言·白玉蟾

    道家养生学著作。宋代白玉蟾辑。全书论述养真修道、丹法功诀,凡六十七则。字字珠玑,语语金石,不但为玄宗要籍,且亦为三家之上乘宝典,向为养生者奉为圭臬。有上海明善书局印本,另载《道藏精华》 第二集。

  • 高上玉皇本行经髓·佚名

    卷末附《传经源流》,述安成玉源仙派上清三洞五雷经箓清微明元使刘处源于元至正四年(1344年)从仙人受此经,获祐护。该经为《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缩本,盖出自处源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