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译析
目录
华武仁
第一篇 东周策
1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
由于人性中的黑暗和贪婪,残酷时常发生在我们周围。在对付那些黑暗事物和的物时,我们一定要当机立断、杀伐果决。国与国之间无道德仁义可言,该用暴力时说要用暴力,该用计谋时就应该用计谋。人与人之间当然有着道德的约束,但是对那些不义之人,心肠绝地不能太软。
2秦攻宜阳
3东周欲为稻
4周文君免工师藉
5温人之周
6杜赫欲重景翠于周
7宫他亡西周之东周
第二篇 西周策
8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
谋士和说客之所以高明,不仅在于他们能办到一些常人办不到的事情,而且在于他们敢于许下美好的诺言、并富有实现自已诺言的绝对信心。他们的大话是完全有根据实现的,因为他们比常人更会揣摩、更能把握事物的整体性、联系性、关联性。
9秦令樗里疾以车百乘入周
10雍氏之役
11苏厉谓周君
12司寇布为周最谓周君
13秦欲攻周
第三篇 秦策一
14苏秦始将连横说秦
在天下大乱之际,世风日下、人心诡诈、一切的取舍都以现实的功名利禄为标准,所谓“笑贫不笑娼”正是社会的真实写照,说连有骨肉亲情的父母妻嫂,在苏秦没钱没势时那样的绝情寡义,一旦苏秦有钱有权了,一个个都曲意逢迎、媚态顿现,而且还直言不讳、赤裸裸地说出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在于你有没有权势和金钱。世道如此,安有不追名逐利之人。
15秦惠王谓寒泉子曰
16张仪说秦王曰
17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18楚攻魏张仪谓秦王
19张仪又恶陈轸于秦王
20陈轸去楚之秦
第四篇 秦策二
21齐助楚攻秦
禅宗有言:“以手指月,指并非月”,手指头史是认识月亮的手段而非月亮,而人的语言和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介当然也不是事实本身。但在一个信息不畅、媒介有限的世界里,媒介就垄断性地决定了事实真相。
22楚绝齐齐举兵伐楚
23医扁鹊见秦武王
24秦武王谓甘茂曰
25甘茂亡秦且之齐
26秦宣太后爱魏丑夫
第五篇 秦策三
27秦客卿造谓穰侯
人一生其实只有一项工作,那就是推销自己。每个人的生存都需要大量的物质和精神资源,你要得到资源,换来自己想要的资源。凡是有大成就的人,都是人们对他有大需求的人,而人们之能认可他,在于他能销售自己,使自己价值连城、奇货可居。所以人生在世,学会推销自己是第一位的。
28范子因王稽入秦
29范雎至秦
30范睢曰臣居山东
31天下之士合从相聚于赵
32应侯失韩之汝南
33秦攻邯郸
34蔡泽见逐于赵
第六篇 秦策四
35秦昭王谓左右
智伯由于自负狂妄,竟然当着敌人的面说出攻敌的计划,愚蠢是他的骄狂造成的。一个人有没有城府,能不能作大,关键看他能不能在成绩面前把持的住。有人腰缠万贯,但永不露声色,有人销有收获,说喜形于色,做人的深度和发展的前景判然有别。
36秦王欲见顿弱
37顷襄王二十年
38或为六国说秦王
第七篇 秦策五
39谓秦王
古往今来,每每面临亡国之险,说有两种对策应运而生,一种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清流派,一种是割地赔款、以空间换时间的主和派、务实派。到底哪一派能应对国难呢?
40秦王与中期争论
41濮阳人吕不韦
42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
43文信侯出走
44四国为一
第八篇 齐策一
45靖郭君将城薛
让一个人甘心为自己赴汤蹈火、肝脑涂地是很不容易的,这既需要物质上的接济帮助,更需要心灵上的肝胆相照、心心相印。“女为悦已者容,士为知已者死”。当你成为一个人的知已时,那么他才有可能为你作出牺牲和付出。光有一番雄才大略,而没有几个知已,是绝不能成大事的。
46靖郭君善齐貌辩
47成侯邹忌为齐相
48田忌亡齐而之楚
49邹忌修八尺有余
50秦假道韩魏以攻齐
51秦伐魏
52苏秦为赵合从说齐宣王
53张仪为秦连横说齐王
第九篇 齐策二
54张仪事秦惠王
“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聪明的人会识破他人的圈套,愚蠢的人掉进他人的圈套还不自知。出谋划策时,掌握对方的计谋始终是第一位的。
55昭阳为楚伐魏
56秦攻赵长平
第十篇 齐策三
57楚王死太子在齐质
藏污纳垢、容忍下属的某些欲求和缺陷也即具备容人之量,才能使下属由衷的归附和尊敬你,才能为你卖命。凡是小肚鸡肠、心胸狭窄者,不仅具备不了领导魅力,反而会与下属搞僵关系、反目成仇。
58齐王夫人死
59孟尝君将入秦
60孟尝君舍人
61孟尝君出行五国
62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
第十一篇 齐策四
63齐人有冯谖者
在道德至上的中国,清高的言行必然会带来美誉。于是乎从多善于作秀的政客,鱼目混珠、虚伪的扮起道德完人的角色。其实在政治上最要不得的说是清高和矫情,政治的标准是功利和实效,而清高之人发出的极有煽动性的清议,忙于一些虚的东西而损害了实际的效用,经常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64齐宣王见颜斶
65先生王斗
66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67齐人见田骈
第十二篇 齐策五
68苏秦说齐闵王
苏秦对君主的谏言中有破有立,破大于立,破立的中心主旨是一致的,那就是在国家政治军事斗争中尽量要占有道义,尽量要“不战而屈人之兵”,绝对不能好战和强出头。
第十三篇 齐策六
69齐负郭之民有孤咺者
说服了他人,征服了他人的人心,足以解累卵之危,足以救民于水火之中。鲁仲连而对难以攻克的顽敌,用千古伟业、英雄威名来少激发敌将的豪情,用忍一时耻辱,建万世功业的策略来诱导敌将的行动。
70燕攻齐取七十余城
71燕攻齐齐破
72齐闵王之遇杀
73齐王建入朝于秦
第十四篇 楚策一
74五国约以伐齐
六国合纵最后以失败告终,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各国都心怀鬼胎、各有利益、不能同心合力。五国合纵攻击齐国,楚相昭阳却从中搞鬼,所以合纵下就解体了。韩相国公仲轻易改变了行动,可见利益的诱惑、武力的威慑对人的行为影响多么巨大,所以在抵住他人对你的算计,就一定要作到“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
75楚宣王问群臣
76江乙欲恶昭奚恤于楚王
77韩公叔有齐魏
78苏秦为赵合从说楚
79张仪为秦破从连横说楚
80威王问于莫敖子华
第十五篇 楚策二
81魏相翟强死
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谋士们一心想着如何削弱、分裂除自己国家之外的所有国家,而自己的大国权威,完全是站在他国的纷争和损失之上的。国家之间如此,企业之间如此,个人之间也难免有这种唯自己利益是图、损害谋算其他的现象。
82楚怀王拘张仪
83楚襄王为太子之时
第十六篇 楚策三
84苏子谓楚王曰
人们常称赞一举两得、两全其美的举措,是因为这些举措排除了举措触及各种人际关系后所产生的负效,直接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有人询问诸葛亮的后人孔明经伦世事有何优处,答曰:“也没有什么,只是妥贴罢了”,此妥贴二字常使我们思考许多。
85苏秦之楚
86张仪之楚贫
87张仪逐惠施于魏
第十七篇 楚策四
88魏王遗楚王美人
奸臣手段,何其毒也,但最毒的莫过于这个任人唯亲的人治制度。有人治而无法治,只知私人关系而没有科学公正的选拨、任用制度,那么类似李园、吕不韦这种大奸大恶肯定会不断涌现、不行其道。
89庄辛谓楚襄王
90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
91客说春申君曰
92天下合从使魏加
93楚考烈王无子
第十八篇 赵策一
94知伯从韩魏兵以攻赵
作为一个团体的领导,一定要明察秋毫、见微知著。对身边发生的细小变化一定要有感觉。尤其是对人的相貌、气象等的观察一定要仔细,人的表情、眼神等是人内心的反映,通过表情就可以掌握人的内心活动,以此来帮助自己的决策、掌控未来的活动。
95晋毕阳之孙豫让
96腹击为室而钜
97苏秦说李兑
98赵王封孟尝君以武城
第十九篇 赵策二
99苏秦从燕之赵始合从
保守只在于人们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和对未来的不安全感,大多数人愿意处在现实的安全状态之中,而对那些改变、破坏现有格局的人物必定非常的厌恶和痛恨。英雄之异于常人,在于克服了人们的这种短视和惰性,看到了未来的机遇和危机,高瞻远瞩、谋求的安全和发展。所以作为英雄,是“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类型的人物。
100张仪为秦连横说赵王
101武灵王平昼闲居
第二十篇 赵策三
102赵惠文王三十年
除非你作世处高人,在这个人欲横流的世界上,如果仅有王道和仁义,而没有谋略和兵法,那么伤害侵略随之而来、国将不国、一切都会不安全。兵法谋略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保证道义的完善。策士郑同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兵法、谋略、防人之心必须存在的道理。
103秦围赵之邯郸
104郑同北见赵王
第二十一篇 赵策四
105齐欲攻宋秦令起贾禁之
触龙深知自己的说辞得到采用,必先拉近与游说对象的关系,与之情投意合,一旦情投意合,就会变敌对、抵抗心态为接受、应允心态。所以他以老年人拉家常的方式开头,既解除了戒备,又拉近了关系。
106五国攻秦无功
107客见赵王
108赵太后新用事
第二十二篇 魏策一
109知伯索地于魏桓子
苏秦的合纵游说,最大的特点就在于鼓舞各国的决不屈服的斗志。当时各国摄于秦国的淫威,意志和精神都快要崩溃。鼓舞他人,首先要使对方认识到自己的实力,重估自己的价值,重新树立独立的自主、决不俯首称臣的信心。
110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
111魏武侯与诸大夫浮于西河
112苏子为赵合从说魏王
113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
114张仪以秦相魏
115公孙衍为魏将
第二十三篇 魏策二
116犀首田盼欲得齐魏之兵
以“吃硬寨打死仗”著称的曾国藩不喜欢说“大言”的人,认为夸夸其谈、浮夸虚假、于事无补。然而就游说来说有时就不能不说大话。
117魏惠王死
118田需贵于魏王
119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
120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
第二十四篇 魏策三
121秦败魏于华
学问学多了如果不善加运用,就会变得非常的迂腐,甚至连基本的人世常识、人情伦理都忘却了。“邯郸学步”中的那人迂腐得连原来怎么走路都不知道了。现在魏王执意去秦国送死,这样迂腐的行为谁能阻止他呢?
122齐欲伐魏
123秦使赵攻魏
第二十五篇 魏策四
124献书秦王
唐雎这种由普遍到个别的说服方法在战国说客中比较少见,先由一般公理、原理、原则作大前提,再最后推出结论,这种方法就是演绎法。演绎法在西方比较流行,当代人由于西化程度已非常高,受到西方理工学科的影响也较大,所以我们在说服受众的时候应该多用演绎法。
125魏王问张旄
126秦攻韩之管
127长平之役
128魏王欲攻邯郸
129信陵君杀晋鄙
130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第二十六篇 韩策一
131申子请仕其从兄官
要现代商战中的朋友,要学习陈轸这种分化敌人的策略,以应对市场中激烈的竞争。楚国的危难在陈轸处迎刃而解。关键是他善于分化瓦解敌人,给敌方同盟中的一方施以利益诱惑,拉拢腐蚀,化敌为友,最终摧跨敌方联盟,免除灾祸、打败敌人。
132苏秦为楚合从说韩王
133张仪为秦连横说韩王
134五国约而攻秦
135秦韩战于浊泽
第二十七篇 韩策二
136楚围雍氏五月
人性中的利益权衡、自私自利等否定性的东西太多,所以用求情、唤醒对方同情心的手段很难奏效,倒是采取否定的威胁的、处罚的方式以重大利益损失来胁迫,倒容易使应该帮你的人就范。
137齐令周最使郑
138公叔且杀几瑟
139史疾为韩使楚
140韩傀相韩
第二十八篇 韩策三
141或谓韩公仲
远见卓识既是谋略家的重要特点,也是一种论辩素质,远见卓识,才能晓以利害,让对方从长远利益出发考虑自己的行为。论辩者做到远见卓识,便能深刻地揭示事物的内在矛盾,预示事物的发展趋势,看到尚未呈现端倪的隐情。
142或谓韩王曰
143秦大国
144韩氏逐向晋于周
145安邑之御史死章
146段干越人谓新城君
第二十九篇 燕策一
147苏秦将为从北说燕文侯
苏秦通过列举尾生、伯夷、曾参的事迹,和一个小故事,驳斥了那些道学家们对他的指责。那些诽谤苏秦的士大夫和卫道士们,标榜高行节义,却囿于教条而不能成事,甚至有的虚伪透顶,明里拿道义作攻击人的幌子,暗里玩弄权术诡计、大行尔虞我诈之本领。对一个国家来说,有害的倒是这类人。
148燕文公时
149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
150张仪为秦破从连横
151宫他为燕魏
152燕昭王收破燕
第三十篇 燕策二
153苏代为燕说齐
政治事业的伟大就在于它充满了挫折和困苦、政治家的伟大就在于他能承受荒原一般的孤独、以及对手的折磨、同志的误解。如果没有这些曲曲折折,则政治事业和政治家就会显得平淡无奇,成功的景象和影响也不尽人意,尤如昙花一现。
154苏代自齐献书于燕王
155燕饥赵将伐之
156昌国君乐毅
157赵且伐燕
第三十一篇 燕策三
`58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
勇者给人以精神上的依赖、依靠和信仰,使人们发觉跟着勇者,就无所谓恐惧和失败。勇者奋不顾身的气概和以身作则的先锋形象,使下属和同志焕发出如火如萘的热情,使他们象勇者一样忠诚和勇敢。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应该以成败论英雄。事业失败了,对志士们的素质和技术方面的错误进行检讨反省是一回事,对他们的勇气、节义和高尚品质的肯定和尊重是另外一回事。
第三十二篇 宋、卫策
159公输般为楚设机
商鞅立木行赏,终致秦国法令畅通、改革一日千里。为政者的言行是一个国家秩序和信用的源泉,如果为政者有法不依、有令不行,就是一两件小事,也不仅会使为政者丧失信用,而且会把社会的风气带坏、民众道德水平下滑。
160智伯欲伐卫
161卫嗣君时胥靡逃之魏
162卫人迎新妇
第三十三篇 中山策
163阴姬与江姬争为后
谋略的特点是在于用迂回曲折、轻松快捷的方式就可达到目的。司马喜的目的就是让阴姬当王后,为此目的如果直接上书君主要求让阴姬当王后,那么不仅阴姬当不了王后,而且会惹怒竞争者江姬,更使君王怀疑司马喜是否存有私心私利。但富有智慧的司马喜却通过另外一种方式很快就达到了目的。
164中山君飨都士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二 世祖九王 高宗二十九王 后主十一子·姚思廉 卷一百七十四·列传第六十一·宋濂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四·焦竑 ●卷二百八·徐梦莘 后叙·顾炎武 第十六回 永安宫魏主被戕 含章殿宋帝遇弑·蔡东藩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四十八·佚名 卷之二百五十一·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五十四·佚名 卷之一百六十七·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十一·杜大珪 卷十一 地理志二·黄遵宪 ·咨部请奖清单·丁曰健 刘黻传·脱脱 卷一百八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