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张巡诗鉴赏

生平简介

张巡(709—757),唐代民族英雄。唐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开元二十四年(736)登进士第。天宝年间由太子通事舍人出任清河令,转真源令。

安史之乱爆发,他立即率兵讨贼,始守雍丘,后与许远合力守睢阳,战功卓著,迁御史中丞,世称张中丞。

睢阳为江淮屏障,叛军围攻数年,张巡与许远竭力死守,牵制了敌人南侵的主力,保障了唐王朝的经济命脉。至德二年(757),粮尽城陷,张巡与南霁云等三十六人英勇就义。

守睢阳作

张巡

接战春来苦,

孤城日渐危。

合围侔月晕,

分守若鱼丽。

屡厌黄尘起,

时将白羽挥。

裹疮犹出阵,

饮血更登陴。

患信应难敌,

坚贞谅不移。

无人报天子,

心计欲何施。

张巡诗鉴赏

睢阳是唐王朝运输江淮庸调的通道,也是北方通向江淮的门户。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安禄山对这一战略要地梦寐以求,试图攻占,以扼住唐王朝的咽喉,切断其命脉。至德二年(757)春正月,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率所部围攻睢阳。睢阳守将许远急忙向当时屯兵宁陵的张巡告急。张巡闻讯,当即奔赴睢阳,与许远合力御敌。经过艰苦抵抗,从春天守战到冬天,终因外无援兵,内无粮草,钺陷落,张巡也与南霁云等三十六位将领同时殉难。收复西京,睢阳的坚守,牵制了叛军主力,对于平定安史之乱具有重大贡献。

《守睢阳作》是张巡在睢阳危急时以鲜血和生命凝成的不朽之作,是当时苦战的记录,它慷慨壮烈令人激奋。

一、二句“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落笔点题,写出了睢阳保卫战的时日已久和所面临的危机。

战斗从春天开始,一个“苦”字包含了爱国将士多少含辛茹苦的经历!“孤城”二字,写出了瞧阳孤立无援的处境;“日渐”二字,写出了睢阳危机的步步逼·1427·《唐诗鉴赏大典》

近;一个“危”字,惊心动魄。说明这里,诗人不以漫长的“春来苦”为苦,而以睢阳这战略要地的“日渐危”为忧,诗人忧国忧民,置生死度外的满腔爱国情怀就清晰可见了。

“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二句,说明敌我双方攻守的阵势。敌人的包围圈步步缩小,如同“月晕”

之箍月一般,水泄不通,这就愈显出了上文中的“孤城”之孤;而唐在城墙上以五人为伍分兵警戒,如同平地对垒的鱼丽阵容一样严整,这就透露出唐军广大将士众志成城,齐心卫国的战斗韧性,也说明了诗人作为统帅临危不惧,治军有方。

“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承接上文,写诗人对叛军的刻骨仇恨和指挥从容自若。“屡”字表明了敌人进攻的频繁,“厌”字则入木三分地绘出了诗人对叛军的义愤之情。张巡在《谢加金吾表》中曾向唐肃宗李亨汇报“臣被围四十七日,凡一千八百余战,当臣效命之时,是贼灭亡之日。”四十七日内就有那么多场战斗;是日经年,其战斗次数之多就可想而知了!面对如此频繁的战斗,想到睢阳保卫战在全局的重要位置,诗人心中分外自豪,“时将白羽挥”五字是一洗战斗的血腥之气,传神地描绘出了诗人那仿佛·1428·《唐诗鉴赏大典》

诸葛亮羽扇纶巾,“指麾三军,皆从其进止”(《三国志》)般的儒将风度。

“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二句,主要是为唐军广大将士雕像。“疮”字表示伤口决非新创,表明战事的艰苦卓绝,旧创未好又添新伤,“裹”字表明了将士不顾伤痛,带伤苦战。一个“犹”字,出神入化,成功地体现了将士奋战到底的坚强毅力。“饮血”

者是指重伤员,战伤痛得他们流下眼泪,但听到战斗警报,他们同样拼尽全力爬上城头矮墙,竭尽全力防守。据《通鉴·唐纪三十五》记载,至德二年七月,“诸军馈救不至,士卒消耗至一千六百人,皆饥病不堪斗,遂为贼所围,张巡乃修守具以拒之。”《通鉴·唐纪事三十六》记载,同年冬十月,“城中食尽,议弃城东走。张巡、许远谋,以为睢阳江淮之保障,若弃之去,贼必乘胜长驱,是无江淮也。”为了保卫睢阳,守城兵士把可以吃的东西都吃光了。最后被迫罗雀、掘鼠、杀马。“人知必死,莫有叛者。”

“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二句,意思是说,自己既忠于君主,又能取信于士兵,应当是不可战胜的,自己誓死报国的意志也永远不会动摇。一个“难敌”,一个“不移”,把诗人赤子爱国心给鲜明地烘托·

出来了。

最后两句“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是诗人在绝境中的感叹之辞,在孤城将陷、人将殉国之际,诗人感到自己死而无怨,遗憾的只是自己振兴国家的许多想法、建议将“无人报天子”,从而也就无法实施“心计”。这最后的一笔使全诗感情达到高潮,说明诗人不但是一位视死如归的民族英雄形象,也是一位“位卑未敢忘忧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贤臣良辅的形象。

除了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的不朽形象之外,这首诗歌叙事简洁,有点有面,点面结合,重点突出,全诗十二句,除去开头两句、结尾两句之外,其余八句,每两句间均各各对偶,每副对句又都对仗工稳,自然,饶有韵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猜你喜欢
  汪元量·唐圭璋
  陈东甫·唐圭璋
  莫蒙·唐圭璋
  歴代诗话卷六十一·吴景旭
  丹阳词 全文·葛胜仲
  第十四出 情访·李渔
  第十一齣~第二十齣·王玉峰
  甲集第六·钱谦益
  二集目录九·乾隆
  卷一百六·冯惟讷
  卷一百七十二·陈思
  卷三百九·陈廷敬
  岳阳晚景·张说
  剧说卷一·焦循
  卷二十九·施元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赵翼

      ○白香山诗  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试平心论之,诗本性情,当以性情为主。奇警者,犹第在词句间争难斗险,使人荡心骇目,不敢逼视,而意味或少焉。坦易者,多

  • 卷二百九十·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九十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十 王翰 言怀呈董仲纶训导 南山有佳树衆鸟寒相依佳树何团圆岁暮心不移高枝聊可嬉低枝安我栖有巢不能庇敢望故林飞古劒光射斗陆沈还不朽欲淬使之利持此

  • 卷四·方回

    钦定四库全书瀛奎律髓卷四      元 方回 编庭宇类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异俗读禹贡周官史记所纪不如读此所选诗亦不出户而知天下之意也五言【四十二首】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邨作  宋之问候晓踰闽障乘春望越台

  • 卷十六·郭元釪

    钦定四库全书御订全金诗增补中州集卷十六黄华山主王庭筠【二十八首 补十三首】庭筠字子端熊岳人父遵古字仲元正隆五年进士仕为翰林直学士才行兼备道陵所谓昔人君子者也子端早有重名大定十六年甲科文采风流照映一时歴

  • 卷七十四·谷应泰

      ○宦侍误国   熹宗天启七年秋八月,怀宗践阼。冬十月,魏忠贤伏诛。南京守备太监杨朝,浙直织造太监李实,承天守备太监李希哲,提督太和山太监冯玉,天寿山太监孟进,漕运太监李明道、崔文升并免。   上御日讲毕,名阁臣入便

  • ●卷十·邵伯温

      文潞公庆历间以枢密直学士知成都府。公年未四十,成都风俗喜行乐,公多燕集,有飞语至京师。御史何郯圣从,蜀人,因谒告归,上遣伺察之。圣从将至,潞公亦为之动。张俞少愚者谓公曰:“圣从之来无足念。”少愚因迎见于汉州。同郡

  • 东都事略卷十八·王称

    列传一  范质字文素大名宗城人也母张氏梦人授五色笔而质生九嵗善属文唐长兴中举进士爲忠武军推官晋天福中懐其文见宰相桑维翰维翰竒之擢监察御史稍迁主客员外郎直史舘召入翰林爲学士契丹入邉晋出帝命十五将出征是夕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四·佚名

    万历十年五月戊午朔赐三辅臣及讲官金书黄红符金艾叶各有差○升南京户科给事中傅作舟为南京尚宝司卿○户部题议三事一减税契一宽铺行一恤商人覆顺天府府尹张国彦之请也 上以都城小民累苦当加意存恤俱报如议○山东通省

  • 第二章 我的童年 六 我的乳母·溥仪

    梁鼎芬给我写的“起居注”中,有一段“宣统九年正月十六日”的纪事:上常笞太监,近以小过前后答十七名,臣陈宝琛等谏,不从。这就是说,在到我七周岁的时候,责打太监已成家常便饭,我的冷酷无情、惯发威风的

  • 冯宿传·欧阳修

    冯宿的字叫拱之,婺州东阳县人。他父亲冯子华,在父母墓边搭棚守丧时,有灵芝、白兔出现,人称他家为“行孝的冯家”。冯宿在贞元年间和弟弟冯定、叔伯弟弟冯审和冯宽一起考中了进士,徐州节度使张建封任命他为掌书记。张建封去

  • 四三 临时的组织·邹韬奋

    我们所住的高等法院看守分所里的这个病室,因为是新造的,所以比较地清洁。墙上的白粉,和墙上下半截的黑漆,都是簇簇新的;尤其侥幸的是没有向来和监狱结着不解缘的臭虫。房前有个较大的天井,可以让我们在这里走动走动,也是一件

  • 卷八十七·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八十七食货略【七】蠲赈【下】乾隆元年诏除天下浮粮凡江苏之桃源宿迁睢宁三县新淤涸後改科地粮安徽所属之泗州五河两岸淤地额赋河南荥泽县河旁坍塌地银及籽

  • 卷九十三·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九十三 朱批李灿奏摺 雍正七年四月十八日浙江黄岩总兵官【臣】李灿谨 奏爲敬陈末议?请 睿裁事窃【臣】山左武夫毫无知识荷蒙 皇上弘恩超擢温州总兵任事未几复奉 恩纶调鎭黄岩叠莅海疆益虞陨

  • 定公(元年~十五年)·公羊高

    定公元年春王。定何以无正月?正月者,正即位也。定无正月者,即位后也。即位何以后?昭公在外,得入不得入未可知也。曷为未可知?在季氏也。定、哀多微辞,主人习其读而问其传,则未知己之有罪焉尔。三月,晋人执宋仲几于京师。仲几之

  • 论语意原卷二·郑汝谐

    宋 郑汝谐 撰雍也第六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太简乎子曰雍之言然雍闻可使南面之言即以子桑伯子为问子桑伯子之为人必雍平日之所喜者夫子言其为可

  • 卷一百四十九·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一百四十九  宋 卫湜 撰大学第四十二孔氏曰案郑目录云名曰大学者以其记博学可以为政也此於别录属通论河南程氏曰大学乃孔子遗书须从此学则不差或问伊川先生

  • 卷四·李光坡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述注卷四安溪李光坡撰○宫人掌王之六寝之脩注曰六寝者路寝一小寝五路寝以治事小寝以时燕息焉 疏曰诸侯则三寝路寝一燕寝一侧室一脩扫除也○为其井匽除其不蠲去其恶臭井漏井所以受秽今之渗坑匽猪今之

  • 昭公·昭公十七年·左丘明

    【经】十有七年春,小邾子来朝。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秋,郯子来朝。八月,晋荀吴帅师灭陆浑之戎。冬,有星孛于大辰。楚人及吴战于长岸。【传】十七年春,小邾穆公来朝,公与之燕。季平子赋《采叔》,穆公赋《菁菁者莪》。昭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