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

正德六年辛未,林都御史俊征剿四川妖贼刘臬及流寇蓝廷瑞、鄢本恕、廖惠等,以捷闻。林素负忠义名,致仕在闽,特起往征。林至夔州,先毁白帝祠以励人心,传檄郡县,威令大振。后又有曹甫、方四等煽乱,复命洪尚书钟总制,同林剿平,两川方定,林遂乞致仕归。

京师之南固安、永清、霸州、文安等处,京卫屯军杂居,人性骄悍,好骑射,往往邀路劫财,辄奔散不可获,人号为放响马贼。近来内官用事,谷大用、马永成、张忠等皆霸州、文安诸处人,大盗刘七等尝因内官家人混入禁内豹房,观上游幸之所。及为宁杲所逼,遂聚众拒捕。后瑾诛,杲亦得罪系狱,因而作乱。当时本兵者议遣骁将数人,各统劲兵一千,分路而出,听其便宜袭捕。惟以平贼为功,不论首级多寡,不过旬日而平矣。兵部尚书王敞素不谙世务,徒事虚誉。有司擒捕已获齐彦名,收安肃县狱,被刘七等十余人劫出。旬日之间,聚至数百人,所至穷民响应,增至数千。敞束手无策,吏部杨尚书一清建议须推用大将征讨,及文臣有才望者提督军务,又着有能擒斩盗贼三名颗者,升一级。李阁老东阳从中票旨褒美,悉从所言。但故事:凡大政必下该部详议覆奏,然后施行;捕盗不关白兵部,径准施行。由是言官争论王敞不职,遂罢去。

四月讲毕,召内阁至暖阁。叩头毕,上手取《会试录》一本,付司礼监太监张永授内阁李东阳等。内有白纸票黏于纸上者三,皆指摘所刻文字错误处。上曰:“今欲有施行,但念衙门体面恐不好看,但与先生辈知之耳。”东阳捧《录》叩头出,至暖阁门外,留寘案上。少顷,太监张永送至阁。是年大学士刘忠累疏辞疾,未允,强起主考事。出院后即乞省墓,已得请,是日陛辞,闻此事而去,抵家复具疏乞致仕。盖已有先入之言矣。

辛未八月,流贼刘六、刘七、齐彦名等合伙为乱,拥众向北,京师戒严。贴张二旗,上书:“虎贲三千,直捣幽燕之境;龙飞九五,重兴汤武之师。”时已命兵部侍郎陆完代马中锡提督军务,师已出涿州,忽报贼在固安甚急。上召内阁李东阳等至左顺门内,上南向问曰:“贼在东,师乃西出,恐缓不及事。适令兵部追还陆完等令东,可否?”东阳等对曰:“甚当,且行未远,一二日可至。”东阳后奏曰:“闻贼船在冰套,自陷危地,似来送死。官军并力,擒之不难,但恐人心不能齐一,向来略失事机,正坐此故。今官军在北,贼若南奔,逸不可制。”上曰:“张俊等皆在南,料亦无害。”东阳对曰:“今须亟敕东南诸将,令严谨堤备,以防奔溃。若有意外,查照地方,连坐邻境,不许互相推调,务在万全。”上曰:“然。先生辈宜用心办事。”东阳复奏曰:“此贼亦是乌合之徒,但愿朝廷赏罚明,诸将效力,必可成功。”上慰谕令退,初,都御史马中锡巡抚大同,杨尚书一清等举中锡堪以提督军务,惠安伯张伟充总兵官,同征流贼。所领京营人马,皆未经简阅。中锡书生,欲效龚遂下渤海盗事,招抚解散。张伟纨之子,亦不知兵。师既出,中锡遍檄诸路,榜示刘六等经过所在,官司不许捕促,与供饭食。若听抚,待以不死。刘六官司不许捕捉,与供饭食。若听抚,待以不死。刘六等闻之,所至不杀掠,然且信且疑。中锡至德州桑园驻兵,刘六等来谒,中锡开城抚之。刘六欲降,刘七曰:“今内臣主事,马老爷岂能自践其言乎?”潜使人至京师,探诸中贵无招降意,又以山东所劫金银辇载赴京,馈权幸求赦,不得,遂大肆劫掠,众至数万。中锡故城县人,贼至故城,戒令勿焚劫马都堂家房屋财帛。由是谤腾,谓中锡恐贼害己私家,玩寇殃民。遣锦衣官校捕中锡、张伟下狱,罪论斩。后中锡死狱中,张伟革爵闲住。中官因是谓此事非书生所能办,乃命太监谷大用总督军务,侍郎陆完提督军务,伏羌伯毛锐挂平贼将军印,充总兵官。所统兵万余,亦未简阅。完虽通达,亦不知兵。锐已衰老,而大用拥众自卫,高坐坚城。行至真定所属地方,遇刘七等,交战大败,损折官军,丧失辎重无算,又失大将军印。时驸马游泰子随毛锐冒功,亦被杀死。适宣府游击将军许泰领兵至,救之,毛锐仅以身免,罢回京。因与谷大用同事,得不坐失律丧师之罪。锐甘肃之,及彭泽为兵部尚书,以乡里素厚,特起挂印,镇守湖广,被御史张翰论劾,并及泽焉。时有巡捕指挥桑玉与贼交通,刘六、刘七尝被围困于村舍,桑玉自外救之,遂逸去。桑玉以近幸□庇,久不寘于法。刘六、刘七、齐彦名并杨虎、赵风子等,扰乱南北直隶、山东、河南等处地方,聚众数十万,然多掳掠胁从之徒,其亲信骁勇善骑射者,不及千人。因内阁及兵部准行首功之令,官军每追及贼,贼即先驱逐胁从良民,与官军对敌,并弃所掠财帛,奔逸而去。官军争斩首报功,并取弃财帛,以致剧贼脱走,妄杀平人报功以万计。每一遇贼,斩获胁从人首级,辄报捷音,降敕奖励。谷大用、陆完得奖励敕十余次,而贼首无一颗者。甚至贼已过,官军遇被贼掳平民,亦杀之以报功。游击将军江彬过冀州,入人家,杀三十三人。有司申状诣陆完,皆不问。自出兵后,贼攻破城池,杀掳人民不可胜数,皆不责问提兵者失律之罪。虽剧贼纵横,但得胁从首级,则辄纪其功。后贼大掠吴、楚之间,至苏州,遇飓风覆舟,始灭。归而论功,谷大用并代大用者太监陆誾皆封其弟为伯,陆完加太子少保,一子为锦衣卫百户,其余权势所托,奏带之人,以首级论升者千余人,纪功御史,皆升京堂。名爵之滥,始于此。

起复陈都御史金征江西流贼。先是,江西饶州、抚州、瑞州、姚源洞诸处强民王浩八等聚众为乱,杀死副使周宪、佥事李情,拘禁参政吴廷举不放。陈公至,抚剿兼施,以渐平定。后有残党复作,而新滏、乐安又有强民张元二等为乱,乃命俞都御史谏南征之,方平。

十二月朔,驾当出郊坛视牲。先是,一夕有传贼将复至霸州。时日已暝,京城各门已闭。兵部尚书何鉴令人传于郭外巡视官军,差人远探。宫内宣召内阁、兵部议省牲事举行否。内阁曰:“省牲事重,若圣驾不出,示人以怯,其关于国体不细。宜严加御备,仍旧出郊。”太监张永深以为然,请自披戴清道。驾以巳刻出,未刻入,人心以安。

正德七年壬申夏,荧惑入南方,将逼斗,旬月而退。是年冬,京师及河、朔之地温燠如春,而徐、淮以南风雪特甚,至洞庭水流出冰有至尺厚者。天时地气,可谓异常矣。是时,降敕调宣府边军三千入卫,却以京军竞数戍边,每岁春秋番换,如班操例行。盖从江彬等之计也。

猜你喜欢
  列传十·薛居正
  卷四百六十八 元祐六年(辛未,1091)·李焘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零三·杨仲良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八·佚名
  卷之二百二十六·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二·佚名
  ◎死而复活·李定夷
  卷二·傅恒
  史记集解卷八十四·裴骃
  赵王伦传·房玄龄
  李洪之传·魏收
  沈亻全期传·刘昫
  赵逵传·脱脱
  耶律阿息保传·脱脱
  卷二百八十·杨士奇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五集卷二十三·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二十三古今体九十首【丙午五】西直门外作回跸御园驻数朝常雩斋戒返宫寮浓云彻夜庶几雨却惜晨光作片消看来绿麦本青葱几寸又欣长【上声】以芃可望稔因愁望雨凭舆欣

  • 五言巻十五·洪迈

      五言  散关遇雪        李商隐  剑外从军逺无家与寄衣散闗三尺雪回梦梦鸳机  乐游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巴江柳  巴江可惜柳柳色绿侵江好向金銮殿移阴入绮

  • 卷三十四·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十四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竹友集次刘世基韵儿时窥豹见一班晚学一枝千金殚斋房芝草不并秀且餐秋菊纫春兰无心时共白云出忘机日对沙鸥闲穷人与世各异调敢望一唱仍三叹昨来卜居向岩

  • 二集 四卷·钱德苍

    鸣凤记写本(生上)【缑山月】天步有乘除,仕路如反掌。豺狼盈帝里,笔剑须诛攘。年宦兴落风尘,事业晓云轻。昨将旧冠重整,义气满乾坤。悲凄楚,羡温生,笑阳城,万言时事,千古高风,一片丹心。我杨继盛向为谏阻马市,谪贬万里边城,今因仇贼

  • 载记第十九 姚泓·房玄龄

    姚泓,字元子,兴之长子也。孝友宽和,而无经世之用,又多疾病,兴将以为嗣而疑焉。久之,乃立为太子。兴每征伐巡游,常留总后事。博学善谈论,尤好诗咏。尚书王尚、黄门郎段章、尚书郎富允文以儒术侍讲,胡义周、夏侯稚以文章游集。时

  • 卷二百三十二 列传十九·赵尔巽

      希福子帅颜保曾孙嵩寿 范文程子承勋、承斌、孙时绎、时捷、时绶、时纪、曾孙宜恒、四世孙建中 宁完我 鲍承先   希福,赫舍里氏。世居都英额,再迁哈达。太祖既灭哈达,希福从其兄硕色率所部来归。居有顷,以希福兼通满

  • 卷之四百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

  • 余阙传·宋濂

    余阙,字廷心,又字天心,唐兀族人,先世居河西武威。父沙剌臧卜,在庐州为官,因而成为庐州人。余阙年少就丧父,以收授门徒来赡养母亲,平时与吴澄弟子张恒交游,文学造诣日进。元统二年(1335),赐进士及第,授同知泗州事。余阙在任职期间

  • 第一章 总论·梁启超

      原父母与子之爱理:夫大地之内,自太古以至于今,未有能离乎父子之道者也。夫父母与子之爱,天性也,人之本也,非人所强为也。今观乎鸟之养其雏也,衔枝而先为之巢,啄虫而亲为之哺,雌雄殷勤,拔来报往;其有羽毛,则教之飞,雌则巢内,雄

  • 读书録卷六·薛瑄

    读隂符经杂言【并序】伊川程子曰老子甚杂如隂符经却不杂然皆窥天道之未至者也间阅其书而録所得之语如左上篇经曰天道天行五赋天性人心一也天道者元亨利贞天行者春夏秋冬五赋者仁义礼智信天性者即天道天行五赋之徳具于

  • 中庸指归·黎立武

    宋 黎立武 撰○中者在中之义正位居体之名也先天大易本无方体所以肇太极而生两仪既有太极易立乎其中而中之体立两仪既判易行乎其中而中之体明然则所谓中之体者易也易者生生之谓生生之易曰仁体仁之道曰诚夫妙体之谓易

  • 卷一下·王应电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传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传卷一下    明 王应电 撰天官下酒正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掌酒而曰正王以灋正王及后世子与夫百官使之刚制于酒若酒人浆人则有司之事而

  • 前言·佚名

    《周礼》、《仪礼》、《礼记》,合称三礼。《周礼》又称《周官》,讲官制和政治制度。《仪礼》记述有关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礼仪制度。《礼记》则是一部秦汉以前儒家有关各种礼仪制度的论著选集,其中既有礼仪

  • 卷二百六·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二十五复次善现,精进波罗蜜多清净故色清净。色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精进波罗蜜多清净。若色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精进波罗蜜多清净故受想行识清净。受想行识

  • 净心诫观法序·道宣

        余杭郡沙门释元照述太近至易无如自心。入死出生了不知觉。其体明莹其量包容。故使一迷遽生诸法。其犹宝鉴因明而像生。又若长川缘澄而波动。谓心异物为物转心。吸揽尘缘积成劳结。沦历诸有沉屈己灵。余趣无知

  • 卷第四·祖琇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第四 隆兴府石室沙门 祖琇 撰 东晋 元兴元年安帝在位。太尉桓元与八座书。重申何庾议沙门不敬王者。以谓庾意在尊主而礼据未尽。何出於偏信遂沦名体。夫佛之为化虽诞以茫浩。推乎视听之外。以敬

  • 古微堂诗集·魏源

    诗别集。十卷。魏源撰。魏源早期诗集名《清夜斋诗稿》,存手书稿本,于清末帝宣统三年(1911)与陈沆手书《简学斋诗稿》影印合刊。后有自订《古微堂诗稿》五卷,以抄本流传。穆宗同治九年(1870),湖南新化人邹季深据其所藏

  • 大智度论·龙树

    佛教论书。简称《智度论》、《智论》、《大论》、《释论》,亦译《摩诃般若释论》。为论释《大品般若经》之作。传说古印度龙树著,后秦鸠摩罗什译。100卷。卷首所载僧叡之序称:“是以马鸣起于正法之余,龙树生于像法之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