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三十六    明 湛若水 撰

养太子上

易防以养正圣功也

臣若水通曰防卦上艮下坎山下出泉泉之始达如物之初生穉小昧未发故谓之防在人则赤子之心去正未远未发之中也于此而养其本体之正最易为力正者人心之本体所谓天理与圣人一者也教人者欲其至于圣也然至知诱物化之时而失其正其去圣远矣自其防穉纯一未发之时而养之发其良知坚其良能以充其本体天理之正正则可圣美大圣神以渐而至矣故记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正谓此也夫人岂不可为圣耶教之者之责也太子天下本尤不可不早养也人君重其社稷宗庙之托则所以养其太子之正者亦必有道矣

书虞书舜典帝曰防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寛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臣若水通曰此帝舜命防典乐教养胄子之言也防舜臣也胄长也自天子至卿大夫之适子也栗庄敬也志者心之所之也诗者言之成文者也歌者言之长短也声者五声宫商角征羽也律者十二律黄钟太簇姑洗宾夷则无射太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也帝言以乐变化胄子使凡直者不可不足于温寛者不可不足于栗刚者不可过于虐简者不可过于傲所以抑扬进退以归于中正之德也然必有中和之乐乃可以养其中和之德故必有诗歌声律以和人声为作乐之本然后可被之八音而成乐也心有所之必形于言而成文故以诗而言其志既形于言则必有长短之节故以歌而永其言既有长短则必有髙下清浊之殊故以声依歌永而作如歌声长而浊者为宫以渐而清且短则为商为角为征为羽所谓声依永也既有长短清浊则又必以十二律和之乃能成文而不乱如黄钟为宫则太簇为商姑洗为角林钟为征南吕为羽盖以三分损益隔八相生而得之余律皆然所谓律和声也人声既和乃以其声被之八音而为乐则无不谐协而不相侵乱失其伦次可以奏之朝廷荐之郊庙而神人以和矣抑考周礼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教国子而孔子亦曰兴于诗成于乐盖所以荡涤邪秽斟酌饱满动荡血脉流通精神养其中和之德而救其气质之偏者也是故圣人作乐以养性情育人才其功效神速教养太子之具未有切于此者贾谊亦曰天下之命系于太子太子之善在于早教谕与选左右左右正则太子正而天下定矣合是观之乐以养之左右以辅之故太子乃生而近正人闻正言见正事听正声然而不正者未之有也后之为教不过记诵书札之间无乃导欲益偏尔于德性何补于身心何益程颢曰声音所以养其耳采色所以养其目歌咏所以养其性情舞蹈所以养其血脉今皆无之是以古之成材也易今之成材也难可胜叹哉伏惟圣明畱神念君德太子不可不预养之训思礼乐百年可兴之期脩复先王之旧以为教养之本天下幸甚

商书伊训敷求哲人俾辅于尔后嗣

臣若水通曰此伊尹举成汤教养太子之事告太甲也敷广也俾使也辅佐也后嗣谓太甲也上文述成汤之脩人纪以至于有万邦造大业之难如此然所以守大业于无穷者惟在太子故又言成汤广求贤人使辅于尔后嗣盖太子者天下之根本宗社之所由系于长短者也故太子善则大业定宗社固矣伊尹此言真可为万世人君教养太子之法矣

诗周南麟趾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臣若水通曰麟趾美文王公子也而曰麟之趾振振公子者何耶盖言文王后妃有仁厚之德故和气薰蒸而公子亦化于仁厚犹麟性仁厚而其趾亦仁厚不践生草不履生虫也是故仁厚者其所以教养太子之本乎故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德曰仁仁厚者即天地生生之性也人君教养太子诚有以养其仁厚之心天地之性无骄纵刻薄之风则国家元气有所培植而天下之大本正矣此社稷生民之福也后世之君见不及此辅养太子付之非人如始皇以赵髙傅胡亥所见者无非刑杀之事故胡亥今日即位明日杀人汉文以晁错傅景帝所学者无非刻薄之术故景帝方在青宫格杀亲戚岂皆其性恶哉辅之者非人养之者非其术也然则人主欲教养太子必内有文王后妃仁厚之化外有端正格心之人内外夹辅使之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则帝王德器有所成此圣人之教也

礼记文王世子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曰安文王乃喜及日中又至亦如之及莫又至亦如之其有不安节则内竖以告文王文王色忧行不能正履王季复膳然后亦复初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食下问所膳命膳宰曰末有原应曰诺然后退武王帅而行之不敢有加焉文王有疾武王不説冠带而养文王一饭亦一饭文王再饭亦再饭旬有二日乃间又曰成王幼不能涖阼周公相践阼而治抗世子法于伯禽欲令成王之知父子君臣长幼之道也成王有过则挞伯禽所以示成王世子之道也

臣若水通曰文王之为世子也问安视膳武王之为世子也帅而行之真足以为万代世子之法及成王幼而周公相又抗其法于伯禽以教之真足以为万代教世子之法然而文武之所以行周公之所以教亦曰父子君臣长幼之道也夫其所谓道即天理尔岂尝外于人伦哉

文王世子凡学世子及学士必时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籥皆于东序小乐正学干大胥赞之籥师学戈籥师丞赞之胥鼓南春诵夏大师诏之瞽宗秋学礼执礼者诏之冬读书典书者诏之礼在瞽宗书在上庠臣若水通曰学谓教也以时教学者所以效天地之变化也干戈者武舞也羽籥者文舞也鼓南者以鼔节二南之诗也诵者口诵乐歌之章也者以琴瑟播夫诗章也礼者经礼曲礼之文也书者三皇五帝之纪也凡此皆学之事也曰小乐正曰大胥曰籥师曰丞曰胥曰大师曰执礼者曰典书者皆学之官也于东序于瞽宗于上庠皆学之地也世子于春夏秋冬而无不学之时如此若学士者皆将有辅世长民之责者也故亦使之学世子之所学焉噫先王教养太子之法不失其时如此后之人君于太子之幼则姑息不教至于习恶成性害其身以堕先王之大业岂不可惜哉

文王世子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乐所以脩内也礼所以脩外也礼乐交错于中发形于外是故其成也怿恭敬而温文

臣若水通曰养太子者养其成性而已矣礼也者理此者也乐也者乐此者也礼乐备而内外一而云脩内脩外则各言其类也尔矣故五礼六乐无一而非性也礼乐交脩成性存存存中发外成性之体用备矣恭敬温文内敬而外恭内温而外文内外合一而君德成矣先王之教世子岂责之以所无哉亦使之勿坏其成性而已矣

文王世子君之于世子也亲则父也尊则君也有父之亲有君之尊然后兼天子而有之是故养世子不可不慎也

臣若水通曰君谓世子之父也其于世子以亲而言则为世子之父是可以教父道矣以尊而言则为世子之君是可以教君道矣世子知为君父之道则可以父母君长乎百姓而能保天下也世子也者继君而保天下者也故养不可不慎也立君父之道以保天下也可不慎乎

文王世子故父在斯为子君在斯谓之臣居子与臣之节所以尊君亲亲也故学之为父子焉学之为君臣焉学之为长幼焉父子君臣长幼之道得而国治

臣若水通曰学谓教之也父子也君臣也长幼也三者人道之大也君所以建极于天下者也教世子所以立极也故不知子之道则不知父之道矣不知臣之道则不知君之道矣不知幼之道则不知长之道矣故不学则不可以为君父长上矣可不重乎

内则异为孺子室于宫中择于诸母与可者必求其寛裕慈惠温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使为子师其次为慈母其次为保母皆居子室他人无事不往

臣若水通曰寛裕慈惠温良恭敬中和之德也以为子之师慈保母养之以中和也以养正圣功也故防则有子师慈母保母长则有师傅保之臣则太子不能以不正太子正而天下定矣此先王养子之礼也为人君爱其子爱天下者可不重乎

祭义君子设四学当入学而太子齿

臣若水通曰四学者虞夏商周之学也有小学大学天子之学建于王宫者小学也建于国都者大学也是故天子之元子八岁则入小学十有五岁则入大学其入于学也与同学者序齿焉而莫之或异夫学所以明人伦也太子而齿于人所以教其孝弟之行养其谦冲之德遏其骄侈之心也有天下深长之虑者宜于此而求之

哀公问孔子曰子也者亲之后也敢不敬与

臣若水通曰子者传先君之后以为天地宗庙社稷之主故不可不敬也知敬之则必教之矣故古之圣帝明王必于其太子而预养之敬之至也彼汉唐庸君甘心于巫蛊之祸逞意于诛夷之惨讵非先王之讐贼天地宗庙社稷之罪人乎孔子斯言虽以警哀公实足为千古之法也

国语晋语士蒍言于诸大夫曰夫太子君之贰也恭以俟嗣何官之有今君分之土而官之是左之也吾将谏以观之乃言于公曰夫太子君之贰也而帅下军无乃不可乎又曰夫太子国之栋也栋成乃制之不亦危乎公曰轻其所任虽危何害

臣若水通曰士蒍晋大夫刘累之后隰朋之子子舆也贰副也栋成谓太子之名位已定而更其制使将兵危之道也明王教养太子所以重宗社承天心也献公溺于骊姬之防分申生以土而官之又使之将下军以伐翟岂非责以难能置之危地以阴为易嫡之谋乎夫天下如大厦也太子如大厦之栋也栋成而易焉大厦将颠矣弃人灭天忘宗乱纪无甚于此闻士蒍之言可不戒哉

晋文公问于胥臣曰吾欲使阳处父傅讙也而教诲之其能善之乎对曰是在讙也籧篨不可使俛戚施不可使仰僬侥不可使举侏儒不可使援蒙瞍不可使视嚚瘖不可使言聋聩不可使听僮昏不可使谋质将善而贤良赞之则济可竢也若有违质教将不入其何善之为臣闻昔者太任娠文王不变少溶于豕牢而得文王不加病焉文王在母不忧在傅弗勤处师弗烦事王不怒敬友二虢而惠慈二蔡刑于太姒比于诸弟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于是乎用四方之贤良及其即位也询于八虞而咨于二虢度于闳夭而谋于南宫诹于蔡原而访于辛尹重之以周召毕荣亿宁百神而柔和万民故诗曰惠于宗公神罔时恫是则文王非专教诲之力也公曰然则教无益乎对曰胡为文益其质故人生而学非学不入公曰奈夫八疾何对曰官师之所材也戚施直钟籧篨防璆侏儒扶卢蒙瞍修声聋聩司火僮昏嚚瘖僬侥官师所不材也以实裔土夫教者因体能质而利之者也若川然有原以卬浦而后大

臣若水通曰阳处父晋大夫阳子也讙文公子襄公名籧篨偃人不可使俛戚施偻人不可使仰僬侥长三尺不可使举重侏儒短者不可使抗援也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瘖不能言者耳不别五声之和曰聋生而聋曰聩僮无知者昏闇乱也言质性将自善而贤良之傅赞导之则其成就可立竢也娠有身也不变不变动也少小也溶便也豕牢厠也二虢文王弟虢仲虢叔也刑法也二蔡文王子太姒文王妃诗大雅思齐之二章八虞周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南宫名适蔡蔡公原原公辛辛甲尹尹佚皆周太史周周文公召召康公毕毕公荣荣公亿安也八疾谓籧篨至僮昏也宗公大臣也恫痛也不入谓不入于道也直主也言主击钟戴也璆玉磬也不能俛故使之戴磬扶縁也卢矛防之柲縁之以为戯也能才也卬迎也言川有原因开利迎之以浦然后大也夫古之明王太子乃生立师保傅三太三少先后左右之必曲尽辅翼之法以引导焉故太子乃生而闻善言见善行行善政故习与性成不能不善也若胥臣之所陈亦详且明矣然必曰质将善而贤良赞之乃可济尔岂其然乎孔子曰有教无类易曰童吉亦在有教教之于早焉尔有天下宗社之计者不可不以此为先务也

楚语楚庄王使士亹傅太子箴辞曰臣不材无能益焉王曰頼子之善善之也对曰夫善在太子太子欲善善人将至若不欲善善则不用故尧有丹朱舜有商均启有五观汤有太甲文王有管蔡是五王者皆元德也而有奸子夫岂不欲其善不能故也若民烦可教训蛮夷戎翟其不宾也久矣中国所不能用也王卒使傅之问于申叔时叔时曰教之春秋而为之耸善而抑恶焉以戒劝其心教之世而为之昭明德而废幽昏焉以休惧其动教之诗而为之道广显德以耀明其志教之礼使知上下之则教之乐以疏其秽而镇其浮教之令使访物官教之语使明其德而知先王之务用明德于民也教之故志使知废兴者而戒惧焉教之训典使知族类行比义焉若是而不从动而不悛则文咏物以行之求贤良以翼之悛而不摄则身勤之多训典刑以纳之务慎惇笃以固之摄而不彻则明施舎以道之忠明久长以道之信明度量以道之义明等级以道之礼明恭俭以道之孝明敬戒以道之事明慈爱以道之仁明昭利以道之文明除害以道之武明精意以道之罚明正德以道之赏明齐肃以耀之临若是而不济不可为也且夫诵诗以辅相之威仪以先后之体貎以左右之明行以宣翼之制节义以动行之恭敬以临监之勤勉以劝之孝顺以纳之忠信以发之德音以扬之教备而不从者非人也其可兴乎夫子践位则退自退则敬不则赧臣若水通曰庄王楚成王之孙穆王之子旅也士亹楚大夫箴恭王名朱尧之子封于丹均舜之子封于商启禹子也五观启子太康昆弟也观洛汭之地太甲汤孙太丁之子不遵汤法伊尹不能正放之于桐管蔡文王子周公兄也叔时楚贤大夫申公也烦乱也世先王之世系也令者先王之官法时令也故志谓前代之书训典五帝之书摄固也彻通也夫子指太子退谦退也不与否同夫庄王使士亹傅太子其知教矣乎士亹谓善在太子其知学矣乎是故教之在师傅而学之在太子矣夫教之而不学则申叔时之论虽教导之方何益于太子之善乎是故教与学交致而德业成矣厥后鄢陵之战几于覆楚士亹其亦先见之乎易曰童防之吉此圣学之明训也

格物通卷三十六

猜你喜欢
  ●毛詩多識卷五·多隆阿
  宗法·张载
  卷二十【起文公十六年尽十八年】·杜预
   五、论树与石·林语堂
  卷五十·李明复
  左传折诸卷首上·张尚瑗
  卷十七·熊节
  原序·夏良胜
  卷五百八十·佚名
  开化品第十四·佚名
  开元释教录卷第一·智升
  南普陀访太虚上人记·太虚
  佛说佛名经卷第十一·佚名
  佛说坚固女经·佚名
  佛说五无反复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王灼

    霓裳羽衣曲《霓裳羽衣曲》,说者多异。予断之曰:西凉创作,明皇润色,又为易美名。其它饰以神怪者,皆不足信也。唐史云:河西节度使杨敬忠献,凡十二遍。白乐天《和元微之霓裳羽衣曲歌》云:「由来能事各有主,杨氏创声君造谱。」自注

  • 马彦良·隋树森

    马彦良,名天骥,磁州(今河北磁县)人。生卒年不详,元·钟嗣成《录鬼簿》"前辈名公"中录"马彦良都事"。一生不得志。据元·王恽《中堂事记》载,世祖中统元年(一二六○),其与胡祗遹、李廉同为到省听任人员

  • 淳熙稿卷八·赵蕃

    <集部,别集类,南宋建炎至德佑,乾道稿__淳熙稿>   钦定四库全书 淳熙稿卷八 宋 赵蕃 撰 五言律 别季承 兼旬眠食同慷慨豁心胷尚喜斯文在未忧吾道穷鵞湖余旧历鹫岭子新逢四海均同宇休言两地中 初六日呈明叔 冷澹清

  • 卷四百四·列传第一百六十三·脱脱

        汪若海 张运 柳约 李舜臣 孙逢吉 章颖 商飞卿 刘颖 徐邦宪   汪若海,字东叟,歙人。未弱冠,游京师,入太学。靖康元年,金人侵扰,朝廷下诏求知兵者,若海应诏,未三刻而文成,擢高等。时已割河北地。其年冬,再犯京师

  • ◎民政二·徐天麟

    ○傅籍景帝二年,令天下男子年二十始傅。(本纪,师古曰,傅,著也,言著名籍,给公家徭役也,天麟按,高纪发关中老弱未傅者悉诣军,如淳曰,律年二十三傅之畴官,高不满六尺二寸以下为疲癃,汉仪注,民年二十三为正,一岁为卫士,一岁为材官骑士,习射

  • 二三 和我的交谊·许寿裳

    我和鲁迅生平有三十五年的交谊,彼此关怀,无异昆弟,例如他为我谋中山大学教书事,备极周到,已述于前第二十章。他的著译编印的书,出版后大抵都有惠赠给我,并且大抵有题字,弥足珍贵。例如《凯绥&middot;珂勒惠支版画集》的题字(见

  • 跋·曹履泰

    同里曹方城先生,讳履泰,中天启乙丑进士,出宰同安,时海寇郑芝龙出没海岛,思绝浙福二省为坐卧处,视同安犹几上肉耳。先生曰:吾能以无兵守之。严保甲、练乡勇。谕以自卫法。曰:若保国家,即保尔妻子。又曰:吾不籍尔民,但以父兄令子弟

  • 宋武帝本纪·李延寿

    宋高祖武皇帝名叫裕,字德舆,小字寄奴,彭城县绥舆里人,姓刘氏,是汉代楚元王刘交的第二十一代孙子。彭城是楚国的都城,所以后代子孙便以这里为家了。晋朝东迁,刘氏移居到晋陵丹徒的京口里。他的先祖刘靖,是晋朝的东安太守。他的

  • 李孜省传·张廷玉

    李孜省,南昌人。他以布政司吏待选京职,因贪赃事发而藏匿不归。当时宪宗喜好方术,孜省于是学五雷法,厚结宦官梁芳、钱义,靠符..得以进用。成化十五年(1479),皇上特旨授他为太常寺丞。御史杨守随、给事中李俊等人弹劾孜省是脏

  • 张纙传·张廷玉

    张罛,字习之,四川潼川人。正德六年(1511)进士,改选做庶吉士,又改任当刑科给事中。期间告病还乡,起复后当了户科给事中。世宗即位后,曾颁布诏书禁止地方向皇宫在定额外另搞什么进贡。第二年,中都镇守宦官张阳又来进贡新产的茶

  • 卷之六十二  遵聞錄(明)梁億 撰·邓士龙

    (遵聞錄,一卷,明梁億撰。梁億,字叔永,廣東順德人。正德時進士,官至廣西參議。) 太祖親征婺州,時有民進一女子,年二十,善作詩。太祖曰:「我取天下,豈以女色為心也。」命誅之。 太祖親征陳友諒,大戰於彭蠡湖,與伯溫皆在御舟,以觀將卒搏

  • 卷六十九·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六十九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春秋左传注疏第十七僖公二十九年传春介葛卢来朝谨按宋板正嘉无介字非 冬介葛卢来以未见公故复来朝谨按嘉万二本以下有其字非补遗释文好呼报反下同【四叶】下

  • 卷十一·杨于庭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质疑卷十一明 杨于庭 撰定公立炀宫左氏及杜预之说是也意如逐君而惧乃请祷于炀公已而昭公死于乾侯意如以为得默佑矣故立其宫如今里伧还愿之类夫叔孙舍以他人逐君而使祝宗祈死意如乃亲逐其君而祷于炀

  • 卷十九 丧服第十一之三·李如圭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释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释卷一九   宋 李如圭 撰丧服缌麻三月者郑注缌麻布衰裳而麻绖带也不言衰绖略轻服省文曰缌者十五升抽其半有事其缕无事其布曰缌郑注谓之缌者治其缕细如丝也或曰

  • “佛教性质之确定”征文·太虚

    本报今拟有一论题,曰“佛教性质之确定”。因有谓佛教是多神教者,有谓佛教是一神教者,有谓佛教是无神非教者,有谓佛教是哲学非宗教者,有谓佛教非宗教非哲学而与人世所云一切迥别者,有谓佛教非非宗教非非哲学该括群教群学而复

  • 卷第一(帝年上周秦)·费长房

    历代三宝纪隋 费长房撰历代三宝纪卷第一(帝年上周秦)开皇十七年翻经学士臣费长房上帝年上者。述身毒国如来托生。当此真丹姬周时也。年代寖远人世参差。指而言之亟迷前后。今先上编甲子纮络古今。下缵帝年纲纪时代。

  • 愚谷集·李舜臣

    明代诗文别集。李舜臣(字茂钦,号愚谷)著。初刻于隆庆年间,凡10卷。诗为4卷,卷1为《部署稿》,卷2为《金陵稿》,卷3为《江西稿》,卷4为《归田稿》。卷5至卷10皆是其所著各类杂文。前有王世贞、孔天允2序。《四库全书》

  • 随勇尊者经·佚名

    佛说随勇尊者经,1卷,宋 施护等译.收于大正藏第 14 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